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幾天關於一則報導很受關注,具體報導內容如下。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自去年以來,兩家中國晶片廠商一共從臺積電「挖走」了 100 多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管理人員,用於自己晶片生產和研發工作,這兩家公司分別是武漢弘芯和濟南泉芯。
武漢弘芯官網介紹
根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這兩家公司用高於臺積電年薪的2-2.5倍年薪吸引臺積電研發工程師和管理人才,用於開發自家規劃的12nm和14nm晶片製程工作。在其中一家企業官網介紹中,公司也是指出未來要建14nm和7nm製程邏輯工藝生產線。
這則報導消息一出就引發很大熱議,因為目前關於晶片這個話題異常火爆。雖然這幾家企業要建的14nm生產線相對於臺積電現在的7nm和5nm製程生產線落後不少,但這也是我們國內目前比較先進的了。
不過在本月18號臺灣《經濟日報》報導,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對此事進行了回應。回應內容如下:傳言與事實不符,近半年來疫情嚴重,沒有人會離島!
臺積電雖然也是一個代工廠,但它與普通代工廠又從根本上不同。它也需要大量研發和管理工作人才,對於培養人才和留住人才臺積電一直也是很重視,因為它也不想自己一些東西外露出去。
而行業組織 SEMI 也是指出,今年國內將會有比較多新建晶片工廠。晶片工廠不同於常規加工廠找一些工人即可進行運轉,它更加需要研發和管理人才。而臺積電自然也就成了各大晶片工廠挖角公司首選,因為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擁有豐富的研發和管理經驗。
為了吸引更多人才,這些公司不得不出高薪挖人,像武漢弘芯就是給出年薪高於臺積電年薪2-2.5倍。雖然本月18號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這些報導與事實不符,但不得不說臺積電被挖人確實存在。有一句話說得很對:人才也需要養家餬口,當一家企業開出更多年薪時自然願意去選擇高薪工作。
挖人雖然是也是企業一種發展辦法,但更加應該注意的還是我們國內晶片行業缺口,相關消息也是指出目前國內晶片行業缺口約30萬人。這個數字也是相當龐大,想辦法留住人才和培養人才非常重要,尤其是當前美國對於我們晶片技術封鎖打壓。
未來雖然明面靠的是科技技術,但這背後還是需要人才支撐。對於國內一些半導體企業來說,更加應該注意留住人才並大力培養人才,而高校則是培養更加多的頂尖人才。
註: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