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RT 丨劉士銘國內外展覽即將開啟,意在發掘歷史,關注未來

2021-02-19 Art Horse 藝術馬

劉士銘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本土雕塑家,他自覺紮根中國傳統藝術,自覺與他所處時代居統領地位的西方雕塑觀念和形態保持清醒的距離,轉而堅持立足中國古典藝術、本土文脈,挖掘中國傳統多種類別的民間美術,繼承中國古代 「塑像」傳統,尤其主張從中國歷代泥塑傳統中汲取養分進行當代陶塑轉換。劉士銘以他自己稱之為「中國做法」的方式,記錄和呈現了他所處時代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可以說,劉士銘的陶塑藝術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和發展歷程中,反映普通民眾生活的豐富的視覺畫卷!

劉士銘歷經近半個世紀的創作實踐與研究,走出了一條迥異於西方雕塑觀念和形態的中國本土化雕塑之路,豐富和拓寬了中國現代雕塑發展之路,尤其增強了民族文化自尊和自信,激活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轉換,為目前我國的文化發展和藝術創新提供了可資借鑑的寶貴經驗。

2019年9月16日下午,「中央美術學院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展覽學術項目新聞發布會」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多功能會議室舉辦。發布會由中央美術學院副書記王少軍教授主持,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教授致辭,學院各院系、各研究機構代表及多位專家學者與會,並圍繞中央美術學院劉士銘雕塑藝術館的學術定位及三個品牌系列展、2019-2020年劉士銘雕塑藝術館若干項工作計劃等內容展開會議。

王少軍副書記談到,「劉士銘雕塑藝術館」於2018年6月28日在中央美術學院小營校區成立,旨在以終生立足中國民族雕塑藝術並進行現代轉換的藝術家劉士銘的雕塑藝術研究為基點,以重點梳理中國現代雕塑發展史中那些立足中國民族雕塑藝術並進行現代轉換的藝術家及藝術現象為主線,以梳理中國百年雕塑藝術發展中呈現出的不同於西方現代性敘事的具有中國特色、立足中國傳統文脈、本土化經驗進行現代轉換的中國自身的現代性敘事。

這種對中國特有的現代性敘事的重視和研究,正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方案」在文化和藝術領域的踐行,也是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的踐行。在全球都關注中國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所提供給世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方案」,我們應該在文化和藝術領域為世界奉獻更多的中國智慧,豐富人類對世界、對藝術、對自我認知的寬度和廣度。

劉士銘雕塑藝術館相應建立三個學術品牌系列展:「中國做法」——劉士銘雕塑藝術展,計劃每年舉辦至少一次專題性劉士銘雕塑藝術展,同時進行全球巡展,為中國現代雕塑發展和研究提供富有學術深度的個案,開拓中國現代雕塑的研究視野;「中國做法」——發掘歷史系列展,旨在重新梳理、研究、重視被歷史塵埃掩埋、淡忘、忽略的重視中國傳統文脈、本土化經驗進行現代轉換的那些不同於西方現代性敘事的藝術家及藝術現象;「中國做法」——發現新人系列展,旨在支持、幫助那些致力於承繼中國傳統文脈、延續中國民族、民間雕塑進行當代轉換的青年藝術家。

三個品牌系列展集中於劉士銘提出的「中國做法」藝術觀念,以 「中國做法」為生發點,既切入對中國雕塑發展的歷史性回顧以「發掘歷史」,又關注對未來發展可能性的側重以「發現新人」,作為本館的學術定位的具體呈現。

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將致力於研究、展示、出版、傳播、推廣、交流中國現代雕塑藝術,梳理和呈現中央美術學院的雕塑創作實踐、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彰顯中央美術學院幾代雕塑家所做出的獨特貢獻。

