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大中文系:聞一多講詩經,朱自清考宋詩,沈從文教創作

2020-12-14 澎湃新聞
2015-10-13 17:13 來源: 澎湃新聞 汪曾祺
【編者按】

西南聯大隻存在了不滿九年的時間,但前後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聞一多等三百餘人,大一的國文課更是精彩絕倫。大一國文課是面向全校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從1938至1942年間,由楊振聲、朱自清、浦江清、羅庸等人主持參與的大一國文編撰委員會編訂了《西南聯合大學國文選》,作為大一國文課的教材。經過校對整理,譯林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西南聯大國文課》一書,澎湃新聞獲得授權摘錄其中汪曾祺的回憶文章《西南聯大中文系》,以及「文選」目錄。

汪曾祺與沈從文。

西聯大中文系的教授有清華的,有北大的。應該也有南開的。但是哪一位教授是南開的,我記不起來了,清華的教授和北大的教授有什麼不同,我實在看不出來。聯大的系主任是輪流做莊。朱自清先生當過一段系主任。擔任系主任時間較長的,是羅常培先生。學生背後都叫他「羅長官」。羅先生赴美講學,聞一多先生代理過一個時期。在他們「當政」期間,中文系還是那個老樣子,他們都沒有一套「施政綱領」。事實上當時的系主任「為官清簡」,近於無為而治。中文系的學風和別的系也差不多:民主、自由、開放。當時沒有「開放」這個詞,但有這個事實。中文系似乎比別的系更自由。工學院的機械製圖總要按期交卷,並且要嚴格評分的;理學院要做實驗,數據不能馬虎。中文系就沒有這一套。記得我在皮名舉先生的「西洋通史」課上交了一張規定的馬其頓國的地圖,皮先生閱後,批了兩行字:「閣下之地圖美術價值甚高,科學價值全無。」似乎這樣也可以了。總而言之,中文系的學生更為隨便,中文系體現的「北大」精神更為充分。

如果說西南聯大中文系有一點什麼「派」,那就只能說是「京派」。西南聯大有一本「大一國文」,是各系共同必修。這本書編得很有傾向性。文言文部分突出地選了《論語》,其中最突出的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種超功利的生活態度,接近莊子思想的率性自然的儒家思想對聯大學生有相當深廣的潛在影響。還有一篇李清照的《金石錄後序》。一般中學生都讀過一點李清照的詞,不知道她能寫這樣感情深摯、揮灑自如的散文。這篇散文對聯大文風是有影響的。語體文部分,魯迅的選的是《示眾》。選一篇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橋》,是意料中事。選了丁西林的《一隻馬蜂》,就有點特別。更特別的是選了林徽因的《窗子以外》。這一本「大一國文」可以說是一本「京派國文」。嚴家炎先生編中國流派文學史,把我算作最後一個「京派」,這大概跟我讀過聯大有關,甚至是和這本「大一國文」有點關係。這是我走上文學道路的一本啟蒙的書。這本書現在大概是很難找到了。如果找得到,翻印一下,也怪有意思的。

「京派」並沒有人老掛在嘴上。聯大教授的「派性」不強。唐蘭先生講甲骨文,講王觀堂(國維)、董彥堂(董作賓),也講郭鼎堂(沫若),他講到郭沫若時總是叫他「郭沫(讀如妹)若」。聞一多先生講(寫)過「擂鼓的詩人」,是大家都知道的。

