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密的部落文化,堅定的宗教信仰,讓車臣人在高加索立於不敗之地

2020-12-10 天川歷史

提到車臣民族,有一些人會不由自主地將他們與極端和恐怖主義結合在一起,讓這個高加索地區的古老民族蒙上了許多不白之冤。也讓它在一眾民族之間,看起來是那麼的格格不入且攻擊性十足。

但其實回顧車臣民族的歷史,你就能感受到對宗教的虔誠與部族血緣的緊密,將車臣民族的每一名百姓都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在紛亂複雜的歷史中成功地存活了下來,經過百餘年的發展與延續,成為高加索民族中最富戰鬥力和血性的民族。

一、忠誠的伊斯蘭信徒

根據人類學記載,車臣人屬於歐羅巴高加索人人種,他們的祖先被稱為那赫人(又稱瓦伊那赫人),從史前就一直生活在北高加索地區。根據考古證據顯示,那赫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是早期高加索兩支部落混血得來的人種,發展到後來便分出了三個支系民族,其中的一支就是車臣人。

高加索山區的車臣遺址

語言方面,車臣語屬於北高加索語系的那赫-達吉斯坦語(東北高加索語分支),除了本民族通用外,部分詞語與印古什語等語言相類似;早期車臣語沒有文字,只依靠口耳相傳的方式來延續歷史;直到沙皇俄國佔領了北高加索地區後,上層統治者以俄文字母為基礎,創立了現在的車臣字母。

在1925年到1938年,以及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車臣語曾使用過拉丁字母進行文字拼寫。但隨著官方的強制要求以及其他一系列原因,現如今的車臣語已經完全使用西裡爾字母進行拼寫,鮮有用拉丁字母拼寫的情況發生。

由於車臣人早先信仰原始宗教,信奉萬物有靈,因此他們將兇殘的狼視為自己民族的圖騰。因為狼具有集體意識且機智靈活,雖然身形不及老虎和獅子,但卻敢於向強大的對手挑戰的勇氣,正好能映射自己不畏強暴的民族性格。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當時的車臣"國旗"與"國徽"上就有狼頭的圖案。

在宗教上,10世紀時期部分車臣人以東正教為自己的信仰,但從11世紀開始,車臣人便與突厥民族一起開始信仰伊斯蘭教,到了16世紀當地居民開始大規模信奉伊斯蘭教。到19世紀上半葉,伊斯蘭教徹底成為車臣的主要宗教。

1906年的車臣中老年男子

堅定的宗教信仰加深了車臣民族的凝聚力,讓車臣原本的社會文化體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民族步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原本分散的各部落因為宗教信仰凝聚在了一起,遇到外敵入侵時,他們也會按照宗教的要求對敵人展開反擊,伊斯蘭教讓車臣人走出大山,前往阿拉伯世界朝聖、經商,讓其成為忠實的穆斯林信徒中的一分子。

首都格羅茲尼的大清真寺

根據資料顯示,車臣百姓都是伊斯蘭教遜尼派的信徒。但與其他遜尼派教徒不一樣的是,車臣人對於伊斯蘭教中一門神秘的派系更為痴迷,這就是筆者接下來要為大家介紹的一大門派——伊斯蘭教蘇菲派。

二、寬容神秘的蘇菲派

蘇菲派是伊斯蘭教其中的一個分支,它起源於8世紀的敘利亞地區,"蘇菲"一詞源自阿拉伯文Sufi(), 意思是羊毛。原因是早期信奉該派的教士會披著一條簡易的羊毛鬥篷來修行,其他派系教徒便如此稱呼他們。

聆聽教士講經的蘇菲派信眾

與其他派別通過誦讀經書來與先知進行"溝通"不同,蘇菲派信眾是通過個 人的靈魂的閃光所獲得一種神秘的直覺,以虔誠的修行與冥想來接近先知,最終達到和真主"心有靈犀";為此他們會以崇拜"謝赫"(宗教聖賢)為榮,利用蘇菲派近乎於神秘的儀式來讓更多的信眾了解伊斯蘭教。

