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小小竹編杯 編織赤水鄉親致富夢

2020-12-21 央視網

【2018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小小竹編杯 編織赤水鄉親致富夢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03月09日 14:46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記者 李文亮 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小英)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前的首場「代表通道」上,來自貴州的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當著眾多中外媒體的面,介紹起了她手裡的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赤水竹編。

  「我是參加『代表通道』的代表中最年輕的一位,是見證赤水脫貧攻堅、並從中獲益的年輕人,說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事情,心裡有底氣。」今年28歲的楊昌芹說。

  底氣就是她手裡竹編杯套,以及杯套背後的赤水市竹編產業。

  1990年出生於貴州省印江縣的楊昌芹,16歲進入黔東印江民族職業學校。期間,她和同學到赤水市學習竹編工藝技術,並因此認識了貴州省竹編工藝美術大師陳文蘭。

  掌握要領後,楊昌芹將傳統的平面竹編工藝轉化為立體竹編工藝,並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赤水竹編傳承人。

  楊昌芹介紹,竹編杯套的原料是赤水當地的慈竹,經過20多道工序完成,一個竹編杯套能夠帶來100元的收益。在楊昌芹的帶動和培訓下,不少村民靠著竹編,讓赤水不少貧困村民吃上「旅遊飯」。

楊昌芹介紹家鄉的情況

  「從我們村的實際來看,如果要少數民族農村脫貧致富,必須深入挖掘當地的傳統民族文化、當地的特色資源,這樣遠比直接用金錢幫助他們來得更有意義。」她說。

  隨著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赤水,竹工藝品賣得越來越好,成了村民脫貧致富的「好幫手」。2017年,赤水市成為了貴州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拿我所在的民族村來說,現在80%的人住上了樓房,超過一半的家庭開上了小汽車。」

楊昌芹展示竹編錢包

  這次來參加全國兩會,楊昌芹不僅帶了竹編的杯套,還有手鐲、錢包、手提包等。她想讓更多的人了解竹編工藝品。

  目前,楊昌芹正著手進一步創新,將現代創意與傳統工藝融為一體,帶動更多村民與她一起編織致富夢想。

  今年兩會,她提出建設瀘州至遵義鐵路的建議。她說,這條鐵路一旦建成,將成為聯繫京昆、西(蘭)廣、包海三大高速鐵路主通道區域連接線,與區域內在建的成自宜、自瀘和規劃的渝黔高鐵,共同構成通往北部灣、珠三角等地的快速客運通道。

  「我希望家鄉的基礎設施能夠更加完善,交通更加便利,更多的遊客來旅遊,這樣我們這些深山裡的『好東西』才能被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鄉親能夠致富。」楊昌芹說。