聯大教授講課從來無人幹涉,想講什麼就講什麼,想怎麼講就怎麼講。劉文典先生講了一年《莊子》,我只記住開頭一句:「《莊子》嘿,我是不懂的嘍,也沒有人懂。」他講課是東拉西扯,有時扯到和莊子毫不相干的事。倒是有些罵人的話,留給我的印象頗深。他說有些搞校勘的人,只會說甲本作某,乙本作某:「到底應該作什麼?」罵有些註解家,只會說甲如何說,乙如何說:「你怎麼說?」他還批評有些教授,自己拿了一個有註解的本子,發給學生的是白文,「你把註解發給學生!要不,你也拿一本白文!」他的這些意見,我以為是對的。他講了一學期《文選》,只講了半篇木玄虛的《海賦》。好幾堂課大講「擬聲法」。他在黑板上寫了一個挺長的法國字,舉了好些外國例子。曾見過幾篇老同學的回憶文章,說聞一多先生講《楚辭》,一開頭總是「痛飲酒熟讀《離騷》,方稱名士」。有人問我,「是不是這樣?」是這樣。他上課,抽菸。上他的課的學生,也抽。他講唐詩,不蹈襲前人一語。講晚唐詩和後期印象派的畫一起講,特別講到「點畫派」。中國用比較文學的方法講唐詩的,聞先生當為第一人。他講《古代神話與傳說》非常「叫座」。上課時連工學院的同學都穿過昆明城,從拓東路趕來聽。那真是「滿坑滿谷」,昆中北院大教室裡裡外外都是人。聞先生把自己在整張毛邊紙上手繪的伏羲女媧圖釘在黑板上,把相當繁瑣的考證,講得有聲有色,非常吸引人。還有一堂「叫座」的課是羅庸(膺中)先生講杜詩。羅先生上課,不帶片紙。不但杜詩能背寫在黑板上,連仇注都背出來。唐蘭(立庵)先生講課是另一種風格。他是教古文字學的,有一年忽然開了一門「詞選」,不知道是沒有人教,還是他自己感興趣。他講「詞選」主要講《花間集》(他自己一度也填詞,極豔)。他講詞的方法是:不講。有時只是用無錫腔調念(實是吟唱)一遍:「『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好!真好!」這首詞就pass了。沈從文先生在聯大開過三門課:「各體文習作」、「創作實習」、「中國小說史」,沈先生怎樣教課,我已寫了一篇《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發表在《人民文學》上,茲不贅。他講創作的精義,只有一句「貼到人物來寫」。聽他的課需要舉一隅而三隅反,否則就會覺得「不知所云」。

聯大教授之間,一般是不互論長短的。你講你的,我講我的。但有時放言膽,也無所謂。比如唐立庵先生有一次在辦公室當著一些講師助教,就評論過兩位教授,說一個「集穿鑿附會之大成」、一個「集囉唆之大成」。他不考慮有人會去「傳小話」,也沒有考慮這兩位教授會因此而發脾氣。

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對學生的要求是不嚴格的。除了一些基礎課,如文字學(陳夢家先生授)、聲韻學(羅常培先生授)要按時聽課,其餘的,都較隨便。比較嚴一點的是朱自清先生的「宋詩」。他一首一首地講,要求學生記筆記,背,還要定期考試,小考,大考。有些課,也有考試,考試也就是那麼回事。一般都只是學期終了,交一篇讀書報告。聯大中文系讀書報告不重抄書,而重有無獨創性的見解。有的可以說是怪論。有一個同學交了一篇關於李賀的報告給聞先生,說別人的詩都是在白底子上畫畫,李賀的詩是在黑底子上畫畫,所以顏色特別濃烈,大為聞先生激賞。有一個同學在楊振聲先生教的「漢魏六朝詩選」課上,就「車輪生四角」這樣的合乎情悖乎理的想像寫了一篇很短的報告《方車輪》。就憑這份報告,在期終考試時,楊先生宣布該生可以免考。

聯大教授大都很愛才。羅常培先生說過,他喜歡兩種學生:一種,刻苦治學;一種,有才。他介紹一個學生到聯大先修班去教書,叫學生拿了他的親筆介紹信去找先修班主任李繼侗先生。介紹信上寫的是「……該生素具創作夙慧。……」一個同學根據另一個同學的一句新詩(題一張抽象派的畫的)「願殿堂毀塌於建成之先」填了一首詞,作為「詩法」課的練習交給王了一先生,王先生的評語是:「自是君身有仙骨,剪裁妙處不須論。」具有「夙慧」,有「仙骨」,這種對於學生過甚其辭的評價,恐怕是不會出之於今天的大學教授的筆下的。

