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綽大師說;聖道難修,淨土易行!一切眾生都應求生淨土

2020-12-19 正覺法音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人有今生,還有來世,那麼人生很短暫,要快速脫離六道輪迴的關鍵,就在於要找到一個能夠快速成就的法門。

道綽大師是隋唐時候的一位淨土宗祖師,也是我們淨土宗開宗祖師善導大師的師父,道綽大師在龍樹菩薩,難行道和易行道,曇鸞大師,自力法門和他力法門的基礎上。再把佛法歸納為,聖道門和淨土門。

1,什麼是聖道門?聖道門是,難行道,靠自力修行,修戒定慧,要熄滅貪嗔痴,斷煩惱才能了生死證聖果。

2,什麼是淨土門?淨土門就是以信受彌陀救度,願生淨土,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乘佛願力,往生極樂世界去成佛。

下面我們來看大師在他的著作《安樂集》裡把對佛法分為聖道門和淨土法門的,聖淨二門判之文。

《安樂集》聖淨二門判之文

問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遠劫以來應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輪迴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勝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 一謂聖道,二謂往生淨土。其聖道一種,今時難證。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是故 《大集月藏經》云: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取意文) 。

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是故《大經》云:若有眾生,縱令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十念相續,稱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取意文) 。又復,一切眾生,都不自量:若據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

若論小乘,修入見諦、修道,乃至那含、羅漢,斷五下,除五上,無問道俗,未有其分;縱有人天果報,皆為五戒十善能招此報,然持得者甚稀;若論起惡造 罪,何異暴風駃雨。是以諸佛大慈,勸歸淨土。縱使一形造惡,但能系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何不思量,都無去心也!

下面給大家簡單解釋一下。

這段文中,大師就是以問答的形式來說明,聖道門和淨土門的區別,並勸眾生應該舍聖道門,選淨土門,依靠佛力才能快速了生死。

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遠劫以來就是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在這裡輪迴,我們都應該遇到過佛,但是我們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出離生死輪迴,還沒有成佛呢?

大師回答說,佛法有聖道門和淨土門。

聖道法門因為兩種原因修不成,第一種原因是我們離開釋迦摩尼佛的時代已經很遙遠了。第二種原因是因為聖道門的教理很深奧,很微細,很難懂。未法眾生修不成了。

所以,大(集月藏經)裡面說,末法時代,億億眾生修行都沒有一個人能成功。現在進入末法時代已經1000多年了,末法時代的眾生根基不行了,我們這個世界又是五濁惡世,眾生根基陋劣,業障深重,智慧淺薄。

那怎麼辦呢?唯有淨土法門才能夠讓我們了生死,快速成佛。

大師引用(無量壽經)裡第十八願的意思說;若有眾生,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十念相續,念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意思是說,如果有人一輩子做惡事,臨終的時候才念了十聲南無阿彌陀佛,願意往生,也決定往生。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中也保證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樣一個惡人,臨終時念佛十聲也往生極樂世界,說明淨土法門的容易和殊勝。因為是靠阿彌陀佛救度!

後面一段文大師又勸導我們說,一切眾生都不自量,就是說眾生都不自量力。大乘法門,你已經修不成了,因為要開悟,要悟到真如實相,我們做不到了。

小乘法門,你要斷煩惱,小乘四果,斷見惑,思惑,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也沒有分,都修不成。

那麼退下來,就是修一些世間的善業,五戒十善,能修成的人也很稀少,五戒十善是不能了生脫死的,最多只能來世做人,或者升天,但是末法時代的眾生,靠自己修行也做不到了。

大師又說,那我們能做什麼呢?若論起惡造罪,就是說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人,做惡事造罪業就像狂風暴雨一樣,這麼猛烈,那麼做惡事造下罪業這麼多,來世會到哪你去呢?來世只有墮落到!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去受苦!

是故諸佛大慈,是故就是,所以,諸佛就是,十方世界的諸佛,大慈大悲,都勸我們要求生淨土,就是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縱使有人,一形造罪,但能系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何不思量,都無去心也?

