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百年耕耘,回擊他國對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質疑

2020-10-07 和水星逛博物館

這個地方,值得被所有中國人牢記。

良渚古城航拍圖

從小就掛在嘴邊的中華五千年文明,開端在哪?又如何證明?

2019年良渚古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讓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得到了全世界公認。

良渚申遺成功後,中國代表團與各國代表團熱烈鼓掌

走,跟我去良渚,一起穿越五千年。

拍攝於杭州良渚博物院

良渚文明與中國各朝代時間對比

仰望同樣的日月星辰,腳踏同樣的山川沃土。五千年前,一座恢弘壯觀的城市在這裡拔地而起,是「中國」之前,華夏大地上最早的國家。

良渚古城模擬復原

宏大的城牆和宮殿、複雜的水利和軍事設施、等級森嚴的宗教和墓地、精美絕倫的玉器手工,是代表文明的曙光。

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示意圖,影響面積100多萬平方公裡

良渚文化以玉器聞名於世

良渚宮殿復原模型

一代代中國考古人在良渚耕耘近百年,才得以讓它的面貌漸漸清晰。

良渚最高等級墓葬:反山墓地發掘現場

古城面積300多萬平方米,是故宮的四倍

這裡有比大禹治水還要早一千年世界最早的水壩

建造古城和水利系統的土方量是埃及最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三倍

良渚和古埃及古巴比倫在同一時期同一緯度誕生,發達程度也大致相當,但唯一延續至今的就是中華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地理位置示意

無數先輩的前赴後繼、奮不顧身奠基了文明的不斷演進。

至於以後嘛,就該我們了!