我在西南聯大是一個不用功的學生,常不上課,但是亂七八糟看了不少書。有一個時期每天晚上到系圖書館去看書。有時只我一個人。中文系在新校舍的西北角,牆外是墳地,非常安靜。在系裡看書不用經過什麼借書手續,架上的書可以隨便抽下一本來看。而且可抽菸。有一天,我聽到牆外有一派細樂的聲音。半夜裡怎麼會有樂聲,在墳地裡?我確實是聽見的,不是錯覺。

我要不是讀了西南聯大,也許不會成為一個作家。至少不會成為一個像現在這樣的作家。我也許會成為一個畫家。如果考不取聯大,我準備考當時也在昆明的國立藝專。

1946年5月3日,西南聯大中文系全體師生在教室前合影。

【目錄】

上篇

《論語》選讀(十章)

附:謝良佐論語解·序

左傳·鞌之戰

戰國策·魯仲連義不帝秦

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漢書·李陵蘇武傳

三國志·諸葛亮傳

世說新語(選錄)

慧立、彥悰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起長安終伊吾)

劉知幾 史通·自敘

柳宗元 封建論

資治通鑑·鉅鹿之戰

附:史記·項羽本紀(一節)

沈括 夢溪筆談選錄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

袁中道 西山十記

顧炎武 日知錄·廉恥

焦循 文說(三篇)

曾國藩 聖哲畫像記

王先謙 史可法傳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學

王國維 人間詞話(選錄)

中篇

胡適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節錄)

魯迅 示眾

周作人 希臘的小詩

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橋(節錄)

鬱達夫 薄奠

謝冰心 往事(節錄)

陳西瀅 閒話

創作的動機與態度

管閒事

丁西林 一隻馬蜂

茅盾 連環圖畫小說

巴金 父與女

林徽因 窗子以外

朱光潛 文藝與道德(節錄)

自然美與自然醜(節錄)

魯迅 我怎麼做起小說來

沈從文 我的創作與水的關係

下篇

詩經·小雅·六月

楚辭·九歌·國殤

古詩八首

王粲 七哀詩(一首)

陶淵明 詠荊軻(一首)

飲酒(五首)

王昌齡 從軍行(四首)

出塞(一首)

岑參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徵(一首)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徵(一首)

杜甫 悲陳陶(一首)

悲青坂(一首)

述懷(一首)

羌村(三首)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登樓(一首)

登嶽陽樓(一首)

白居易 新樂府·縛戎人

新樂府·官牛

陸遊 夜泊水村

書憤

縱筆(第二首)

縱筆(第三首)

書憤

夜登千峰榭

北望感懷  示兒

教育部公布新式標點符號案(存目)

《西南聯大國文課》,大一國文編撰委員會/編 劉東/導讀,譯林出版社 2015年9月版。

錄入編輯:顧明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 西南聯大,大一國文課,汪曾祺,聞一多,沈從文,朱自清