意思就是說,就算是一輩子做惡事的人,他只要一心一意,常常念佛,願意往生,就能夠消除罪業,消除障礙,決定能往生極樂世界。大家為什麼不好好想一想?為什麼不願意念佛,不願意往生呢?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淨土宗漫畫-道綽大師的故事
    大師當即在鸞祖塔前自誓為弟子,從此放下聖道修行,歸心淨土,日誦佛號七萬聲。大師著有《安樂集》兩卷,繼承鸞祖自利和他力的分判,將佛法分判為聖道門和淨土門。大師緊緊抓住末法時代的特點和眾生的根機,闡明聖道門難修難證,勸導眾生歸入易行易往的淨土門。
  • 什麼是難行道與「聖道門」、易行道與「淨土門」?
    中國僧人曇鸞首在《往生論注》說道:「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不同於龍樹菩薩在此土今身便能得至阿惟越致的二道說,曇鸞認為在此土得不退轉是難行道,而求生淨土為易行道。並將龍樹菩薩稱念十方佛名號的易行道,轉為專念阿彌陀佛名號。
  • 道綽大師說;淨土法門不怕你業障重,就怕你不相信
    道綽大師是淨土宗的一位重要祖師,他的淨土教理傳承龍樹菩薩,天親菩薩,曇鸞大師,也是淨土宗開宗祖師,善導大師的師父。《安樂集》是道綽大師的淨土宗重要著作,大師在《安樂集》中把一代佛法分為;聖道門和淨土門,聖道門是難行道,修行很難!
  • 道綽大師釋淨土接引願
    雙槐寺山門淨土宗的祖師道綽大師根據《觀經》下品下生的經文解釋第十八願說:若有眾生,縱令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十念相續,稱我名字,若不生者當然,佛救度眾生平等沒有差別,但是若以先後緩急來說,當然顯示在最惡之機、臨終將要墮入地獄之時,這時可說千鈞一髮,危急之至,要趕緊先將他救起,否則稍縱即逝。因此道綽大師才解釋說「縱令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同時,也以「縱令」這二字來包含一生行善的根機,這就表示所有的眾生,上自上上品善根的眾生,下至下下品五逆造惡下劣根機的眾生,都沒有遺漏於佛的救度之外,都能讓阿彌陀佛救到極樂世界。
  • 漫畫|35張高清美圖,帶你極速了解淨土宗高僧道綽大師的一生!
    14.大師當即在鸞祖塔前自誓為弟子,從此放下聖道修行,歸心淨土,日誦佛號七萬聲。15.大師繼承了鸞祖的學說,在玄中寺開講《觀無量壽經》,前後共講了兩百遍,吸引了大量淨土行人前來求學。16.每每講座散席之時,大眾都同念佛號,聲震山谷。
  • 為什麼要發願不生穢土,而求生淨土
    所以十住婆沙論把求生淨土稱為易行道,也就是容易修成之道。   所以他就把佛法的無量法門分為難行道和易行道。難行道就是要靠自己修戒定慧,破見惑、思惑、塵沙惑,豎出三界,這就像步行到達目的地,很辛苦,是難行道;易行道就是靠信願這樣一個方便,仰賴佛力加持,快速地到達阿鞞跋致,這叫易行道。
  • 末法時代只能修淨土才能得解脫嗎
    末法億億人起修,罕一得道,唯以念佛得度生死」,意思就是在末法時代眾生根性修其他佛法已經不能得度,只能靠淨土法門念佛求生淨土才能得度解脫。傳說此句是出自《大集月藏經》,然查閱《大集月藏經》卻無相關文段,大藏經整個《大集部》都沒有有關末法只能修淨土得度的任何描述。
  • 靠阿彌陀佛的力量,才能往生阿彌陀佛的淨土
    下面講一下淨土宗祖師對佛法的分判,目的是讓我們快速識佛法的區別,找到適合自己修行的法門!龍樹菩薩:判一代佛教為難行道和易行道。曇鸞大師在龍樹菩薩難易二道的基礎上,解釋難行道是憑自力修行,易行道是靠佛力救度,往淨土淨土。
  • 「追封」曇鸞和道綽兩位大師,恢復中國淨土宗的本來面貌
    476年- 542年)、隋朝的道綽大師(562年- 645年)。試問這樣的一位有如斯貢獻的淨土宗祖師,怎能將他豁出祖師名單之外呢?至於道綽大師亦是非凡之輩,他與曇鸞大師沒有師徒關係,是在時空上沒有交叉點的兩位人物。當道綽大師讀了《往生論注》後,改信淨土,全情投入弘揚淨土法門,特別是「布教」工作,將佛法從寺院帶到民間去,推動信眾行住坐臥持念珠念佛。
  • 聞其名號丨道綽大師把極樂淨土判為報土
    直接明確講到報土的,是曇鸞大師之後的道綽大師,在《安樂集》裡直接把極樂淨土判為報土。問曰:今現在阿彌陀佛是何身?極樂之國是何土?古舊相傳,比道綽大師更早的時候流傳下來,以及他同時代的人,都說阿彌陀佛是化身、極樂國土是化土。像天台就說極樂是凡聖同居土,是化土,說彌陀是化身佛。「此為大失也」,如果這樣判的話,就有很大的過失,失去很大的利益。這句話就顯示出道綽大師的智慧和信心。雖然古舊相傳,但是正確的就接受,不正確的就要糾正。
  • 6月9日恭逢唐淨土宗道綽禪師紀念日
