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看山西!一文讀懂山西四大精華!

2020-12-18 越林帆的旅行筆記

一千年看北京 ,三千年看陝西 ,五千年看山西 。

山西 ,印象中,是千年古建的滄桑遺韻,是九曲黃河的轉彎之險,是黃土高原的風沙日旱,是拱門方炕的窯洞綿延,是酸掉牙的醋老醯兒,是花樣繁多的麵食王國,是煤炭大省的沉渣四起,是一代晉商的匯通天下,是賈樟柯電影裡小人物的故鄉情歌,是燦爛的輝煌之往,也有一絲西山之嘆……

2018年,賈樟柯的新作《江湖兒女》上映。如同廖凡飾演的斌哥,曾經是叱吒風雲的江湖大佬,餘生只能在輪椅上了度殘日。那一抹曾經的英雄豪情,山河氣概,如今已風吹四散,無由尋覓。

山西 ,在心頭又一次打轉,是該好好去看看她的模樣。看看她的現在和以前,看看她的當下和未來。

掌握山西的精髓,以下幾點不可不體驗:

【晉西——黃河文化】

黃河一路向東,九曲迴腸,撞上呂梁山後順勢南下,在中國地圖上畫出一個氣勢磅礴的「幾」字型。而那道右豎,便成為 陝西 、山西 天然的分界線。因此,山西,在過去又叫河東。

黃河流經山西 ,形成諸多險彎急渡。

西北處的老牛灣,是黃河入晉第一灣,是黃河母親與長城父親唯一握手的地方。而那撇「豎彎鉤」的轉折處,便是讓郭襄「一見楊過誤終生」、一眼望三省的風陵渡。

中間的兩處更是不可不看:

1、磧口古鎮

磧口古鎮,是水陸碼頭、商賈重鎮。

由於泥沙淤積,河床抬高,河道變窄, 黃河水道在這裡由400米猛地縮減為80米。

險灘急浪,再有經驗的船夫,也是「談磧色變」,沒有人敢在下遊繼續行船。

於是,南北水路的貨物,只有在磧口卸下轉走陸路。久而久之,這個小碼頭便成了熱鬧的商賈重鎮,客棧、票號、鏢局等漕運經濟紛紛興起。

九曲黃河第一鎮,水旱碼頭小都會,實不虛也。

2、壺口瀑布

西南臨汾的壺口瀑布 ,因地勢的垂直落差,形成「天下黃河一壺收」的壯觀奇景。

壺口瀑布,因河床由寬變窄,使得 黃河之水迅速收緊下墜,千裡奔騰如一壺盡收而得名。

黃河 ,像極了我們的母親,時而寬容平和 ,滿載慈欣,時而澎湃洶湧,內力驚人。

【晉北——邊塞文化】

晉北之行,與晉西的黃土風貌不同,則完全是一副塞外的秋爽氣象。

山西北部與內蒙交接,過去可以說是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分界地帶。

北魏時期,拓跋鮮卑一族統治北方,不斷漢化,促成多民族交融。皇家推行,佛教興盛,也使得晉北留下了許多古剎名寺,釋門佛光。

正是有了北魏一朝的奠基,才有了後來包羅萬容、蔚為壯觀的「盛唐氣象」。

戰爭、佛跡、古建,成了晉北之的三大關鍵詞,待我一一道來。

1、雁門關

雁門關被稱為「天下第一關」,它的地理位置緣何如此重要?

雁門關山高峰峻,大雁亦不可直行飛過,需在此地盤桓幾圈方可通行,因此得名「雁門關」。

在晉北,恆山山脈東西綿延,將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分峙南北。而雁門關處在相對低緩的地勢,自然成為北方遊牧民族進攻中原的必經之路,也就成為歷來北方王朝邊防扼守的重要關隘。

就憑其「根抵三關,咽喉全晉」的地位,雁門若失,則太原無險可守,三晉不保,則中原危矣。

2、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是北魏皇帝為禮佛下令開鑿的皇家工程,從文成帝一直延續到孝明帝,歷時60餘年,蔚為壯觀。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與敦煌莫高窟、 洛陽龍門石窟 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 中國 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北魏時期,是一個大民族融合時期。因而雲岡石窟的早期造像,還具有融合了 希臘 、波斯、 印度 等地藝術特色的獨特的「犍陀羅」風格,在國內的石窟中可謂是獨樹一幟。

