患癌8年微創手術10次 68歲老人的腫瘤竟然全部消失了

2020-12-09 青島新聞網

青島新聞網7月28日訊 (記者 張萍)62歲的市民劉女士(化名)2014年查出肺癌晚期,並且雙肺轉移、腦轉移。四年間,通過服用靶向藥易瑞沙、微波消融術、超級伽馬刀、化療、泰瑞沙等綜合治療方式,目前劉女士還能堅持正常生活。「晚期癌症患者只採用單一治療方式是不可能的。在精準醫學、個體化醫療時代,需要根據不同病人的病情以及治療需求確定治療方案。」劉女士是在解放軍第401醫院腫瘤科醫生的綜合治療下,爭取多種治療手段取得了好的療效。

患癌8年微創手術10次,68歲老人的腫瘤竟全部消失了!

在解放軍第401醫院每年3000餘位的腫瘤病人中,比劉女士生存期長的癌症患者不在少數。68歲的崔先生(化名)8年前發現有肝佔位性病變,因為有B肝肝硬化病史,醫生建議微波消融術介入治療。之後每3個月複查一次,複查期間多次發現新的結節,先後又進行了微波消融術、冷凍消融術等治療。

據其主治醫生潘乃群主任醫師介紹,崔先生8年間共進行了10次抗癌手術,但幸運的是「上周的檢查結果顯示他肝臟上的結節都因做了微波消融微創手術消失了。」崔先生10次手術中有8次接受了「微波消融術」治療。「微波消融術的好處是局部治療,創傷小,破壞肝臟的正常組織少,手術幾乎不改變肝臟的體積大小,因此有利用保持肝功能良好;並且疼痛輕,病人恢復快。」潘乃群告訴記者,微波消融術在肝癌、肺癌的臨床治療應用中較為普遍。

「穿刺活檢是癌症個體化綜合治療的基礎」

那麼醫生是如何判定腫瘤的惡性還是良性的呢?癌症的個性化綜合治療怎麼才能實現?

解放軍第401醫院腫瘤科侯曉瑋博士認為:「穿刺活檢是癌症個體化綜合治療的基礎。」據了解,穿刺活檢是在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簡稱CT)或者超聲引導下,通過取得患者腫瘤組織細胞進行病理學檢查以診斷疾病的方法,穿刺活檢病理結果將為下一步的治療策略提供必要的依據。這意味著,穿刺活檢有三大作用。「一是可以確定腫瘤是否惡性。其次是確定其病理性質,比如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分很多種,可以通過穿刺活檢確定。第三就是確定適用什麼藥物,是否適合靶向藥治療等。」侯曉瑋博士解釋到。

記者了解到解放軍第401醫院穿刺活檢技術已經開展了20餘年,鼻咽部、胸部、腹腔等全身各臟器均可以檢測;尤其是胰腺、縱膈裡的淋巴結等部位,這是絕大多數醫院都檢測不了的。候曉瑋博士介紹說,解放軍第401醫穿刺活檢一次成功率可達98%以上,處於省內領先水平,一次還可以穿刺多個病灶,而且併發症少。

解放軍第401醫院伽瑪刀放療醫保報銷70%

目前,癌症的常用治療方法除了手術、靶向藥之外,還有放療。像劉女士這樣發生腫瘤腦轉移的情況,經過評估,醫生可能會建議選擇一种放射療法——超級伽瑪刀。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解放軍第401醫院是青島唯一超級伽瑪刀放療的醫保定點報銷機構,報銷比例70%。

解放軍第401醫院主任醫師宋謙介紹說:「我院超級伽瑪刀裝機已有10年,治療的病人超6000人。超級伽瑪刀適應症比較廣泛,尤其適合離散度比較高的腫瘤,可以同時治療多個腫瘤。」

「癌症不可怕,應聽從專業腫瘤醫生的意見」

在醫學界關於癌症免疫治療、癌症疫苗、抗癌新藥等不斷探索研究下,癌症患者的希望越來越多。「癌症並不可怕,患者及其家屬應該聽從專業腫瘤醫生的診斷意見,」解放軍第401醫院腫瘤科魏莉博士表示。同時,魏莉也指出:「從抗癌角度,最好還是預防。無論是經濟負擔還是人道主義角度,預防>篩查>治療。」

關於癌症預防,魏莉博士提醒說,不同癌症病種其病因不同。比如,胃癌與常吃過夜飯菜,煙燻、醃製食物有關;肝癌則與B肝、過度飲酒有關;食管癌與常食用燙食、飲食不新鮮飲高度白酒等有關。

