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方面軍的長徵——偉大的PLA的歷史(二)

2021-02-18 怪蜀黍三十歲

我又粗線了,接著上次我們講講紅軍偉大的長徵。說起紅軍長徵大家腦子裡一定會閃出很多詞彙什麼中央蘇區、瑞金、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六兵團、四渡赤水、雪山草地等等名詞,然後很頭暈,今天我儘量把這個情況給大家捋一捋。

紅軍長徵實際上是多支紅軍的隊伍從不同的地區出發,走了不同的線路,最後走到陝北,與當地紅軍會師。

首先是江西瑞金中央蘇區的紅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這裡就要接著上文說到的紅四軍了,1928年12月紅四軍與彭德懷的紅軍第5軍主力會是以後展開了在閩(福建)西、贛(江西)南、湘鄂贛(湖南、湖北、江西)的遊擊戰爭。(應了LP大人的要求,我把所有的地名簡稱都作了備註,她說像她那樣的地理小白代表了廣大讀者的心聲。)

經歷了近一整年的鬥爭、發展以及探索,紅軍第四軍在福建古田召開了著名的古田會議,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強調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還強調了了雖然紅軍主要以農民為主,但是紅軍是無產階級性質的人民軍隊。

(古田會議舊址)

隨著土地革命不斷深入,各地又不斷組建紅軍,然後在贛西南、閩西活動的紅軍第四軍、紅軍第六軍、紅軍第十二軍等組成紅一軍團約2萬餘人,湘鄂贛(湖南、湖北、江西)的紅軍五軍、紅軍第八軍等組成紅三軍團約1萬餘人。1930年8月在湖南瀏陽的永和鎮會師以後才合併成為紅一方面軍。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委和總前委書記。以上講的這個階段,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主要是以遊擊戰的方式在活動區域不斷進行土改。紅一方面軍形成以後,就從分散的遊擊戰變成了有組織的運動戰。並且在朱總司令和「毛委員」(那個時候還不是主席)的正確領導下,連續粉碎了敵人三次「圍剿」,殲滅白軍8萬餘人,相當於自身數量的兩倍多喲。

這裡我要插一句,為什麼一直強調紅四軍呢?因為紅四軍的根就是北伐的葉挺獨立團(注意,純的共產黨血統哦),後來經歷南昌起義到了井岡山,與秋收起義的部隊合併改稱中國工農革命第四軍,再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這支部隊還有個名字叫「朱毛紅軍」,第一任軍長叫朱德,第二任軍長叫林彪。現在明白了吧,如果紅一方面軍算是紅軍的嫡系,那麼紅四軍就是嫡系中的嫡系,所以大家在回味一下第二任軍長是怎樣的含義。。。。。。。

1933年紅一方面軍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殲敵近三個師。但是這個時候,紅一方面軍政治委員已經不是毛澤東,而是周恩來。1934年10月,在王明的左傾錯誤領導下,未能粉碎國民黨軍的第五次「圍剿」,中央決定撤出中央蘇區,開始長徵,這個時候紅一方面軍約8.6萬人。在強行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之後,減員至3萬人,這個時候毛主席又站了出來,建議部隊放棄向湘西進發,改向遵義為中心的川黔地區前進,然後就有了著名的遵義會議。這可是我黨我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會議。紅一方面軍損失慘重,好不容易在川黔邊區得到短暫休整,博古和李德還非要擰著脖子跟國民黨軍硬拼,還好張聞天、王稼祥、朱德、劉少奇等同志堅決支持毛主席的建議(觀察一下大家的態度,誰站出來了,誰沒有站出來,很不一樣喲)。最後成立了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三人指揮小組,也就確立的主席同志在軍中的領導地位。這標誌著我黨終於成熟了,不再需要外人來幹預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決自己的事情,不再讓不了解情況的外人牽著鼻子走。

但當時大家都很迷茫並沒有明確的目標,到遵義之前,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就召開過會議,準備在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地區建立根據地,到了遵義以後,又決定在成都西北或西南建立根據地。然後大家就奔著這個目標去了。

遵義會議以後,紅一方面軍的打法就變了,就有了四渡赤水,兵分兩路並行,從貴州經滇北巧渡金沙江進入四川,一路北上進入涼山少數民族地區,然後就在冕寧發生了著名的彝海結盟,隨後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又飛奪瀘定橋,經天全過寶興翻越夾金山(紅軍過雪山主要講的就是夾金山,但其實紅軍還翻越了夢筆山等雪山),1935年6月到達懋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會師的時候紅一方面軍已經減員至2萬餘人。

(這是西昌市中心三岔口的雕像,但是事情不是在這裡發生的)

