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涉思維,即非禪道

2020-09-05 生活沒道理

晦堂祖心禪師法號寶覺,廣東南雄鄔氏子,曾親近過黃龍惠南禪師,平時與文人黃山谷私交甚篤。

有一天,黃山谷前來討論禪道,晦堂禪師就問黃山谷說:「孔子不為二三子隱,這可能與禪法不說破有相同處,你認為呢?」

黃山谷回答道:「這個我也不太清楚。」

後來兩人一起去巡山,看到滿山滿谷百花開放,晦堂禪師又問道:「怎麼樣?聞到花香了嗎?」黃山谷回答道:「聞到了,花好香噢。」

晦堂禪師別有所指地說道:「所以說嘛,我並沒有對您隱瞞什麼?」黃山谷聽了以後,似懂非懂的。

巡山以後,回來午餐,黃山谷問道:「禪師,經裡有說:『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此話當真?」

意思就是一切樹木花草都能成佛,此話當真?晦堂禪師回答道:「此話本真,但因出自你口,所以非真。」

黃山谷不解地問道:「這為什麼呢?」

晦堂禪師不回答。此時剛好有一隻狗,趴在桌子底下,晦堂禪師隨手用筷子打狗,狗「汪」的一聲跑掉了。禪師也用筷子打了桌子一下,這時候才以問代答道:「狗屬有情,遭打即跑;桌子無情,任打仍在。情與無情,如何得成一本?」

黃山谷聽了以後,茫然不知所對,但禪師又隨口更正道:「山有山神、水有水神、花有花神、樹有樹神,大地山河無盡妙用。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郁黃花皆是妙諦,故情與無情,當能同圓種智也。」

黃山谷認為禪師的話前後矛盾,禪師不得已才總結說道:「才涉思維,即非禪道!何曾萬物為已哉?」黃山谷終於在此刻有所契悟。

晦堂禪師最後才告誡黃山谷:「才涉思維,即非禪道!」意思是,當你在你的心中給對方定下一個標籤之後,那麼你就離真實越來越遠了。這時,你已經將你心中的對方當成了真正的對方,因而你就再也看不到真正的對方了,因為你的先驗之見擋住了你的眼睛。

這就好比,一個人隨意寫了一個字,煩。有可能是他覺得自己這個字一直寫不好,因此單獨拿出來練習。但在另一個人的眼中,此人寫個煩字,就說明他心中焦躁。這就是上面情形的例證了,我們所理解的對方的意思,跟對方的真正意思往往並不相同。


不管是看人,還是看事情,不要過早地下結論,更不要輕易在心裡給對方定一個標籤。因為我們看到的未必就是真實的,我們所認為的就更未必是真實的了。而且,如果將我們認為的當作真實的,不僅會跟真正的真實擦肩而過,而且還有可能傷害對方。就像那看到別人寫了一個煩字,就四處招搖那人心情不好一樣。你這一招搖,自然有很多人問他因何事煩惱,整天有人問,本來不煩惱的他也煩惱了。

