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藝人施珍:推動家鄉越窯青瓷文化發展

2020-12-06 人民網

距清流澄碧的寧波慈谿上林湖1公裡不到,有一個面積不大卻不失典雅的陶瓷博物館,裡面陳列著的各式古樸典雅的越窯青瓷,這些作品都是出自浙江工藝美術大師,慈谿越窯青瓷的傳承人施珍之手。

對於青瓷,生於陶瓷世家的施珍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狂熱」。「在家人的薰陶下接觸到了慈谿本地的越窯青瓷,但走上這條路卻完全是興趣使然。」施珍說,青瓷不僅僅只是自己的工作,它早已成為生活中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6歲時,她隨三爺爺施於人遠赴景德鎮求學,之後考入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陶瓷設計專業。1997年,作為我國第一個陶瓷美術領域的交換生,施珍赴韓國首爾產業大學陶藝科進修。2000年,施珍學成歸來,又一頭扎進了鑽研青瓷燒制技藝中。到了今年,施珍已經在陶藝之路上走了29年,正如酷愛陶瓷的她所說的,陶瓷於我就如同水之於魚一般。

藝術之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為了能將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越窯青瓷之「秘色」重現光輝,也為了能展現千年來,慈谿這片故土的民間風土人情的「記號」,施珍一頭紮緊了「瓷堆」裡。

為了研究古人,施珍在慈谿的上林湖畔撿了數不清的瓷片,後來乾脆將自己的上越瓷藝研究所搬到了上林湖畔———數百個越窯遺址的集中地。

多年的嘗試,也不知道燒了多少窯,施珍終於將越窯的「秘色」淋漓盡致地詮釋出來,失傳千年的古老技藝重見天日。

掌握了工藝流程,但如何推廣;是先走市場,還是先埋頭創作?這個難題擺在了施珍的面前。這兩年,在慈谿市政府打造越窯青瓷文化「金名片」的風潮下,施珍找到了發展和推廣的道路,她齊頭並進,在設計創作「走進尋常百姓家」的親民作品的同時,也創作了諸如《上林隨想》《雙龍戲珠》《卷葉牡丹瓶》等一系列精品。

2016年,對於施珍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她的作品《牡丹玉壺春瓶》入選杭州G20峰會國家元首貴賓廳展示。

作為國外元首下飛機後最早感受到的中國元素之一,端莊典雅的越窯青瓷站在連通世界的舞臺上,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來自全球的友人。

「大概在2016年初,我接到了慈谿市宣傳部關於選送作品參加G20峰會的相關展示的通知,便立馬著手準備起來。」施珍坦言接到這個任務既榮幸又頗覺責任重大,要在一個世界級的舞臺上展示,這不僅關乎個人,而且是寧波越窯青瓷文化的一次重要展示。

除了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特等獎,她的作品還獲得過2013義烏「文博會」金獎、中國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浙江青瓷精品展金獎、中國工藝美術展銅獎等十幾個國內大獎,部分作品被浙江省博物館永久收藏。

這兩年,施珍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頭銜,但對於藝術,她依舊不忘初心。無論多忙,每天她都會花上幾個小時進行藝術創作。對於這兩年的紛至沓來的名譽,施珍坦言:「獲得的認可和獎勵是對我的鼓勵,但更多的是一份推動家鄉越窯青瓷文化、產業發展的責任,一份提醒著自己在藝術創作中不斷完善自我,更攀高峰的責任。」

記者手記:打造地方文化「金名片」

如何將越窯青瓷打造成地方的文化的「金名片」?精品的創作無疑起到了推動作用。

2015年5月,慈谿青瓷甌樂作為唯一的浙江省特色文化項目代表入駐深圳文博會「絲綢之路」主題館;2016年杭州G20峰會期間,越窯青瓷走進了國家元首貴賓廳……近年來,慈谿引導業內尖端人才創作精品,將「越窯青瓷」的影響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隨著品牌的打響,越窯青瓷文化產業化也邁出了堅實步伐,形成了「上林湖」、「上越」、「龍騰」等多個品牌,年產值達2000萬元。

