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半導體初創企業弘芯和泉芯從臺積電挖走100多名資深員工

2020-12-18 金融界

來源:TechWeb.com.cn

【TechWeb】8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知情人士稱,中國大陸半導體初創企業弘芯和泉芯合計從臺積電挖走100多名資深員工。

臺積電

弘芯全稱為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HSMC),泉芯全稱為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QXIC)。

知情人士稱,從去年開始,這兩家半導體初創企業從臺積電挖走100多名資深工程師和管理人員。

弘芯於2017年11月成立,總部位於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司團隊擁有豐富的14納米及7納米以下節點FinFET先進邏輯工藝與晶圓級先進封裝技術經驗。泉芯成立於2019年。

臺積電成立於1987年,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半導體製造廠,客戶包括蘋果、高通等等。其總部位於中國臺灣新竹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去年,曾有媒體報導,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從臺灣地區引進的技術人才超過3000人。2015年後,技術人才流動更加快速,其中包括前臺積電聯合COO蔣尚義,前臺積電研發部門高管梁孟松,前聯華電子CEO孫世偉等等。

相關焦點

  • 日經:中國大陸從臺積電挖走100多名資深工程師
    《日經亞洲評論》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話稱,從2019年開始,中國大陸的兩家半導體製造企業,從臺積電陸續挖走了100多名資深工程師和管理人員。這兩家企業分別是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QXIC)、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HSMC),都是2017年才成立的,肩負著在2025年之前完成半導體獨立自主的使命。
  • 外媒:大陸兩廠挖走超過100名臺積電資深員工
    近日,據臺灣地區媒體《經濟日報》轉引《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稱,自2019起,已有100多位原臺積電工程師和經理人員被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弘芯和泉芯挖走,從事晶片研發製造項目。此前,就有媒體爆料,華為在遭受新一輪「斷供制裁」後就開始不斷引進相關晶片人才,以解決現階段晶片危機。一場關於晶片人才的競爭悄然「崛起」。
  • 弘芯和泉芯挖走臺積電百人?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與傳言不符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自去年以來,兩家中國晶片廠商一共從臺積電「挖走」了 100 多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管理人員,用於自己晶片生產和研發工作,這兩家公司分別是武漢弘芯和濟南泉芯。武漢弘芯官網介紹根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這兩家公司用高於臺積電年薪的2-2.5
  • IC快報|海思進入全球前10半導體供應商;弘芯、泉芯從臺積電聘請百...
    海思進入2020年上半年全球TOP10半導體廠商榜單市調機構IC Insights的最新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前十大半導體廠商的總銷售額同比增長17%。從廠商排名上看,TOP10依次是英特爾、三星、臺積電、SK海力士、美光、博通、高通、英偉達、德州儀器和海思。
  •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公司今年聘用8000人 比往年多一倍
    8月19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參加活動時表示,公司今年聘用8000人,比往年多一倍。臺積電此前,有媒體報導,中國大陸半導體初創企業弘芯和泉芯合計從臺積電挖走100多名資深員工。劉德音對此回應稱,臺積電向心力強,而且今年生意好,大舉招聘8000人,相比往年招聘4000人。劉德音還表示,今年特別辛苦,採取更擴大的方式,因此也向各學校徵才,只要有好奇心、企圖心、願意努力,歡迎來臺積電。
  • 大陸高薪從臺積電挖人,不到兩年招攬超百人
    內容提要:近日,日媒報導稱,自 2019 年以來,中國大陸兩家半導體公司為提升晶片研發技術,從臺積電挖走超過 100 名工程師和經理。據臺媒報導,近年大陸加強半導體產業投入後,從臺灣引進半導體人才已經超過 3000 人。
  • 山東泉芯與武漢弘芯花重金從臺積電挖來數百位人才
    有消息稱,有兩家大陸廠商花費重金從臺積電挖來超過100位資深工程師及經理,目的是開發14nm和12nm工藝製程的晶片這兩家公司分別為山東濟南的泉芯集成電路製造和武漢弘芯半導體,前者成立於2019年,雖然沒有什麼資料可供參考,但其總經理夏勁松曾跟隨現任中芯國際CEO梁孟松加盟三星電子,而後者成立於2017年,在14nm與7nm工藝製程晶片上有著先進的封裝技術經驗
  • 臺積電不仁在先,大陸企業雙倍工資挖牆腳
    臺積電在美國限制下將斷供對海思晶片,但大陸的晶片產業正處於加速發展狀態。據日媒報導,中國大陸兩家新成立晶片企業從去年開始大量從臺積電挖人,吸收了百名臺積電資深工程師以及經理。兩家企業過去鮮為人知,但通過大量引進人才有望加速晶片產業,減少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
  • 日媒稱陸企挖走百人,臺積電董事長:疫情嚴重,沒人離島
