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動畫」記

2020-12-14 中國青年報

將精彩絕倫的壁畫轉化為活潑平易的動畫,是前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講解員許鑫盼了6年的夢想。2014年聽說國外有人把名畫做成動畫,他試圖聯繫過對方,看看能否也在敦煌壁畫上實現這一構想,但未能如願。

「自己實在沒有能力,只有那個心思。」許鑫笑言,6年前未實現的心願,現在終於有團隊做出來了。

以莫高窟經典壁畫為原型的「敦煌動畫劇」,最近在微信和QQ小程序「雲遊敦煌」上同步首映,共五集:《神鹿與告密者》《太子出海尋珠記》《誰才是樂隊C位》《仁醫救魚》《五百強盜的罪與罰》,每一集時長不超過5分鐘。

用戶不僅可以觀看和分享該系列動畫劇,還可以親身參與動畫劇的配音和互動。連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也擔任起了敦煌壁畫的「說書人」,為動畫劇配音。

宅家抗疫期間,許鑫在微博上持續分享自己配音的動畫劇視頻。他分享的第一個動畫劇《神鹿與告密者》,4個角色——國王、王后、九色鹿和背叛者,皆由許鑫一人「全聲線」配音完成。

許鑫在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擔任中英文雙語講解員長達6年,他總是會手持一大串鑰匙、手電筒和麥克風,小心翼翼地打開一間間洞窟,照亮壁畫的精華部分,講述那些綿延千年的秘密。

過去,許鑫是以同一種聲調,為遊客講解靜止壁畫的故事。而在這次配音動畫劇裡,他直接轉變、自如切換為各種「畫中人」,把故事原原本本演了出來。

整整6年間,許鑫的本職工作是講解洞窟壁畫和塑像,業餘時間全都花在一筆一筆臨摹敦煌壁畫上。他對敦煌壁畫的感情深厚到什麼程度呢?他自家布置得就如石窟一般,靠牆擺放著各式彩塑佛像,直立的畫板上貼著已完成與尚在臨摹的佛教壁畫。

對莫高窟如此熟悉的他,驚喜於這次壁畫的成功「動畫化」。「不是說重新畫一個動畫片出來,而是直接把壁畫原作給做出來。動畫對原壁畫的細節還原程度挺好的,基本上和原作的風格是一樣的」。

95後外企職員張潔,最喜歡的一集「敦煌動畫劇」是《太子出海尋珠記》。「我覺得畫面做得很舒服,既保留了洞窟壁畫的原本質感,又不失動畫的靈活和趣味。」張潔看到,很多網友包括明星都參與到「敦煌動畫劇」配音活動裡。「我自己嘗試給角色配音時,發現難度真的好大,配音還是很講究專業技術的,所以我安心做一個聽眾吧」。

「敦煌動畫劇」項目組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非常注重壁畫細節的還原。「當時的畫匠對細節也是很考究的,但因為歷史久遠會有一些破損缺失,這個部分就需要我們在參考原畫的基礎上對破損缺失處進行還原,在動態畫面中去模擬和呈現靜態壁畫所描繪的狀態,在體現畫面層次的基礎上,賦予人物靈動感,這是非常難的」。

令項目組感覺頗為「頭疼」的一個難點是,敦煌壁畫裡一些人物是有「飄帶」的。在洞窟裡靜態唯美的「飄帶」,轉為動畫時令他們煞費苦心。「當某個人物動起來時,飄帶該怎麼跟著人物一起動?每一條飄帶,壁畫老師都跟我們改了幾十遍」。

五集動畫劇中,《神鹿與告密者》源於「九色鹿」,《太子出海尋珠記》來自莫高窟第296窟的「善事太子」,《誰才是樂隊C位》取材於莫高窟第112窟的經典「反彈琵琶」,《仁醫救魚》講述了流水長者救魚的故事,《五百強盜的罪與罰》則是第285窟的「得眼林」五百強盜成佛的典故。

敦煌莫高窟現存洞窟多達735個,項目組表示,在如此浩瀚的素材庫裡選取適合轉化的「壁畫IP」時,首先考慮的是哪些容易吸引觀眾。「『九色鹿』是中國大眾已經非常熟悉的故事,一定要拿出來。但可能大家都還不知道,跟『九色鹿』同類型的經典連環畫是『五百強盜成佛』,它來自莫高窟北魏第285窟,也是現今有考證的最早的連環畫式的因緣故事畫」。

除了努力尋覓有意思的故事,「敦煌動畫劇」項目組同時希望找出大眾喜歡的「美好的東西」,比如《伎樂圖》中的「反彈琵琶飛天」。

世人皆愛其美感的「反彈琵琶」,最終轉化為動畫劇《誰才是樂隊C位》,過程相當不易。

許鑫在給這一集動畫劇配音時就發現,這是最難配的。「不像其他幾個原本就有故事情節,而且還涉及到一些專業文學術語,臺詞繞口」。

原IP缺乏故事情節,這一點也曾困擾了「敦煌動畫劇」項目組——畢竟,「反彈琵琶」只是一幅精美的畫而已,故事全靠腦補。

「我們要尊重歷史傳承,不能瞎編,不能製造一些很奇怪的劇情,當時有點想放棄,可是它真的太美了。」當團隊糾結要不要捨棄時,敦煌研究院的老師提出很想讓大家看看「反彈琵琶」的景象,「如果沒有,蠻可惜的」。