2019-2020年度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將開展若干項工作計劃

2019年至2020年,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將進行若干展覽計劃的推行及系列出版物的發布。國際巡展將陸續登陸紐約曼哈頓、華盛頓、雪梨、墨爾本、波士頓、洛杉磯,傳播劉士銘提出和開創的「中國做法」雕塑觀念,讓全球藝術界及社會公眾欣賞和了解劉士銘等中國現當代雕塑家立足中國民族、民間雕塑傳統並進行當代轉換的藝術史貢獻。

國內則計劃在劉士銘曾常年生活過的河南鄭州、洛陽、開封等地進行劉士銘雕塑與中國戲曲專題研究展巡展,深入探討劉士銘雕塑藝術中中國傳統地方戲曲對他藝術觀念形成的深刻影響及意義;另一方面,也將在中央美術學院小營校區舉辦劉士銘雕塑藝術館開館展《戳心尖尖的泥巴拉話話的魂——劉世銘的雕塑世界與境界》,展示劉士銘雕塑世界與境界的特殊性。

展覽期間同時將進行包括《劉士銘作品圖集》、《劉士銘年表》、《劉士銘談藝集》在內共九冊作品集、文集和傳記的出版計劃。劉士銘檔案資料庫資料主要限定於劉士銘本人遺留的作品、手稿等第一手材料,現有劉士銘檔案包含雕塑作品、草圖、文稿、便條、日記、書信、錄像錄音、照片、剪報、藏書等共計16大類,近萬件。目前部分檔案仍在整理中,將逐步上傳資料庫。

與會專家學者們聽取了「中央美術學院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展覽學術項目」介紹後,進行了自由討論,其中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秘書長殷雙喜教授指出:9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對劉士銘雕塑藝術的研究,這次應該是第三次集中研究,並在小營校區成立了中央美術學院劉士銘雕塑藝術館,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深入研究劉士銘的藝術和價值;以劉士銘的研究為基礎,帶動和推動對中國現代雕塑,特別是研究民族、民間藝術這條脈絡上的藝術家和藝術現象的支持和鼓勵;梳理中央美術學院高瞻遠矚、中西融合,面對全球化時期關注自身的歷史和文化發展的脈絡,這是民族文化自信和新的百年的立足點與出發點。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副院長、雕塑系主任呂品昌教授指出:在中國雕塑界,劉士銘是一位另類藝術家,雖然是在中央美術學院接受的系統的西方雕塑教育,但最終走出了一條完全異於西方現代雕塑的道路。他用最簡單的雕塑材料泥巴,用隨手找到的生活用具如冰棒棍兒,用手捏不大的獨具個人語言特色的作品,製成陶塑,形成他的雕塑世界。

現在成立劉士銘雕塑藝術館,是中央美術學院作出的有意義的舉措,以「中國做法」為題來做三個學術品牌展覽系列,以豐富和拓展中國現當代雕塑的研究,並向中國當下的雕塑發展提供一種方案,這種方案將面向全球、走向世界,以彰顯我們的文化自信。

範迪安院長在聽取了王少軍副書記及工作團隊介紹及學者們自由討論後,進行了致辭。他在致辭中談到:在即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之時,美術界都在回顧新中國美術的發展歷程,認識幾代藝術家付出的不懈探索與作出的重要貢獻。此時召開「中央美術學院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展覽學術項目」新聞發布會,既是向媒體介紹相關活動,也兼有學術研討的意義。

新中國雕塑藝術的創作研究和人才培養具有豐富的成果。劉士銘先生在1950年即中央美術學院成立之年畢業後,在學院藝術家群體中參加了許多重要的創作活動,也形成了他在雕塑藝術上的學術追求,其藝術創造有兩個突出特點:

一是始終關注生活,深入生活,以刻畫普通勞動者為己任。如他1950年代初創作的《丈量土地》,以及1958年創作的大型雕塑《劈山引水》,都可以看到他對重大主題特別是現實題材的創作熱忱。在改革開放熱潮中,我們對西方藝術的了解願望迫切,借鑑和吸收了西方藝術的許多優長。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劉士銘先生抽身而去,返身獨處,以他純樸的農村情懷、鄉土情懷,沉浸在對中國農村和農民生活這一主題的表達上,塑造了大量生動的鄉土風情和農民形象。

