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一群乖張的學生和一個明朗的老師

2020-12-17 辰兮娛樂

導讀:《死亡詩社》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一群乖張的學生和一個明朗的老師

首先,這是一部關於詩歌,精神世界,個人價值觀,人生觀得到發現與提升的積極向上的故事。最開始聽到這部影片以為它是一部恐怖片,後來發現它也的確是一部恐怖片,只不過是讓人察覺了自己一直在生活中艱難的生存著而心生恐懼。

電影所描述的環境似乎與當今的中國社會差不多,家長即權威,家長們抱著望子成龍的心態將自己的孩子送進高等院校,希望他們考上名校進階上流社會。

其次,影片的故事圍繞幾個初入名校的大學一年級新生展開,每個人都有自己憧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憂慮,同時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恐懼。

故事的高潮則在於基丁老師的教育思路和方法,他不希望學生們禁錮自己的創造力,不期許年輕人壓抑自己對美好未來的追求,不贊同孩子們對自己心聲的勇敢表達。自由,一切皆有心生,一切是那麼的自然,美麗,浪漫,而詩歌只是這種精神的載體。

當船長再次出現的時候,他也會像那位監獄的圖書館義工一樣,去排斥那本該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自由,因為他知道,自由對於那時候的他來說已經為時已晚。

縱觀整個事情,船長錯了嗎,沒有,Neil更沒有錯,我們都知道錯的是Neil的家長,以及學校的教導主任,而他們卻也是最後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來批判別人,來宣揚所謂的「正義」的人。

這或許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船長要讓學生站在桌子上看世界,因為你如果坐在椅子上的話你只會看到「船長老師的出現讓Neil自殺了」,而只有當你站起來才會發現整件事情來得多麼荒謬和諷刺。從開始的自卑,到capiton引導釋放心中所想,再到後續的Neil perry的自殺後崩潰,後校長逼迫籤字的掙扎,到最後第一個站出來表達對capiton的支持,與證明其是清白的。

最後引導站上課桌的方式,表達他理解了,以及在範圍內開始做自己的態度。Todd經歷了一個完整的蛻變。看到最後的整個人的情緒積攢到了峰值,立馬決堤。另外,影片中的英文老師教授的其實並不是英文,而是自由思想,「我們談論的不是藝術家,我們談的是自由思想家。」因此,在電影中老師教育學生要「把握當下,讓你的生命超越凡俗」;讓學生撕掉書的導論,學習獨立思考。

要學生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讓學生認識到,在其他人面前維持自己信念的困難所在,要他們找到自己的步態,為自己走路。 我們發現,這位老師給予學生的教育是:獨立思考,說自己的話,走自己的路。顯然,這也是電影重點描述和希望傳達給觀眾的真實理念。

影片的最後。neil最終死了,keating被開除,那部分最後敢於反抗校長的站到課桌上的成員也許在受到嚴厲的懲罰後又小心翼翼的收起自己身上的觸角。

好像只有沉重的悲劇才能給予人最深刻的反省,這種自由理想與現實生活的矛盾似乎存在於絕大多數人的身上,我們做著徒勞的困獸之鬥找不到和解的方式,卻又不敢越過世俗的所定的界限之外,也許害怕的是一種脫離既定軌道後對未知的恐懼,害怕從社會大部分的群體中脫離出來,儘管今天的世界足夠寬容,並不會把異教徒綁在柱子上燒死。

所以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快樂只屬於那些勇敢追尋夢想和自由的人,只有他們,才是真正的生活著。

