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自在獨行》發行超百萬冊,作家們共談「文章」復興

2020-12-06 澎湃新聞

賈平凹《自在獨行》發行超百萬冊,作家們共談「文章」復興

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2018-11-08 14:21 來源:澎湃新聞

11月6日,「文章的復興:賈平凹散文創作現象學術研討會暨散文集《自在獨行》發行百萬冊慶功會」在京舉辦。作家賈平凹、李洱,散文家孫鬱,詩人西川、歐陽江河,評論家賀紹俊、李敬澤等出席活動。

《自在獨行》是賈平凹的散文集,裡面所收文章均為他對於生活的一些感悟,如《敲門》中所寫的自己素來喜靜,最怕有人來敲他的房門:「每個春節,我去郊縣的集市上買門神,將秦瓊敬德左右貼了,二位英雄能擋得住鬼,卻攔不住人的,來人的敲打竟也將秦瓊的鎧甲敲爛。敲門者一般有規律,先幾下文明禮貌,等不開門,節奏就緊起來,越敲越重,似乎不耐煩了,以至於最後咚地用腳一踢。」

《自在獨行》上市兩年來累計發行量已超過100萬冊,賈平凹談道,書中大部分內容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寫的,「現在沒有那麼多精力寫散文,但在我心底裡,自己仍然喜歡散文的,因為寫散文特別自在。《自在獨行》暢銷原因大概也是因為短小的作品更適合大眾閱讀,也有可能更適合青年讀者,雖然時代在變,但是總有不變的,生命的東西沒有變,愛沒有變。」

孫鬱認為,新文學從文章中分離以後,即當代文學、現代文學都不太講「文章」這個概念了,「中國古代最好的作家基本都是文章家,現代以來文章和文學走了兩條路。文學受翻譯和西方那套話語結構的影響,比如餘華的小說就不能稱為文章,但是賈平凹的小說絕對是文章家的小說,我們看《帶燈》《古爐》這些詞句,摘出來跟名人小品就很像。為什麼文章在作家裡消失了,因為從唐宋以來,特別是宋人開始講究文章觀念,有一套程式在裡面,到了晚清的時候,中國的文章已經死掉了。」

新時期以來有幾位小說家在繼承文章學的傳統上有所貢獻,如周氏兄弟,他們把西方文學和中國文章傳統很好地結合。汪曾祺做戲劇研究,也寫小說,他的文章就很靈動,一掃傳統「文章」的沉悶之氣。

「但是汪曾祺是反對對醜的事物的打量的,賈平凹卻超越了這一切,他日常生活中會捕捉一些傳統士大夫不喜歡的東西,他把這些惡的、醜陋的東西也放在自己的文本裡把它藝術化地處理,比如《廢都》裡對人慾的描寫,仿佛是一個明代文人舊式的東西,可是又有一種人文關懷。」孫鬱說。

賈平凹

張清華談道,新文學走了百年,在不斷變革的邏輯當中,也有一個方面是向著中國原有的文章學回歸。比如當代作家們在文化身份上的一個很自覺的變化——即從現代意義上作家的身份向更有傳統意味的文人身份回歸,比如韓少功現在躬耕隴畝,張煒經常返回膠東,莫言一年當中很多時候在高密,這些作家和故鄉越來越緊密。

李敬澤也談道,中國的古典傳統文章在現代的崩潰後正在重建,在重建的過程中,大家對古典傳統各取所需,散文還沒完成它的現代建構,這一點和詩、小說還不太一樣。

陳曉明將賈平凹散文受歡迎的原因歸結為四個「知」,分別是「知人倫」「知自然」「知人心知人性」和「知天命」。賀紹俊認為,「隨筆」這個詞可以很好地概括賈平凹的散文寫作,「日本的一位作家曾說:寫作就是冬天坐在暖爐旁邊,夏天披著雨衣喝著茶,和好友隨便閒話,把這樣的話照樣移在紙上的東西就是隨筆。我覺得平凹也是嚮往這種狀態,就是閒話,已經把要事交代了,還要再說兩句的就叫做閒話,但其實那一兩句才是我自由心靈的表達,才是最具文學意味的。」