相關焦點

  • 越窯青瓷傳承人施珍作品將於下月寧波拍賣
    7月6日~7日,寧波中和拍賣有限公司和東方墨韻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組織的寧波當代藝術名家作品拍賣會中,特地精選了徐朝興嫡傳弟子、非遺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施珍親手燒制的50件越窯青瓷工藝品,邀請各方藏家重新挖掘當代瓷這塊「價值窪地」。  多年「入不敷出」的陶藝公司  第一次聽說施珍的名字是在兩年以前。
  • 從尋夢到造夢,越窯青瓷傳承人施珍的"多彩世界"
    司機師傅是老慈谿,帶我們拐進風景秀美的湖中路——車子仿佛從湖水中穿過,兩邊是白牆黑瓦的村莊,徑直往前,抵達白洋路2號,施珍的上越陶藝研究所就在這裡。近在咫尺的上林湖,是舉世矚目的越窯青瓷的發源地,青翠古樸,溫潤如玉。而這一次我們遇見的,是一個與青瓷有關的多彩世界。
  • 化土為「玉」的越窯青瓷
    施珍坐在機器前,雙眼凝視著手中的黃泥,雙手如母親般溫柔。在一圈一圈地旋轉中,這坨黃泥逐漸升高、降低,最終在施珍的手裡變為一隻鬥笠杯的形狀。之後,它還將經歷烈火的淬鍊,最終成為一件青瓷作品。「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是唐代詩人陸龜蒙對越窯瓷的曼妙描繪。始於漢,盛於唐,燒制史達千年之久,有著「母親瓷」之稱的越窯青瓷原本早已隨著歲月輪迴漸漸沉寂。
  • 越窯青瓷傳承人施珍作品下月寧波拍賣
    7月6日~7日,寧波中和拍賣有限公司和東方墨韻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組織的寧波當代藝術名家作品拍賣會中,特地精選了徐朝興嫡傳弟子、非遺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施珍親手燒制的50件越窯青瓷工藝品,邀請各方藏家重新挖掘當代瓷這塊「價值窪地」。
  • 越窯青瓷非遺傳承人施珍作品研討舉行
    浙江在線-寧波在線6月27日訊(記者 王溪) 6月27日下午,越窯青瓷非遺傳承人、寧波市工藝美術大師施珍作品研討會在寧波一藝術館內進行。館內陳列了施珍的部分作品,與會的都是陶瓷與工藝美術方面的專家,他們對施珍大師的作品及其對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傳承的貢獻和歷史文化價值進行了評鑑。  生於1976年的施珍已經在陶藝路上走了23年。受家庭影響,16歲時,她隨三爺爺施於人遠赴景德鎮求學,之後考入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陶瓷設計專業。
  • 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越窯青瓷「秘色重光」前路可期
    越窯青瓷不僅上貢朝廷,還遠銷海外,被譽為「海上陶瓷之路」的開拓者,上林湖也因此被稱為「海上陶瓷之路」的起點。  慈谿市委市政府把發掘、傳承青瓷文化,作為加快文化建設和推動地方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慈谿有『青瓷、圍墾、移民、慈孝』四大地域文化,而青瓷文化因其獨特的歷史價值、人文價值、產業價值而愈顯珍貴。」慈谿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負責人說。
  • 讓八方來客感受越窯青瓷獨特魅力 慈谿打造「青瓷+」產業綜合體
    發掘青瓷遺產、普及青瓷文化、加快申遺步伐、促進產業發展,近年來,慈谿依託上林湖越窯遺址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恢復越窯青瓷燒制技藝,重構越窯青瓷產業,不斷提升影響力,使青瓷成為慈谿亮麗的城市名片。如今,慈谿正打造「青瓷+」產業綜合體,推動青瓷和旅遊、休閒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春節期間,來上林湖越窯博物館和荷花芯窯址參觀的遊客每天將近1萬人次。「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鳴鶴古鎮為核心的鄉村遊、文化遊逐步興起;英文表情包『中國青瓷寶寶』、英文微電影《青瓷樂夢》等,拓展了產業鏈,提升了越窯青瓷的海內外知名度。」
  • 慈谿人物丨施珍:紮根上林湖畔,只為一個青瓷夢
    施珍,1972年出生,浙江餘姚人。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陶瓷設計專業畢業,後留學韓國首爾產業大學陶藝科。現為高級工藝美術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非遺」越窯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她創立了上越陶藝研究所,開始潛心研究探索越窯青瓷燒制技藝的傳承創新。她帶領的青瓷創作開發團隊,除了有技藝純熟的老員工,還特別招收了美術專業出身的大學生,2016年,研究所還被命名為勞模創新工作室,充分發揮工作室的示範引領、攻關創新、培育傳承的作用。平日裡,她也會接待中小學生,給他們講解越窯青瓷的文化與傳承,將青瓷文化的種子撒播在下一代的身上。
  • 施珍:29年打磨,化土為玉 「復活」越窯秘色瓷
    溫婉恬靜,漂亮的雙眼閃爍著靈氣,今年45歲的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非遺」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施珍身上自有一股藝術家的氣息。從小生於陶瓷世家,16歲時,跟隨三爺爺施於人教授遠赴景德鎮求學。1997年,作為我國第一個陶瓷美術領域的交換生,施珍留學韓國,後又在臺灣做文化交流4年。2000年她選擇回到故鄉慈谿。
  • 上林神鳥振翅香港 越窯青瓷作品在香港大放異彩