繼續閱讀

相關焦點

  • 西南聯大中文系名家們咋上課
    【編者按】西南聯大隻存在了不滿九年的時間,但前後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聞一多等三百餘人,大一的國文課更是精彩絕倫。大一國文課是面向全校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從1938至1942年間,由楊振聲、朱自清、浦江清、羅庸等人主持參與的大一國文編撰委員會編訂了《西南聯合大學國文選》,作為大一國文課的教材。
  • 西南聯大國文課講什麼?
    《西南聯大國文課》西南聯大存在的時間不滿九年,就讀學生不過八千,而且條件簡陋,生活艱苦,但前後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聞一多等三百餘人,他們都是各個學科、專業的泰鬥《西南聯大國文課》就是根據國家圖書館所藏《西南聯合大學國文選》予以校訂整理出版的,書中附有朱自清、浦江清、沈從文、汪曾祺等人對西南聯大「大一國文」的回憶及解讀文章。書摘西南聯大中文系和「大一國文」西南聯大中文系的教授有清華的,有北大的,應該也有南開的,但是哪一位教授是南開的,我記不起來了。
  • 《無問西東》沒有告訴你的西南聯大——世上再無這樣的中文系
    聯大的系主任是輪流做莊。朱自清先生當過一段系主任。擔任系主任時間較長的,是羅常培先生。學生背後都叫他「羅長官」。羅先生赴美講學,聞一多先生代理過一個時期。在他們「當政」期間,中文系還是那個老樣子,他們都沒有一套「施政綱領」。事實上當時的系主任「為官清簡」,近於無為而治。
  • 沈從文當上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後,為何被劉文典鄙視
    當然,能夠在西南聯大任教的教授,都屬於當時中國最好的學者、大家。如朱自清、胡適、劉文典、陳寅恪、傅斯年、錢穆、楊武之、陳省身、華羅庚、葉企孫、周培源、許驤、馮景蘭、趙九章、潘光旦、餘冠英等,他們不是留學歐美的高材生,就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畢業生。
  • 成就"作家汪曾祺"的西南聯大的"四位恩師"
    著名作家汪曾祺後來在文章"西南聯大中文系"裡寫道:我要不是讀了西南聯大,也許不會成為一個作家,至少不會成為一個像現在這樣的作家。1939年19歲的汪曾祺從高郵懷揣著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和一本盜版的"沈從文小說選"來到昆明,考取了西南聯大中文系。
  • 劉文典為何看不起沈從文、朱自清、巴金、聞一多?是不是過於狂了
    劉文典恃才放曠,「罵」過非常多的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罵」沈從文,當時他們都在西南聯大執教,一次日軍空襲,大家都在往防空洞裡跑,劉文典攙扶著陳寅恪先生跑,路上遇到了沈從文也在也在跑,儘管情況很危險,劉文典也沒有忘記嘲諷沈從文一把,他罵道:陳寅恪跑是為了保護中國的國粹,我跑是為了莊子,學子們跑因為他們是國家的未來,沈從文你跑是為了什麼?
  • 聞一多,西南聯大的一團火
    無論在大陸還是港臺,聞一多都被認為是集詩人、學者、民主鬥士三重人格於一身的歷史人物。但是,如果從職業上說,他幾乎一生從事的都是教書育人的事業。他1932年回母校清華大學中文系任教,戰火紛飛的年代與流亡師生一起南下,一直到被暗殺去世,都未曾放棄這個事業。西南聯大存在了8年多,聞一多也在昆明生活了8年多。
  • 電影《無問西東》沒有講完的西南聯大
    >  西南聯大中文系的教授有清華的,有北大的。聯大的系主任是輪流做莊。朱自清先生當過一段系主任。擔任系主任時間較長的,是羅常培先生。學生背後都叫他「羅長官」。羅先生赴美講學,聞一多先生代理過一個時期。在他們「當政」期間,中文系還是那個老樣子,他們都沒有一套「施政綱領」。事實上當時的系主任「為官清簡」,近於無為而治。中文系的學風和別的系也差不多:民主、自由、開放。當時沒有「開放」這個詞,但有這個事實。中文系似乎比別的系更自由。
  • 汪曾祺:不進西南聯大,我不會成為現在這樣的作家
    撰文 | 向晚01風骨凜然西南聯大的先生們1939年,因戰亂,輾轉幾所中學才最終畢業的汪曾祺,以第一志願考取了西南聯大的中文系,他在這裡結識了沈從文、聞一多、朱自清、楊振聲等教授,還與同學創辦了《文聚》雜誌,並不斷在雜誌上發表詩歌、小說,這是他的人生轉折點,也是文學起步之地
  • 《西南聯大國文課》:暌違七十載西南聯大國文課本首次完整再現
    西南聯大存在的時間不滿九年,就讀學生不過八千,而且條件簡陋,生活艱苦,但前後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聞一多等三百餘人,他們都是各個學科、專業的泰鬥、頂級專家。並培養出了一大批人才,其中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四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六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近百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 當槍手被聞一多發現,賣弄文採挨了沈從文批……汪曾祺百年誕辰長子...