李洱認為,賈平凹這樣的寫作者重在打撈記憶,重在感覺和參悟。他的作品能夠全須全尾地展示已經消逝的這個時代的細節、民俗、世情,不是思考它,是懷念它、緬懷它,然後寫出來,他在時間的縫隙中填充東西。賈平凹的小說、散文,當他打撈記憶的時候是倫理性展開的。我指的不僅僅是道德倫理,指的是人和自然的關係,和人際的關係,和社會的關係共同組成一個倫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發行量過百萬
    2018年11月6日,由北京時代華語國際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代華語)和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聯合舉辦的「文章的復興:賈平凹散文創作現象學術研討會——暨散文集《自在獨行》發行百萬冊慶功會」在京師大廈隆重舉行。
  • 賈平凹散文《自在獨行》發行百萬冊 李敬澤孫鬱等名家探討其意義
    近日,賈平凹散文創作現象學術研討會暨集《自在獨行》發行百萬冊慶功會在北京師範大學京師大廈召開,賈平凹、李敬澤、孫鬱、陳曉明、李洱、白燁、程光煒、賀紹俊等作家和評論家出席,共同探討賈平凹散文創作在中國散文脈絡中的特色與意義。
  • 賈平凹何以「自在獨行」?
    「中國古代最好的作家基本都是文章家,到了現代,文章和文學走了兩條路。」在近日舉行的「文章的復興:賈平凹散文創作現象學術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孫鬱梳理了文章自「五四」以來的脈絡,認為賈平凹是在西北大地上,和山川、河谷、古老的民風互動,無師自通,「他一下子能捕捉到兩漢以來,或者六朝以後,一直到元明清中國辭章的妙處」;他對辭章也有考據,而且對風物把玩都跟傳統士大夫有很多相似之處。
  • 赳赳老秦,自在獨行——賈平凹
    這隻「自在獨行」的筆桿以其有別於時代的思想,第一次引起了時代的注意,在《滿月兒》裡向世人展現了一幅幅描繪農村新人、新事的動人畫卷,那裡有愛搞農業科研的滿兒,有愛笑的月兒,濃濃的生活氣息,獨獨不見歲月的傷痛,就像春天明媚的陽光,不見陰霾的天。 這隻「自在獨行」的筆桿便是賈平凹,「自在獨行」的賈平凹。
  • 賈平凹《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賈平凹從來沒有讀過賈平凹先生書籍的我,因為書名買下了這本《自在獨行》,越長大內心就越浮躁,越害怕孤單就越渴望內心的安寧,渴望自己以後能成為一個活得很自在,享受孤獨的人,我想這本書應該會告訴我怎麼自在通透的活在這個世上吧,所以就毅然決然的買下了,很顯然我買對了。
  • 荊墨│堅守靈魂的獨行——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
    近日新推出的散文集《自在獨行》(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將帶領讀者走進賈平凹的獨行世界,收穫一份心靈的自在與安寧。        這本書是賈平凹40多年來創作的散文精粹。書中,他研磨孤獨,收穫自在,致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賈平凹素來喜靜,最怕有人來敲他的房門。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
  • 賈平凹《自在獨行》:能夠被男人寵愛的女人,身上有一個明顯特徵
    1952年,秦嶺深處的丹鳳丹江邊出生了一個娃娃——賈平凹。1971年,19歲的賈平凹在修水庫的時候萌發了去上大學的想法,得以走出大山進入西北大學學習。從此,賈平凹開始了書蟲筆鬼的作家生涯。作為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憑藉《秦腔》,獲得了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 讀賈平凹的《自在獨行》,這三點告訴你做個獨行的人多麼重要
    賈平凹先生不僅在小說創作領域成績斐然,獲得過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法國費米娜文學獎和法蘭西文學藝術榮譽獎,以及茅盾文學獎等數十個國內外文學大獎。同時賈平凹先生也是一位散文大家。這本《自在獨行》便是他的散文精品。《自在獨行》是2016年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更有生活的趣味。
  • 賈平凹:《自在獨行》帶來的真情實感
    賈平凹先生是以寫商州等一系統鄉土題材的作品為主,其代表作品《廢都》(發表於1993年)引發的爭議是最多的,從而使他成為了知名作家奠定了基礎。而他的散文集《自在獨行》發表於016年6月,這本書的目的是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正如書的封面上寫的: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 賈平凹:珍惜時間努力創作
