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導演的困境和突圍,漲知識,建議每個人都看看!

2020-12-06 精彩的小視頻

電影是大眾文化的一種體裁,是從總體上體現文化的一種綜合藝術,可以說,它是一面體現現實的鏡子。電影進入中國已經有100年的歷史了,在這100年中,電影對中國人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到現在為止發展飛速。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對第五代電影體現的安逸現實的認識及對商業性的批判的同時,新興起的所謂「第六代」的年輕導演們使中國電影的發展產生了新的可能性。在數次國際電影節上,他們都獲得了大獎。張元、賈樟柯、王小帥作為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他們用電影的方式體現了中國當代社會的某些現實情況,用現實的手法表現出對邊緣人的關心及同情。

第六代導演想表達親身體驗過的事情或是自己親眼看見過的事實,所以他們的電影內容很真實很坦白,在他們的電影裡體現出來的都是真實的中國當代社會。第六代導演從中國現在城市社會矛盾和人際關係中找出發生的糾結,從而進行批判。因為飛速發展的商業化和世界化產生了新的價值,他們在電影中通過描寫傳統規定和倫理之間的糾結體現出中國風貌。

第六代導演談論的有關問題都是和底層階級,從本身而言,也是有很大的意義的。因為這是無論誰都應該討論的話題或大家都迴避的問題,但這些問題終將都浮出水面。讓社會弱勢階層和非主流階層成為主人公。通過電影中的社會底層階級,提出了當前中國的社會問題,強調了只有解決當前中國存在的實質性問題才能使中國真正和諧統一。這個不只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快速發展的國家以及先進的國家都存在著的問題。在這樣的因素下,希望第六代電影在世界上也有一席之位。但是他們的電影距離一般觀眾都能理解的標準還是存在一定界限的。那麼,第六代導演的困境是什麼?到底該如何去突圍此情況?

.第六代導演的影片在敘事上,多採用反常規,反主流的敘事策略,他們的作品完全拋棄了傳統的敘事方式「戲劇性」,這無疑與深受「戲劇性」影響的中國觀眾的欣賞習慣有一定的距離。第六代導演注重電影的非情節敘事,在他們的影片裡幾乎看不到一個完整的故事,沒有起承轉合的情節過渡,他們力圖使空間溶進人的精神狀態中去。在形態的處理上,第六代導演也不似第五代那樣靜止、抽象,而是以時間來切割空間,讓時間流動在變幻不息的空間。他們擯棄了第五代電影客觀敘述,代之而起的是親歷式主觀敘述。中國的觀眾在影視的審美心理上有一定的積澱性:在內容上要求表現倫理道德觀念和價值追求與人生態度,追求真、善、美;擯棄假、醜、惡;在敘事上,故事往往有發展、高潮、結局幾個部分,情節曲折動人,結構完整,通常都是一個大團員的結局。時間觀念很強,儘量做到時空統一;在接受上,導演在影片中往往傳導一種思想,觀念。中國觀眾的這種審美心理特徵,其實主要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以及中國早期電影和外國早期電影的影響。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觀眾的審美要求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第六代的這種完全以叛逆姿態出現,這與中國的觀眾的審美心理還有一定的距離。第六代導演的作品與觀眾的「期待視野」太大了,那麼他們的「審美距離」也會太大,影片讓觀眾難以理解,那麼他們的影片就很難有長久的生命力。