另外為了更好地與先知進行"靈魂上的溝通",蘇菲派的信徒還會用傳統的旋轉舞蹈來表達自己的忠誠,在車臣被稱為"齊克爾"。按照要求,信徒們要按著一定的旋律原地進行規則且劇烈的轉圈舞蹈,同時還要口誦真主的名字。時間一久,舞者被轉暈昏迷後,就可以完成與先知的"溝通"。

進行舞蹈儀式的蘇菲派舞者

早期蘇菲派的教義曾因與正統遜尼派教義相違背,因此被正統遜尼派人士認為是"異端"。後來蘇菲派著名學者安薩裡將蘇菲派神秘主義引入正統遜尼派軌道, 同時用權威經書來闡釋教義,後來才逐漸被正統遜尼派人士所接納。

與其他派系不同的是,蘇菲派屬於伊斯蘭教中最為開明和溫和的,信徒一般以和平方式處理糾紛與矛盾,對於其他一些宗教,蘇菲派也採取寬容的態度,甚至汲取了其它宗教的文化,將其加入自己的教義中以利於傳播。這也使得蘇菲派在紛亂複雜的高加索地區能夠更好地傳播自己的教義,並且和其他宗教一起和諧共生。

遜尼派進入車臣後,蘇菲派也同時傳入,先後出現了平原和山地兩大派系。前者稱為"Naqshbandi",主要在車臣東部和達吉斯坦地區盛行,該教義宣傳謙卑溫和,反對世俗貪慾與宗教狂熱;山地派稱為"Qadiri",是蘇菲派影響最為深遠廣泛的派別,要求信徒在繼承神秘主義和宗教儀式的同時,也要盡正統遜尼派的宗教職責,遵行"五大聖功",信眾主要在印古什和車臣其他地區。

進行祈禱的車臣人

宗教的傳播,使得車臣人比以往更加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而該民族另一個特性,更是讓其在紛亂的歷史中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我們接下來所說的車臣"傑耶普"制度,通俗來說就是部族部落血緣制度。

三、牢不可摧的"傑耶普"

因為早期常年與外界不接觸,所以車臣人一直保持著以部落為主的社會結構,採用游離於世俗之外的宗法制度。每一個車臣人都有自己的部落和血緣,同時接受部落長老和宗教領袖的雙重統治,這一制度就是著名的"傑耶普"(Teip)。

地理封閉、加上外敵入侵、鄰族騷擾不斷,所以車臣人對血緣關係上的集體意識極其強烈。"傑耶普"就是在此基礎上,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建立成的類似金字塔形式的一套社會制度。

根據要求,每一個車臣人是最小的組成部分,之後一些同血緣的車臣人組成一個個小家庭,之後多個小家庭組成一個大家庭(分支)。大家庭中的"長老"地位最為尊貴,他的話所有成員必須無條件服從。此後多個大家庭共同組成獨立的"傑耶普"(部落),這些"傑耶普"再一起組成一個完整的部落聯盟,即"圖克胡姆"(Tukkhum)。最後眾多的"圖克胡姆"最終形成車臣國家(Kham)。

大家庭中的車臣女性

與標準的世俗法律相比,車臣"傑耶普"制度非常獨特和不同,其部落的法律法規也和世俗間的法律有所區別。在車臣文化當中,"尊重婦女、慷慨大方與維護家族道德榮譽品質"是最為至上的標準,每一個人應該"像狼一樣的平等與自由"。

在車臣歷史上,共有9個"圖克胡姆",分別是帕納金、馬赫斯汀奇(已消亡)、諾赫奇馬赫、泰爾羅伊、切提汀尼、沙託伊、沙魯伊、切巴爾羅伊和艾爾施特霍伊(已消亡),旗下都有7到20個不等的"傑耶普",其中有白種人也有黃種人。

車臣Gendargenoy「傑耶普」成員

現在的車臣共和國由160多個"傑耶普"組成,其中的三分之二是源於古代車臣人,另有三分之一是其它民族融合進來的。包括喬治亞、達吉斯坦、俄羅斯、卡巴爾達、突厥等民族。