會師以後紅軍實力大增,但是張國燾又冒了出來,為了維護紅軍團結只得任命他為紅軍總政委。

兩河口會議去定要繼續北上,因為長徵一開始打的口號就是北上抗日,其實我自己的分析是這個地方待不下去,一是這個地方太窮,根本養活不了紅軍的隊伍。懋功是哪裡,就是小金縣,有夾金山、夢筆山、巴朗山、四姑娘山環繞。這片區域主要是畜牧業,而且養的都是犛牛為主,農作物最多只長青稞,鹽巴和茶葉都要到川西平原換。十萬紅軍在這裡吃什麼。二是,這個地方離成都太近,直線距離也就150公裡左右,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啊。

(小金的紅軍會師廣場)

由於松潘戰役張搗亂貽失戰機,胡宗南大軍已近,8月召開毛兒蓋會議制定夏洮戰役計劃,紅軍北進過草地,9月12日黨中央在俄界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貫徹北進方針,將紅一方面軍的1、3軍團改編為陝甘支隊(約1.4萬人)繼續北上,16日突破臘子口打開北進道路,到達哈達鋪,21日黨中央進駐哈達鋪。注意哈達鋪是紅軍長徵路上繼遵義以後的另一非常重要的地方。部隊已經暫時脫離敵人圍追堵截的形勢,可以鬆一口氣得到休整。

另外在哈達鋪郵政代辦所發現《大公報》、《中央日報》、《西安報》等大批舊報紙獲知了極為重要的消息。劉志丹和謝子長的紅二十六軍一直在陝北堅持鬥爭(另外一個名字我就不提了,敏感哈,大家都懂),而且搞得有聲有色。7月23日《大公報》刊載的「全陝北赤化人民七十餘萬,編為赤衛軍者二十萬,赤軍者二萬」。8月1日《大公報》刊載的「盤踞陝北者為紅軍二十六路軍,……匪軍軍長劉子(志)丹轄三師……為匪軍主力部隊,……現在陝北狀況,正與民國二十年之江西情形相仿佛。」而且徐海東的紅二十五軍從鄂豫皖蘇區經河南到陝西,即將與劉志丹會師。

黨中央立即召開會議,經過分析決定繼續北上與陝北紅軍會師,建立陝甘寧邊區根據地。然後就是吳起鎮會師這些事了。陝甘支隊到達吳起鎮的時候總兵力只剩7000人。

最後我補充幾句,長徵之所以叫「二萬五千裡長徵」是因為紅一方面軍最遠走了二萬五千裡。長徵實際上是在「北上抗日」口號之下進行的一次戰略大轉移,而且是走一步看一步,不斷分析當時形勢逐漸摸索出來的前進線路。而且,在長徵的路上,我黨我軍不斷排除幹擾、剔除錯誤的思想,慢慢獨立自主,慢慢走向成熟。

今天到此結束,下一更我接著講講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的故事。結尾還是那句話,喜歡的觀眾請關注,並幫我推廣一下,萬分感謝。寫這些全憑情懷,所以讀者是我繼續下去的動力。

