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雙喜臨門 葛均波院士專家工作站掛牌...

2020-12-21 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9月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孫國根)繼近日「中山醫院-閔行」醫療聯合體正式籤約,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成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後,好事連連,改革、創新力度明顯加強。9月1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舉行揭牌儀式,同日,葛均波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內鏡中心也正式在該院掛牌、成立。

圖為葛均波院士專家工作站揭牌,孫國根攝

  至此,閔行區已先後建有「中山醫院-閔行」、「龍華醫院-閔行」、 「復旦兒科(閔行協作網)」、「華山醫院-五院-閔行」、「仁濟醫院-浦江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腫瘤醫院-閔行」、「嶽陽醫院-閔行」、「眼耳鼻喉科醫院-閔行」8大醫聯體和口腔、中風120兩大專科聯盟。醫聯體和專科聯盟成立以來成效顯著,僅今年上半年,該區已為籤約居民實現三級醫院轉診1992人次,完成心電圖遠程會診54736人次、放射遠程會診195031人次、眼底鏡檢查18537人次、雙向查房1891人次;如閔行區虹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去年完成兒科診室標準化建設,同時選派具有兒科基礎的醫生、護士前往培訓,提升該社區兒科診療服務的能力,開展兒童遺尿、貧血專病門診。據統計,兒科診室自去年運行至今,小小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接診9111人次,其中轉診7人,有效實現了資源整合、上下聯動以及兒科分級診療。 

  據悉,心血管疾病是常見病多發病,尤其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急症具有發病急、發展快、致死率高等特點,救治要遵循「就近、迅速」的原則,葛均波院士專家工作站的掛牌,將進一步滿足百姓的健康需求,讓其在「家門口」享受到院士及各頂尖專家的醫療服務;而內鏡中心的成立,將更有利於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和結構布局,不斷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葛均波院士現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主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臨床醫學中心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泛血管醫學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泛血管基金理事長,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療技術與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學會理事會理事,美國心臟病學會國際顧問。

  據記者了解,葛均波院士專家工作站自2015年5月開始籌建,目前該工作站成員包括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錢菊英副院長、朱文青、宿燕崗、周達新、周京敏、葛雷、馬劍英等教授,已指導該院心內科開展多次疑難病例會診、危重患者搶救,並開展多項新技術新項目等,大大提高了該院心內科整體水平。

  另據了解,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心內科是閔行區特色專科及上海市醫學重點專科,上海市28家具有急診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資質的醫院,即可在第一時間處理患者冠脈堵塞,也是上海市第二批中國胸痛中心籌建單位。臨床業務量位居同級醫院前列。年出院病人2000餘人、門診量21萬餘人、心臟介入手術量1500餘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介入手術近300例、危重搶救病人300餘人,搶救成功率大於95%。近5年來,該科醫務人員已在核心期刊共發表論文53篇,其中SCI收錄14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主持市科委課題4項、市衛生局課題3項、區科委課題7項、區衛計委課題1項和院級課題2項。

  據悉,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幫助下,重新整合、成立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內鏡中心由20名醫護人員組成,聘請中山醫院周平紅教授為學科帶頭人、姚禮慶教授為學術顧問。目前,年內鏡診療量4.3餘萬,治療量達1萬人次。多年來,該團隊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緊密合作,近年來已完成5項上海市科委課題和7項閔行區課題,有關早期胃腸道腫瘤研究課題4項,其中「疣狀胃炎與胃癌的關係及應用氬離子凝固術研究」獲2010年「上海市醫學科技三等獎」、2009年「上海市閔行區科技成果一等獎」;近5年來以第一作者發表於國家級和市級重點醫學期刊雜誌論文30餘篇,相關引證文獻達200餘篇,主編和參編醫學著作10部;在ESD、POEM等高難度微創治療領域達同級醫院領先水平。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葛均波院士工作站的正式揭牌,是對1+1+1(即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分院以及閔行分院對口的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聯體」工作的巨大推動,也是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的優質醫療資源引入閔行,為閔行區心血管病患者帶來福音;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也將全面幫助閔行分院內鏡中心「進一步壯大」,即充分利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的品牌、管理、技術和人才優勢,三級聯動,分級診療,優化醫療資源,全面提升閔行醫院內鏡的醫療、教學和科研能級,成為內鏡技術齊全紮實、特色專科優勢較為明顯,管理精細、服務優良的區域性內鏡中心。計劃在3年內覆蓋到社區胃腸道息肉病人,使其均能夠到該內鏡中心診治;對特殊病變(如早癌、黏膜下病變等)將邀請中山專家協同處理,以提高內鏡中心整體水平。相信在葛均波院士、團隊專家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的幫助下,通過人才隊伍鍛造、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以及教學和科研能級的提高,早日實現「脫籌、升三」目標,更好地為閔行區的老百姓提供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內鏡中心一樣的同質化服務。