.第六代導演基本上過分自戀,缺乏思想濃度。在選材上他們把搖滾生活搬上銀幕,刻意描寫他們的混亂的生活,劇中人毫不闢諱地說髒話,只能說他們太自戀了。他們覺得自己就是最痛苦的人,而且是精神上受折磨,而又不被理解的人,總想表達自己,把痛苦放在顯微鏡下,因此表現也就限於邊緣人——其實就是自己,是明顯的青春期綜合症,也可以說是小布爾喬亞式的思想。「新生代的影片大多視野比較狹窄、人物比較平面、情感表達也時常有『為賦新詩強說愁』的造作,缺乏思想深度,情感深度和藝術深度,相對統一單一的社會歷史經歷,相對單調的人生、生命體驗作為一種局限,不可避免地體現在新生代的影片中,這批導演的電影素質明顯的強於他們的人文素質,藝術感覺強於他們的生活感覺,形式力度強於他們的精神力度。」1)他們的作品缺乏深度,與他們不注重文學是有密切關係的。正如著名的導演謝飛曾這樣關切地問第六代的導演們:「我說你們為什麼非要死盯著都市,死盯著你們自己,為什麼都是自己寫劇本不改編?而『第五代』的優勢就在於改編的作品多。」2)在缺乏真正的藝術電影院線和主流電影發行的補充機制的中國,使這些電影儘管在國外廣泛受關注,但大多很難與國內的觀眾見面,很難走向普通觀眾。正如張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現在很多導演僅僅現身於報紙而不是作品,這就是我為什麼一定要下決心使自己的作品一定通過,一定在中國放映,而不管這會給我帶來什麼樣的評論,因為我厭倦了,那些年幾乎成年在國際電影節漫遊,去參加比賽……,可是就是沒有機會讓自己的電影在國內放映。」3)作為一名中國的導演,自己的影片不能與國內的觀眾見面和交流,這對於任何導演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第六代導演,作為一種新的文化現實,他們正在不斷地調整自己。那麼,第六代導演應該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以使他們的影片更加完善。

第六代影人在不斷地調整,他們關注現實視野在擴大。如前所述,第六代電影人在影片拍攝的題材上多是選擇自己身邊的事,只表達自己內心領域的東西,這就造成了他們的關注面的狹隘性(僅限於傳達個人化的感受和體驗),也使他們的作品很難與觀眾達到共嗚。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它傳達的不僅僅是個人化的感受。由此第六代導演似乎可以嘗試著調整自己的視野,擴大自己對現實的關注,以使自己的作品有更多與讀者交流的機會。對觀眾的重視,是現代美學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觀眾喜歡自己的思想,判斷和個人信念能夠同作者表達的內容合拍,產生同感。這是第六代電影所要解決的前提性問題,從他們的影片已經展現給觀眾的心理期待來看,第六代的基本特徵仍然是介於主流和市場的邊緣地帶,堅持個人化的路線和藝術立場面不隨波逐流,應該仍然充當中國電影的「先鋒」和「前衛」角色,而不是淹沒在主流的宣教和大眾娛樂浪潮中,實際上,憑藉他們的專業教育背景,良好的電影薰陶和電影意識,敏銳的對生活的感知能力,個人化的影像風格和審美趣味,他們也完全可以承擔起這樣的擔子。因此,問題仍然回到前面的論述,儘快樹立起屬於第六代的標識,並為這一標識不斷填充可以辨識的具有穩定風格牲的電影作品,也許是他們的當務之急。4)電影畢竟是一種大眾傳播方式,呈現社會的價值導向,滿足觀眾的精神訴求,體現觀眾的審美情趣應是它的價值所在。

要保持一種相對平和、平靜的創作心態。人們通常認為,從事創作的人的內心要保持一種虛靜澄明,安定平和的心態。一種相對平靜的創作心態,可以使我們保持創作時的冷靜與超然。在創作中出現激情、夢境、幻覺、幻想、醉態、無意識是好事,但是我們不能總沉靜在其中不能自拔。因而對於創作激情和衝動,我們既要揚鞭給其加油,又要用理智去控制它。第六代用跳切的結構、搖滾的節奏、情緒化的人物等體現了他們的焦躁的個人化的情緒。這種焦躁的情緒使他們的作品很難對人生、民族、命運作深度思考。第六代隨著他們的閱歷和社會經驗的增長,他們的心態已經作出一些調整。張揚的《洗澡》就以一種真誠、沉靜的敘事的心態來向觀眾講述了一段澡堂的故事,影片沒有了「前期的焦躁不安的情緒」。導演通過平安內斂的一種敘述方式表現了溫厚的人情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失落的無奈,引起了許多觀眾的共嗚、主人翁劉大明由深圳回到北京,對父親澡堂的理解(接納),明確地表達了新一代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回歸,而青年導演們所擅長表現的躁動的生存體驗在這部電影裡被淡化。而霍建起所拍攝的電影《那山、那狗、那人》,在選材、表演等諸多的方面都表現了導演的平和樸素的心態。

第六代導演的影片還有一些不足,他們暫時還不能完全地被中國觀眾所接受,(自身在不斷地調整和努力)但我們應該給予第六代導演更多的理解、寬容和時間。藝術是需要在不斷的探索中進步的,一個國家的電影業能夠不斷的改造永遠是一件好事。