二是他堅持研究和繼承民族民間藝術,將民間泥塑的藝術形式轉化為自己的藝術語言,達到了得心應手、信手拈來的境界。這種樸素的追求和發自內心的藝術語言使他的作品自成一家風格,是一條與眾不同的藝術研究道路,今天,我們尤其能感受到他堅持探索中國雕塑之路這一藝術目標的難能可貴。藉由他自己的話,我們梳理出稱之為「中國做法」的學術主線及系列學術研究項目。這些系列學術活動,也體現了中央美術學院對老一輩藝術家進行再認識、再研究、再推廣的學術宗旨。

經過70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我們愈發認識到,今天中國文藝家要進一步堅定文化理想和文化自信,立足中國大地,表現中國主題,展現時代風貌,體現中國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對劉士銘先生的藝術研究無論是在美術界,還是在中央美術學院,都需要放在推動新時代中國美術繁榮發展的背景下展開。

國際巡展首展——美國紐約曼哈頓站

題目:出走與回歸——劉士銘雕塑藝術展

策展人:紅梅

時間:2019年10月28日-11月8日

地點:美國紐約亞洲藝術中心

3個學術板塊:

▪️ 帶光環出走的浪子——從繁華京都到偏遠鄉村

▪️ 找尋回家的路——劉士銘的雕塑語言譜系

▪️ 家——劉士銘的現實世界與理想世界

美國華盛頓DC站

題目:仁者愛人——劉士銘雕塑藝術展

時間:2019年11月14日下午17:30開幕—11月27日

地點:美國華盛頓亞洲藝術中心

策展人:紅梅

4個學術板塊:

▪️ 生命的意義——「歷博」古物研究

▪️ 生命——赤子與赤子心

▪️ 現實的人——平凡世界裡的眾生

▪️ 理想的人——平凡世界裡的歡樂

中央美術學院小營校區劉士銘雕塑藝術館開館展

題目:《戳心尖尖的泥巴拉話話的魂——劉世銘的雕塑世界與境界》

時間:2019年12月13日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小營校區劉士銘雕塑藝術館

澳大利亞雪梨—墨爾本站

時間:2020年1-3月

地點1:澳大利亞雪梨—墨爾本

地點2:雪梨美術館

策展人:紅梅

美美與共——劉士銘雕塑與中國戲曲專題研究展

策展人:紅梅

地點:河南鄭州—洛陽—開封

美國波士頓站:2020年3月

美國洛杉磯站:2020年4月

展覽期間同時進行的出版計劃

(中英文分冊出版)

(1-3)劉士銘作品圖集(上中下3冊,2020年5月)

(4)劉士銘年表(一冊,2020年5月) 

(5)劉士銘談藝集(一冊,2020年5月)

(6)劉士銘書信集(暫定一冊,2020年5月)

(7)劉士銘傳記(一冊,劉士銘、劉偉著, 2020年5月)

(8)劉士銘傳記(一冊,初樞昊著, 2020年5月)

(9)劉士銘研究文集(一冊 ,2020年11月)

 新書推薦

這是一本沉甸甸的書,說小很小,因為說的只是一個人與其他人的故事;說大也很大,因為說的內容,幾乎涉及到30多年來的中國當代藝術背景。說它沉甸甸,還因為這本書裡呈現了大量真實豐富的第一手資料,那是方力鈞與他們共同經歷過的歲月。

《方力鈞》上下冊用口述實錄的講述,真實地呈現了一個優秀藝術家有血有肉的成長歷史,讓讀者全方位地了解方力鈞多維度的藝術人生和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以及由他引發的藝術現象、藝術事件是如何發生和發展,並構成一部中國當代藝術史。