相關焦點

  • 山東省立醫院葛均波院士工作站籤約暨揭牌儀式今天舉行
    齊魯網11月26日訊山東省立醫院葛均波院士工作站籤約暨揭牌儀式今天在省立醫院仁和樓隆重舉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秦成勇,省衛生健康委人事處處長張延安,省立醫院黨委書記趙升田、院長趙家軍以及在家院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及臨床科室主任參加了儀式。趙家軍主持儀式。省立醫院副院長王榮與葛均波院士籤署了院士工作站合作協議書,趙升田書記與葛均波院士共同為院士工作站揭牌。
  • 慈谿市人民醫院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達成新合作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與市人民醫院合作又推進了實質性的一步,中山醫院副院長孫益紅教授普外科團隊和市人民醫院普外(胃腸)科籤訂了醫療合作協議,至此,包括葛均波院士工作站,市人民醫院與中山醫院合作學科已達到8個。
  • 專家工作站落戶閔行 骨科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下沉-骨科,顧玉東...
    圖說:顧玉東院士(左一)現場講解。網絡配圖  由我國著名手外科、顯微外科領袖人物顧玉東院士掛帥的「顧玉東院士專家工作站」,今天(27日)上午正式掛牌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籌)(閔行區中心醫院)。院士專家團隊還包括著名脊柱外科專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骨科主任姜建元教授等。  這是嘗試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居民家門口的又一次實踐。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再傳好消息 中國科學院院士來廈坐診
    ,申報獲批6個名醫工作室(即葛均波、周平紅、孫益紅、符偉國、曾蒙蘇、譚黎傑),同時醫院還建成樊嘉、葛均波兩個院士工作站,這些大咖及其團隊將定期到廈門開診手術,指導學科發展。接下來就來看看肝腫瘤外科專家的介紹肝腫瘤外科專家介紹樊嘉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中山醫院院長、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院長、上海市肝病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 閔中心升三級醫院「大喜之日」,送出這些「紅包」……
    7月29日,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閔行區中心醫院)三級乙等綜合醫院揭牌暨醫聯體深化籤約儀式舉行。在區校合作共建背景下,閔中心醫療服務能力逐步增強,年門診量、出院人次、手術量等關鍵醫療指標位居同級醫院前列。此次揭牌,標誌著閔中心進入了發展的新階段,將為閔行及周邊的百姓帶來更加便捷、精準、優質的就醫體驗與服務。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專家們上線了!
    e心門診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在行動。為助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自2020年2月8日起,在葛均波院士的倡議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啟動了抗擊疫情在線公益免費諮詢活動。
  • 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團隊「腫瘤心臟病學」創新成果落地
    圖說:葛均波院士團隊在「科技會客廳」腫瘤心臟病學領域分享研究成果分享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得了腫瘤,卻死於心臟」?這聽起來好像有悖於日常認知,但聆聽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團隊在「科技會客廳」腫瘤心臟病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分享,給許多腫瘤患者、甚至一些醫務工作者敲響了警鐘。今天,葛均波院士團隊做客「科技會客廳」,就腫瘤心臟病臨床實踐中的創新成果研發與落地、新媒體平臺工具的輔助應用進行分享。
  • 薪火傳承精神永駐 陳灝珠院士紀念展在中山醫院開幕
    今天,學習陳灝珠院士精神交流會暨陳灝珠院士紀念展開幕儀式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行。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金力,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黨委書記汪昕,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樊嘉等院黨政領導,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以及陳灝珠院士學生代表、同事代表、中山醫院部分黨支部、團支部代表及陳灝珠院士家屬等參加大會。會議由汪昕書記主持。
  •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建院一周年 助力提升廈門總體醫療水
    據悉,該院還將建成樊嘉、葛均波兩個院士工作站。  這些頂級專家的加盟,對全面推動醫院醫教研發展有重要有意義,今後,市民在「家門口」找名醫專家診病將更加容易。此前,各位大咖已陸續來廈為患者服務。「大國工匠」周平紅教授已多次在廈門醫院為疑難病患進行了內鏡下微創手術治療。
  • 祝賀:青島大學傑出校友葛均波院士連任世界心臟聯盟常務理事
    醫學院校友、中科院院士葛均波在我校參加活動2020年11月30日,北京時間21:00,世界心臟聯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第17次全體大會以線上會議的形式準時召開。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主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青島大學84屆校友葛均波院士連任2021-2022年WHF常務理事。葛均波院士作為中國心血管學科的領頭人,始終帶領團隊,以守護中國人民的心血管健康為目標。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與相城區共建長三角合作醫院!