相關焦點

  • 中國導演都發展到第六代了,你聽過幾個,快來漲知識
    中國導演的分代劃分,其實並不是一個嚴密的學術概念,而只是一種約定成俗的說法。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冷知識吧!默片時代上世紀初葉到二十年代末,人數約100人(中國電影工業的開創者們)特點:就藝術技巧而言,第一代導演還處於摸索階段。
  • 第六代導演章明推出新作《冥王星時刻》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記者白瀛)第六代導演章明新作《冥王星時刻》7日起在全國點映。作為今年坎城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唯一入選的華語電影,影片講述導演王準一行為拍攝電影《黑暗傳》到渝鄂深山採風,因各自生活困境踏上神秘旅途,最終在黎明時分走出黑暗的故事。
  • 「第六代」導演作品的新現實主義論
    文化大革命的倒流逆施,落後思潮的拖累,反華情緒和勢力的騷擾,以及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為追求GDP、金錢、政績等,伴隨而來的新的社會問題的出現,都是新的現實狀況。這種新的現實狀況也反應在了藝術家們的作品中。在電影藝術領域,以賈樟柯為首的第六代導演就是在這種新的社會生存狀態下孕育而生的。
  • 賈樟柯王小帥婁燁寧浩:第六代導演的二十年
    同為獨立電影運動的代表人物,賈樟柯和婁燁是為數不多的既專注個人表達、又持續高產的第六代導演。有人說,婁燁和賈樟柯,酷肖李白和杜甫。一個瑰麗旖旎,落拓不羈;一個沉鬱頓挫,心憂黎民。第六代導演人才濟濟,婁燁和賈樟柯如李杜雙峰橫絕,其餘人峰巒疊嶂,各有所長。
  • 中國第六代導演:(一)小武小武——賈樟柯
    中國第六代導演:(一)小武小武——賈樟柯在文章的開頭,七藝要和各位說一下,因為以前的文章字數些微多了些,不是向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妥協,而是考慮到文章質量和閱讀難度,以後的文章字數會慢慢精縮,旨在更簡潔的描述清楚。
  • FIRST青年影展春季展映啟動 謝飛批第六代導演
    FIRST青年影展春季展映啟動 謝飛批第六代導演 時間:2014.04.2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張瑋
  • 「第五代導演」陳凱歌、張藝謀,「第六代導演」管虎,徐崢排在哪
    作為暑假檔電影打頭陣的主角徐崢,這幾天只要以上微博頭條和熱搜總少不了他,調侃自己是中年油膩男,最近卻被網友送稱號「山爭哥哥」。「山爭哥哥」導演的電影近幾年來收益是巨大的,即使《港囧》沒有達到預期的收視票房,但不少群眾還是期待他「逆風翻盤」,雖然《我不是藥神》我不是徐崢執導,但助攻新導演還能順勢穩固自己在導演圈的位置,也是妙計了。那麼徐崢憑藉幾部電影的票房和關注度,在現下的中國導演圈能排到第幾呢?
  • 第六代導演的影像故事:巨變的時代與不變的藝術性
    《站臺》裡的汾陽街景,《十七歲單車》裡的工作服和背包...像這樣破敗的、灰暗的、雜亂的、冷的都是第六代導演們善用的色調。碎片化的影像敘事風格更加注重客體的真實感受、心路歷程和精神狀態,這是第六代導演獨特的電影奇觀。 情感性的、自我性的、表達性的內核隔著屏幕與觀眾、與歷史相連,從而形成了第六代導演的影像美學。
  • 回望中國第六代導演:破壞集體神話的一代
    從社會歷史學的視野上看第六代導演,不論是他們的美學宣言、還是他們的文化身份,乃至於他們書寫的個人故事,其實都是在特定的歷史舞臺上他們自己出演的「真實劇目」。 第六代導演進入電影界的姿態並不僅僅是作為一個導演,而是全方位的電影作者。他們往往是集編劇、導演、製片人多種身份於一身。他們沒有舊時的製片廠制度為他們的創作提供經濟支撐,更沒有充裕的社會資金為他們的夢想提供贊助。
  • 為文牧野打call,站在他身後的是第六代導演你們服氣嗎?
    將近三十年過去,電影體制、電影市場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最近十年間,中國電影市場爆發性增長,票房記錄一再被刷新,新人不斷出現。在這種形勢下,曾經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們,也在走向不同的領域,但幸運的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仍然堅守在拍電影的第一線。
  • 山迴路轉告別過去,第六代導演在變化中追尋未來