相關焦點

  • 與竹「牽手」的「90後」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非遺竹編「編織...
    中新網貴陽5月14日電 題:與竹「牽手」的「90後」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非遺竹編「編織」節節高生活記者 劉鵬「一根竹子能編織出各色各樣手工藝品,還能編織出脫貧致富路。公司取名為『牽手』就是要通過竹編牽手更多的人,共同「編織」如同竹子一樣節節高的生活。」這是「90後」全國人大代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楊昌芹的最大心願。圖為楊昌芹在為竹片刮青。 王長育 攝一直以來,楊昌芹努力踐行著這一想法,將願望一點點實現。
  • 竹編工藝編織農民致富夢
    其中,全國人大代表、「90後」省級非遺項目赤水竹編傳承人楊昌芹的身影尤為吸引人,她正用一塊蠟染手帕反覆擦拭著一幅用竹絲編織的2.6米長遵義會議會址畫,幾天後楊昌芹將帶著這幅畫參加在香港舉辦的「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2019歡樂春節香港文化廟會。湖南長沙雨花區非遺館,非遺傳承人在進行竹編技藝製作。
  • 90後苗族姑娘編織出了「致富夢」
    90後苗族姑娘編織出了「致富夢」光明網  作者:  2019-08-24 貴州赤水,中國十大竹鄉之一,漫山遍野的竹林宛若「竹海」。 90後的楊昌芹,是赤水竹編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為了讓赤水竹編符合更多人的審美,她不斷探索、創新,將傳統編織工藝與現代的生活審美完融合,開發了一系列創新產品。
  • 「90後」代表楊昌芹:從「竹子之鄉」走來的「竹編苗妹」
    「您這麼小的年紀就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了!」她總能引來人們的驚嘆和讚賞。她就是來自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民族村的「90後」苗族村民楊昌芹,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她,現在是赤水市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一縷竹絲配備一雙巧手,精美竹編讓人讚不絕口。「我在兩會代表通道展示的茶杯,外套就是我自己做的竹編。」她指著茶杯,向記者介紹。
  • 用「赤水竹編」幫助貧困婦女,非遺傳承人楊昌芹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日前,在全國婦聯表彰決定中,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赤水竹編」傳承人、赤水市牽手竹藝文化發展中心負責人楊昌芹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張浪 攝殺青、破篾、染色、拉絲、編織……在貴州赤水市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一根普通的竹子,經過20多道工序之後,會變成花瓶
  • 非遺竹編「編織」美好生活
    中國日報版面截圖1990出生的楊昌芹是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貴州省赤水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經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赤水竹編傳承人。在她看來,赤水竹編不僅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同時也讓她通過竹編直接或間接帶動當地上千人就業,其中很多是貧困留守婦女。
  • 興仁:瞄準市場發展竹編產業 讓「綠寶石」成為村民「綠色銀行」
    學員黃仕珍之前就會簡單的編織背簍等生活用品,聽說有竹編技藝的培訓班,她立即報了名,想要學習更專業的竹編技藝。 冬瓜林村三道溝組村民黃仕珍說:「我們是三道溝當地人,我們以前就是打背簍,現在有老師和專家來教我們竹編手藝,我們學好了以後在家就可以賺錢。」
  • 竹編圓了致富夢
    他憑藉年輕時學到的竹編好手藝,依託自家翠竹園,帶領全家辦起了一個竹編作坊。    在20世紀80年代,李家的竹器只是偶爾編幾件拿到集市上賣點零花錢。曾被說成單幹副業,個人勞動所得需要上交,李道富的竹編致富夢也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進入21世紀,農村實行田地承包經營責任制後,農閒季節,李道富又操起篾匠手藝,義務為左鄰右舍編織日用竹具。
  • 遵義赤水:「一根竹子吃到底」,貧困戶也能有萬元收入
    作為「全國十大竹鄉」,貴州省赤水市竹林面積132.8萬畝,人均佔有竹林面積位居全國縣級行政區第一位。近年來,赤水市充分挖掘竹子附加值,從林下養殖到竹漿造紙,從冬筍入滬到竹製品加工,力求將每一根竹子「吃幹榨淨」,走出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綠色脫貧之路。
  • 竹編傳人
    在印江民族職業學校讀幼師專業期間,有一次,印江縣經貿局到校園招收特別培訓班,由政府資助前往赤水學習竹編工藝。不顧家人和學校的勸留,楊昌芹報了名,和9名同學乘車10多個小時到了赤水,開始跟隨大同鎮孔灘橋竹編工藝師陳文蘭學習。
  • 一幅竹編賣了3萬,這個赤水巧婦不簡單,篾片在她手頭就是寶
    赤水市是中國十大竹鄉之一,擁有楠竹、慈竹、斑竹等二百多種各色各樣的竹子,正因如此,赤水的竹編工藝歷史悠久,很多人從事竹編這一手藝。這當中,陳文蘭的竹編字畫更是當地的一絕。在她的巧手下,竹編畫《赤水古城》大氣磅礴,意境深遠;《八仙圖》栩栩如生,充滿立體感……那些原本並不值錢的竹子,被陳文蘭編出書法、字畫,製成精緻花瓶和茶具,搖身一變成為精美的藝術品。
  • 貴州打造「活態博物館」 竹編工藝上課堂
    ……由貴州省博物館舉辦的「貴博課堂」日前首次開講,30對親子在學習竹編文化、體驗製作手環後,不少家長感慨道。  在現場,「90後」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赤水竹編」傳承人楊昌芹就「竹編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進行了專題講座,並耐心地傳授了一些簡單的手工技藝。  據了解,「赤水竹編」歷史悠久,是一項技巧性較高的工藝絕活。
  • 關於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兩會上這些聲音值得關注
    在此間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傳來的這些聲音,值得關注。資料圖:中國國家京劇院藝術家在表演。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則提議,將傳統文化和鄉村建設結合起來,實施「手藝農村」計劃,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非遺歙硯技藝傳承人王祖偉也發出類似呼籲:「讓文化煥發出更強大的生產力」。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走過一千多年歷史的歙硯如何歷久彌新?
  • 小竹編「編」出大產業
    11月5日,在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竹編非遺產學研基地,「赤水竹編」非遺傳承人楊昌芹(中)在指導學員學習竹編。近年來,貴州省赤水市依託豐富的竹資源,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竹編產業,並不斷創新竹編工藝,開發出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竹編套繪3大類8大系列3000餘種產品,產品遠銷海外。2014年,「赤水竹編」被列入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赤水竹編非遺產學研基地已培訓當地農民5000餘人,輻射帶動全市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眾多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 小竹編「編」出大產業「圖」
    11月5日,在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竹編非遺產學研基地,「赤水竹編」非遺傳承人楊昌芹(中)在指導學員學習竹編。近年來,貴州省赤水市依託豐富的竹資源,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竹編產業,並不斷創新竹編工藝,開發出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竹編套繪3大類8大系列3000餘種產品,產品遠銷海外。2014年,「赤水竹編」被列入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赤水竹編非遺產學研基地已培訓當地農民5000餘人,輻射帶動全市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眾多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 產值過億的竹編產業如何持續發展呢?
    竹編製品一直是中國南方地區的傳統用具,小到勺子,大到竹籮筐等。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綠色生活和原生態文化的追求,竹編工藝產品在市場上的需求逐漸增多。例如,浙江東陽的北後周與盧宅的竹編、蔡宅與溪口一帶的竹串絲工藝品、南馬的竹蓆以及千祥的宮燈已形成塊狀經濟,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年產值達3.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