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白手起家,開創一代王朝,朱元璋到底哪裡不如劉邦?

2020-12-13 西府趙王爺

朱元璋和劉邦都是草莽出生的英雄,白手起家,歷盡腥風血雨,走過千難萬險,一個開創了大漢,一個締造了大明。他們是時代的寵兒,是萬千底層百姓的代表。二人都堪稱中國古代最成功的帝王。

作為歷史上頗有傳奇色彩的兩位創業帝王,這兩人從性格上差別很大,但也有許多類似的地方,比如都是白手起家,都是有大批能人追隨,都是喜歡「狡兔死,走狗烹」。

不過,這兩人生活的時代差了接近2000年,在爭天下的形勢中,處境和對手也完全不同。如果這兩人在同一時代出現,成為了對手,又會出現怎麼樣的情況?

朱元璋和劉邦,都屬於那種底層出身,對底層民心比較了解的政治家。雖然接地氣不一定就代表對底層民眾好,但他們善於利用底層人心。正是這一點,劉邦擊退了貴族出身的蓋世項羽,朱元璋擊退了士人身份的陳友諒。

除了了解底層民心外,他們由於出身原因,身邊的戰友多少帶有綠林結義的感覺。一旦天下坐穩,相互之間如何相處就成為問題。如果再把繼承人問題摻和進來,恐怕真是夙夜難寐。因此他們做了同樣的事情,就是清除功臣。兩人的手段各不相同,但總體來看,朱元璋更狠。

單以個人能力而言,朱元璋肯定是強於劉邦的,大明開國軍事能力最強的無疑是朱元璋,即使徐達常遇春也不及。朱元璋在生存夾縫中,把握良機,親自指揮,先後滅了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平定了整個中國南方。但馭人方面則劉邦更勝一籌,在政治上劉邦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韓信就信韓信,各種人都能在劉邦的制衡下人盡其用,有囚犯、屠夫、土匪、落魄貴族都能為劉邦所用。特別是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能力是要高出明初之臣的,劉邦能夠駕馭之而以七年即得天下。

而從出身來看,朱元璋的成功顯得似乎要更加的不容易。眾所周知,朱元璋生活的時代位於元朝末期,出身是非常貧苦的。由於元朝末期過於腐敗,再加上元朝存在的歧視問題,很多普通漢人都不配取名。朱元璋出身更卑微,在他非常小的時候,家裡的那點薄田早就沒了。

他父親一直在給地主家幹活,他則給地主放牛,在家排第八,就叫朱重八。後來形勢大亂,又趕上荒年,家裡的兄弟幾乎全都餓死,後來父母也餓死。他只好出去乞討,又當了和尚。在寺院的生活對他來說很重要,他學了文化。最後還是憑藉這一點,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從小兵當上了大帥女婿。通過一系列手腕和策略,最終走到了歷史前臺。

而劉邦呢,嶄露頭角比較遲,而且他似乎沒有出去乞討過,日子還勉強過得去。他40多歲的時候成為沛縣的一個小亭長,大概就是今天的街道辦工作。後來斬白蛇起義,參加義軍,一步一步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對比來看,一個是乞丐出身,另一個好歹也是一方地頭蛇,顯然劉邦創業資本更高。

但事實上,劉邦的江山的難度其實要更大。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由最底層階級逆襲成皇帝的歷史第一人。

要知道在封建世襲傳承制度的社會裡,想做這種第一,要面對重重阻力和相當大的壓力。畢竟歷史上,在劉邦之前,沒有出現過這種事情。那時候貴族王權的傳承,都是父子相傳,從西周開始,幾百年來,都是如此。

老爹是王,兒子也是王,老爹是將,兒子也是將。老爹是農民,兒子世世代代都是農民……

想翻身擅自改行,那都有可能是會被判刑的。在劉邦之前,當個皇帝,當個諸侯王那都得是有身份的,都是周王朝分封的後人。你看看秦末混戰的時候,都是在擁立六國後人,哪裡有人搭理這麼個小人物。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吳廣,只不過是曇花一現。

可是,到了劉邦這裡,突然變天了,他一下子把這個制度給改了。

劉邦從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連體制內的人,真正的公務員都不算。他竟然逆襲成了一代開國皇帝,甚至都能和秦始皇平起平坐了。你說當劉邦得到這一切的時候,有多少人覺得劉邦根本就是在瞎胡搞,有多少人覺得劉邦是在破壞江湖規矩,那些天底下有權有勢的人,有多少人是不服他,有多少人是想幹掉他?

