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2020-12-12 圖宛凝

元稹,字微之,又字威明,北魏宗室鮮卑拓跋部後裔,北魏昭成帝拓跋拓跋什翼鍵的第十九世孫。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文學家。

元稹八歲那年,父親元寬因病去世,母親鄭氏一介柔弱婦孺擔起元稹上學的重擔。後來元稹果然不負期望年僅十五歲就在朝廷舉辦的「禮記、尚書」的考試中擢第。唐朝考試的科目眾多,元稹出身中小地主,為了儘快擺脫貧困,元稹選擇了相對簡單的明經考試,一戰告捷。在及第之後,元稹還沒有官職只能暫時閒居在京城裡,後來因緣際會得了陳子昂送的李白的上百首詩作,他讀了之後有感而發,開始寫了大量的詩作。

附上元稹作品《離思五首》

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前兩句詩即使是現在也是廣為流傳的兩句。

如果喜歡作者搜集的文學內容就點擊加關注或者收藏吧~

相關焦點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離思五首·其四——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難為:這裡指「不足為顧」「不值得一觀」的意思除卻:除了,離開。意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取次:草草,倉促隨意。
  • 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尋常百種花齊發, 偏摘梨花與白人。
  •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除卻巫山不是雲。難為:這裡指「不足為顧」「不值得一觀」的意思。除卻:除了,離開。這句意思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此句與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經接觸過的一段戀情。取次:草草,倉促,隨意。這裡是「匆匆經過」「倉促經過」或「漫不經心地路過」的樣子。不應解釋為「按次序走過」。例:宋陸遊《秋暑夜興》詩:「呼童持燭開藤紙,一首清詩取次成。」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本是無情客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其中《離思五首》最為人熟知,其中又以《離思·其四》最為人津津樂道。詩中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千百年更是被人爭相傳唱。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
    《離思》(唐)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有人說,「黃山歸來不看嶽,九寨歸來不看水」,大抵是因為黃山的奇美秀麗和九寨的鬼斧神工讓天下的山水相形見絀,所以才有這種「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自信和霸氣。幾千年前的元稹生活的唐朝旅遊業並沒有現在這麼發達,那時的五嶽和九寨也還待字閨中等待開發,但他用獨特的感觸和淵博的知識寫出異曲同工的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是真的深情嗎?
    情詩千萬篇,而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一句在愛情詩中永遠都有它的一席之地。《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首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見過無比深廣的滄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見過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巫山有朝雲峰,下臨長江,據宋玉《高唐賦》說,其云為神女所化,美若嬌姬,旦為朝雲、暮為行雨。
  • 六甲番人讀唐詩|元稹《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是中唐時期重要的詩人,他和白居易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元稹的詩成就很高,現存世八百三十餘首,其中的《離思》是他的代表詩作之一。《離思》是元稹為亡妻韋叢寫的悼亡詩,共五首,其中的第四首最為出名: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千古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真實含義是什麼?
    千古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真實含義是什麼?分析一位詩人的詩句,不能簡單地從字面意思來理解,這是非常片面的。從字面意思上來看,這首詩是用來寫愛情的,用情至真,感情細膩,充分體現了詩人對亡妻的懷念之情。
  • 詩詞: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今天也是為大家帶來一首很有名的寫愛情詩詞,原詩如下:離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除卻巫山不是雲」。「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滄海」、「巫山」世間之雄境也,說曾經看到過滄海的人就再難看的起其它地方的水了,看過巫山雲雨的人其它地方的雲雨對之也就再算不上什麼景色了。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什麼意思?看了讓人羞愧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看了讓人羞愧!對於詩歌,大家從小到大都學過不少詩歌,今天就說一說元稹悼念亡妻韋叢的這首《離思五首》的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講一講這背後的故事。
  • 「渣男」元稹怎麼悼亡妻子: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其中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是傳頌千古的名句。《離思》唐: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詞的大概意思是: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若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
  • 鑑賞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鑑賞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中唐時期,他是一位與白居易齊名的著名詩人。由於他和白居易同科及第,不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同時也成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的代表人之一。由於元稹的詩歌成就與白居易不相上下,所以後世之人將二人並稱為「元白」。
  • 元稹悼念妻子的兩句詩流傳甚廣: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我們驚嘆於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的那份刻骨銘心,更對於唐代詩人元稹悼念妻子的這兩句唐詩印象深刻。且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唐詩的題目是《離思五首·其四》,是元稹悼念妻子所寫的組詩作品中的一首。在這首古詩當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前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境界十分廣闊,用情極深,寫出了作者對亡妻的那份深情。
  • 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究竟是不是渣男?
    ,除卻巫山不是雲。這首詩是悼詩,由唐代大詩人元稹為紀念自己的原配夫人韋叢而作,也是文史不假個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特別是,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加意境深遠,用情至真,感動了無數情投意合的男女。
  • 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究竟是不是渣男?
    《離思五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詩是悼詩,由唐代大詩人元稹為紀念自己的原配夫人韋叢而作,也是文史不假個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特別是,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加意境深遠,用情至真,感動了無數情投意合的男女。不過,此詩卻並未入選中小學教材,更沒有成為口口傳誦的唐詩。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該怎樣理解
    文/自新更多了解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千古名詩,出自唐朝宰相及著名詩人元稹之《離思五首其四》。直譯為:曾經看到過滄海(古人稱渤海為滄海),再看別處的水就不能稱作為水了;見過巫山上的雲彩,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了。倉促地從花叢中走過,都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 元稹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究竟想表達什麼?
    離思五首·其四作者: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詩本是元稹悼念亡妻之作,今天我用這首詩也來悼念我那段逝去的感情吧!這首詩的大意是說,以前到過滄海這個地方,就不再到其它地方看海了;看過了巫山那裡的雲,就不用再看其它地方的雲了。每次我走過百花深處,都懶得回頭,這一半是因為我個人的修為一半因為曾經的你。這首詩用《紅樓夢》裡的一句話來概括:「任憑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飲。」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於誰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詩《離思》,這兩句詩語言幻美,意境朦朧,十分膾炙人口,是千古傳誦的愛情名句。元稹簡介:元稹(779年-831年)唐朝大臣,文學家。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形成"元和體",詩詞成就巨大,言淺意哀,扣人心扉,動人肺腑。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離思》原文如下:《離思》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藏在古詩裡的愛情 元稹韋叢
    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韋叢20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後頗受貧困之苦,而她無半分怨言,元稹與她兩情甚篤。七年後韋叢病逝,韋叢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組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
  • 如何理解「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的詩《離思五首.其四》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從《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兩處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觀於海」比喻「遊於聖人之門」,喻意顯明;而這兩句則是暗喻,喻意並不明顯。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