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卻巫山不是雲,痴情才子元稹的悲情之路

2020-12-20 國學墨硯齋

除卻巫山不是雲,痴情才子元稹的悲情之路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是唐代著名才子元稹的一首詩,名叫《離思》,這幾句是其中的第四首,離思,離思,元稹思念的是他已故的妻子——韋叢。

經歷過滄海之水的波瀾壯闊,就不會再被別處的水所吸引。陶醉過巫山的雲雨的夢幻,別處的風景就不稱之為雲雨了。雖常在花叢裡穿行,我卻沒有心思欣賞花朵,一半是因為自己已經修道,一半是因為心裡只有你……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釋是說。痴迷在你愛的大海裡,陶醉在你的夢幻裡,我就不會再對其它女人感興趣。愛你沒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後也沒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沒心思去愛,因為心裡只有一個你……

如果韋叢有幸讀到這首詩。我想她一定會幸福的流下眼淚來,可惜元稹寫給她的這些詩,她卻不能讀到,只有感動千百年來有幸讀到讀懂它的人了……

韋叢是當時的名門之女,出身官宦之家,他父親就是當時著名的太子少保韋夏卿。

當時的元稹剛剛二十出頭,入京考取功名,有幸結識了韋叢,但是當時元稹還是一介白衣,未登龍頭榜。

不過,韋叢並未嫌棄他,而是和他一起,度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元稹準備科舉,韋叢就幫他打理其他瑣事,晚上陪他一起讀書,紅袖添香。

家裡生活困難,連買柴都是顯得十分拮据,偏偏元稹還是個酒鬼,喜歡喝酒,韋叢便拔下自己頭上的金釵,去換酒錢,讓元稹一解饞蟲。

謝公最小偏憐女,嫁與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元稹是個窮書生,韋叢是豪門之女,元稹尚未及第,韋叢陪他一起,苦讀寒窗。在元稹登科之後,本應該過上好日子,但沒過多長時間,韋叢多年照顧元稹,積勞成疾,撒手人寰。

屈指一算,元稹和韋叢才一起僅僅才七年,這七年,本是普通人最年輕、最美好的年華,但是對於他們來說確實患難與共艱苦的七年,不過,同樣也是最珍重的七年。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最好的女人是什麼樣的?

就是在最艱難的日子陪男人過苦日子的人。

最好的男人是什麼樣的?

就是在飛黃騰達以後,陪著自己妻子過好日子的人。

可惜在元稹登科之後,韋叢還沒來得及陪元稹享受成功後的喜悅,就走了。

倒好像是專門幫助元稹成才的,不過幫助元稹的代價是,犧牲了自己。

韋叢是元稹,心中永遠的空缺,後來元稹在一生中寫了不少悼亡詩,都在悼念韋叢。

悼念他心中,永遠的傷痛。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嶽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不知道,究竟有沒有來生,不過今生是再也見不到韋叢了,韋叢對他的感情,他會放在心裡,用一生去銘記,他不僅僅是「將終夜常開眼」、去報答韋叢的「平生未展眉。」

他更是思念之切,夜裡孤燈不絕,輾轉難眠。

後附:

離思五首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閒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相關焦點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本是無情客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其中《離思五首》最為人熟知,其中又以《離思·其四》最為人津津樂道。詩中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千百年更是被人爭相傳唱。
  • 多情的才子?鑑賞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多情的才子?鑑賞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中唐時期,他是一位與白居易齊名的著名詩人。由於他和白居易同科及第,不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同時也成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的代表人之一。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離思五首·其四——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難為:這裡指「不足為顧」「不值得一觀」的意思除卻:除了,離開。意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取次:草草,倉促隨意。
  • 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尋常百種花齊發, 偏摘梨花與白人。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是真的深情嗎?
    情詩千萬篇,而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一句在愛情詩中永遠都有它的一席之地。《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首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見過無比深廣的滄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見過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巫山有朝雲峰,下臨長江,據宋玉《高唐賦》說,其云為神女所化,美若嬌姬,旦為朝雲、暮為行雨。
  • 元稹 l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畢竟,一個寫下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痴情決絕。另一個,也早在數不清的日子裡,無數遍喃喃自語著「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難泯深情。2很少有人不知道元稹的《離思》。如果已經遇見了韋叢這一個舉世無雙的妻子,人間其它鶯鶯燕燕又怎值得了元稹再去掛心?「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美哉美哉,夢哉夢哉。便是宋玉,一首《高唐賦》從此一絕天下煙雲。於是元稹,一句「除卻巫山不是雲」冠絕全唐悼亡詩。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元稹,字微之,又字威明,北魏宗室鮮卑拓跋部後裔,北魏昭成帝拓跋拓跋什翼鍵的第十九世孫。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元稹八歲那年,父親元寬因病去世,母親鄭氏一介柔弱婦孺擔起元稹上學的重擔。後來元稹果然不負期望年僅十五歲就在朝廷舉辦的「禮記、尚書」的考試中擢第。唐朝考試的科目眾多,元稹出身中小地主,為了儘快擺脫貧困,元稹選擇了相對簡單的明經考試,一戰告捷。在及第之後,元稹還沒有官職只能暫時閒居在京城裡,後來因緣際會得了陳子昂送的李白的上百首詩作,他讀了之後有感而發,開始寫了大量的詩作。
  • 他寫「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感動世人,然後卻出了軌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渣男」一詞雖然是由現代才流行起來的詞彙,但渣男的這一形象卻是年代久遠。話說,在鼎盛的唐朝時期,有一位詩人名叫元稹,我想熟讀詩書的各位對這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又有誰能夠想到能寫出這詩的人會是一個渣男,不,風流才子呢?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
    《離思》(唐)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幾千年前的元稹生活的唐朝旅遊業並沒有現在這麼發達,那時的五嶽和九寨也還待字閨中等待開發,但他用獨特的感觸和淵博的知識寫出異曲同工的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曹操在《觀滄海》中寫道「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 看蘇軾與元稹的十年生死兩茫茫 除卻巫山不是雲
    作家沈從文在念及妻子張兆和的好時,也曾感言到:我一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無數的雲,喝過許多類型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另一位,兩百多年前的中唐,也有一首悼亡詩,可與蘇軾媲美。
  • 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究竟是不是渣男?
    《離思五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首詩是悼詩,由唐代大詩人元稹為紀念自己的原配夫人韋叢而作,也是文史不假個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特別是,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加意境深遠,用情至真,感動了無數情投意合的男女。
  • 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究竟是不是渣男?
    《離思五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詩是悼詩,由唐代大詩人元稹為紀念自己的原配夫人韋叢而作,也是文史不假個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特別是,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加意境深遠,用情至真,感動了無數情投意合的男女。不過,此詩卻並未入選中小學教材,更沒有成為口口傳誦的唐詩。
  • 除卻巫山不是雲?那一定是雨了,元稹悼妻詩告訴了我們什麼?
    元稹為亡妻作《離思五首·其四》,其中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34;巫山雲雨"出自宋玉的《高唐賦》。典故的大致內容是:楚王曾經在遊覽高唐的時候,身心疲乏,需要稍作休息,休息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夢境,楚王在夢境中和巫山神女行雲雨之事,在夢中,巫山神女溫柔地對楚王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 六甲番人讀唐詩|元稹《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是中唐時期重要的詩人,他和白居易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元稹的詩成就很高,現存世八百三十餘首,其中的《離思》是他的代表詩作之一。《離思》是元稹為亡妻韋叢寫的悼亡詩,共五首,其中的第四首最為出名: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為何一生壯志難酬?
    相信大家都聽過「曾將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少時讀起來相當的感動,覺得這是多麼深的感情,心裡留著怎麼樣的執念難以忘卻,想把關於愛的事情記載於紙上,不要隨風一起飄散。果然出問題被貶,結果他到地方上沒有一點點反思,不斷地上書彈劾地方官員,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而且全部都是要員,反正不是在得罪人,就是在得罪人的路上,結果就是又被貶黜了。差點忘記了,他還是個優秀的年輕詩人啊,鬱郁不得志當然要寫詩抒懷一哈自己抱負難以實現的感覺,這個時候學乖了,攀附上了一個當地的監軍,跟他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寫得好的詩文就被流傳出去。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風流才子元稹和他的詩
    就是主人公:元稹。這篇小說中的崔鶯鶯不是大家閨秀,是一個煙塵女子,經過了作者元稹的潤色,但她知書達理,被元稹拋棄後,並沒有上門糾纏,崔鶯鶯太對得起元稹,元稹太對不起崔鶯鶯,這令元稹自悔終身。後來官為太子少保的韋夏卿看重元稹,將他的小女兒嫁給元稹,這個小女兒就是元稹的第一任正式妻子韋叢,元稹通過這次聯姻也開始飛黃騰達,到做了監察御史。
  • 「渣男」元稹怎麼悼亡妻子: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其中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是傳頌千古的名句。《離思》唐: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詞的大概意思是: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若除了巫山
  • 怎樣的經歷才能讓元稹寫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文:師若可提到元稹,當代人大多對之並不是很熟悉,雖然他與白居易齊名,兩人並稱「元白」,但他的名氣卻遠遠沒有白居易那麼響亮。而元稹又是憑什麼和白居易齊名的呢?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唐朝大才子元稹,果真是個痴情種子嗎?
    提起元稹,他是中唐時期的大詩人,與白居易合稱「元白」,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他的文學成就之高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文學界中,卻一直存在著「重白輕元」的現象,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便在於他在感情上的「豐富多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藏在古詩裡的愛情 元稹韋叢
    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韋叢20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後頗受貧困之苦,而她無半分怨言,元稹與她兩情甚篤。七年後韋叢病逝,韋叢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組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