購買《方力鈞》籤名版上下冊

請掃一下二維碼

並加好友藝見小客服

或者微信公眾號留言

(微信號:jiuzihua879416917)

點擊購買

相關焦點

  • 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展覽學術項目啟動 全球巡展即將開啟
    中央美術學院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展覽學術項目新聞發布會現場2019年9月16日下午3:00,「中央美術學院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展覽學術項目新聞發布會」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多功能會議室舉行。王少軍副書記談到,基於上述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學術定位,將相應建立三個學術品牌系列展,分別是:「中國做法」——劉士銘雕塑藝術展、「中國做法」——發掘歷史系列展、「中國做法」-發現新人系列展。
  • 中央美術學院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展覽學術項目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辦
    基於上述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學術定位,相應建立三個學術品牌系列展,分別是:「中國做法」——劉士銘雕塑藝術展。計劃每年舉辦至少一次專題性劉士銘雕塑藝術展,同時進行全球巡展,為中國現代雕塑發展和研究提供富有學術深度的個案,開拓中國現代雕塑的研究視野。「中國做法」——發掘歷史系列展。
  • 劉士銘雕塑藝術館開啟巡展,讓鄉土味兒的中國民族雕塑走向世界
    「農家院子」「趕集」「拉煤土」……在中國雕塑界,劉士銘是一位另類藝術家,雖然是在中央美術學院接受系統的西方雕塑教育,但最終走出了一條完全異於西方現代雕塑的道路。9月16日,中央美術學院劉士銘雕塑藝術館發布展覽學術項目計劃,已故雕塑藝術家劉士銘作品將開啟國際巡展,並將於今年在國內舉行劉士銘雕塑藝術館開館展。劉士銘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雕塑家,其雕塑藝術被譽為反映中國普通民眾生活的「百科全書」。
  • 「中央美術學院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展覽學術項目新聞發布會舉辦
    「發掘歷史」:旨在重新梳理、研究、重視被歷史塵埃掩埋、淡忘、忽略的重視中國傳統文脈、本土化經驗進行現代轉換的那些不同於西方現代性敘事的藝術家及藝術現象。「發現新人」:旨在支持、幫助那些致力於承繼中國傳統文脈、延續中國民族、民間雕塑進行當代轉換的青年藝術家。
  • 劉士銘:「以中國做法」呈現普通民眾生活
    9月16日,中央美院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展覽學術項目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展覽項目正式開啟。會上,中央美院黨委副書記王少軍介紹,劉士銘雕塑藝術館於2018年6月在中央美院小營校區成立,旨在以終生立足中國民族雕塑的藝術家劉士銘的雕塑藝術研究為基點,以重點梳理中國現代雕塑發展史中那些立足中國民族雕塑藝術並進行現代轉換的藝術家及藝術現象為主線,梳理中國百年雕塑發展中不同於西方現代性敘事的具有中國特色、立足中國傳統文脈,以及將本土化經驗進行現代轉換的中國自身現代性敘事
  • 【展覽信息】「去往從來」展覽藝術家——劉士銘
    劉士銘劉士銘(1926-2010),出生於天津。1946年考入國立北平藝專(中央美術學院前身),作為徐悲鴻先生親自招錄的該校第一批雕塑系學生,師從王臨乙、滑田友等。《午睡》 陶 11.4×20.7×15.5cm 1983年自1955年起,先後在中國雕塑工廠、河南開封師範學院藝術系、河北保定群眾文化藝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任職。