    2018-07-04 18:16 | 綜合鳳凰網浙江綜合、越窯青瓷施珍藝術館消息7月4日上午,「香約港城」—2018寧波經貿文化周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盛大開幕。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浙江省委副書記、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龍泉青瓷和越窯秘色瓷的傳承與發展
    「瓷韻繞九州,一劍傳千古」,龍泉青瓷與龍泉寶劍作為龍泉的標誌而聞名於天下。寶劍至剛,青瓷至柔,剛柔並濟,相得益彰。龍泉青瓷更以其清新雅致、或登堂、可入室等獨特優勢,受眾人青睞,成一時之風尚。    龍泉位於浙江西南部,是浙江歷史文化名城,是青瓷的發祥地。
  • 越窯青瓷紋飾發展與轉變
    提到越窯的青瓷,人們第一時間會想到唐代詩人陸龜蒙的名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在浙江東北地區,早在商周時期已經出現了原始瓷器生產的萌芽,經過了兩千多年的發展,在東漢時期,一件成熟的瓷器才在曹娥江中遊地區燒製成功。隨著時間的發展,在寧紹地區,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瓷窯體系,並且一直繁榮到了北宋時期。
  • 上林湖越窯博物館: 宋代的越窯青瓷
    越窯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青瓷窯系,從東漢初創一直延續到南宋初年,歷經千餘年,曾代表著中國青瓷燒造技術的最高成就,對我國其他地區乃至其他國家的窯業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其產品越窯青瓷極具特色、極富影響,贏得了「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等美譽。
  • 上林湖越窯青瓷文化節舉辦 文化部為越窯青瓷授牌
    浙江日報訊 在日前開幕的首屆中國(慈谿)上林湖越窯青瓷文化節上,文化部代表為慈谿越窯青瓷有限公司「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授牌,浙江中立越窯秘色瓷研究所同時授牌成立。首屆中國(慈谿)上林湖越窯青瓷文化節以「傳承弘揚青瓷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為主題。
  • 探秘越窯青瓷文化 感受非遺傳承魅力
    眾所周知,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它濃縮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既見人見物見生活,又為群體生活承載起浩蕩的文化與社會功能。在此次「多彩非遺 幸福生活」活動中,民進會員們專程趕赴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感受越窯青瓷文化的魅力。
  • 越窯青瓷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
    越窯青瓷以釉質溫潤如玉、色彩青碧柔和著稱,提及它時人們總會想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句優美又貼切的詩句。作為最古老的瓷器種類之一,越窯青瓷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在時間的長河中,它曾熠熠生輝,也曾黯然低沉。
  • 傳承青瓷文化 共創美好生活 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啟幕
    據了解,今年的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精彩紛呈,包括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堅守與創新—越窯新顏迎新展、越窯青瓷鑑寶專場活動、「走進千年古窯,尋夢瓷器起源」對話活動、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頒獎典禮,以及越窯柴燒龍窯開窯儀式等一系列項目精彩不斷,在豐富活動內容的同時,也為廣大市民呈現一場時間與空間對話、文化與藝術交融的精神盛宴。
  • 越窯青瓷文明範本
    7月21日,文明的碎片——「越窯青瓷標本展」在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展出,本次展覽共展出展品(完整器、殘器、殘件、殘片)共計700餘件,展出內容分為古陶發展、越窯紋飾、越窯銘款、越窯釉色(秘色瓷)和越窯窯具5個部分,分作2次展出,首次展出的為古陶發展、越窯紋飾、越窯銘款。
  • 首屆全國性越窯青瓷研發大獎賽在上虞頒獎
    昨天下午,首屆全國性越窯青瓷研發大獎賽在上虞落下帷幕。上虞是越窯青瓷的發源地。為傳承越窯青瓷文化,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今年5月起,上虞舉辦了首屆全國性越窯青瓷研發大獎賽。大賽設越窯復燒獎、青瓷創意獎2個獎項,分設4個獎級。
  • 探索青瓷文化 體驗越窯之美
    7月20日,春暉中學高二(12)班團支部組織全體學生來到瓷源文化小鎮核心地—上浦鎮大善小塢村、上浦鎮中民俗文化館等地,開展暑期研學活動,他們先後參觀了古越軒越窯青瓷收藏館、青瓷文化館、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又動手體驗了青瓷製作工藝,從中了解青瓷發展歷史,感受青瓷文化魅力,豐富假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