相關焦點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十二位師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長徵時,紅一方面軍共有1、3、5、8、9五個軍團,共下轄十二個師。在長徵中,他們浴血搏殺,與反動軍隊展開了一幕幕生死較量,為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偉大勝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那麼這十二位師長都是何人?在日後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 二萬五千裡長徵的由來
    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 史料連結:「長徵」名稱的來源
    隨後,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毛兒蓋會議所形成的《中央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的政治形勢與任務的決議》中,明確指出:「一方面軍的一萬八千裡長徵,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偉大事業」。這是在正式的中央文件中首次使用「長徵」的名稱。此後,長徵的名稱在中央文件中多次出現,同時,隨著紅軍北上徵程的延伸,對長徵的表述也逐步變成了「兩萬餘裡長徵」。 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主力到達陝北。
  • 十大元帥:紅一方面軍獨佔八人,紅二、紅四方面軍各一人
    十大元帥:紅一方面軍獨佔八人,紅二、紅四方面軍各一人!
  • 紅二方面軍長徵序列
    【長徵史話】  李濤(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和百科研究部副研究員)  紅二方面軍即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1930年7月,湘西地區的紅4軍和鄂西地區的紅6軍在湖北省公安縣會師後合編為紅2軍團。1931年3月縮編為紅3軍。
  • 長徵中紅軍到底走了有多遠?並不止二萬五千裡
    紅一方面軍到陝北後,對長徵裡程進行了統計,結果表明,走得最遠的部隊的裡程是二萬五千裡。紅一方面軍長徵二萬五千裡的數字首次對外公布,是在1935年11月13日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為日本帝國主義併吞華北及蔣介石出賣華北出賣中國宣言》中。
  • 將臺堡:紅軍長徵勝利的見證
    拾級而上,推開沉重的堡門,一幕幕生動的畫卷從歷史深處走來。 將臺堡紅軍長徵會師紀念園的正中央是一個日晷,1936年10月22日在這裡被銘記。這一天,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個值得慶賀的日子,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紅二軍團到達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將臺堡,同紅一方面軍主力第二師勝利會師,紅二方面軍領導人賀龍、任弼時、關向應、劉伯承並紅六軍團首長陳伯鈞、王震等,和紅一軍團領導人左權、聶榮臻、鄧小平並紅二師首長楊得志、肖華等參加了會師。
  • 長徵勝利紀念日為何是10月22日? 回顧長徵歷史
    長徵勝利以三大主力會寧會師為標誌,1936年10月22日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大會師,2016年10月22日為長徵勝利80周年紀念日。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
  • 紅軍長徵途中的「十大歷史事件」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
  • 哈達鋪在長徵中的歷史地位
    周曉淑  哈達鋪是甘肅省宕昌縣西北部的一個小鎮,雖說是一個小鎮,但在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中,為紅軍北上抗日,取得長徵的勝利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紅軍恢復了體力,保存了革命的力量。  長徵開始後,紅一方面軍從江西出發,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爬雪山,過草地,紅軍戰士經歷了千辛萬苦,身體極度虛弱。
  • 解讀長徵(57):紅一、紅二方面軍會師的地點在哪裡
    正在北進途中的紅二方面軍指戰員聞知一、四方面軍已在會寧會師的消息,心情十分激動,加快了行軍的速度,以求早日分享大會師的歡樂。 早在9月份,紅一方面軍一軍團第一師第三團就奉命到達靜寧一帶,準備迎接紅二、紅四方面軍。
  • 解讀長徵(8):紅軍長徵都經過哪些江河和大山?
    央廣網8月26日消息 毛澤東在《七律·長徵》一詩中稱讚:「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那麼,各路紅軍在長徵途中,都渡過了哪些江河?翻越了哪些大山? 1.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 在長徵中,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渡過了貢水(雩都河)、桃江(信豐河)、章水(池江)、鍾水、瀟水、灌水、湘江、青水江、餘慶河、翁安河、烏江(兩次)、赤水河(四次)、北盤江、牛欄江、普渡河、金沙江、大渡河、小金川、梭磨河、黑河、白龍江、渭河等22條江河。
  • 歷史小故事 | 長徵(上)
    毛澤東1960年會見他的老朋友斯諾時說過,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是1935年長徵途中,在草地與張國燾之間的鬥爭,當時黨面臨分裂,甚至有可能發生內戰
  • 最接近歷史真實的長徵是怎樣的
    原標題:最接近歷史真實的長徵是怎樣的 長徵的故事是怎樣流傳的? 眾所周知,美國作家斯諾寫於1937年的《紅星照耀中國》(亦稱《西行漫記》)是向全世界介紹紅軍長徵的第一本著作。但很少有人知道,斯諾依據的資料來源於紅軍長徵親歷者們在1936年集體撰寫的《紅軍長徵記》這本書。
  • 山河銘記長徵魂在偉大復興的新長徵路上繼續前進
    1934年12月12日,中央紅軍在一個名叫通道的地方緊急召開會議,決定改變原定向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改向貴州西進。這便是長徵史上重要的「通道轉兵」,這次倉促而簡短的「飛行會議」,讓中國工農紅軍、中國共產黨乃至中國的命運隨之轉折!「通道轉兵」的歷史留給當地人說不盡道不完的傳奇。時光荏苒,80年後,古樸的會議舊址無聲的向來訪的年輕人傳遞著實事求是的「轉兵精神」。
  • 長徵勝利80周年詞彙盤點
    2016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七百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
  • 再回首長徵,我泱泱中華,誰與爭鋒?
    整個長徵過程中,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 追尋紅色密碼——紅一方面軍在瀏陽永和鎮成立90周年
    8月19日,朱和平應邀出席瀏陽紀念紅一方面軍成立90周年暨第六屆湘鄂贛蘇區歷史研討會。當天下午,他和其他與會者齊赴位於永和鎮紅一方面軍成立舊址及相關紀念地大圍山鎮參觀。連日來,湖南日報記者也循著紅一方面軍的歷史軌跡,穿行美麗瀏陽,追尋紅色密碼,探求紅色傳承。
  • 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是決定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命運的重要決策地
    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位於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鎮,國道212線的交通要道上。這裡自古以來就是西北入川的戰略要塞和隘口,明清和民國初年是西北地區重要的中藥材集散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長徵,都經過哈達鋪。
  • 「將軍情杯」紀念紅軍長徵勝利七十周年知識競賽
    答題須知  一、競賽目的:  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大力宣傳偉大的長徵精神,激勵全軍官兵繼承和發揚紅軍光榮傳統,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  A、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 B、紅二方面軍  C、紅四方面軍 D、紅二十五軍  2、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經過艱苦卓絕的萬裡長徵,在陝甘寧地區的____勝利會師,宣告國民黨反動派消滅共產黨和紅軍的圖謀徹底失敗,宣告長徵的最後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