從古至今,"傑耶普"制度一直是凝聚車臣人心的最好幫手,即使在蘇聯時期也是如此。蘇聯解體後,"傑耶普"又在車臣的政治社會生活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車臣戰爭中的一些知名人物,其背後都有勢力強大的"傑耶普"和"圖克胡姆"來為其保駕護航。

但這樣的制度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部落長老的裁決制度和"血親復仇"等方式過於粗暴野蠻,不利於現代社會的發展;另外也讓車臣人(尤其是農村地區)相比其他民族更為保守和滯後,此外,車臣人所在之處因為地理封閉,造成外來文化、政治和經濟方式很難滲透,因此造就了與眾不同的車臣文化。

結語

堅定的宗教信仰與血緣緊密的部落關係,使得車臣人相比其他民族更為獨立、封閉和桀驁不馴,加上其自古以來的好戰傳統,這就使得車臣面對外來侵略時會有更為嚴重和敏感的情緒,也為車臣日後一系列的衝突與戰爭埋下了隱患。

參考資料

1.《車臣戰爭1994-2000》

2.《高加索民族與社會關係》

3.《車臣民族多樣性:從遠古到近代》

4.《圖說車臣戰爭》

5.《車臣民族:手冊》

相關焦點

  • 高加索明珠話車臣(圖)
    從莫斯科飛往車臣的首都-格魯茲尼只需要2個半小時,車臣是俄羅斯聯邦領土,位於高加索山脈北側,與喬治亞隔山為鄰,面積約1. 5萬平方公裡,人口超過100萬。首府格羅茲尼是在1818年建立的格羅茲尼城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車臣人驍勇善戰,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車臣人」這一稱呼最早源自阿爾貢河邊的「大車臣」這一村莊的名稱,以後逐漸成為車臣民族的族稱。
  • 圖說車臣戰爭(之二)
    據車臣人口述歷史,在13世紀時,為躲避蒙古人和突厥波洛伏奇人,車臣部落上層曾在伊奇克裡亞的韋傑諾古鎮召開會議,會後組成了一個部落聯盟,出現了部落之後,民族之前的具有同一語言、地域、文化、經濟的「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許多民族感強烈的車臣人基於這個歷史原因,主張將車臣共和國改稱為伊奇克裡亞共和國,把古都韋傑諾視作是「伊奇克裡亞祖國」的歷史發祥地。
  • 車臣面積1.7 萬km,人口不足140萬,為何有人說普京一死車臣必反
    然而車臣不但在俄羅斯大有名氣,聲名更是遠播全球,原因相信大家也都很清楚,那就是這個地方一直存在著嚴重的分離傾向,甚至還因此引發了兩次車臣戰爭,至於車臣分裂勢力所發動的恐怖襲擊以及由此奪去的生命,則更是數不勝數了。同為高加索白人,語言和文化卻大相逕庭為什麼小小的車臣,離心力卻如此之強?
  • 「高加索人」為何成為白人代名詞,高加索地區又為何紛爭不斷?
    高加索這個名稱估計許多朋友都不陌生,因為這個名稱在近年來始終伴隨著不少熱點事件,比如車臣危機,比如格俄爭端,又比如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久拖不決的領土爭議等。而且還不僅如此,在歐美地區,「高加索人」(Caucasians)這個名稱的意義還遠遠超越了「高加索地區的民族」這個含義,而是成為了所有白人的正式稱呼。那麼高加索地區究竟有何特殊,它的歷史與現實又是怎樣的呢?
  • 車臣是個共和國,俄羅斯為何不允許它獨立?
    圖-車臣在俄羅斯的位置俄羅斯原本有85個一級行政區,包括共和國、直轄市、州、自治州、自治區、邊疆區等。注意了,共和國在俄羅斯,也只是一級行政區,是一個名稱而已,並不代表就是一個國家。車臣共和國,位於高加索山脈北側,靠近裏海,但距裏海還隔著一個達吉斯坦共和國,是一個內陸省。
  • 本是高加索近鄰,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何紛擾不斷?
