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車臣民族,有一些人會不由自主地將他們與極端和恐怖主義結合在一起,讓這個高加索地區的古老民族蒙上了許多不白之冤。也讓它在一眾民族之間,看起來是那麼的格格不入且攻擊性十足。
但其實回顧車臣民族的歷史,你就能感受到對宗教的虔誠與部族血緣的緊密,將車臣民族的每一名百姓都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在紛亂複雜的歷史中成功地存活了下來,經過百餘年的發展與延續,成為高加索民族中最富戰鬥力和血性的民族。
一、忠誠的伊斯蘭信徒
根據人類學記載,車臣人屬於歐羅巴高加索人人種,他們的祖先被稱為那赫人(又稱瓦伊那赫人),從史前就一直生活在北高加索地區。根據考古證據顯示,那赫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是早期高加索兩支部落混血得來的人種,發展到後來便分出了三個支系民族,其中的一支就是車臣人。
語言方面,車臣語屬於北高加索語系的那赫-達吉斯坦語(東北高加索語分支),除了本民族通用外,部分詞語與印古什語等語言相類似;早期車臣語沒有文字,只依靠口耳相傳的方式來延續歷史;直到沙皇俄國佔領了北高加索地區後,上層統治者以俄文字母為基礎,創立了現在的車臣字母。
在1925年到1938年,以及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車臣語曾使用過拉丁字母進行文字拼寫。但隨著官方的強制要求以及其他一系列原因,現如今的車臣語已經完全使用西裡爾字母進行拼寫,鮮有用拉丁字母拼寫的情況發生。
由於車臣人早先信仰原始宗教,信奉萬物有靈,因此他們將兇殘的狼視為自己民族的圖騰。因為狼具有集體意識且機智靈活,雖然身形不及老虎和獅子,但卻敢於向強大的對手挑戰的勇氣,正好能映射自己不畏強暴的民族性格。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當時的車臣"國旗"與"國徽"上就有狼頭的圖案。
在宗教上,10世紀時期部分車臣人以東正教為自己的信仰,但從11世紀開始,車臣人便與突厥民族一起開始信仰伊斯蘭教,到了16世紀當地居民開始大規模信奉伊斯蘭教。到19世紀上半葉,伊斯蘭教徹底成為車臣的主要宗教。
堅定的宗教信仰加深了車臣民族的凝聚力,讓車臣原本的社會文化體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民族步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原本分散的各部落因為宗教信仰凝聚在了一起,遇到外敵入侵時,他們也會按照宗教的要求對敵人展開反擊,伊斯蘭教讓車臣人走出大山,前往阿拉伯世界朝聖、經商,讓其成為忠實的穆斯林信徒中的一分子。
根據資料顯示,車臣百姓都是伊斯蘭教遜尼派的信徒。但與其他遜尼派教徒不一樣的是,車臣人對於伊斯蘭教中一門神秘的派系更為痴迷,這就是筆者接下來要為大家介紹的一大門派——伊斯蘭教蘇菲派。
二、寬容神秘的蘇菲派
蘇菲派是伊斯蘭教其中的一個分支,它起源於8世紀的敘利亞地區,"蘇菲"一詞源自阿拉伯文Sufi(), 意思是羊毛。原因是早期信奉該派的教士會披著一條簡易的羊毛鬥篷來修行,其他派系教徒便如此稱呼他們。
與其他派別通過誦讀經書來與先知進行"溝通"不同,蘇菲派信眾是通過個 人的靈魂的閃光所獲得一種神秘的直覺,以虔誠的修行與冥想來接近先知,最終達到和真主"心有靈犀";為此他們會以崇拜"謝赫"(宗教聖賢)為榮,利用蘇菲派近乎於神秘的儀式來讓更多的信眾了解伊斯蘭教。
另外為了更好地與先知進行"靈魂上的溝通",蘇菲派的信徒還會用傳統的旋轉舞蹈來表達自己的忠誠,在車臣被稱為"齊克爾"。按照要求,信徒們要按著一定的旋律原地進行規則且劇烈的轉圈舞蹈,同時還要口誦真主的名字。時間一久,舞者被轉暈昏迷後,就可以完成與先知的"溝通"。
早期蘇菲派的教義曾因與正統遜尼派教義相違背,因此被正統遜尼派人士認為是"異端"。後來蘇菲派著名學者安薩裡將蘇菲派神秘主義引入正統遜尼派軌道, 同時用權威經書來闡釋教義,後來才逐漸被正統遜尼派人士所接納。