青島解放軍401醫院腫瘤科主任莊興俊表示:今年2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據估計,2014年(統計數據一般滯後3年)全國惡性腫瘤估計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男性211.4萬例,女性169.0萬萬例),平均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按發病例數排位,肺癌位居全國發病首位,每年發病約78.1萬,其後依次為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乳腺癌。據莊興俊介紹,每年約有3300-3600位腫瘤病人在解放軍第401醫院接受治療,其中肺癌患者約1/3,肝癌患者約1/4。

相關連結——

微創冷循環微波消融術:

青島市解放軍第401醫院腫瘤科開展微創消融技術已15年,專家們介紹說:腫瘤微波消融微創手術經過多年來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部分早期及晚期腫瘤患者治療的重要和有效手段,是某些腫瘤最廣泛採用的手術方式,目前在全身各部位實體腫瘤的應用逐漸廣泛。腫瘤消融手術具有操作簡便、微創、療效確切及費用低等優勢,對一些肝、肺、腎、脾等臟器的原發及轉移性腫瘤,微波消融的療效尤為突出;對實體臟器的良性腫瘤,消融術可以大部分取代傳統開腹、開胸手術,對於早晚期肺癌、肝癌、腎癌、脾臟良、惡性腫瘤、腎上腺良、惡性腫瘤微創消融的療效優於傳統手術切除;對因浸潤周圍組織而無法切除的腫瘤,仍能行消融手術。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和微創消融設備的進步,部分惡性腫瘤微創消融的療效已優於傳統手術及放療。在腫瘤治療中的重要地位越來越被認可,已經成為又一能夠治癒腫瘤、延長腫瘤晚期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的另一重要手段。

微波消融技術的治療原理:

微波是一種頻率為300MHz至300GHz、波長為1mm至1m的高頻電磁波,微波消融應用的電磁波通常在915MHz和2450MHz。交替的電磁波引起極性水分子快速旋轉,動能轉換成熱能提升組織的溫度達100°C或以上,導致組織細胞發生完全凝固性壞死,從而消滅目標腫瘤組織,具有痛苦輕、操作簡單、療效確切等優點,目前已成為國內外眾多醫院開展的一種新微創手術。微波消融術是治療通過對腫瘤組織導入微波天線,利用微波產熱的原理,高溫消融腫瘤組織。其原理實際上與「微波爐」的原理一樣,就是通過微波加熱導致腫瘤組織發生凝固壞死,達到「燒死」腫瘤細胞的目的。微波消融治療後,腫瘤壞死組織會逐漸被人體吸收、消散或形成纖維疤痕。此外,微波消融後還可使腫瘤細胞的免疫物質(抗原成分)釋放,刺激人體產生抗腫瘤免疫反應,這利於防止腫瘤細胞轉移和復發。

微波消融治療腫瘤的適應症:

微波消融術適應於全身各部位腫瘤,如:肺癌、肺轉移瘤、肝癌、肝轉移癌、腎癌、腎上腺良、惡性腫瘤、骨腫瘤、腹腔腫瘤、軀幹肢體腫瘤及各種實體腫瘤轉移癌。國內外研究均證實,單獨應用微波消融術不僅可以使早期腫瘤得到根治,部分中晚期腫瘤患者也可以得到根治或快速減輕痛苦、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相關焦點