3、應縣木塔

說起應縣木塔,有一連串響亮的名頭:世界現存最高木結構古建;供奉釋迦牟尼佛牙舍利;世界三大斜塔之一。

這座遼代遺構,建於1000多年前,是遼國一家專門出皇后的望族修建,以祈為家族求得福報,另兼瞭望宋遼邊境軍事之用。

木塔高達65.84米,相當於一幢20多層的現代高樓,而令人震叱吒的是,全塔沒有用一個釘子,全部部件是以榫卯結構拼合而成。

一層的基石上,柱體已經些許開裂。據稱,全塔由3500噸木製構件拼合而成,落在第一層的每根木柱上,平均負重高達110噸,而這一承重已經持續千年……

1000多年過去了,不管是雷雨地震,還是流彈炮火,都沒能將其摧毀。

據說,每當有強烈衝擊來臨時,這些鬥拱就像一個個彈簧,可以鬆緊調節,從而保護主體不受侵害。

前人是如何做到的,簡直難以想像。

真無愧於「 中國 第一木塔」之稱!

【晉中——晉商文化】

提起晉中 ,人們的第一聯想肯定就是晉商了。無論是《大紅燈籠高高掛》裡大宅院中的幽門宅婦,還是喬家大院裡的匯通天下,抑或是走西口的風塵僕僕路程多艱,晉商,是近代中國 經濟不可忽視的一個符號。

那山西為什麼能孕育出獨特的晉商文化呢?

然而,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政府的政策,那就是明朝的「開中制」。由於明長城駐紮軍隊需要大量軍需,運輸多有不便,朝廷便允許晉商給軍隊販賣糧食,從而獲取鹽引。憑藉鹽引,晉商不斷盈利,廣開票號,貨通南北,實現匯通天下。

也因此, 晉中土地上,誕生了許多高門宅院。有的晉商甚至富可敵國,風頭無兩。

1、王家大院

山西有一個民間紫禁城,規模之巨,工藝之繁,可以和故宮媲美。

那就是素有「民間建築博物館」之稱的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一建就是300多年,佔地25萬平米。而如今我們能見到的,只是其中的五分之一,高家崖和紅門堡建築群。

單是這2處,已經感受到浩然繁巨之工,可以想見全部工程該是怎樣的氣勢恢宏。

在這些隨處可見的精密雕刻中,遍布著花鳥魚蟲、山石水舟、典故傳說等題材,每一幅都值得細細考究。

歷史終究逃不過「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 眼看他樓塌了」的循環。隨著清王朝的沒落,王家大院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敗,只留下這一處處曾經見證輝煌的深宅大院。

2、平遙古城

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還有傳說是劉伯溫設計的「烏龜城」。

雖然像麗江 、鳳凰等古城一樣,有很多商業化氣息,不過感覺古城風韻沒丟,還存聚著千年前的氣兒~

平遙古城的建築,仔仔細細逛下來,大概要花個2天。如果時間緊,可以分分類,票號錢莊、鏢局、古建每一個類別挑代表性的觀賞即可。

平遙不僅是一座古城,還有著宜古宜今的現代風貌。近年來, 平遙攝影節、 平遙國際電影節的興起,為這座小城注入了頗多的藝術氣息。

平遙一些當地住戶,門頭門面頗具懷舊氣息,仿佛是過去「大院文化」、「胡同街坊」的場景再現。真像是王潮歌《又見平遙 》中所傳達的, 平遙人一條心,同著氣。

【美食——面醋文化】

1、山西的醋

為什麼山西人特別能吃醋呢?

和鎮江略帶甜味的香醋不同,山西的醋酣厚,醇烈,那酸味,爽且直,給味蕾極大的刺激和滿足。

山西屬於兩山夾一川的地理環境,山地多,平原少,適宜耕種深根作物和耐旱作物,如高粱、麩皮、蕎麥等。這些雜糧釀的久就成了醋——和南方小清新凜然不同的「北方直男醋」。

常常吃高熱量的碳水麵食,佐點老陳醋,既是調味,也有益於消化。久而久之,醋就成了山西人飯桌上不可或缺的伴侶。

2、山西的面

山西的面,花樣繁多,就是一天三頓不重樣,吃一個月你也吃不過來。

栲栳栳、擦尖、抿尖、貓耳朵、刀削、揪片、窩窩……堪稱麵食王國。

就是這些普普通通的農作物,這些簡簡單單的小麥、蕎麥、高粱、豌豆、玉米……卻在 山西人的手中變幻出無窮魅力。

面類筋道,粉類爽滑,熱湯暖胃,涼拌爽口……都是一份碳水下肚滿滿的飽實感、安全感。

【尾聲:山河故人】

山西 ,保存著萬般地下文明,五千年的血脈在這裡殷殷綿續;

