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劉邦都是草莽出生的英雄,白手起家,歷盡腥風血雨,走過千難萬險,一個開創了大漢,一個締造了大明。他們是時代的寵兒,是萬千底層百姓的代表。二人都堪稱中國古代最成功的帝王。
作為歷史上頗有傳奇色彩的兩位創業帝王,這兩人從性格上差別很大,但也有許多類似的地方,比如都是白手起家,都是有大批能人追隨,都是喜歡「狡兔死,走狗烹」。
不過,這兩人生活的時代差了接近2000年,在爭天下的形勢中,處境和對手也完全不同。如果這兩人在同一時代出現,成為了對手,又會出現怎麼樣的情況?
朱元璋和劉邦,都屬於那種底層出身,對底層民心比較了解的政治家。雖然接地氣不一定就代表對底層民眾好,但他們善於利用底層人心。正是這一點,劉邦擊退了貴族出身的蓋世項羽,朱元璋擊退了士人身份的陳友諒。
除了了解底層民心外,他們由於出身原因,身邊的戰友多少帶有綠林結義的感覺。一旦天下坐穩,相互之間如何相處就成為問題。如果再把繼承人問題摻和進來,恐怕真是夙夜難寐。因此他們做了同樣的事情,就是清除功臣。兩人的手段各不相同,但總體來看,朱元璋更狠。
單以個人能力而言,朱元璋肯定是強於劉邦的,大明開國軍事能力最強的無疑是朱元璋,即使徐達常遇春也不及。朱元璋在生存夾縫中,把握良機,親自指揮,先後滅了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平定了整個中國南方。但馭人方面則劉邦更勝一籌,在政治上劉邦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韓信就信韓信,各種人都能在劉邦的制衡下人盡其用,有囚犯、屠夫、土匪、落魄貴族都能為劉邦所用。特別是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能力是要高出明初之臣的,劉邦能夠駕馭之而以七年即得天下。
而從出身來看,朱元璋的成功顯得似乎要更加的不容易。眾所周知,朱元璋生活的時代位於元朝末期,出身是非常貧苦的。由於元朝末期過於腐敗,再加上元朝存在的歧視問題,很多普通漢人都不配取名。朱元璋出身更卑微,在他非常小的時候,家裡的那點薄田早就沒了。
他父親一直在給地主家幹活,他則給地主放牛,在家排第八,就叫朱重八。後來形勢大亂,又趕上荒年,家裡的兄弟幾乎全都餓死,後來父母也餓死。他只好出去乞討,又當了和尚。在寺院的生活對他來說很重要,他學了文化。最後還是憑藉這一點,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從小兵當上了大帥女婿。通過一系列手腕和策略,最終走到了歷史前臺。
而劉邦呢,嶄露頭角比較遲,而且他似乎沒有出去乞討過,日子還勉強過得去。他40多歲的時候成為沛縣的一個小亭長,大概就是今天的街道辦工作。後來斬白蛇起義,參加義軍,一步一步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對比來看,一個是乞丐出身,另一個好歹也是一方地頭蛇,顯然劉邦創業資本更高。
但事實上,劉邦的江山的難度其實要更大。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由最底層階級逆襲成皇帝的歷史第一人。
要知道在封建世襲傳承制度的社會裡,想做這種第一,要面對重重阻力和相當大的壓力。畢竟歷史上,在劉邦之前,沒有出現過這種事情。那時候貴族王權的傳承,都是父子相傳,從西周開始,幾百年來,都是如此。
老爹是王,兒子也是王,老爹是將,兒子也是將。老爹是農民,兒子世世代代都是農民……
想翻身擅自改行,那都有可能是會被判刑的。在劉邦之前,當個皇帝,當個諸侯王那都得是有身份的,都是周王朝分封的後人。你看看秦末混戰的時候,都是在擁立六國後人,哪裡有人搭理這麼個小人物。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吳廣,只不過是曇花一現。
可是,到了劉邦這裡,突然變天了,他一下子把這個制度給改了。
劉邦從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連體制內的人,真正的公務員都不算。他竟然逆襲成了一代開國皇帝,甚至都能和秦始皇平起平坐了。你說當劉邦得到這一切的時候,有多少人覺得劉邦根本就是在瞎胡搞,有多少人覺得劉邦是在破壞江湖規矩,那些天底下有權有勢的人,有多少人是不服他,有多少人是想幹掉他?
來自這方面的壓力,劉邦肯定是比任何人都要大的。
劉邦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刷新歷史,以一己之力,開創歷史的新格局,徹底打破原有的社會、階級體系,這種開創性實在是難得。朱元璋雖然偉大,但是畢竟前面那麼多朝代了,大家早就沒有這種身份認同上的東西了。相對於劉邦那個時代,朱元璋面對的局面相對更簡單吧。
總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怎麼說都要更偉大。
事實上,劉邦可以算是朱元璋的偶像,或者說一生學習的榜樣。
史學家趙翼《廿二史札記》中如此寫道:
明祖以布衣起事,與漢高同,故幕下士多以漢高事陳說於前,明祖亦遂有一漢高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初起兵時,問李善長平天下之策,善長曰:「漢高起布衣,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五年遂成帝業。公濠產,距沛不遠,法漢高所為天下不足定也。」
我想,假如朱元璋遇到了劉邦,大約會和石勒說的一樣:
「朕若遇漢高祖,當北面事之,與韓、彭比肩;若遇光武,當並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最後還想再提一個問題,那就是年紀。朱元璋年輕氣盛,參軍入伍,建功立業,怎麼都是合理的。而劉邦起義之時,他已經年近五十,在那個時代,這就是一個半截身子入了土的老頭兒,但他依然開創一代帝國。
從這一點講,如此的大器晚成,顯然要更加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