    (文/呂棟 編輯/周遠方)一周前,日媒放出消息,自2019年開始,中國大陸兩家企業通過提供優厚待遇,已招攬100多位臺積電工程師和經理人員,前往大陸從事晶片研發製造項目。對於被大陸企業「挖人」傳聞,據臺灣《經濟日報》報導,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昨日(8月18日)首次回應稱,該傳言與事實不符。他還表示,近半年來疫情嚴重,沒人會離島。
  • 投資1280億元、行業大牛蔣尚義當總經理 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如今卻...
    投資高達1280億元,作為武漢市明星項目上馬,並邀請到曾經履職臺積電和中芯國際的半導體行業風雲人物蔣尚義擔任總經理,如今卻被傳出停工甚至可能爛尾的消息。近期,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引發行業震動。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危機的曝光源於一份官方文件。
  • 臺積電「斷供」華為,大陸反擊挖走資深工程師
    臺積電應該早有心理準備,「斷供」華為意味著其與大陸企業之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這不,「挖角」這事就不用兜兜藏藏了,日媒最新報導,大陸企業開出雙倍以上年薪,從臺積電成功挖走100多位資深工程師及前高管!放在當年這樣的事情可真不敢想像,要知道當時臺積電的薪資水平幾乎是中芯國際的兩倍,應屆生踏入臺積電就能拿到50萬年薪,而一名博士放在中芯國際頂多30萬年薪,大陸半導體人才流失嚴重
  • 泉芯、弘芯挖角人才?臺積電劉德音否認傳聞
    集微網消息(文/小山)此前日經報導,中國大陸的泉芯和武漢弘芯兩個項目共聘請了來自臺積電的100餘名工程師和主管。臺媒經濟日報指出,對於這一傳聞,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與事實不符,近半年來疫情嚴重,沒有人會離島。
  • 臺積電今年高調招募8000人,比往年多一倍
    藍字關注我們EETOPEETOP創芯網(易特創芯),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參加活動時表示,公司今年聘用8000人,比往年多一倍。此前,有媒體報導,兩家中國大陸半導體初創企業從臺積電挖走100多名資深員工。劉德音對此回應稱,臺積電向心力強,而且今年生意好,大舉招聘8000人,相比往年招聘4000人。
  • 拖「中國芯」後腿?2年燒光153億!武漢弘芯成「最大騙局」
    由於美國的種種舉動,中國科技企業,尤其是華為,對我國半導體產業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如今晶片已成為我國現階段急需解決的難題,因為華為的遭遇,也讓我們意識到擁有自主晶片的重要性。要解決晶片問題,中國需要太多努力。根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上半年,江蘇、安徽、浙江、山東等24個非一線城市,就有20多個半導體項目籤約,籤約金額達1600億元!
  • 傳臺積電遭陸企挖角上百人劉德音駁斥:這半年誰敢離臺
    傳臺積電遭陸企挖角上百人劉德音駁斥:這半年誰敢離臺。(圖/達志影像)日前傳出臺積電近一年來遭到大陸半導體廠挖角上百名工程師與經理人的消息。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駁斥「與事實不符」,並稱這半年來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誰敢離開臺灣。
  • 臺積電回應主管跳槽濟南泉芯:若違約將立即追責,決不寬待妥協
    據中國臺灣媒體科技新報報導,臺積電傳有主管跳槽至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泉芯,對此,臺積電28日回應,對此不做詳細評論,但對任何可能違反離職後競業禁止約定的行為,秉持毋枉毋縱的態度,若屬實者將立即追究違約責任。前不久有媒體報導,傳曾任職臺積電蝕刻及擴散部門的主管跳槽中國晶圓代工廠泉芯,並且擔任要職,其中有人擁有不少專利,讓人憂心臺積電技術外流至中國大陸。
  • 千億武漢弘芯:空殼股東障眼法 "芯騙"團夥鑽產業空子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近期通過大量採訪,以及對武漢弘芯項目各項細節的深入探尋,透過蛛絲馬跡,一個近年來活躍於晶片投資領域的小團體隱隱浮現,除了武漢弘芯外,濟南泉芯、安世半導體均有其神秘身影,其背後關聯的則是受質疑的「山寨央企」以及剛剛註銷的團體組織。
  • 武漢弘芯自稱500員工照常工作,還在招新
    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HSMC,下稱「武漢弘芯」),是一家成立不到3年的半導體公司,總部就位於臨空港經開區。武漢弘芯宣稱擁有14納米邏輯工藝自主研發技術,1280億元的投資體量可與長江存儲媲美,又重金請來晶片界傳奇人物蔣尚義出任CEO,備受業界關注。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明星企業,最近卻傳出了因資金缺口導致項目可能停擺的傳聞。
  • 技術人員被曝跳槽山東泉芯 臺積強硬發聲稱決不寬貸
    ▲晶片代工龍頭企業臺積電成立於1987年,是全球第一家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晶圓代工foundry)企業,總部與主要工廠位於中國臺灣省新竹市科學園區。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跳槽事件頻發。近日大陸濟南的晶圓代工廠泉芯被曝又有曾在臺積電蝕刻及擴散部門的主管跳槽擔任要職,其中還有人擁有不少專利。對此,臺積電回應:「究責且決不寬貸。」綜合媒體11月30日報導,28日,臺灣《蘋果日報》報導稱,臺積電部門主管跳槽至晶圓代工廠擔任要職。
  • 臺積電超百名員工跳槽至大陸,但兩岸的半導體競爭絕不是零和博弈
    隨著大陸半導體產業的不斷發展,臺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正逐漸失去以往獨領風騷的優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臺灣地區半導體廠商來大陸投資設廠,加上大陸也湧現出了更多的從事半導體產業的企業,在資金、人才等要素不斷交融下,兩岸企業的關係也變得更加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