相關焦點

  • 《死亡詩社》志同道合的一群人聚在一起
    看了《死亡詩社》,沒有失望。故事並不複雜,在一所嚴肅古板的寄宿學校裡,基丁是一個充滿創造力、努力激發學生的老師。他鼓勵學生建立自己的想法和思維,使課堂充滿活力與生氣。死亡詩社是他學生時代建立的小團體,志同道合的一群人聚在一起,朗誦詩篇。
  • 《死亡詩社》,一個漸漸地遠去的夢
    有天涯網友在回憶當年某高校的文化生活時描述,《死亡詩社》在當時因為「講述的是一種反常規的教育方式」,「充滿著瘋狂、反叛,這與當時學生的精神氣質非常接近,它受到了熱烈的歡迎」。30年過去,如今《死亡詩社》似乎隨著時代變遷藏起了自己鋒芒畢露的一面,人們大多只願意記住它讓人淚眼模糊的盛大結尾,而這支理想主義與人文主義的讚歌,因為愈加難以真實地觸碰,而漸漸成為一個遠去的夢。
  • 《死亡詩社》一個關於老師和學生的故事,靈魂應該有趣而獨立
    影片從頭到尾給了我從未有過的沉浸感,我就像電影裡的角色,體驗者他們的環境與人生,在兩個小時裡我也是死亡詩社的一員,我是如陶德一般的人,在基廷老師的教育中,慢慢感受自己的生命,試問我是否享受當下,及時行樂,不僅僅是淺顯的行樂,而是對自己熱愛的事物的追求,對自我的完善!
  • 豆瓣9.0高分《死亡詩社》老師們必看,學生被逼死究竟是誰的錯?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打破傳統,解放學生長期被壓抑的心靈的故事:《死亡詩社》有一些好電影,看完時似乎若無其事,但其實它已經震撼了你。以至於在悠長的人生中,你會常常突然想起那個故事那些人。新學期依舊是沉悶的氛圍、陳腐的說教,這讓學生們倍感壓抑,卻也只能在私下裡咒罵學校呆板而嚴苛的教育方式。但新來的基汀老師,不同於其他人那樣無趣而呆板的傳統教學,他在第一堂課就將學生們帶離教室,以參觀校史館裡已經逝去的優秀學生事跡來教導他們,要珍惜時間,思考生命的真諦。
  • 《死亡詩社》:張揚的個性與自由的靈魂相結合
    文/烏託邦電影秀這部電影的題材和《放牛班的春天》有點類似,都是講述了在那個體制化的年代,一個有思想有能力的老師拯救了一群被禁錮在體制下的少年們的故事。在那個高度體制的學校,基廷老師解救了孩子本應當張揚的個性,釋放了她們心中自由的靈魂。故事從美國的威爾頓學院說起,這個標榜教養循規蹈矩的學生的學院讓身處叛逆期,渴望自由和解放的學生苦不堪言。影片著重從基廷老師和他的四個學生說起。基廷老師也畢業於這所威爾頓學院,深知這座學校壓抑的氛圍和體制化的教育,但他是一個特立獨行與眾不同的老師。
  • 你敢加入「死亡」的詩社嗎?死亡詩社解讀
    斯人已逝,但他留下的詩篇卻影響和啟發著後人。他的詩作抒情浪漫,充滿了不同凡響的靈性之光。有人說海子的自殺是詩歌藝術向行為藝術的極速飛躍,為什麼一顆熱愛詩歌的心最終卻選擇自殺?《死亡詩社》的故事,也許能夠給你答案。「死亡」與「詩社」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和一群希望突破的學生之間的故事。
  • 《死亡詩社》教會我們,即使孤獨前行,也絕不毫無疑義的活著
    其實我每次見到這樣的電影都無法自拔,因為我從來沒有過一個真正能教我東西的老師,起碼我的一生中,遇到的老師眼裡只有成績,似乎真正去教學的人少之又少,就算是少有的幾個,緣分似乎又不能讓我們多說幾句。所以像《死亡詩社》這樣的電影就非常能打動我,因為影片中所有學生都遇到了這位名叫基廷老師,也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 死亡詩社裡,寫的卻是活著的意義
    而在光影世界裡,教師的動人故事,同樣不少。如果說選出其中最經典的一部,想必不少影迷的答案,會是《死亡詩社》。01 「做一個世界的水手,遊遍所有的港口」《死亡詩社》的故事背景,設立在上世界的八十年代末期。
  • 《死亡詩社》:從世界的另一個角度,才能看懂自己
    《死亡詩社》:從世界的另一個角度,才能看懂自己什麼樣才是盲從者?什麼樣又才是異類?這所「煉獄」做「製造」的學生都是一個個合格的加工產品,就如同毫無感情色彩的機器。基延老師的出現就如同一束光一樣,照亮了黑暗裡的小草,溫文爾雅、隨性的樣子與他最後「驚人」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為他願意為突破世俗陳腐的暗色塗抹上了濃墨重彩的生命質感。
  • 誰能還我們被掠奪的青春——《死亡詩社》
    一座不準女孩入學的男校,一個少年缺乏勇氣,一個少年夢想被壓制,一個少年有著和維特一樣最平凡的煩惱,一個少年離經叛道與音樂為伍,一個少年背叛所有人,一群少年渴望自由!「只有在夢想中,人才能真正自由,從來如此,並將永遠如此。」 這是在《死亡詩社》中keating的一句話。