來自這方面的壓力,劉邦肯定是比任何人都要大的。

劉邦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刷新歷史,以一己之力,開創歷史的新格局,徹底打破原有的社會、階級體系,這種開創性實在是難得。朱元璋雖然偉大,但是畢竟前面那麼多朝代了,大家早就沒有這種身份認同上的東西了。相對於劉邦那個時代,朱元璋面對的局面相對更簡單吧。

總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怎麼說都要更偉大。

事實上,劉邦可以算是朱元璋的偶像,或者說一生學習的榜樣。

史學家趙翼《廿二史札記》中如此寫道:

明祖以布衣起事,與漢高同,故幕下士多以漢高事陳說於前,明祖亦遂有一漢高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初起兵時,問李善長平天下之策,善長曰:「漢高起布衣,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五年遂成帝業。公濠產,距沛不遠,法漢高所為天下不足定也。」

我想,假如朱元璋遇到了劉邦,大約會和石勒說的一樣:

「朕若遇漢高祖,當北面事之,與韓、彭比肩;若遇光武,當並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最後還想再提一個問題,那就是年紀。朱元璋年輕氣盛,參軍入伍,建功立業,怎麼都是合理的。而劉邦起義之時,他已經年近五十,在那個時代,這就是一個半截身子入了土的老頭兒,但他依然開創一代帝國。