與人為善不僅是對人謙恭有禮,更是不輕易揣測他人之意。這後者,才是與人為善的真正意義。

相關焦點

  • 般若智慧與禪道治療學---張新民
    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可見般若無體,以空為體,我空法空,究竟圓融,這種超邏輯、超理性的智慧,亦即現前一念廊周法界的智慧,主要依據於以心性為本體的真實生命,在經驗不用概念不至處悟入,自有其現象方法學和深邃的(超)形上學基礎。佛教把般若視為「佛母」,是成佛的根木,度化眾生的依據。以般若智慧為導引,生命才可能踏上升進的道路。
  • 五種經典的窮人思維:保守,依賴,非黑即白……
    窮人思維並非窮人所獨有,佔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普通人,其所擁有的思維模式,有很多時候也都可以歸到窮人思維的範疇,即便是少數的富人,也會具備一定的窮人思維。如果想要改變現狀,想要擺脫固有認知帶來的束縛,就要儘可能地去克服自己窮人思維。
  • 《首楞嚴經》與禪道智慧三題---劉澤亮
    本文擬以《首楞嚴經》與禪宗的關聯為基礎,詮解其中所蘊含的禪道哲理智慧,剖析《首楞嚴經》在禪道典據嬗變中的重要歷史地位及其內在原因。《首楞嚴經》,十卷。「首楞嚴」為佛所得三昧(三摩提)之名,萬行之總稱。屬大乘秘密部。《首楞嚴經》由七處徵心的觀心法門,詳言七大性具、小大無礙、念佛圓通、壇儀神咒及心戒律儀,歷涉諸種禪境。
  • 茶道與禪道的文化意蘊
    茶道,是飲茶時所體現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品位,即通過飲茶來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把思想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至於飲茶的技巧、規範、品茶方法,是茶技;表現飲茶的技巧、通過文藝演出的形式再現歷史上的飲茶情景,是茶藝。二、茶道精神:和敬清寂關於茶道的精神,陸羽在《茶經》中說:「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
  • 禪道如鳥道
    禪道如鳥道國外有一部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本來,鳥的遷徒路線是固定的,有一個外國人發現這固有的路線飛行距離遠,而且中途有很多危險
  • 回顧|懷念洞雲宗法乳恩師禪道老和尚
    嗣法弟子清風古庵騰直述郴州壽佛寺前與恩師合影不知不覺恩師禪道老和尚離開我們一星期了,懷念恩師特寫一篇我與恩師禪道老和尚接觸的過程。1942年在本鄉湧泉寺禮大智法師出家,1955年禪道老和尚上雲居山親近上虛下雲老和尚,隨後在雲居山蒙虛雲老和尚傳溈仰宗、洞雲宗法脈,在雲居山禪道老和尚共住了十三年。這時我們說明了來歷,多年以來國內法師們接洞雲宗法一般喜歡到雲居山海音首座和尚處接,現海音長老已圓寂,我以長老徒弟身份前來考察洞雲宗法脈傳承。
  • 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 以法治思維實施社會治理
    中辦、國辦日前印發《關於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把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解決納入法治軌道,是落實依法治國方略、落實中央改革決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司法為民、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有利於從制度機制上推動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實施社會治理。
  • 大部分人的投資觀:線性思維,非黑即白,拒絕獨立思考...
    大部分人的投資觀:線性思維,非黑即白,拒絕獨立思考......中國確實是全球範圍內最大的一片韭菜田!情緒、衝動、線性思維、非黑即白、既要又要還要、渴求一夜暴富、拒絕獨立思考、陰謀論、喜歡吃福利……說白了,大家認定入世後的經濟增長,乃「理所應當」。而眼下的困境,更多的是有壞蛋,或者白痴所致。比如,川普這也就引出了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到底中國經濟輪轉的驅動器是什麼?
  • 阿蓮:知非即舍
    後又修「非非想定」這一法門三年,最後也達到了這個境界。但他發現那也不是道,所以又捨棄不要了。釋迦牟尼先後兩次「知非即舍」,但當時再也找不到明師,只好自己到酷寒的雪山上去修苦行。他和那些外道一起吃麻麥,最後餓得枯瘦如柴,非但沒有修成道業,悟出真理,就連性命也幾乎不保了。於是六年之後,他認為苦行也不是道,毅然捨棄此法門。
  • 教育小孩並非「非黑即白」,多些「灰色思維」,教育才更有彈性
    這在我看來,媽媽的解決方式確實有些不講道理,這就是"非黑即白"的教育,但現實我們處理孩子問題時,應該允許存在"灰色思維"。什麼是"灰色思維"?並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適的灰度,是使各種影響發展的要素,在一段時間的和諧,這種和諧的過程叫妥協,這種和諧的結果叫灰度。" "沒有妥協就沒有灰度。妥協其實是非常務實、通權達變的叢林智慧,凡是人性叢林裡的智者,都懂得在恰當時機接受別人妥協,或向別人提出妥協,畢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氣。"