相關焦點

  • 「中華文明」豈止五千年
    此類人士的相關文章和視頻我看了不少,他們之中竟有不少人的理論觀點是――中華文明沒有五千年,只有三千年左右。很多此類的大學老師和「學者」們為了證明和支持自已的這一理論和觀點還搬出了西方某些國家,某些人的觀點。當然了,他們給自己所找的理由理論和闡述的觀點都是言辭鑿鑿的,而所找的西方某些國某些人的觀點的這些人也大多數是一些名人。他們認為如此便可否定我中華悠悠五千年文明,綿綿五千年中華文明之發展。
  • 解讀「中華五千年不斷裂文明」
    從「夏商周斷代工程」到新世紀之初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直至當今的中國古代「五千年不斷裂文明史」的研究,正是中國學者不忘歷史、尊重歷史的科學精神使然。國家的物化載體主要是代表國家的都城(包括都城之中的宮城、宮殿、宗廟、禮制建築、城門等)、「若都邑」的陵墓,以及國家基本要素國家政體、國土與國民之遺存等,它們成為探索中華五千年不斷裂文明的文化基因之物證。
  • 在哪裡尋找「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證據?(一)
    依靠祖先留下來的東西,再加上近代百年的考古,我們確認且世界承認了:距今約3000-3500年前,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曾經存在輝煌燦爛的殷商文明,有古老的殷商甲骨文字。至於距今3500年前的中華文明,世界學術就打死都不認了。
  • 遙望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絢麗日出
    原標題:遙望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絢麗日出 考古學界推斷,這一重大發現不僅把中華古史的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展到燕山以北的西遼河流域,而且將中華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33年後,隨著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不斷深入,以及黃河中上遊、東南沿海、江漢平原及遼西等地考古成果頻出,尤其是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遺後,五千年前中華大地「滿天星鬥」的文明盛景已越來越清晰。
  • 讓牛河梁告訴世界中華文明五千年-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而有據可查的歷史只限定在距今四千年,之前的一千年即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由於缺乏考古實據一直廣受質疑。位於遼寧、內蒙古、河北三省區交界的牛河梁大型史前祭祀遺址群的出現,以確鑿而豐富的考古資料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證。
  •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是誇大其詞嗎?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這是人們最為熟悉的史觀說法。與此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這個說法是吹牛,是意淫。那麼,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是誇大其詞嗎?老謝來聊聊。 我們可以分為時間和性質兩部分來展開探討——時間上,真的有五千年嗎?性質上,是文化還是文明? 我們先來聊第一點,時間問題。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要知道「上下五千年」這個說法從何而來?又是如何發展?
  • 從這裡回望五千年中華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曾指出,「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良渚古城遺址代表了中國5000多年前偉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傑出的城市文明代表」。「良渚」的意思是「美麗的水中陸地」,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命名的良渚文化,也許是暗含了某種機緣巧合。良渚古城的確是一座水城,江南地區的人們百年前甚至還保持著良渚時期先民們依靠舟楫出行的方式。
  •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現在能夠確定的中華歷史到底有多少年呢?
    中國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其中古代埃及有大約6000年的歷史,古巴比倫有大約5500年的歷史,古印度有大約4300年的歷史,同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到底有多少年的歷史呢?司母戊鼎長期以來,中國的歷史典籍中就認為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其主要依據是司馬遷《史記》。
  • 為什麼外國不承認夏朝的存在,從而否定我們五千年文明史
    對中國人而言這是不需要證明的,大禹治水的故事流傳幾千年,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些事跡早就耳熟能詳,而夏朝就是大禹在治水成功後建立的朝代,沒有夏朝的存在,我們中華文明根本找不到源頭,這是難以想像的事。
  • 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源頭之音震撼人心
    若問上下五千年的起點在哪裡,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說,良渚文明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良渚文化遺址群的存在,使中華文明有了一塊可以與古埃及、古美索不達米亞、古印度文明遺址並列的文明聖地。而昨晚,在烏鎮大劇院上演的《良渚》,則通過交響樂、人聲無歌詞吟唱、多媒體3D影像等多種手段,展現遠古文明的曙色和意境,讓前來觀賞的嘉賓們深切感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之源。
  • 為什麼說良渚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實證
    從「文明曙光」到「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實證」如果從1936年施昕更發掘浙江餘杭良渚遺址算起,今年正是良渚文化發現80周年。在20年前,人們對良渚文化是否進入文明時代尚猶豫不決,如石興邦在紀念良渚文化發現6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上做總結時概括為曙光論、文明形成論、未定論。
  • 中華有五千年的文明,到底怎麼算出來的?看完漲知識
    我們常說「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但是這五千年是怎麼算出來的?即使加上傳說中的夏朝(公元2700-公元1600)也不夠五千年啊。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中華文明的5000年歷史文明到底怎麼算出來的。
  • 考古學家新發現的一個歷史遺蹟,可能將文明向前推進五千年
    有一本我們從小就必須讀的書,叫做中華上下五千年,而上下五千年又被當成了中國歷史的另一個名字。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名稱,卻讓有些人開始產生了各種不好的議論,他們總是說中國的歷史不會有五千年這麼久。如果說,我們從上古時代開始算,中國就一定會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但是有些人又給這個歷史加了一個限定,指出是文明產生的歷史,這樣一來,中國可能就真的沒有那麼長的歷史了。因為黃帝生活的年代,差不多都是各部落聚居在一起。那個時候也不會有什麼文明出現,所以說,那個時候就不算在中國的歷史裡面了。
  • 良渚申遺成功: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實錘在這裡
    編者按//////////在中國,有一句婦孺皆知,能令所有人自豪無比的話:「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5000年,5000年,似乎總能勾起延續著這支燦爛文明的我們心底深處的澎湃,與此同時堅信與質疑的聲音也此起彼伏,這到底是一句空洞的口號還是不爭的事實?隨著一支史前文明的發現,一切都塵埃落定。
  • 中華文明有五千年嗎?
    中國很少有史家強調『古老文化』或『古老文明』,所以,是不是五千年,對他們來說沒那麼重要,也不是每本史書都需要交代『文明的起源』。但西方傳教士與近代中國史家則不一樣,他有西方歷史做對比,有類似進化史觀作依據,所以他寫到五千年時,強調是一個古老文明,他心中實際有西方歷史與現代文明做對比。」
  • 為什麼說良渚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實證?
    一直以來,西方學者都認為中華文明只始於距今3500年前後的殷商時期,沒想到今年7月份「良渚古城遺址」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這意味著什麼?中國新石器這一被遠遠低估的時代正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訴說著來自五千多年前的文明,它改寫了中國歷史,更改寫了世界歷史!
  • 紅山文化玉器見證中華五千年文明
    在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的進程中,玉器發揮了延續文明血脈、凝聚民族共識等重要作用,成為中華文化的象徵之一。紅山文化玉器展現 中華智慧和藝術創造力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形成的早期發展階段,玉器是貫通天地、溝通祖靈和神靈、彰顯禮儀的核心物質載體;秦漢以後至明清,在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的進程中,玉器發揮了延續文明血脈、凝聚民族共識等重要作用,成為中華文化的象徵之一。
  • 考古學家談「良渚入遺」:讓世界了解中華五千年文明非虛言
    中新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的重要的聖地」「良渚文化不僅是稻作農業社會建立的象徵,也是古代文明出現的標誌」「良渚人建造了一套彪炳青史的水利工程」「良渚文化創製的玉禮器是夏商周玉禮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五千年良渚王國》:考古學家寫給孩子的歷史文化讀本
    浙江電視新聞頻道《書香浙江》繼續傳遞閱讀正能量播出時間:每周六晚間21︰55出版社: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良渚古城是中國境內首先進入國家形態的地方,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實證良渚文化以其強大的影響力,輻射了大半個中國,對中國古文化、中華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以水、城、玉三大板塊帶孩子走近神秘古國。良渚人沿水而居,依水而生,一個神秘的遠古文明興起;以山為郭,天地之中,一座輝煌的良渚古城誕生;古老玉琮,神徽印刻,一把密鑰開啟良渚文明的大門。
  • 易中天:中國歷史只有3700年,中華五千年是中華文化,不是文明
    他的一些觀點卻引來了爭議,在近些年的公開場合他發言稱,所謂"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說法其實是不正確的,從他的觀點來看,在學術研究上,這五千年並不能一概而論稱之為中華文明,而應該是是中華文化。"文明"和"文化",不過是一字之差,卻有很大的差異,作為普通人,我們很難分辨這兩個字的不同,更不敢妄加評論五千年到底是文化還是文明,易中天作為專業學者,他的見解要更獨到一些。易中天的著作《易中天中華史》中談及中華文明的時候寫道"三千七百年以來,我們的命運與抉擇",根據歷史的一般研究方法,探究一個文明是否存在,最切實的證據就是文物,其次則是歷史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