  • 如何利用微創手術殺死腫瘤?
    通過20年的臨床積累,在腫瘤介入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腫瘤治療方案,通過腫瘤血管介入聯合各種微創治療、放化療方法,能使很多患者減輕痛苦、延長生命,達到臨床治癒的目的,讓他們有尊嚴、開心快樂的生活著。腫瘤介入科:以腫瘤微創介入技術推動腫瘤學科進步市二醫院是1999年開始在開展介入手術的。
  • 湖南省腫瘤醫院多科室聯合微創手術為患者「減負」
    人民網長沙11月24日電 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頭頸外二科聯合胸外二科為一位巨大胸骨後甲狀腺腫患者成功實施聯合微創手術治療,順利切除巨大腫物。據悉,該腫塊幾近柚子大小,重達3斤。來自湖南邵陽的56歲肖女士,10年前體檢彩超發現甲狀腺腫物,因無不適感,也就沒有理會。近一年來,肖女士開始出現心跳快、胸部壓迫感等症狀,並且逐漸加重。今年10月,肖女士在當地醫院就診,發現「頸胸部巨大腫物」,建議省級醫院進一步治療。
  • 一位腫瘤醫生對家人患癌去世的8點感悟!值得所有人看看
    本文作者:謝廣倫,河南省腫瘤醫院疼痛康復與姑息醫學科行政主任嶽父去世1年了。嶽父從2016年元旦患癌,到2019年8月底去世,一共三年多時間。這三年多的時間裡,由於基本上是親身經歷,因此感悟頗深。感悟一:腫瘤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
  • 「警醒」一位腫瘤醫生對家人患癌去世的8點感悟!值得所有人看看
    嶽父去世1年了。嶽父從2016年元旦患癌,到2019年8月底去世,一共三年多時間。這三年多的時間裡,由於基本上是親身經歷,因此感悟頗深。感悟一:腫瘤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嶽父在2015年12月底發現得了胃癌。
  • 一位腫瘤醫生對家人患癌去世的8點感悟,值得所有人深思!
    本文作者:謝廣倫,河南省腫瘤醫院疼痛康復與姑息醫學科行政主任 我的嶽父2016年元旦患癌,2019年8月底去世。這三年多的時間裡,由於基本上是親身經歷,因此感悟頗深。 一、腫瘤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 嶽父在2015年12月底發現得了胃癌。
  • 西南地區首例內鏡微創切除脊髓腫瘤手術在西南醫院完成
    ,家住重慶市江津區42歲的男性患者劉暢(化名)開始嘗試下地行走,他是西南地區首例內鏡下接受脊髓腫瘤微創切除的患者,而同一病房用傳統手術方法切除脊髓腫瘤的患者,還在臥床休息,需要更長時間恢復。  「傳統的脊髓腫瘤切除手術切口較大,為了顯露腫瘤還需要切除部分正常脊柱骨質。」該手術主刀醫生、西南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吳南教授表示,神經外科聯合骨科進行的脊髓腫瘤微創切除手術,手術創傷小、恢復時間更短,所需費用更少。而且脊柱骨質類似人體的「承重牆」,少切除正常骨質更能提高患者術後生活質量。
  • 港大深圳醫院創新微創手術技術,成功完成超高齡患者食管癌根治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港深醫信/文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李博 通訊員 港深醫信/圖記者2020年12月31日從港大深圳醫院獲悉:該院胸外科成功為一名85歲超高齡患者李婆婆(化名)進行了食管癌根治手術。
  • PKP微創手術治療老人腰椎骨折——龍華區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張昊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訪問學者,在國外專門研修脊椎手術,具有豐富臨床經驗。擅長上頸椎外科疾病的診治,頸椎退變疾病的治療和脊柱微創技術。開展了深圳市首例寰樞椎脫位經口咽松解、後路固定術,廣東省首例頸椎椎體腫瘤En-bloc切除、3D列印定製金屬椎體假體重建術。
  • 山東省立三院破禁區:84歲食管癌患者常年便秘,微創手術解病痛
    家住臨沂的王爺爺(化名)今年已經84歲了,最近老人出現了進食吞咽困難的症狀,當地醫院行胃鏡檢查後在老人的食管內發現了惡性腫瘤。儘管老人的家屬極力想為老人採取手術治療,但介於高齡風險,當地醫院建議到省城濟南做進一步治療。家屬經多方打聽,慕名來到山東省立三院胸外科就診。山東省立三院胸外科主任隋剛接診了患者,並對老人的身體情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 方文濤教授:中國胸腺腫瘤微創手術比例遠超歐美為哪般?
    在本次會議中,「醫學界」特別採訪了上海市胸科醫院的方文濤教授,請他梳理了本次胸部疾病國際論壇胸外分會主要探討的內容、微創胸腺腫瘤切除術的發展現狀及胸部腫瘤微創手術的淋巴結清掃。  1. 您在這次會議中的講座主題是「微創胸腺腫瘤切除術:胸腔鏡手術的境界」,能請您圍繞這個大概談談嗎?
