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背後,是一個時代的抗爭|清明特輯③

2020-12-11 雲酒說

醉美杏花村

文|醉美團隊

杜牧用自己的整個青年時代,說明了「人不風流枉少年」的道理,也充分說透了「出名要趁早」。

只不過,真的是生不逢時。

杜牧身處晚唐,風雨飄搖,內部宦官專權,外部藩鎮跋扈。

杜牧顯然不想無所事事。他最希望做的,是橫刀立馬,是馬革裹屍,是為國盡忠。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的憂國憂民,以一首《阿房宮賦》希望喚醒沉睡中的大唐王朝。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是何等氣勢。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又是何等犀利直白。

他寫了《上澤潞劉司徒書》,希望劉悟統一河北三鎮,幫助大唐穩定局勢,並為此專程面見劉悟。

825年,杜牧從長安出發,東行洛陽,去潞州,結果勸說劉悟並不成功。悲憤之餘,杜牧北上遊太原府,南下並汾古道,寫下了《并州道中》《邊上聞笳三首》等詩歌,途經山西汾州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清明》一詩。

失落的杜牧,調任揚州,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掌書記,即負責「文辭之事」,處理公文。

懷才不遇的杜牧,為了排解抑鬱,繼續流連秦樓楚館,與紅巾翠袖廝混,自稱「瀟灑江湖十過秋,酒杯無日不遲留」。

在《資治通鑑》二百四十四卷,裡面記載杜牧寫了《罪言》《原十六衛》《戰論》《守論》《孫子注》5篇文章。

作者司馬光不厭其煩地把杜牧的文章全文照抄了一遍,因為杜牧寫的這些不再是「風花雪月」,而是「國家大事」。

唐憲宗晚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宦官更加得勢。牛、李兩黨相繼涉政,史稱「牛李黨爭」。

彼時的杜牧未能脫離,他也和李商隱一樣,處在牛李之爭的漩渦當中。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春,杜牧奉幕主沈傳師之命,由宣州經江寧往揚州訪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江南寺廟林立,帝王求長生過於重佛,寺院經濟大大加重國家負擔,杜牧寫下這首《江南春絕句》:

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太和九年(835年),唐文宗與李訓、鄭注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但以失敗告終。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從而埋下了晚唐藩鎮、宦官相衝突的種子。

這一年,杜牧終於被朝廷記起來了,徵召擔任監察御史。臨行前還是在那個揚州的小花園,杜牧向牛僧孺辭行。

漢學家宇文所安說,杜牧是「遲來的李白」——一位炫耀而神採十足的詩人,卻轉向內心的憂傷。

《杜牧詩簡論》認為,杜牧詩中俊爽的風格,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風華流美之致,在晚唐是傑出的,在整個唐代詩壇中是獨創的。