與其他派系不同的是,蘇菲派屬於伊斯蘭教中最為開明和溫和的,信徒一般以和平方式處理糾紛與矛盾,對於其他一些宗教,蘇菲派也採取寬容的態度,甚至汲取了其它宗教的文化,將其加入自己的教義中以利於傳播。這也使得蘇菲派在紛亂複雜的高加索地區能夠更好地傳播自己的教義,並且和其他宗教一起和諧共生。
遜尼派進入車臣後,蘇菲派也同時傳入,先後出現了平原和山地兩大派系。前者稱為"Naqshbandi",主要在車臣東部和達吉斯坦地區盛行,該教義宣傳謙卑溫和,反對世俗貪慾與宗教狂熱;山地派稱為"Qadiri",是蘇菲派影響最為深遠廣泛的派別,要求信徒在繼承神秘主義和宗教儀式的同時,也要盡正統遜尼派的宗教職責,遵行"五大聖功",信眾主要在印古什和車臣其他地區。
宗教的傳播,使得車臣人比以往更加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而該民族另一個特性,更是讓其在紛亂的歷史中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我們接下來所說的車臣"傑耶普"制度,通俗來說就是部族部落血緣制度。
三、牢不可摧的"傑耶普"
因為早期常年與外界不接觸,所以車臣人一直保持著以部落為主的社會結構,採用游離於世俗之外的宗法制度。每一個車臣人都有自己的部落和血緣,同時接受部落長老和宗教領袖的雙重統治,這一制度就是著名的"傑耶普"(Teip)。
地理封閉、加上外敵入侵、鄰族騷擾不斷,所以車臣人對血緣關係上的集體意識極其強烈。"傑耶普"就是在此基礎上,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建立成的類似金字塔形式的一套社會制度。
根據要求,每一個車臣人是最小的組成部分,之後一些同血緣的車臣人組成一個個小家庭,之後多個小家庭組成一個大家庭(分支)。大家庭中的"長老"地位最為尊貴,他的話所有成員必須無條件服從。此後多個大家庭共同組成獨立的"傑耶普"(部落),這些"傑耶普"再一起組成一個完整的部落聯盟,即"圖克胡姆"(Tukkhum)。最後眾多的"圖克胡姆"最終形成車臣國家(Kham)。
與標準的世俗法律相比,車臣"傑耶普"制度非常獨特和不同,其部落的法律法規也和世俗間的法律有所區別。在車臣文化當中,"尊重婦女、慷慨大方與維護家族道德榮譽品質"是最為至上的標準,每一個人應該"像狼一樣的平等與自由"。
在車臣歷史上,共有9個"圖克胡姆",分別是帕納金、馬赫斯汀奇(已消亡)、諾赫奇馬赫、泰爾羅伊、切提汀尼、沙託伊、沙魯伊、切巴爾羅伊和艾爾施特霍伊(已消亡),旗下都有7到20個不等的"傑耶普",其中有白種人也有黃種人。
現在的車臣共和國由160多個"傑耶普"組成,其中的三分之二是源於古代車臣人,另有三分之一是其它民族融合進來的。包括喬治亞、達吉斯坦、俄羅斯、卡巴爾達、突厥等民族。
從古至今,"傑耶普"制度一直是凝聚車臣人心的最好幫手,即使在蘇聯時期也是如此。蘇聯解體後,"傑耶普"又在車臣的政治社會生活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車臣戰爭中的一些知名人物,其背後都有勢力強大的"傑耶普"和"圖克胡姆"來為其保駕護航。
但這樣的制度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部落長老的裁決制度和"血親復仇"等方式過於粗暴野蠻,不利於現代社會的發展;另外也讓車臣人(尤其是農村地區)相比其他民族更為保守和滯後,此外,車臣人所在之處因為地理封閉,造成外來文化、政治和經濟方式很難滲透,因此造就了與眾不同的車臣文化。
結語
堅定的宗教信仰與血緣緊密的部落關係,使得車臣人相比其他民族更為獨立、封閉和桀驁不馴,加上其自古以來的好戰傳統,這就使得車臣面對外來侵略時會有更為嚴重和敏感的情緒,也為車臣日後一系列的衝突與戰爭埋下了隱患。
參考資料
1.《車臣戰爭1994-2000》
2.《高加索民族與社會關係》
3.《車臣民族多樣性:從遠古到近代》
4.《圖說車臣戰爭》
5.《車臣民族: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