    是故《經》(維摩經卷上意)云:「菩薩摩訶薩,恆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若始學者,未能破相,但能依相專至,無不往生,不須疑也。(引自道綽禪師《安樂集》)佛教在線消息 2007年6月9日(農曆四月二十四日),恭逢唐代淨土宗祖師道綽禪師紀念日。道綽禪師,俗姓衛。
  • 佛教:聖道法門與淨土法門有何不同?是這位法師幫我們區分開的
    今天講淨土宗第三位祖師,道綽大師的判教。道綽大師的判教是聖淨二門判,就是聖道和淨土這兩門之判。名稱跟前面有點不一樣,前面是難行、易行,這裡是聖道、淨土。曇鸞大師繼承龍樹、天親兩位菩薩的淨土思想,開顯出難易二道後,續承並發展曇鸞祖師判教思想的就是西河道綽大師。西河是山西一帶的稱呼。曇鸞祖師往生之後,真正把其思想繼承下來的就是道綽大師。他雖然師承曇鸞祖師法脈,但他並沒有見過曇鸞祖師,道綽大師是在曇鸞祖師往生二十年以後才出生的。
  • 聖道法門與淨土法門有何不同?8位祖師為我們做對比
    聖道:通途大乘,信心難成,廣修萬行,不常值佛,累劫勤修,進退不定。淨土:最勝方便,攝護信心,專意念佛,而得見佛,即得往生,終無有退。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則樂。愚哉,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也。」聖道:外道亂法,聲聞障緣,惡人破德,能壞梵行,唯是自力,不退轉難。
  • 「末法億億人起修,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佛經上有說嗎
    「末法億億人起修,罕一得道,唯以念佛得度生死」,意思就是在末法時代眾生根性修其他佛法已經不能得度,只能靠淨土法門念佛求生淨土才能得度解脫。傳說此句是出自《大集月藏經》,然查閱《大集月藏經》卻無相關文段,大藏經整個《大集部》都沒有有關末法只能修淨土得度的任何描述。
  • 為何說淨土宗祖師依法脈而判教,依傳承而立宗?
    如一面旗幟三、體系性──一套具足教理和行持的嚴謹而完整體系,如自成一體由釋迦牟尼佛開說的「淨土三經」,經印度龍樹、天親二大菩薩造論提倡,至中國北魏曇鸞大師,依彌陀本願力闡明淨土立教之本旨,奠定淨土宗之理論基礎,復由道綽大師承其教說,傳至唐代善導大師(613—681 )。
  • 高僧傳之道綽大師,生逢末世而不改道心,不愧為善導大師的師父
    道綽大師的一生可概括為:生逢末世,勸歸淨土。道綽大師所在的時代是末法時代。對佛陀出生的年代,大概有兩個說法:一個是公元前五百多年,一個是公元前九百多年。如果按第一個說法——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那麼道綽大師時代還沒有進入末法,仍屬於像法時代。道綽大師自述「當今末法」,可知應根據第二個說法推算。
  • 淨土法門是難信易行,萬人修萬人去,聽智者大師解答淨土十疑(1)
    淨土法門是難信易行法門,只要深信切願彌陀淨土,老實念佛,萬人修萬人可以成功帶業往生極樂世界。中國大乘佛法的八大宗即淨土宗、禪宗、天台宗、華嚴宗、唯識宗、律宗、三論宗及密宗,只有淨土宗是三根普被、難信易行法門,其它七大宗是否難信姑且不提,但是應該是難行法門,期望盡此一報身而修成正果,業盡情空是很難的,可謂是萬人修,鮮有一二人能即生成功,需要多劫修行。遺憾的是,淨土法門也有一難,就是難信法門,我們凡夫有些特點很是怪異:太難的法門不敢修,太容易的又不信,所以佛說:度眾生難!
  • 他一生坐不背西方,發明念佛珠,他是真心為眾生的道綽大師
    這位出家人出定後就讚嘆道綽大師:我在定中見到道綽大師,他在極樂世界的蓮花有多大,七寶山有多高,他念佛的功德積累多少,景相多麼殊勝。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道綽大師就「盛德日增」。當然,道綽大師自己不會講,他很謙虛,說自己「況我小子,所知所解,何足為多」。
  • 淨土思想、淨土教、淨土法門和淨土宗之間的關係
    淨土教是教人得生淨土的方法 至於「淨土教」,佛弟子各依有緣的經論,對佛所說「淨土三經」的解釋,都是淨土的教法。諸宗如天台宗、華嚴宗、唯識宗等,若以其本宗思想解釋淨土法門,都納入為「淨土教」。所以,菩薩祖師等有必要依淨土三經、造論判教、闡釋純粹的淨土法義,楷定古今,並有開立淨土宗。 由此可見,在次第上,先有釋尊無問自說的「淨土三經」,開立的「淨土法門」,後有諸師以聖道諸宗的理念來論釋淨土法門,是為「淨土教」,最後才有宗祖開立的「淨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