從這一點講,如此的大器晚成,顯然要更加難得。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在哪裡輸給了劉邦?一項人格缺陷影響明朝276年氣運
    但回頭一想,一個亭長算個什麼官啊,芝麻綠豆都不如(七品才是芝麻官,亭長就是不入流、沒有品級的小吏),俸祿也低得可憐,劉邦喜好喝酒吃肉的最低生活需求都保障不了。雖說與出身極為貧寒、連一天元朝的小官、小吏都沒有當過的朱元璋比起來,劉邦好歹算是有點根基,但相比起其他那些開國帝王,這兩人出身可以說是半斤八兩,都屬於那種白手起家、空手套白狼的草根創業者。
  • 同樣是漢人建立的王朝,為什麼劉邦經常御駕親徵,朱元璋卻不用?
    手下都有戰將,為何朱元璋可以坐鎮後方指揮,劉邦卻得親自帶兵?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從底層起家,劉邦最早是個泗水小亭長,朱元璋則只是個平民百姓。開創霸業的路上有無數艱難險阻,因為劉邦和朱元璋沒有背景,沒有資源,所有的一切都要親自來做。
  • 為什麼劉邦、李淵的廟號是高祖,趙匡胤、朱元璋廟號是太祖?
    提起劉邦、李淵、趙匡胤、朱元璋這四人,大家都不會陌生。他們的共同之處均是開國皇帝。對歷史研究深入的人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他們四人的廟號不盡相同,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劉邦,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後人稱之為漢高祖。其實劉邦的廟號並不是高祖,乃是太祖。史料記載,劉邦的廟號是漢太祖,諡號高皇帝。起初,劉邦漢高祖這個廟號是存在的。漢景帝時期,皇帝命人將劉邦的高祖廟號提升為了太祖,以此歌頌讚美劉邦的功績偉大。自此之後,太祖便成為了開國皇帝慣用的廟號。
  • 同樣是開國皇帝,為什麼劉邦、李淵的廟號和趙匡胤、朱元璋不同?
    無論是太祖還是高祖,這裡面都涉及到古代皇帝的廟號問題,縱觀歷史我們能夠發現,古代王朝的開國之君都是稱「祖」的,而其他皇帝則往往成為「宗」,比如我們熟悉的漢高祖劉邦、漢世祖劉秀、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等,在這些開國之君中常見的往往就是「太祖」或者「高祖」,當然不是開國皇帝中也有一部分皇帝稱「祖」,主要出現在明清兩朝,比如明成祖朱棣、清世祖福臨、清聖祖玄燁
  • 別再迷信什麼白手起家!草根皇帝劉邦、朱元璋的背景其實非常強大
    中國封建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400多位皇帝,然而真正靠著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的,建立大一統的王朝,只有劉邦和朱元璋了。然而重讀史書,你會發現劉邦和朱元璋並非白手起家,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靠山」,而且背景非常強大。
  • 劉邦開創的漢朝和朱元璋開創的明朝功績評述
    劉邦單就赦免雍齒,這氣度和手段就不是朱元璋能比的,而所說的劉邦殺功臣,韓信和英布是自己作死,也就彭越冤,也不擴大打擊面,朱元璋則大開殺戒。而且朱元璋自己是安徽鳳陽人,那地方屬於南方。但是朱元璋自認為是北方人,有一年科舉考試,南方考生考得太好了,他就大開殺戒,殺了一些南方的的考生和考官,取消他們的成績,公然搞地域歧視。沒有劉邦,按項羽的搞法還是回到戰國時代諸侯混戰的局面。
  • 現實是殘酷的,不要被白手起家所迷惑……!
    西晉建立者司馬炎是曹魏權臣司馬懿的孫子;隋朝開國君主楊堅,是北周皇帝宇文贇的嶽父;唐朝建立者李淵,原是隋朝名臣、隋文帝楊廣的表兄;宋朝開創者趙匡胤原是後周世宗柴榮麾下的點檢大將;元朝建立者忽必烈是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孫子;明朝開創者朱元璋,是元末紅巾軍起義領袖郭子興的女婿……!
  • 同是草根出身的劉邦和朱元璋,看似一類人,實則相差非常之大
    引語縱觀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說是出身最低的兩位了。劉邦發家之前是沛郡一戶農民劉太公家的窮兒子,而朱元璋更慘,還曾迫於生計做過幾年乞丐。那麼同樣是出身平平,最後又開創出了一個王朝的兩個人,身上是否有什麼相似之處呢?我們不妨來看看他們的人生履歷,再來做評價。
  • 為什麼中國古代的皇帝往往一代不如一代?原因很簡單
    略知史者皆知,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很少有能超過300年的,除了漢朝和宋朝,這段時期曾中斷過。所以,主要原因還是封建王朝的皇帝基本都是一代不如一代的,那麼為什麼歷代皇帝都是這樣呢?首先,集權專制,這是秦始皇開創的中央集權大一統王朝的特點,只要是這種專制,一個王朝就不能延續下去,不出一百年就會由盛轉衰。因為皇帝的權力太大了,軍政大權與生死大全都集中在一個人手中,權力可以腐蝕人心,明君也可以節制,而昏君卻可以用權力來追求快樂。二是不知民間疾苦。