    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上市兩年來,已售出百萬冊。11月6日,由北京時代華語國際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聯合主辦,「文章的復興:賈平凹散文創作現象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會上披露了這一數字。
  • 賈平凹《自在獨行》:人生最好的活法,原來是這樣
    那不妨來看看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吧。這本書在出版的兩年內,發行超過百萬冊,深受廣大讀者喜愛。有人側重於它行雲流水的文筆,有人沉思於它發人深省的人生導向。正如讀者所言:「它同賈老一般值得敬重,是一本生命之書。」
  • 賈平凹散文創作現象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同時還舉行了一個慶功會
    昨日(11月6日),賈平凹散文創作現象學術研討會暨《自在獨行》發行百萬冊慶功會在北京師範大學京師大廈召開,賈平凹、李敬澤、孫鬱、陳曉明、李洱、白燁、程光煒、賀紹俊等作家、評論家出席,探討賈平凹散文創作在中國散文脈絡中的特色與意義。
  • 《自在獨行》書評
    文/種花家兔子先生我用了一周的時間來讀《自在獨行》,每次都慢慢的將一章讀完,再寫一篇感悟。因為阿多尼斯在詩中寫道:「寫作吧,這是最佳的方式,讓你閱讀自己,聆聽世界。」同樣是散文,同樣是以孤獨為主題,因此我會拿它與剛看完的《孤獨是生命的禮物》作比較,而我更喜歡《自在獨行》。因為它出自一人之手,思想情感統一、文章水準一致、文風保持不變,故事能做到環環相扣,讓人讀得連貫、舒服。當然,這本書優美的不止是文字,還有那樸實的情感、自在的禪意。
  • 賈平凹《自在獨行》文學句子
    著名作家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文學句子,喜歡哪句?01. 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02.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04. 人不能圓滿,圓滿就要缺,求缺著才平安,才持靜守神。
  • 「好書推薦」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
    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好書推薦★★★
  • 《自在獨行》最戳心的10句,獨處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值得深讀
    很多路需要一個人孤獨地走,每個人都應該有獨行的態度,以及獨行的勇氣。《自在獨行》是賈平凹一部四十年散文精選。書名禪意濃濃,猶有「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醍醐灌頂之力。不過,住在高樓裡悟禪,遠沒有走在山澗裡悟禪那麼來得輕巧和灑脫。
  • 讀賈平凹《自在獨行》
    面對母親的堅持,賈平凹再也不敢說退學掙工分的話了。那年月,正值文革期間。父親被拉到深山老林去「改造」,母親替人紡線賺錢,獨自一人撫養賈平凹兄妹四人。看到紡車不利索了,他把父親藏在樓角的幾大包書拎出來,打算偷偷賣掉。​剛出門,被母親撞見。不賣書換新紡車,一家人沒法活下去,他敢緊解釋,母親氣得渾身發抖:「活?
  • 「好書推薦」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
    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 好書推薦
  • 《自在獨行》10句精華摘錄,戳中成年人的心,生命是場孤獨的旅行
    前些日子讀了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他的作品我雖涉獵不多,卻在《自在獨行》一書中感受到了他對艱苦生活坦然從容的態度,以及對俗世處之泰然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他對生命孤獨的無畏與釋然。《自在獨行》賈平凹一部四十年散文精選,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賈平凹說這本書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
  • 讀《自在獨行-笑口常開》有感
    言歸正傳,最近我正在看賈平凹先生的散文集《自在獨行》,本打算將整本書看完之後,來寫寫自己的一些想法,但,受到這本書的啟發,我覺得我要將自己最近在散文集中看到的一篇「有味道」文章及在看它的時候的感悟給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