山西 ,誕生了龍興之都,晉國霸業。這裡曾經是兵家必爭之地,拱衛京師之鎮;

山西 ,孕育了晉商土壤,實現了匯通天下,譜寫了中國 經濟史上輝煌的一筆;

山西 ,還有著渾厚的重工業底子,特別在20世紀後半葉,為中國重工業做出重要貢獻。

一個厚重的山西 ,一個活力的山西 ,正伴隨著更多豐富的姿態的蝶變新生。

相關焦點

  • 五千年看山西!一文讀懂山西四大精華
    一千年看北京 ,三千年看陝西 ,五千年看山西 。黃河流經山西 ,形成諸多險彎急渡。 西北處的老牛灣,是黃河入晉第一灣,是黃河母親與長城父親唯一握手的地方。而那撇「豎彎鉤」的轉折處,便是讓郭襄「一見楊過誤終生」、一眼望三省的風陵渡。
  • 為什麼說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人們常說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很多人可能對這句俗語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來和大家說道說道。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西侯度文化、丁村文化遺址的發現,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的痕跡。堯、舜、禹三位偉大人物都是山西男兒,春秋時期霸主之一晉文公曾將國都設在山西,山西被稱為「晉」也是由此而來。
  •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忽然,想去晉南了
    為什麼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因為山西的歷史,貫穿了上下五千年的整段華夏文明。歷朝歷代都有君王在這裡修築長城,全國唯一的宋代長城也在山西。五千年後,多少子孫依然千裡迢迢回到晉南這片土地上,尋根祭祖。五千年前,黃帝、蚩尤部落就曾為爭奪鹽池的控制權爆發過一場激戰。
  • 五千年中國歷史看山西!——文末含清明節傳說故事·介子推
    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山西可以說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五千年歷史從未中斷過的省份,從炎帝時期,女媧的媧皇陵在山西,堯舜禹湯的首都,基本在山西,可以說山西是正統中華文化的繼承人。所以「五千年中國看山西」這句話一點也不錯。
  • 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山西景點晉中篇(下)
    俗話說:「三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提到山西,大多數人會想到煤、醋、麵食,但也要記得,這裡是晉商的家鄉,這裡是華夏文明的搖籃。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綿山又名介山,綿山風景名勝區的仿古建築群風格多樣,從建築的角度來剖析,綿山仿古建築既取之先代建築之長,又加上設計者和建設者的現代創意,集華夏古今之精華,構成了現代仿古建築物的獨特風格。綿山,山古水活,古蹟眾多,又有大量的古老傳說,以其鮮明的個性跨身於我國名山之列。今日綿山,正在恢復其原來的魅力。
  • 為何說「五千年歷史看山西」?山西博物館等你探索
    俗話有「人說山西好風光」,更有「五千年歷史看山西」,那麼山西對於中華文明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這可能是很多歷史愛好者想知道的,來山西博物館,也許這個疑惑就能解開。山西博物館佔地面積1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1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0000平方米,共有四層,一層是服務總臺,二層和三層是以「晉魂」為主題的歷史遺蹟,這層主要是從遠古時期到明清晉商的興衰,通過文物,讓遊覽者能夠真實地感受到當時的歷史軌跡。
  • 沒遊遍山西,談不上了解中國,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100年中國看上海, 1000年中國看北京, 3000年中國看陝西, 5000年中國看山西!
  • 為什麼五千年歷史看山西,而不是陝西、河南呢?
    我們中國每年的清明節,身為炎黃子孫都會對中華五千年祭祖儀式非常熱情地關注,炎帝、黃帝、堯舜禹,還有我們的「至聖先師」。而這幾個最為大型的祭祖儀式又集中在陝西、山西這兩個省份,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他的陵墓就在陝西的驪山,還有大批震驚世界的考古文物也基本上出自於陝西這塊三秦大地上 。於是有些人便提出了「五千年歷史看陝西」的說法,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觀點,認為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應該看山西 。
  • 為何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陝西,五千年看山西。
    如果非要比哪個省份歷史最悠久,史學界有一個說法: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陝西,五千年看山西首先,千年歷史看北京這句話大家應該都知道,從元朝建立後稱元大都開始算起,接下來的明清一朝國都都在北京,時間加起來將近千年,所以稱千年中國看北京,但不得不承認,因為北京為核心的時期距離我們相對較進
