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論注》為zhongguo祖師第一次援引龍樹菩薩「難易二道判」,判釋淨土法門為「易行道」。
為什麼講zhongguo祖師呢?
這就是所謂「zhonguo化」,來到zhongguo之後本土化完成,就要有zhonguo化。是zhongguo祖師第一次援引龍樹菩薩「難易二道判」,判釋淨土法門為「易行道」。我們現在一講到淨土法門,大家都知道是易行道,這個易行道,最早來判釋的,鼻祖就是曇鸞大師。
此後,淨土教家無不遵此芳規。
即使後來《往生論注》失傳了,只要弘揚淨土的人,都一定會引用難易二道,而說明它屬於易行道。那麼第一個提出的人是誰呢?就是曇鸞大師。
這要有眼睛的,沒有眼睛是看不到這裡的;這也是定規矩的,這麼定下來之後,後面的人就跟著走。
現在很多人喜歡標新立異,自己去找一個什麼法門,或者專門找一部古人沒有引用過的經典,拿出來自創法門,這都像浪花一樣,說完之後,風一吹就沒有了。
曇鸞大師說完之後,就像鐵板釘釘,釘在那裡,因為他對整個佛教有深刻、全面的理解,說話不是隨便說的,他的影響也是久遠的。
《往生論注》以龍樹菩薩「易行道」為眼目,解釋天親菩薩《往生論》,向上使得印度二大菩薩淨土教義之間的內在聯繫豁然貫通,向下為zhongguo淨土宗的最終建立掘得正脈源頭。此後經由道綽大師,傳至善導大師,終於大成淨土宗。
什麼叫「向上、向下」呢?
zhongguo佛教來自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兩大菩薩,就是龍樹菩薩和天親菩薩,他們兩位的時間相差兩百年。他們都有關於淨土宗的著作,龍樹菩薩《易行品》、天親菩薩《往生論》。
但是,這兩部著作之間的內在聯繫,一般人看不出來,也沒有從理論上加以疏通。
所謂「內在聯繫」就是:《往生論》一定要站在本願他力易行的基礎上才能看得透徹明了,這樣就從《易行品》到《往生論》一脈貫通。而曇鸞大師這部《往生論注》,「使得印度二大菩薩淨土教義之間的內在聯繫豁然貫通」,這對印度佛教本身來講,也做出了貢獻,這是所謂「承上」。
啟下呢,「為zhonguo淨土宗的最終建立掘得正脈源頭」,就像長江、黃河,有發源地,有幹流,還有很多支流。那么正源在哪裡,這才是主流、根本。天台宗也講淨土,禪宗也講淨土,華嚴宗也講淨土,這都是支流,岔過來的;淨土宗的正脈源頭在哪裡,一定要找到。
淨土宗的正脈源頭,就是曇鸞大師的《往生論注》,它上承龍樹菩薩的《易行品》、天親菩薩的《往生論》,成為zhongguo淨土宗的奠基之作。
為什麼要提這個正脈源頭呢?
因為如果失去這個源頭,法義就不純正,就不清淨。就好像一棵樹,把一根小樹枝當作主幹,它當然承擔不起來;作為建築材料,拿樹枝當中柱,那當然也是不夠的。一定要把它的主幹找到,這樣,枝節都收攝在其中了。
所以,我們對整個淨土教法的理解,一定要找到它的主幹。
摘自:淨宗法師《往生論注》講記
視頻剪輯:佛慈居士
圖片來自網絡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