  • 胸腺瘤,也可以微創手術啦!
    近日,我院胸外科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丁建勇教授指導下成功施行胸腺腫瘤劍突下微創手術。夏宏偉主任團隊組織開展術前討論,麻醉科評估圍手術期風險,最後與麻醉科協商後決定改用無插管技術,行喉罩結合全身麻醉,王阿姨的手術很快被排上日程。手術當日,在麻醉醫師的嚴密監護下,丁教授採用劍突下微創手術成功切除胸腺腫瘤,術中順利,術後安返胸外科病房,3天後,王阿姨康復出院。術後病理提示:B2型胸腺瘤,I期,不用放化療,通過手術達到治癒目的,只需定期隨訪。
  • 87歲阿婆體內取出菠蘿大小的腫瘤,竟未留下一個手術切口!
    87歲高齡的她,在不久前經檢查發現患有子宮內膜癌,菠蘿大小的腫瘤可能進一步向直腸侵犯。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專家團隊通過先進的微創技術,不僅為阿婆完整地切除了腫瘤,而且沒有留下手術切口,避免了術後切口疼痛,術後第三天她就可以下地活動了。日前,李阿婆已順利出院。
  • 上海中山醫院完成世界首例應用達文西機器人微創手術
    東方網3月14日消息:3月5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普外科、肝外科和胸外科聯合,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應用達文西機器人微創技術,在一個病人身上同時完成了直腸癌根治術、肝轉移灶切除術和肺轉移灶切除術。57歲的患者龔先生術後恢復良好,於昨天順利出院。   據文獻檢索,此類手術在國內外尚無報導。
  • 十年時間甲狀腺腫塊長成柚子大小,多科室聯合微創手術為患者「減負」
    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頭頸外二科聯合胸外二科為一位巨大胸骨後甲狀腺腫患者成功實施聯合微創手術治療,順利切除巨大腫物,據悉,該腫塊幾近柚子大小,重達3斤。來自湖南邵陽的56歲肖女士,10年前體檢彩超發現甲狀腺腫物,因無不適感,也就沒有理會。
  • 歷經三次鬼門關,消失1666天,年近四十歲的柳巖,靠什麼翻身?
    可柳巖在2000年的時候,還只是個小小的主持人。說起柳巖做主持人的緣由,還要從她的家庭背景說起。1.母親患癌19歲那年,母親被查出患有癌症。柳巖憑藉自己的力量完全無法承擔起高昂的醫藥費,於是她決定去參加主持人比賽,這個比賽如果拿到第一名,就會有一萬元的獎金,母親就可以有錢做手術了。
  • 瑞金醫術(二)| 消化道腫瘤的微創治療
    一直以來,外科手術都是治療消化道腫瘤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早在1989年,瑞金醫院派往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附屬醫院擔任住院醫師的鄭民華,成為了第一個掌握腹腔鏡技術的中國人。回國後他懷抱「微創使病人恢復更好、更快」的善念,身體力行,矢志推廣外科術式革命,制定微創手術各項標準和指南,引領了中國微創外科的發展。
  • 骨科微創手術+快速康復理念 更多患者在市人民醫院獲益
    78歲老人樂觀堅強,半年做4次手術都快速康復11月11日,是78歲的任婆婆在市人民醫院骨科中心關節外科做了髖關節置換術後的第6天,記者見到她時,她正下床在病房裡自由行走。為縮短病人住院時間,推行微創技術和快速康復「這位老太太能夠在短短半年內接受4次手術,除了她堅強樂觀的品質,還得益於先進的微創醫療技術和快速康復理念的推行。」
  • 老人手繪「患癌族譜」
    一個家族三代共有46人,其中竟有23人患有癌症,不僅患癌的種類多達11種,發病年齡也從8歲到77歲,涵蓋了各個年齡階段。這樣的遭遇讓一個家族長期被恐懼和焦慮折磨著。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為了弄清發病的原因,家族裡的老人手繪了一張「患癌族譜」。日前,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通過基因測序,終於幫他們找到了病因。
  • 突破肝癌手術年齡禁區,深圳一醫院微創手術治癒八旬肝癌患者
    來自江西的鄧爺爺(化名),今年已經86歲高齡,2020年11月1日因「體檢發現肝佔位」,子女將他帶到深圳,就診於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肝膽外科,檢查考慮是肝癌。由於患者高齡,有多種基礎性疾病,要不要手術是個難題。
  • 心臟上長腫瘤怎麼辦?3D胸腔鏡手術成功鑽孔摘瘤
    50歲的潘先生,在今年的體檢中,發現在心臟裡竟然長了一個直徑2cm左右的腫瘤,經超聲檢查診斷為 「心房粘液瘤」。長徵醫院專家團隊在手術中。心房粘液瘤是最常見的心臟腫瘤,如同潛伏在體內的一顆「定時炸彈」,早期沒有任何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