  • 「五千年歷史看山西」之太原行:煤炭博物館
    最後是戴眼鏡看4D的電影,講煤炭的形成,畫面很逼真,看完後孩子們都意猶未盡。在接下來的這一年,倆孩子多次提起還想再去太原,最想去的還是煤炭博物館。「五千年歷史看山西」之太原行:山西博物院「五千年歷史看山西」之太原行:雙塔寺
  •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黃土地的山西文明,為何說「三晉大地」是誤稱
    在中華大地上,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千年文化看北京,三千年文化看陝西,五千年文化看山西」,由此可見,山西對於整個中華文化的重要性。悠久的歷史遍布黃土地之上,而生長在黃土地上的山西文明,又是世人備受關注的焦點。如皇城相府、晉祠、娘子關、五臺山以及晉商等等一系列的山西文化,鑄就別樣的『三晉之美』。故而,山西也被稱為「三晉大地」。為何有人又說「三晉大地」是一誤稱呢?
  • 五千年中國看山西!山西全部的美,看這篇文章!
    五千年中國看山西!山西不是只有煤,美景可比煤多多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美麗的自然風景相輝映。今天,走吧網就給大家推薦山西最經典的自駕路線,讓你飽覽山西的大美。,尤其是在清朝,全國排名前16位的大財團都在山西。
  • 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丨山西文物之最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境內古蹟繁多,蘊含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才有「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說法。平遙古城——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黃河蒲津渡遺址——盛唐時期最大的橋梁工程蒲津渡遺址是一處具有豐富遺存的大型遺址
  • 山西文博會 融匯上下五千年
    山西文博會 融匯上下五千年 >   本報記者 孟紹毅   12月5日,第四屆山西文博會正式開幕。本屆展會以「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為主題,以「媒體深度融合、文化旅遊融合、文化科技融合」為主線,展示出融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一脈相承的文化產品、非遺作品、文創精品。   本屆文博會設有主場館和30個分會場。其中,主場館總體劃分為序廳、主題展區、綜合展區、產業活動展區四個部分。
  • 山西博物院——五千年歷史看山西
    山西博物院位於太原市汾河西畔濱河西路北段13號,前身為1919年創建的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此後屢次更名。1953年起稱山西省博物館。新館於2001年8月10日奠基開工,2004年竣工,定名為山西博物院,是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
  • 有人說:三千年看河南,五千年看山西,這話對嗎?
    三千年看河南,看的是歷史。五千年看山西,看的就是傳說了。這個說法其實是把傳說(或者講尚未證實的歷史)與歷史等同了。準確地講,山西的那部分,就是傳說(或者講尚未證實的歷史)——即堯舜禹那個時代——老實說,我是相信那個時代存在的,因為按照族譜的說法,我便是舜的後代之一,如果能證實這一點,我也非常高興。首先我們來講堯,傳說中他是華夏部落聯盟禪讓時代的第一個首領,他的都城,就在今天的山西臨汾。
  • 青春興晉 | 為什麼五千年歷史,看山西臨汾?
    山西青年點擊關注,加入山西青年▲ 山西吉縣壺口瀑布,黃河流至此處,從20多米的陡崖上傾瀉而下,形成「千裡黃河一壺收「的氣概。圖/圖蟲·創意臨汾,中國與中國人的「老家」三千年歷史看陝西,五千年歷史看山西。五千年歷史,說得準確點,看的其實就是山西臨汾。
  • 了解華夏五千年文明,從山西博物院開始。
    地上文物看山西,一部山西文物看遍中華上下五千年。山西,一個歷史尤其悠久的地方,被譽為「 華夏文明搖籃」,素有「 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山西博物院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明清晉商》等7個歷史專題和《土木華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圓世界》、《瓷苑藝葩》等5個藝術專題構成。
  • 華夏文明看山西
    >/張越「華夏文明看山西」,山西文化縱貫五千年,分布全省域,每一個文化品牌都閃爍著人類文明的熠熠光輝……那麼,五千年中國呢? 「五千年中國看山西」。位於黃河中遊的山西,表裡山河,物華天寶,深植著華夏文明的根脈,珍存了中華五千年文明最完整的記憶。
  • 大家常說五千年歷史看山西,八千年歷史看甘肅?一起來看看為什麼
    那麼其實大家嘴裡常常說得起五千年歷史看山西,那麼這個山西主要看的是山西晉東南這幾個部分。這部分主要包括(山西臨汾和運城以及呂梁的東南部)。在運城市周圍附近有一個舜帝陵,並且還有很多是以禹命名的地名和一些商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