  • 展覽預告|出走與回歸——劉士銘雕塑藝術展
    主辦單位:中央美術學院展覽時間:2019.10.28——2019.11.08展覽地點:美國亞洲文化中心(美國·紐約)學術主持:王少軍策展人:紅梅劉士銘雕塑藝術展與一個科研項目密切相關我以為劉士銘先生的藝術個案就似一把鑰匙,能使我們開啟中國本土原創藝術的寶藏之門,從而真正意義上建構引領人類文明風尚,飽含中國文化特色的中國當代藝術創研體系。可以這樣認為:現代中國在經歷了改革開放這樣巨大的社會變革,才使她再次確認自身的價值所在,伴隨著這樣的認識就必將會帶來廣泛的價值實踐,今天我們向他國友邦推出這個展覽正是如上之用意。
  • 今日未來館@成都 .zip ● 釋放未來 | UNZIP THE FUTURE 新媒體藝術展 | 你想像不到的未來
    今日未來館,有你想像不到的未來藝術!今日未來館,是今日美術館策劃的一個由海內外藝術家共同參與的新媒體藝術展。  And Now  今日未來館.zip 新媒體藝術展即將空降成都 @成都遠洋太古裡  明星雲集 北京展覽期間,「今日未來館」的粉絲和眾多明星的自拍充滿了微博、朋友圈。成為了時尚潮流人群和眾多藝術先鋒的第一打卡聖地。
  • 「戳心尖尖的泥巴 拉話話的魂——劉士銘雕塑藝術展」籌備散記
    這裡的「理想」主要有幾重考慮:一是在圈裡圈外,知道劉士銘的人實在不多,既然成立了劉士銘雕塑藝術館,此次又是開館展,自然想讓更多的人深入地了解老頭兒;二是劉士銘的陶塑非常接地氣,有一股濃濃的泥土氣息,與「高大上」的現代美術館環境總有些格格不入,若能營造出一個符合劉士銘雕塑氣質的展覽空間就再好不過了;三是近年來老先生的展覽越來越多,辦著辦著就自覺不自覺地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套路
  • 【關注】新展來了!海鹽博物館《鹺滷黃驊》即將開幕!
    【關注】新展來了!海鹽博物館《鹺滷黃驊》即將開幕! 丨序廳丨 展覽分為「鹽官古縣」、「 萬灶煮海」、「 玉屑天成」、「 渤海鹽歌」四個部分,從西周開始追溯黃驊兩千多年的鹽業史,從鹽考古、鹽生產、鹽文化、鹽政策、鹽業變革等多個角度,細緻入微的再現了黃驊鹽業在中國鹽業史上的重要歷史地位和對地方、國家的巨大貢獻。
  • 「中國做法:劉士銘雕塑藝術國際巡展」在紐約啟動
    中新社紐約10月28日電 (記者 廖攀)「出走與回歸——劉士銘雕塑藝術展」28日在紐約亞洲文化中心舉行,作為「中國做法:劉士銘雕塑藝術國際巡展」的首個展覽,展覽通過3個板塊近40件作品詮釋劉士銘在雕塑藝術理念上的「中國做法」。
  • 中國已故雕塑家劉士銘作品展華盛頓開幕
    近日,中國雕塑家劉士銘雕塑藝術國際巡展的第二場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隆重開幕,展出劉士銘40多件陶塑、青銅和木質雕塑作品。本次活動由中央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劉士銘雕塑藝術聯合主辦,由美國亞洲文化中心承辦,邀請到了中美各界人士的參與。
  • 央美首展劉士銘90餘件雕塑作品
    已故雕塑藝術家劉士銘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本土雕塑家,他1946年考入國立北平藝專學習雕塑,畢業後曾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雕塑工廠任教、創作,並參加過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工作,早年代表作《丈量土地》《劈山引水》等曾獲得廣泛好評。1961年,劉士銘主動申請調離北京,在河南、河北地區工作了十幾年,為日後創作積累了豐富素材。
  • 新中國第一代雕塑家劉士銘藝術巡展亮相華盛頓