  • 柔性思維篇(1):所思即所見
    我們平常喜歡先看人看事,再思人思事,習慣「所見即所思」,不習慣「所思即所見」。我們的成語「有眼無珠」,就是比喻沒有識別人和事物能力的耳聰目明的愚人。我在上期節目裡談了黃金思維圈,人在思考、行動和交流時要先說why,你的思維如金,先思先行有果;如果你先說what,你的思維如土,先行後思無果。
  • 美術研究|論禪宗思維方式對中國傳統詩學美學的影響!
    其中的奧秘,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 詩辨》中說:「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從思維方式這個角度,揭示了詩禪相通的根本。本文依此為契機,擬通過考察禪宗思維式對中國傳統詩學美學的影響,尋繹出傳統詩學、美學某些特點形成的原因。
  • 涉罪未成年人審前非羈押支持體系實證研究
    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身心尚未發育成熟,在思維觀念和行為模式上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幹擾。對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以下稱「涉罪未成年人」[1])適用逮捕措施,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加嚴重。他們更容易受到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感染,如果犯罪後不加以有效疏導,往往難以正確認識自身行為的危害性;而一旦中斷學業和工作,復歸社會可能遇到的障礙更多。
  • 《紅樓夢》愛情當中所體現的禪道:一切皆成空
    紅塵當中的確有些美好的樂事,但這些事情卻不是永遠存在的,最後也只會樂極生悲,到頭來一場空,這一開場就表現了色空的觀點,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最後空空道人再次來到了青埂峰之下,這塊石頭經歷了凡間的種種事情,終還是一切歸零,後面一首偈語「無才可以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寄去作神傳」。
  • 非黑即白?決定人生高度的八種思維方式
    1、金字塔思維金字塔思維其實這是一個反推思維,我們做事的時候大多數時候都是從開頭開始,這樣的話比較限制思維,所以做事的時候不如直接想像到你要的結果,然後再根據結果去反推你所需要的步驟。2、結果導向思維是注重產出的能創造成果,能聯繫世界會讓人的意義感,成就感滿滿。同樣,結果導向思維是要讓自己的思維和意識集中在自己的行動上,很多人的努力都是外表看起來很忙,但腦子是在自動駕駛。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有六種學習思維,必為人中龍鳳,一生非富即貴
    具體而言,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有以下六種學習思維,必為人中龍鳳,一生非富即貴,早晚出人頭地,註定是人上人。學習思維一、學習是持續一生的過程,不斷追求新知,跟上時代腳步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需要學習,才能更好的生存和發函,學校教育所學的東西,不足以應付多變的現代社會。
  • 《天道》:道法自然,規律如來,不容思議,即非文化
    但這種價值觀是強勢文化還是弱勢文化,是即見因果的文化還是背離因果的文化?這個答案無從知曉。修行才有了它最終的價值。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惡果者,有信無證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滅。人人有德,為商有道,為官有法。這種境界雖比天堂不如,但也算是人間極樂了。修行並不是讓我們去貪求多麼高的妙法,多麼不可奢求的境界。
  • 知愛情感學苑:成人的感情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過了一年多,男孩才對那個女孩感到內疚,他主動聯繫了那個女孩,想複合。剛開始,女孩很熱情,約他吃飯看電影,但在那之後,女孩並沒有主動聯繫他,也不同意和他複合,所以他刪除了那個女孩。許多人的思維模式是一條黑白分明的直線,非黑即白,沒有緩衝地帶。只要別人不遵循自己既定的思維,就會把對方當成自己的敵人,用極端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要求。在知愛情感學苑導師的諮詢過程中,這種「非黑即白」的想法實在是太多了,只要前任的反饋不好,就會恐慌,害怕前任不愛自己了,害怕自己做錯了什麼。
  • 《天道》:道法自然,規律如來,不容思議,即非文化
    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天道》中闡述的境界極高,可那種極高的境界,以我們目前的能力,基本與我們沒啥關係。我們的聰明能量化到肖亞文這種人的程度已經是不容易。修行才有了它最終的價值。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惡果者,有信無證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滅。人人有德,為商有道,為官有法。這種境界雖比天堂不如,但也算是人間極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