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無知之幕」
美國哲學家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在其《正義論》中提出了「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的概念作為選擇恰當的正義原則的方法
-
羅爾斯「無知之幕」為何不成立
他和好友湯姆•費尼30年前曾經有一個約定:任何一方買彩票中了獎,就分對方一半。雖然時間過去了30年,託馬斯•庫克仍決定履行約定,把1100萬美元分給了湯姆•費尼。 託馬斯•庫克遵守承諾的精神令人感佩。中國古人說「一諾千金」,託馬斯•庫克體現了這種精神。 從經濟學上看他們30年前的約定,也別有意味。
-
養老金並軌,我們需要「無知之幕」
(據8月4日《人民日報》) 有調查顯示,超七成城鎮普通職工養老金低於2000元,而超九成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是其兩倍,這無疑是一種制度失衡。更有調查顯示,98%的網民認為廢除退休金雙軌制的條件已經成熟。 對此官方也一直在說要推進位度改革,逐步實現「並軌」,然而在循序漸進的旗號下,在防止社會動蕩的理由下,改革的步伐並沒有實際的進展。
-
劉瑜:「無知之幕」的正義
當然了,如果你想考進北大清華這樣的牛校,你肯定希望自己被扔到北京上海,因為那裡學習條件好,分數線又低嘛。問題是,你被扔到這3個地方的概率一模一樣,各三分之一。這個時候,讓你來設計一個理想的高考分數線制度,你會怎麼設計?這個假設的情形,不是我的發明,而是美國政治哲學家羅爾斯的發明。羅爾斯1971年的時候寫了一本厚厚的書,叫《正義論》。
-
「讓人說話」方能告別「無知之幕」
讓人說話,讓媒體說話,天不會塌下來」。很多時候,在別人思維止步的地方往前多想一點,或者說在別人的肩膀上再往遠處看一點,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發現。比如洛克說「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再往深一點點,從實際經驗就可以發現「財產公有,則權力必定私有」。眼前這句「讓人說話,讓媒體說話,天不會塌下來」,再往前進一點點,就是「不讓人說話,不讓媒體說話,天就一定會塌下來。」
-
走進「無知之幕」
我只知道,如果哪個實習生聲稱「哪怕只讓我端茶倒水打掃衛生我也不介意」,我只能白一眼,再配一個「呵呵」。 這事兒的緣起足夠雞毛蒜皮:實習生抱怨總給老闆拿外賣,於是老闆寫爆款文論證「實習生打雜天經地義」,那誰誰誰成功之前,還刷過廁所呢。之所以引起波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那老闆名叫咪蒙。
-
《極樂迪斯科》:無知之幕的兩面,在遊戲裡和玩家溝通
我把它稱為遊戲設計的「無知之幕」。這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玩家情緒,所以它值得被討論、解決。遊戲設計的無知之幕1971年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叫「無知之幕」。在遊戲設計中,無知之幕一面是遊戲策劃;另一面則是玩家。對於政治哲學來說,摒棄對當前社會的認知是解決無知之幕的方法。但對於遊戲來說,和玩家溝通,幫助玩家了解未知的可能性,才是無知之幕的解決方法。如果遊戲內沒有提示和教學的話,玩家完全不可能預知自己的行為結果。
-
江小涓:無知之幕下任憑精英馳騁的時代已經過去
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教授在接受人文清華獨家採訪時表示在數字時代, 「無知之幕下任憑精英馳騁的時代已經過去」,政府如何能夠更好地進行公共決策是未來公共治理的焦點之一。2018年,江小涓就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無知之幕的揭開「無知之幕」一詞的概念由美國政治哲學家、倫理學家羅爾斯於1971年在其著作《正義論》一書中提出。
-
「無知之幕」背後的正義
其實,從內心講,我覺得在「擇校熱」的大背景下,上述政策有一定合理性。想在哪兒讀在哪兒讀,不僅一個城市的各個區之間不限制,到哪個城市也隨便,這樣的理想狀態如果能實現,再好不過。但在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不充足、不均衡的現實下,這註定難以實現。義務教育法規定了就近入學,「擇校熱」卻愈演愈烈,在這樣的情況下,限制跨區就讀有一定合理性。
-
站在「無知之幕」後的你們,該如何思考這個問題?