  • 《死亡詩社》:老師,你是我的船長,你要將我帶向何方?
    教師節來臨之際,僅以此文向尊重生命的老師致敬!這是自我今年1月8日寫影評以來流淚最多的一部影片。故事的情節固然深深地打動了我,但太多的眼淚一定是因為感同身受,是為了十多年前我兒子和侄子在一所學校受到校長和老師的瘋狂折磨而流淚。
  • 以死亡為名的詩社,學生們卻爭先恐後加入,背後的意義令人深思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這樣一部催淚巨作——《死亡詩社》。照例我們來看一下《死亡詩社》的導演和卡司。《死亡詩社》由著名導演彼得·威爾執導。小編就是從《楚門的世界》一路追過來的(小編以為能夠拍《楚門的世界》的導演拍一個驚悚不是問題,結果……我是說非常完美!)。除此之外,這位老爺子也是拿獎拿到手軟的人物。
  • 不一樣的校園題材電影——《死亡詩社》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國外的校園題材電影——《死亡詩社》。很多人看到這個名字第一感覺都會以為這是一部恐怖片,但是大家都想錯了,這是一部校園片。《死亡詩社》又名《春風化雨》是一部1989年在美國上映的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和他的學生們之間的故事。
  • 《死亡詩社》:自由,或是死亡?
    今天我想推薦一部將近三十年前的電影:《死亡詩社》。在這部電影裡,沒有任何華麗的特效,也沒有太過精美的畫面,甚至它的故事結構都如此簡單,但就在這種樸素裡,我們反而能找到那種引發人心的東西。故事發生在美國的一所傳統的貴族學校,校長與老師們抱守著傳統而死板的教育方式與理念,威爾頓預科學院的教條便是:「傳統,榮譽,紀律,卓越」。而一切的改變,都來自於新上任的「基延老師」。o, captain, my captain!哦,船長,我的船長!
  • 《死亡詩社》上映30周年:基汀老師的教誨,你可曾真正領悟?
    這句經典的對白來源於沃爾特·惠特曼1865年為當時被暗殺的美國前總統林肯寫的輓歌,在《死亡詩社》中,它從演員羅賓·威廉士和他的學生的口中喊出,也因此廣為流傳。彼得·威爾拍攝的這部電影圍繞一位反傳統的老師和一群被他徹底改變的學生展開。
  • 《死亡詩社》「我本可以走得與眾不同」
    故事梗概:威爾頓預備學院以其沉穩凝重的教學風格和較高的升學率聞名,作為其畢業班的學生,理想就是升入名校。新學期文學老師約翰·基汀(羅賓·威廉士 飾)的到來如同一陣春風,一反傳統名校的嚴肅刻板。基汀帶學生們在校史樓內聆聽死亡的聲音,反思生的意義 ;讓男生們在綠茵場上宣讀自己的理想;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新的視角俯瞰世界。老師自由發散式的哲學思維讓學生內心產生強烈的共鳴,他們漸漸學會自己思考與求索,勇敢的追問人生的路途,甚至違反門禁,成立死亡詩社,在山洞裡擊節而歌!
  • 《死亡詩社》:比死亡更可怕的,是從未真正的活過
    看著那些已經作古的校友們,「死亡」這個主題,再次從基汀老師老師向學生們傳達出來:「我們是蛆蟲的食物,在這兒的每一個人,有一天都會停止呼吸,變冷、死亡。」——羅伯特·弗羅斯特《未選擇的路》《死亡詩社》講述的是:一個叫威爾頓預備學院的私立學校來了一位叫基汀的教文學課的老師。這所學校向來注重的是升學率,這也是學校引以為傲的地方,來這裡上學的學生非富即貴,家長對孩子抱了很大期待。
  • 《死亡詩社》個人影評
    聽這部電影名字已經很久了,我一直以為是恐怖電影,很像《筆仙》,聽起來就像在死亡詩社裡玩筆仙有木有。這部片子又譯為《春風化雨》,聽到這個名字就大概知道,這是一部講老師講教育的電影。先等等,不要被這麼不走心的簡介嚇走!
  • 死亡詩社:和別的老師不一樣的,最讓人印象深刻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催催綜合啊,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死亡詩社:和別的老師不一樣的,最讓人印象深刻。在以後上課的時候,這位老師帶著他的學生們一起念詩,一起寫詩,一起踢足球。這位老師用比較另類的方法,教給了學生們思考問題的方法,所以非常受到學生們的喜歡。
  • 《死亡詩社》詩歌就是生命力
    終於輪到了英語課,基丁老師,悄沒聲的站在門口,觀察了一下這群即將畢業的學生,然後,堂而皇之的吹著口哨從他們中間穿過,直到穿過另一道門,而後,回頭衝他們喊道:「Come on!」滿頭霧水的少年,一番錯愕之後,魚貫而出,跟著基丁老師來到了走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