  • 朱元璋到底有多厲害?開局一隻碗,打下大明王朝
    然而,就憑如此薄弱的國力基礎,同樣屢有胡騎襲擾邊境,朱元璋可沒有和劉邦一樣休養生息,安居長城之內,更沒有向塞外胡族去贈與財帛, 以宗室女和親。 對一個饑寒交迫時乞討求生的人來說,沒有馬也是問題?到敵人那裡去搶就是了。 每次明軍北徵大勝,都勢必收穫馬駝牛羊數以萬計。
  • 劉邦和朱元璋:流氓對乞丐。誰更牛
    從一介平民,甚至不如平民而抓住亂世之機會,創立一個王朝的,屈指可數。 先來簡單盤點歷朝歷代開國皇帝: 1.秦始皇嬴政,積西秦數代先人之努力而統一六國,乘勢而為也,不足取。 2.漢高祖劉邦,可取,本人主人公之一。
  • 朱元璋:我的師父是劉邦。劉邦:有一點吾不如你
    翻開厚重的封建帝王史,赫然在列兩位平民出身的皇帝,而且是開國皇帝:朱元璋和劉邦。倘若稍加注意,就會發現兩位帝王,相似點實在是太多,不同的地方則寥寥無幾。那麼,二位有哪些相似,又有哪點不同,又為什麼如題所說,劉邦是朱元璋的老師呢?
  • 劉邦和朱元璋登基後各作了一首詩,朱元璋輸在文採,贏在霸氣!
    秦末暴政,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劉邦也召集了數百人,加入到起義軍中。後來劉邦的勢力越來越大,最終經過四年的楚漢之爭,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經過多年的戰爭,朱元璋在起義軍中脫穎而出,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後,又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舉兵北伐,推翻元朝統治,建立大明王朝。
  • 白手起家卻能當上皇帝,劉邦、劉秀、劉備三人憑的是什麼呢?
    劉邦、劉秀、劉備三人,都是一代帝王,都與漢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漢高祖劉邦為漢朝(又稱西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為後漢(又稱東漢)開國皇帝;漢昭烈皇帝劉備則是季漢(又稱蜀漢)的開國皇帝。真是三個老劉一齣戲,三位傳奇人物刻畫了傳奇的一生,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同樣是開國皇帝,為何劉邦叫高祖,而趙匡胤、朱元璋卻叫太祖呢?
    我們平常都是稱呼劉邦為漢高祖,叫朱元璋為明太祖。可是問題來了:同樣都是開國皇帝,為什麼他們的廟號就不一樣呢?起首對廟號。傳統天子很是正視祭奠,以是死後的牌位都是會特地供奉到太廟,而大多對此也是會有響應的名稱的。這個名稱即是廟號。
  • 劉邦和朱元璋兩人在臨死前都留下了一句話,但是高下立判
    中國有那麼多的封建社會,當然也會有很多的開國君主,小編覺得其中兩個人非常的有相似之處,那就是劉邦和朱元璋,我這一說大家都知道了吧?兩個人都出身於社會的最底層,生逢亂世,白手起家,在腥風血雨中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傳奇,所以他們身上有很多的相同點,但是也有不同點。
  • 如果劉備統一了天下,那麼他會不會像劉邦和朱元璋一樣屠殺功臣?
    歷史上一直被我們詬病的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如此,劉邦在建立漢朝先後殺了彭越英布韓信這些異姓王,甚至最後還要殺死呂雉的妹夫樊噲,就連蕭何都差點被劉邦處死,幸虧蕭何機智躲過一劫,朱元璋相對於劉邦殺死的功臣更多。
  • 為什麼劉邦能放走張良,朱元璋卻不能放走劉伯溫?看完後明白了!
    眾所周知,張良是漢初三傑之一,被劉邦譽為「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漢朝建議後,張良有感政權日益穩固,於是提出辭呈,劉邦答應了。劉伯溫是朱元璋身邊的首席軍師,在民間更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美名,可是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卻不肯放走劉伯溫,最後不得善終。
  • 開局一個碗,結束一個300年王朝,為何朱元璋這種文盲能成大業?
    在中國諸位開國帝王中,朱元璋的成分應該是最差的,其它人嘛一般都是貴族,即使是痞子劉邦也是個亭長,但朱元璋不一樣,他真的是泥腿子出身,而是還是最苦逼的那種泥腿子。這從朱元璋的名字就能看出來,他原名朱重八(投軍被郭子興取名元璋,意思是誅滅元朝的利器),他爹原名朱五四,他爺爺叫朱初一,這是啥名字?
  • 同樣是出現五色祥雲,為何劉邦躺贏朱元璋卻要靠自己奮鬥?
    漢朝皇帝劉邦曾經被人發現頭頂上有五色祥雲。就被項羽的謀士範增認為他是帝王之命。而到了1000多年後的明朝皇帝朱元璋在起義的時候也被發現有五色祥雲。這兩個皇帝都是出自於普通百姓,究竟是誰模仿誰?還是說文化喜歡在草根身上作怪。中國古代望氣學說的發展及呈現在我們國家古代的先秦時期,思想文化呈現了百家爭鳴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