醉美杏花村

ID:zmxinghuacun

這裡有酒有故事

相關焦點

  • 也談《清明》的作者不是杜牧,其實它是一個時代的傳奇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它既未「杜牧」之署名,也無「清明」之詩題。「杜牧」真正成為《清明》作者,最早是在《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是南宋詩人劉克莊編纂的。其中收錄了13首有關清明、寒食的詩歌,第一首即是《清明》,並標明作者是「杜牧」。按理說,劉克莊是宋末文壇領袖、「一代詞宗」,他說《清明》的作者是杜牧,還是比較可信的。
  • 杜牧,還魂杏花村——《清明》背後令人細思極恐的故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灑)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清明》流傳千年,朗朗上口。對於這首詩,我們從小接受的思想或許就是詩人生活的惆悵與無奈,或是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亡人的緬懷。但是,歷史往往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一直流傳下來的未必是事實,粗文野史也未必是虛構。《清明》,仔細品讀,也會發現其背後的真相。
  • 杜牧《清明》寒食的由來,介子推是誰?唐朝清明很歡樂,青團蹴鞠
    清明 唐 · 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注釋①清明:中國古代節氣名,一般在公曆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國有清明節踏青、掃墓等習俗。②斷魂:靈魂離開肉體,形容非常哀傷,情緒低迷。③借問:請問。是向人打聽情況時所用的敬辭。
  • 清明 · 杜牧
    趙俊作品清明
  • 特輯| 清明時節雨紛紛,下一句是?
    特輯 | 清明時節雨紛紛,下一句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借詩抒情,寫下了許多關於清明的詩詞。說到清明詩詞,除了膾炙人口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還有什麼名詩佳句值得品味呢?
  • 清明時節話《清明》:杜牧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
    清明時節話《清明》:杜牧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裡?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杏花村是山西杏花村嗎?杜牧的「杏花村」,究竟在哪裡?肯定不是山西!年年清明,敬宗追遠。今逢清明,遍地哀思。如果論後世影響力,古代詩人詠寫清明詩作中,流傳最廣的一首,非晚唐詩人杜牧的《清明》莫屬。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杜牧的《清明》憑什麼成了清明代言詩?
    那麼多好詩,但大家偏偏最喜歡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要論慎終追遠的哀傷和沉痛,杜牧的清明詩比不上白居易的,要說語言的清簡優美好懂,吳惟信的不比它差,憑什麼杜牧這首詩代言了清明?
  • 「拆解」古典詩詞 《清明》作者恐怕非杜牧
    但是,古典詩詞是有固定意象的,藝術創造是有程式的,定量分析可以讓我們早已習慣的某些結論變得格外可疑——比如,「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著作權,恐怕不屬於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題名《清明》、署名「杜牧」的千古名詩給清明節平添了許多憂傷的情致。那個曾被牧童遙指了一下的杏花村,如今成了一個香餑餑。
  • 杜牧《清明》詩案及其他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從前的我聽到老師們以上每一條論斷,都有三觀顛覆,浴火重生之感,然而所有這些出語驚人的結論,背後都有切實的證據鏈條。關於《清明》的作者之疑,南京大學卞東波老師發表於《文史知識》2006年第4期的《〈清明〉是杜牧所作嗎?》 說得很是詳盡。大略摘引如下: 繆鉞先生在《文史知識》1983年12期上發表《關於杜牧〈清明〉的兩個問題》一文,已經懷疑這首《清明》非杜牧所作。
  • 「清明時節雨紛紛」不是杜牧寫的?
    然而,4月4日晚,《藏在節日裡的古詩詞》作者章雪峰在線直播分享清明節詩詞時說,「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家喻戶曉的《清明》很可能不是唐朝大詩人杜牧寫的,一時引發網友們熱議。但是,《樊川別集》《樊川續別集》《樊川外集》之中,也沒有這首《清明》。這首《清明》在史上第一次出現,是在南宋。在南宋謝枋得的《重訂千家詩》中,《清明》不僅赫然在列,而且署名杜牧,其依據是什麼尚不清楚。也就是說,杜牧去世至少三百多年後,這首詩才剛剛冒出來。「現在尚無定論,既不能說不是杜牧的作品,也不能說肯定是杜牧的作品,除非有新的史料發現來印證。」章雪峰說。
  • 《清明》的懷才不遇作者~杜牧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描寫清明時節的千古佳作《清明》的作者~杜牧。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散文家。杜牧出身貴族,他的爺爺曾經做過宰相,但是杜牧出生時家道開始中落,還好家裡藏書豐富,使得杜牧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礎。
  • 杜牧《清明》詩的「詩眼」
    唐代詩人杜牧的七言絕句《清明》,是中國古代詩歌中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的經典名篇。這首詩描述清明時節主人公雨中趕路的愁苦心境和問詢牧童的瞬間情形,抒發異鄉思親的沉痛心情。  《清明》詩的作者杜牧正是運用這種歷史文化積澱,交代了詩中主人公不同於一般「行人」的特定身份,將自己肩負公務而不能與家人團聚的內心矛盾用詩歌的形式深刻生動地表達出來。  二  杜牧《清明》詩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上面關於「行人」的詮釋已略見一斑。除此之外,其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 汾酒之見證——《清明》·杜牧
    ——《這裡是洞庭湖》於是清明那天,我發了一個朋友圈,內容就是《清明》詩。我的感受,與在除了山西任何一個地方度過清明的那天都是不同的,然而,我還不在那個地方,那個山西著名的「酒家」——杏花村。我想,若是在那裡,我的心情大概會更加複雜吧。
  • 「清明時節雨紛紛」真是杜牧寫的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清明的詩以上面這首杜牧的七絕最為讀者所熟知。它曾被選進《千家詩》,而這部詩選是舊時代四大啟蒙課本「三(《三字經》)百(《百家姓》)千(《千字文》)千(《千家詩》)」之一,讀過的人極多,即使是文盲和幼兒,因為常常聽人念誦,也會知道,甚至可以隨口背出,尤其是那前兩句。不過這首《清明》很可能不是晚唐大詩人杜牧的作品。
  • 杜牧《清明》好在哪?
    每到清明節,有一個必修的「儀式」,那就是讀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年的清明已過,但小生仍在回味:這首詩為什麼千百年來引起人們的共鳴?由此可以重構出一個詩中人的形象:荒郊野外,孤零零的一個人,置身於紛紛細雨之中,已經永久的失去家園,還在無望地尋找歸宿。其中的心情,直白地說出來,就是欲斷魂,即將要斷魂,一種千鈞一髮,即將要到臨界點的感覺。他的痛感大概等同於斷腸吧,斷腸是因傷心而肝腸寸斷。
  • 寫「清明」的詩詞,這一首不遜於杜牧的《清明》,同樣流傳千古
    古往今來,關於「清明」的詩作並不少。但是,因為杜牧的《清明》一詩短小明快,朗朗上口,廣為流傳,所以讓其他關於「清明」的作品失去了光彩。其實,在中國古代浩瀚的詩詞大海中,不乏膾炙人口的「清明」詩作。黃庭堅的《清明》一詩就是一首揭示人生哲理的好作品,具有比杜牧的《清明》更深廣的思想內涵。清明黃庭堅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 分析清楚詩人、行人、牧童的角色,才能讀懂杜牧的《清明》
    「路上行人慾斷魂」旅途中的杜牧和「行人」(不止一人)一起身陷紛紛揚揚的冷雨中。此時的詩人杜牧急需要找到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地方。於是乎杜牧問「行人」(們),何處有讓我歇腳躲雨的酒家?但「行人」(們)冷漠無情、心神恍惚,魂不守舍,對杜牧的「借問」置若罔聞。因此,詩人杜牧嗔怒:罵「行人」(們)快斷魂了!
  • 二十四節氣之清明:品讀唐代杜牧《清明》,了解清明節
    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唐代杜牧《清明》,了解清明節。清明節這天,詩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陽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若是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詩人遇上的,正是這樣一個日子。關注觀光君,更多精彩等待您......
  • 【詩詞賞析】《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譯文] 清明時節細雨紛紛揚揚,路上行人愁苦得失魂落魄。 [出典] 杜牧《清明》 注: 1、《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注釋: (1)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文學家。杜牧寫景抒情的小詩,文詞清麗生動,意境簡明爽朗。其詩在晚唐成就較高。
  • 杜牧《清明》詩有十種不同體裁的改編,最後是一個故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唐代詩人杜牧,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若是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詩人杜牧遇上的,正是這樣一個日子。杜牧的這首《清明》,詩句極美,意境特佳,一直有很多人非常喜歡誦讀。一些人把杜牧的這首名詩改寫成各種體裁,讀來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