    峰會上相城區與中山醫院結緣,經過雙方共同的努力,相城區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在醫療技術、醫院管理、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達成了合作共識,將以相城人民醫院為基礎,合作共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
  • 華山、中山醫院專家加盟 閔行中風特色門診了解一下
    為了更好滿足區內中風患者的需求,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和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的神經內科,分別開設了治療腦血管疾病的門診,其中「中風120聯合門診」還有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華山醫院的專家加盟呢!
  • 落戶中山醫院,葛均波任...
    落戶中山醫院,葛均波任主任!「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正式啟動,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院士任中心主任。據中山醫院院長樊嘉院士介紹,中山醫院介入學科群擁有院士3名、國家重點學科6個,實現了介入學科間的融合與協同創新,並已完成涵蓋國內114家知名三級甲等醫院和400餘家二級醫院的協同網絡構建,積極在國內率先構建泛血管為主線的介入放射診療網絡。鑑於介入學科各分支有很多技術和工具的共性基礎,許多相關疾病也有共性發病機制。
  • 葛均波、陳貞兩位復旦人榮獲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
    中國科學院院士、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附屬華東醫院外科重症監護室護士長陳貞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並在京接受表彰!葛均波葛均波,國際心血管病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白求恩獎章獲得者。
  • 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滬啟動,葛均波院士擔任主任|...
    12月5日,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揭牌啟動,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擔任該研究中心主任。採訪中,葛均波院士告訴健康界,「成立後的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將全面覆蓋心臟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神經介入、腫瘤介入和綜合介入五大介入學科分支,並形成各自的研究團隊,以泛血管理論為指導,構建介入創新技術平臺。」
  • 中山醫院啟動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葛均波任主任
    12月5日,落戶於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正式啟動。 中山醫院供圖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正式啟動,將全面覆蓋五大介入學科分支。12月5日,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啟動大會暨第一次學術研討會上傳來消息,落戶於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正式啟動,該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院士任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當天,首期認證的20家「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和94家「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核心單位」也完成授牌。
  • 不懈追求新的人生境界和智慧——記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
    葛均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幹細胞組織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生物醫學研究院雙聘PI;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副主任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第十一屆中央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市副主委;美國心臟病學院FELLOW,歐洲心臟病學會FELLOW,亞太介入心臟病學會(APSIC)主席,國際心臟病大會顧問委員會中唯一的華人。
  • 水杯用了20年直到去世,對學生、病人傾囊相出,中山醫院陳灝珠院士...
    今天(12月7日),學習陳灝珠院士精神交流會暨陳灝珠院士紀念展開幕儀式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行。陳灝珠院士是中國當代心臟病學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心血管病學家和醫學教育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終身榮譽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譽所長。2020年10月30日,陳灝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6歲。 逝者永恆,無盡懷念;薪火傳承,精神永駐。
  • 石學敏院士工作站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醫醫院...
    石學敏院士工作站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醫醫院)揭牌成立 發布時間:2019-04-22 09:57:03
  • 中山-寶山合作「滿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吳淞醫院再迎名醫大家
    原創 上海寶山 上海寶山7月17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吳淞醫院迎來了第五批前來調研的中山醫院名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