    他講述了父親汪曾祺讀西南聯大時期發生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原來,汪曾祺曾幫學弟當槍手寫考試文章,被聞一多先生發現;大學時有次賣弄文採,還挨了沈從文先生的批。◆常逃朱自清的課,喜歡可以抽菸的聞一多課堂汪曾祺1939年考取西南聯大,讀中文系。
  • 文學大師沈從文也曾被人瞧不起?——談西南聯大的人與事
    只有小學文憑的沈從文當然就成了其中的異類,是位於「鄙視鏈」最底端的一個。 02沈從文在西南聯大 給沈從文發聘任書的學校裡,最著名的一個當屬西南聯大。
  • 百日讀書計劃——《西南聯大》
    4/8 西南聯大 作者:《西南聯大》編輯組這是本回憶錄,通過當時的學生的回憶來追憶當年毅然輾轉萬裡重建西南聯大的那些先賢們,通過一個個口述的小故事展現了當時大師們那酣暢淋漓的個性才華和錚錚鐵骨。教創作靠「講」不成。教創作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寫」。「講」要在「寫」之後,就學生的作業,講他的得失。
  • 六位師長和一所大學——我所知道的西南聯大
    吳先生1938年考進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42年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是楊振聲和沈從文。王先生1934年考入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七七事變」後輾轉各地,1942年9月在西南大學正式復學;第二年考入研究院,師從朱自清先生專攻中古文學,1946年西南聯大結束前夕完成畢業論文《魏晉文學思想與文人生活》。
  • 聞一多與西南聯大的有什麼故事
    抗戰勝利後,西南聯大的學生和教師們又為反對內戰,呼籲和平而努力,甚至付出生命。其中就有民主鬥士,學者聞一多先生。而當年的西南聯大出現在許多著名作家詩人的文章中,如林徽因、老舍、錢鍾書、楊絳、沈從文、汪曾祺等都提到過西南聯大的生活。電影《無問西東》三段戲中就有西南聯大遷徙到昆明的故事。我們按照百度地圖尋找西南聯大,看到著名詩人聞一多的故居在附近,於是便專門去瞻仰。
  • 從西南聯大看大學的「自由」—新聞—科學網
    因此,周昌新在提案中建議:重建西南聯大,打造中國大學航母。這讓我想起了最近從圖書館借到的一本汪曾祺的散文集。 汪曾祺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他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中文系,跟從楊振聲、聞一多、朱自清諸位先生學習,是沈從文的入室弟子。 汪曾祺曾經有一本書回憶他在西南聯大讀書時的點點滴滴。
  • 汪曾祺與西南聯大
    被西南聯大除名     1939年,汪曾祺如願考入西南聯大國文系,但在校成績極差。     上大二時,沈從文成了汪曾祺的老師,沈共開了3門課,即各體文習作、創作實習和中國小說史,每門課一學年。汪曾祺後來說:「講得很糟,可以說沈先生不會講課。」但汪曾祺從沒逃過沈的課。
  • 西南聯大燦若群星的教師,他們把每一堂課,都當作「最後一課」
    很多西南聯大的學生記住了這段經歷,包括楊振寧,「下雨的時候,叮噹之聲不停,地面是泥土壓成,幾年之後,滿是泥垢……」先來看西南聯大一份燦若群星的教師名單吧:歷史系任教的教師有陳寅恪、姚從吾、毛子水和錢穆;哲學系有馮友蘭;文學系有聞一多、朱自清、劉文典、羅庸;外語系有梁實秋、錢鍾書、吳宓;社會學系有潘光旦、費孝通。
  • 西南聯大群英譜(36)
    聞一多講古詩  聞一多講唐詩是聯大很叫座的課。如果說朱自清沉靜似水,聞一多則熱烈如火。他原來就是詩人,對唐詩的理解,其見解和感受有別於其他學者。聞一多講唐詩,不蹈襲前人一語。他最讚賞五言絕句,認為五言絕句是唐詩中的精品,20個字就是20個仙人,容不得一個濫竽充數。
  • 總有一首詩詞讓你淚流滿面——《滿江紅·國立西南聯大校歌》
    創作背景是1938年,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聯合大學,從長沙遷往昆明後,成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馮友蘭牽頭一眾學者為西南聯大創作了校歌、校訓等。後來各大學回遷北京,於其原址設立國立昆明師範學院,今雲南師範大學,仍沿用西南聯大校歌為校歌。楊振寧先生尤其喜歡這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