    再就是位於黑海和裏海之間的高加索地區,車臣、南奧塞梯、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都屬於該地區,衝突和紛爭此起彼伏,難得消停幾年。高加索山脈南側被稱作外高加索,分布著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個國家,都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
  • 車臣戰爭到底多殘酷?40%的車臣人,在這場戰爭中消失了
    從地圖上來看,車臣位於黑海和裏海之間,這個地方相當特殊,正好是出入高加索地區的咽喉要道,因此車臣雖然僅僅只有1.7萬平方公裡,對俄羅斯這個面積超1700萬平方公裡的龐然大物來說,卻有著極其特殊的戰略價值,不過車臣跟整個俄羅斯的關係,卻不是很好,雙方經常爆發戰爭。
  • 生活在北高加索的車臣人,究竟有多麼強悍?比俄羅斯人更崇尚武力
    來自高加索的車臣人是一群尚未馴服的狼,他們仇視一切和俄羅斯人沾邊的東西和生靈,他們公開的蔑視王法和制度,他們可以莫名其妙地殺死一個人而不計後果。上面這段文字,是一位多次前往中亞遊歷的作家寫下的,他曾和生活在中亞的車臣人打過交道。
  • 把俄羅斯整成神經病的車臣啥來歷,和蒙古人有什麼關係?
    車臣共和國,簡稱車臣,位於俄羅斯西南的高加索一帶,面積1.7萬平方公裡,人口130萬,是俄羅斯聯邦的加盟共和國之一。車臣人大部分民眾信仰伊斯蘭教,豪放自由,桀驁不馴,是一個標準的小型戰鬥民族。儘管車臣自稱蒙古人後裔,但他們和蒙古境內的車臣真沒什麼關係,只是稱呼相同而已。
  • 昔日惡名昭彰,現在是普京殺手鐧,某特戰隊冷血強悍秘密讓人恐懼
    車臣人是高加索山地一個主要民族,環境形成了該民族極端尚武的基礎,加上各外來遊牧部落的血統融入,以及原教旨狂熱宗教的影響,讓車臣人成為戰鬥民族中的戰鬥民族,讓勇猛的斯拉夫人都膽寒。縱觀俄羅斯歷史,車臣堪稱是其內部最大噩夢,由於沙俄的吞併,蘇聯時期的高壓,導致車臣人痛恨斯拉夫主體民族。
  • 俄羅斯穆斯林學者:恐怖主義與宗教 民族無必然聯繫
    今年57歲的她來自印古什族——車臣族的兄弟民族,現在是莫斯科大學哲學系教授、高加索各民族大會最高理事會理事,也是俄羅斯聯邦社會院議員、議會上院聯邦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在俄羅斯聯邦社會院,她就職於族群關係與良心自由委員會。她的經歷值得一說。1940年代,車臣、印古什等民族,被史達林以部分人曾為納粹德國服務為由,整體流放中亞和西伯利亞,遷徙中人口損失慘重。
  • 相隔不過五年,為何俄軍能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一雪前恥?
    車臣與俄羅斯的淵源車臣人是高加索土著與突厥等外來民族融合而成,歷史上由於夾在沙俄、奧斯曼和波斯之間,頻頻成為外部大勢力爭奪目標。在奧斯曼統治時期,車臣接受伊斯蘭教義,並逐漸同奧斯曼關係有所緩和。然而隨著北面沙俄的崛起,車臣在內的高加索地區再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成了爭奪焦點,最終沙俄佔得上風並控制高加索地區。宗教和民族差別,造成車臣與沙俄的天然隔閡,沙俄粗暴的殖民方式,亦激起北高加索人的反抗,車臣的反抗激烈程度尤甚。對此,呈給沙皇的奏摺中有過相關表述:「如果還有一個車臣人活著,這裡就不可能安定」。
  • 俄羅斯車臣地區的宗教化教訓,警惕中國西部宗教阿拉伯化!
    西部地區宗教則脫離了本土化,出現了阿拉伯化的傾向前不久,中國全國性的宗教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規格很高。中國突然提高全國性宗教工作會議的規格,這引發了外界的關注。毫無疑問,宗教工作會議規格的突然提高不可能事出無因。開國少將蔡長元之子,著名政治爆料人蔡小心對此在微博上表示:"最近,總指揮以罕見的嚴厲口氣批評綠教極端化,尤其是重點點名了新疆、寧夏、甘肅的臨夏。"