    城市的樣子在改變,鏡頭裡的城市質感也在改變,能直接呈現在鏡頭裡的「真實」,距離導演們心中的真實也很遠。第六代導演眼中所看到的城市,已經不再是「當下」,而是「過去」,是還原和追溯。如今,城市也不再由一群人書寫。所有的城市大都日新月異,新銳導演們或者選擇再次回歸鄉村,比如畢贛在《路邊野餐》中選擇的凱裡,比如周子陽在《老獸》裡選擇的鄂爾多斯。
  • 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出版的困境與突圍
    原標題: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出版的困境與突圍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與出版研究院聯合舉辦的出版論壇近期推出「疫情與出版系列特別講座」,澎湃新聞經授權刊發其中部分講座內容。
  • 中國第六代導演的成長之殤——兩次「七君子事件」(下)
    就這樣,第六代導演的三位代表人物王小帥、路學長、管虎都得到機會,拍攝了新作《夢幻田園》、《非常夏日》和《古城童話》。遺憾的是,這三部作品不但在商業沒有取得成功,在藝術上也備受指責。評論界普遍認為他們的新作不如之前的作品「是不是身份的改變,也一起改掉了這些年輕導演身上的銳氣和深度?」。
  • 《逃脫者困境》突圍管道膠帶攻略 打法技巧分享
    導 讀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逃脫者困境突圍的官大膠帶關卡的打法,目前的幾個dlc關卡對智力的需求都是比較高的
  • 突圍法律論證困境
    明希豪森的這則故事後來被法哲學家漢斯·阿爾伯特借用來批判啟蒙時代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所無法解決的本源「無窮追問」問題,並由此而衍生出「明希豪森三重困境」——無窮遞歸、循環論證和教義主義。「明希豪森三重困境」是繼「休謨問題」(事實與價值的分離)之後,困擾人類智慧的又一難題。
  • 藝豐紡織:困境突圍見證創新力量
    藝豐紡織:困境突圍見證創新力量 2015-12-17 09:08:20 來源:建德新聞網 做面料開發「達人」
  • 6款「漲知識」的app,每個都是良心!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推薦幾個高質量漲知識APP,每個都是良心啊,上至天文,下到地理,你想要的知識這裡都有喲~1.Solar Walk你的太陽系漫遊指南這不是一個傳統漲知識的APP,它挺有趣,並不是將乾巴巴的知識有條有理地呈現出來,然後通過閱讀塞進你的腦袋。而是通過不同的時空,讓每個擁有相同想法的人交匯在一起,在這裡,你可以暢所欲言,你可以以一種新穎有趣的方式了解你所不了解的。
  • 文學類文本閱讀題命題的困境及突圍路徑
    我們發現,對於每個專業,都有3~4科高考成績具有較好的預測效度。例如,對於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外語、數學和物理3科的預測效度明顯高於語文、政治、化學、生物4科。對於醫學專業的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4科的預測效度明顯高於政治、語文、外語3科。在7科中,以高考化學成績的預測效度最高,明顯高於其他6科。
  • 祖宗十八代的稱呼大全!漲知識了
    現在依據中國《漢語大辭典》、東漢的《爾雅·釋親》和《春秋公羊傳·莊公四年》等史書考證,終於確定了中國人本族內「上下九輩」的稱呼。一起來看一下吧!所謂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書中說:因人懷胎,鼻先受形,故鼻祖為始祖。
  • 22年之後,賈樟柯重回柏林電影節,這會是第六代導演的落幕嗎?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賈樟柯,算是正統的中國第六代導演,讀大二的時候,就顯露天賦,指導了影片《小山回家》,拿下了香港國際影片短片競賽單元的最佳故事獎。正式成為導演之後,在歐洲三大獎是頻頻刷臉。最擅長於拍攝小人物的賈樟柯近年來住回了汾陽老家,種著核桃,作品的數量和質量幾乎在同時下降。這並不能怪賈樟柯,第六代導演堅持下去的已經不多,管虎和寧浩趨於商業化,王全安掉進了醜聞裡,婁燁的片子苦於掙扎在不能過審之中,屬於這一代導演的巔峰時代已經過去。奇怪的是,我們卻沒有看到第七代導演的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