有句老話說,一錢逼死英雄漢,況且這男子怎麼看也不是英雄漢的種。霸王餐是想都別想了。我的憐憫之情頓時油然而生,喊道:老闆,他的單我來買吧。可能他真有難處,大家都不容易。老闆聽了這話,對著瘦弱男子說,人家替你買單了還不謝謝。那男子走過來對我說,到時候還你錢。
-
「無知之幕」視角下看大氣汙染治理中的公正問題
他在著作《正義論》中提出了「無知之幕」這一觀點。因此如果不能夠處理好各利益主體之間的關係,就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參與積極性。若將大氣治理的各利益主體置於「無知之幕」之後,他們的地位是平等的,這種平等既不是來自製度的保障,也不是源於道德的制約,而是他們會各自的自然特性和社會特性的未知。這種未知包括地位的高低、智力的高下、財富的多寡、受教育的程度等等。由於面臨這種巨大的不確定性,所有人都會想「萬一我落入了最低收入階層該怎麼辦?」
-
穿透「無知之幕」的法則
有一種「90/10法則」,說的是,生活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邊的事情組成的,而另外的90%則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的。從拿破崙「葉公好龍」這一點上,不難看出世人接受新生事物之難。態度反映境界、折射素養。美國社會學家英格爾斯曾經講過:「一個國家,只有當它的人民是現代人,它的國民從心理和行為上都轉變為現代的人格,它的現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管理中的人員都獲得了某種與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性,這樣的國家才真正稱之為現代化的國家。」
-
無知之幕下高考資源分配正義
無知之幕下,大家不會因為自己的既得利益而給出不公正的意見,即可以避免「屁股決定腦袋」的情況。因為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將來的位置,因此這一過程下的決策一般能保證將來最弱勢的角色能得到最好的保護。 一,表面上是計劃招生體制的問題,實質上是教育公正問題,是對優質高等教育稀缺資源的分配問題 教育公正是最大的社會公正之一。
-
還請拉下「無知之幕」
為此,他設置了一個「無知之幕」來屏蔽掉個人的所有特殊信息。在編輯部同仁的鼓動下,作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碩士的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嘗試用哲學的視角觀察車市。本期《躍躍哲談》與您一同探討,車輛安全碰撞測試如何才能保證和維護自身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
薦書之法律篇(二):洞穴奇案、電車難題與無知之幕
當然,按照邊沁的功利主義哲學,犧牲一個人,去挽救五個人是符合「最大多數人之幸福」的原則的。然而,正像書中所提及的,所謂「最大多數人之幸福」無疑是邊沁的功利主義哲學觀的終極價值取向,但怎麼才能衡量什麼是「最大多數人之幸福」呢?從長期視角還是短期視角?宏觀還是微觀?主觀感受還是客觀評價?從這方面來看的話,問題又絕非有簡單粗暴的答案。
-
《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2個方法實現公平正義
1、無知之幕有一位哲學家,叫羅爾斯,他寫了一本《正義論》,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作品之一。他在這本書裡提出了一個實現公正的辦法,也是一個思想實驗,就是著名的「無知之幕」。「無知之幕」可以保證,在尋找共同生活的基本規範時,其制定不會受到私人利益的操控,這層遮蔽可以防止偏頗與營私。
-
戾氣和祥和之氣對人身體健康的影響有哪些?
我們常常聽說過戾氣,那什麼是戾氣呢?他又對人的氣運有什麼影響?又對人的健康會產生什麼影響呢?而他又是怎麼產生的呢?又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去改善呢?而以之對應的祥和之氣又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今天就講講戾氣和祥和之氣以及它們對人身體健康的影響,包括對人氣運的影響有哪些?
-
心理學:如果你的身邊人總是喜歡說這幾句話,證明他的戾氣很重
那些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觀世界的人,並非不會遭受痛苦,而是更懂得將痛苦合理化,不以不和諧的方式留在體內。總是感到不快樂的人,大多不會合理排解內心的鬱悶,將煩惱都化作戾氣發洩出來,他們嘴裡總是會複述以下3句話。一、「我認為你應該.......」戾氣重的人都有強烈的自我中心主義,他們只能看到自己的存在,無法以共情的力量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
你知道什麼是戾氣嗎?你是那種戾氣很重的人嗎?
先說說什麼是戾氣?百度百科上說:戾氣是暴戾之氣。即一種殘忍,凡事做得很,偏向走極端的心理或風氣,也指中醫學中有戾氣,是和正氣相反,和邪氣相對應的。比如動不動破口大罵,或者因為一些小事情,偏向於非常嚴厲處罰,或者指心地黑暗之人。
-
如果血性叫「戾氣」,我希望越多越好
為此,時光網記者前往管虎工作室對他進行專訪,管虎直言,中華民族當下最缺的是血性,中國男人身上缺少動物性,這種動物性包括狗的忠誠、牛的溫和、馬的暴烈,如果非要把電影表現出來的「血性」叫做「戾氣」,他希望越多越好。 電影是否把老混混過於美化了?官二代為何這麼容易被六爺感動、是否意淫官場了?向中紀委舉報是迫於審查壓力?布衣之士和大院子弟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