  • 車臣領導人支持一夫多妻引爭議 民俗允但法律不許
    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辦公廳主任達烏多夫此言迅速在俄羅斯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引發了關於一夫多妻制合法化的大討論。俄羅斯《觀點報》20日報導,達烏多夫此言是在參加車臣警察總長古奇戈夫迎娶第二位妻子的婚禮後發表的。俄羅斯法律禁止一夫多妻,但伊斯蘭教允許。車臣法律雖在俄羅斯法律框架下,但當地屬於伊斯蘭教信仰區,有自己的獨特性。
  • 「俄國有難,車臣必亂」:細述俄羅斯與車臣之間恩怨,是否化解?
    俄羅斯與車臣百年恩怨:有句話說得很形象,車臣能否安穩下去?一提到車臣, 在我們眼裡就想到殘酷的車臣戰爭。車臣人給人形象也是兇殘無比,什麼「黑寡婦」、恐怖襲擊,反正當年車臣印記太深。我們看地圖,車臣位於高加索地區,但高加索可是俄羅斯重要能源基地,甚至車臣也是石油豐富,而且當年蘇聯所建石油管線都從車臣通過。當年希特勒進攻蘇聯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能源。希特勒缺乏能源根本無法支撐他在其他戰線的戰爭。
  • 車臣人的祖先,亞瑟王的原型,好戰的遊牧民族---阿蘭人
    阿蘭據說是薩爾馬提亞部落與伊朗人混合血統的遊牧民族。羅馬歷史中記載「阿蘭」主要活動時間為西元1世紀時,阿蘭人是好戰民族,除了掠奪和屠戮其它國家或部落外,和平時期主要從事養牛牧馬的生活,如當時的其它遊牧民族一樣,他們不會耕種。
  • 從原始崇拜到宗教信仰的文化傳承與演變
    那麼,如果從人類的精神源頭挖掘宗教文化的產生、發展和演變,就可以追溯出宗教信仰只是人類精神文化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包括史前文化)必然生成的一種文化結果;是人類初期認識物質世界和「人本身」的曲折反映。也就是說,宗教的產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結果,絕不是神(上帝)安排或創造的結果。而宗教自身的神秘內容(如:神學)不過是宗教文化反映現實世界的抽象化的哲學而已。
  •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羅斯為什麼被彈丸之地車臣打的找不到北
    車臣問題一直是俄羅斯比較頭痛的一個問題,而車臣也是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第一次發生局部戰爭的地方。車臣的面積相對於俄羅斯來說還不到1‰,但卻一直是俄羅斯國軍事政治投入的一個熱點。當年第一次車臣戰爭的時候,俄羅斯出動了8萬大軍想要徵服車臣,但最終卻於折戟而歸。
  • 車臣總理鼓吹用一夫多妻制提高人口數量
    俄羅斯的人口危機,使得一些政要對一夫多妻制說「是」,但這種做法並不適合在俄全境推廣  國際先驅導報駐莫斯科記者盧濤報導10月初,俄羅斯車臣共和國總理卡德羅夫又一次鼓吹通過一夫多妻制來提高車臣人口數量
  • 俄報介紹車臣歷史概況及當前社會政治形勢
    現今的車臣人和印古什人的祖先自古居住在北高加索達裡阿利峽谷與沙羅阿爾宮河上遊之間的山區。對「車臣人」這一詞的起源有著不同的說法。看起來最可信的是,這一詞最早源自阿爾貢河邊的「大車臣」這一村莊的名稱,以後逐漸流傳開來。車臣人自稱「納赫喬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我國歷史書中最早關於車臣人的記載見於1708年卡爾梅克的阿尤卡汗與彼得一世的親信彼得·阿普拉克辛所訂立的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