    當地時間11月14日,「仁者愛人——劉士銘雕塑藝術巡展」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開幕。 陳孟統 攝中新網華盛頓11月14日電 (記者 陳孟統)「仁者愛人——劉士銘雕塑藝術巡展」1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開幕。劉士銘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本土雕塑家。他1926年生於天津,2010年去世,享年84歲。1946年,劉士銘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前身——北平藝專,師從中國留法雕塑名家王臨乙、滑田友等人。此次展覽按照四大板塊,展示了劉士銘40餘件陶塑、青銅和木質雕塑作品。活動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美國亞洲文化中心等協辦。
  • 今秋重磅大展,「生生不息——敘事的黃河」即將亮相!
    即將重磅開展Notice| 生生不息——敘事的黃河 |5464公裡水流泱泱,79.5萬平方公裡吐納萬千。部分作品圖一覽展覽以「生生不息」為主題,通過66位(組)藝術家,172件(組)作品,以大歷史的視野展現黃河穿越時空的壯美與滄桑;以當代中國藝術的文化語境
  • 全新啟動 / 2020年度ARTCLOUD中國SAP藝術大獎報名開啟
    為彌補中國市場至今缺乏的針對青年藝術家的專項獎勵,發掘更多優秀的有「標誌性風格」的年輕藝術家,ARTCLOUD中國SAP藝術大獎由ARTCLOUD獨立運營。同時SAP藝術大獎為中國首個國際青年藝術家獎項, 讓更多藏家和喜愛藝術的人了解中國新興的藝術,讓中國的藝術在國際上更多的得到推廣和關注。
  • 回到歷史的敘述中 丨譚姆&維德高德建築事務所丨ELcroquis No.188
    在ELcroquis No188期對兩位建築師的採訪中(點擊閱讀原文《原創不是驚世駭俗,而是推動邊界》),維德高德提到了他們設計時的「規則」——文脈,作為一種對文化、自然、城市和歷史的解讀;空間,由比例、尺度、光、活動、實/虛序列和結構所定義;建構,關於如何組裝建築部件及其相關技巧[1]。空間和建構是他們永恆關注的設計要點,而文脈的解讀又使每一處建築都不同。
  • 墨斗魚Artmorn將攜展覽「看見的不重要」亮相 「2019藝術北京」
    藝術北京2019時間預展時間 4月30日 15:00-22:00展覽時間 5參展藝術家:李睦、劉濤、張峻滔、卜番、冉春霞、楊鶴、陳威、周揚、劉暢、莊凱凱、夏飛飛、都巖、鐵心與藝術相遇,可是件浪漫的事,「2019藝術北京博覽會」(以下簡稱「藝術北京」)即將在
  • 【今日資訊】2015 「餵 未來」:找朋友——發現青年藝術家 第八期 圓滿開幕
    圖片寫真在燈箱片上,他還是用一貫的手法將圖像中的一些局部溶解,消解掉其中比較生活化的信息。燈箱和發光字使整個空間看起來像是一個既臨時又正式的時裝櫥窗。展廳現場按照發起人的三條線索布置,沒有刻意的組合與拼湊,以最自然的狀態呈現出了一個沒有預期的展覽效果。在推進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挖掘支持並培養年輕藝術人才的同時,力求給藝術和藝術展覽更多自然的成長空間。去年的成功為今年的項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今日藝術櫥窗」自2013年9月第一期以來,一共舉辦了22期,展示作品50多件,是今日美術館關注青年藝術家的又一全新公益行動,每月更新一次。
  • 展覽丨「生生不息——敘事的黃河」當代藝術展開幕!
    展覽丨「生生不息——敘事的黃河」當代藝術展開幕!展覽展出了66位藝術家的172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裝置、影像、民間美術、攝影、建築、設計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展覽由「亙古奔流」、「大河精神」、「共生家園」、「生態長治」四個板塊組成,從歷史、精神、生活和生態等多個維度,以展現中國藝術家感受黃河、表現黃河、弘揚黃河文化、謳歌民族精神的藝術創造,構建出黃河主題的視覺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