最後,團隊琢磨出一個解決方案:做一個樂隊合奏的故事腳本,各種樂器如箜篌、笛子、琵琶等,在樂隊裡各有「擔當」,彈奏不同的聲音,最後劇本的呈現效果令團隊滿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文旅近於停擺,莫高窟景區從1月24日起暫停開放。敦煌研究院聯合騰訊推出「雲遊敦煌」小程序,上線兩個月,遊覽量累計突破1200萬人次,相當於甘肅2019年國慶假期全省接待量的一半以上。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說,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既給文博界帶來挑戰,也推動他們進一步廣泛運用人工智慧、虛擬漫遊等新技術,藉助5G和雲計算帶來的高速率的傳輸,進一步構建線上線下相融通的傳播體系,多渠道傳播敦煌文化蘊含的人文精神和時代價值。

「敦煌文化綿延千年,如何更好地走近大眾,打造敦煌文化時代的新坐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命題。我們不斷豐富『雲遊敦煌』官方平臺的內容,升級該小程序的用戶體驗,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專業且生動地解讀那些跨越千年的壁畫故事,讓更多人了解並喜愛上敦煌文化。」趙聲良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動畫,讓敦煌壁畫動起來
    視界 | 動畫,讓敦煌壁畫動起來其實,莫高窟內的壁畫,有著大量反映魏晉、隋唐時代古人生活的壁畫。創意團隊與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們通過深入溝通交流,收集了大量的壁畫數字素材,再進行分析、篩選,挑選出包含古代的民俗、生活、生產、學習、祭祀、遊玩等場景的壁畫,這些壁畫充滿生活情趣,從天真孩童到耄耋老人,其人物生動、妙趣橫生,是堪比《清明上河圖》的古代生活風俗圖集。 當時正是「六一」兒童節前夕。
  • 敦煌動畫劇生動演繹千年壁畫
    4月13日,以莫高窟經典壁畫為原型的「敦煌動畫劇」在微信和QQ小程序「雲遊敦煌」上同步首映。用戶不僅可以觀看和分享該系列動畫劇,還可以親身參與動畫劇的配音和互動。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表示,「我們與騰訊一起不斷豐富『雲遊敦煌』官方平臺的內容,升級該小程序的用戶體驗,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專業且生動地解讀那些跨越千年的壁畫故事,讓更多人了解並喜愛上敦煌文化。」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執行長程武表示,敦煌研究院與騰訊於2017年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啟動了「數字絲路」計劃,打造敦煌數字文保解決方案。
  • 千年壁畫變身「動畫劇」,以動漫重現敦煌魅力
    4月13日,以莫高窟經典壁畫為原型,敦煌研究院攜手騰訊旗下騰訊影業和騰訊動漫聯合出品「敦煌動畫劇」,在微信和QQ小程序「雲遊敦煌」上同步首映。用戶不僅可以觀看和分享該系列動畫劇,還可以親身參與動畫劇的配音和互動。這是「雲遊敦煌」小程序上線一個月之後的重大版本升級,也是敦煌研究院與騰訊影業、騰訊動漫攜手,通過「新文創」模式,為敦煌文化的數字內容創新做出的重要探索。
  • 飛天女神也要「爭C位」:敦煌壁畫如何變身動畫劇?
    「雲遊敦煌」中的「今日話語」頁面4月17日,五集由敦煌研究院、騰訊影業和騰訊動漫聯合出品的「敦煌動畫劇」,在微信和QQ小程序「雲遊敦煌」上全部更新,播出後頓時走紅網絡,許多明星紛紛轉發,作為合作出品方之一,人民日報也在官方微信上為動畫劇「打call」。
  • 「千年等一回」壁畫變身動畫劇,敦煌研究院與騰訊影業聯合出品
    4月13日,以莫高窟經典壁畫為原型,敦煌研究院攜手騰訊旗下騰訊影業和騰訊動漫聯合出品「敦煌動畫劇」,在微信和QQ小程序「雲遊敦煌」上同步首映。用戶不僅可以觀看和分享該系列動畫劇,還可以親身參與動畫劇的配音和互動。
  • ...敦煌壁畫|壁畫|莫高窟|太子出海尋珠記|鹿王本生圖|敦煌文化
    最近,敦煌壁畫火出了圈。提到敦煌,當然要說到敦煌的壁畫。壁畫素有「牆上博物館」的美譽。很多人去敦煌只為看一眼那些精美的壁畫。但是這些壁畫表達的是什麼?講的是什麼樣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甚至去了現場,也不一定能清楚。
  • 敦煌壁畫樂器「復活記」
    2019年,在維也納中國新年音樂會上,琵琶、箜篌、篳篥、胡琴、鼓、琴、瑟等來自敦煌的聲音迴響在市政大廳禮堂。身著彩裳、手持古樂器的演奏者們仿佛穿越時空,將敦煌壁畫中描繪的音樂盛宴帶到了絲綢之路的另一端。這些樂器正是莫高窟壁畫中所描繪的樂器。
  • 高科技「復活」敦煌壁畫舞伎
    「樂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將於6月9日—8月31日亮相上海徐匯藝術館。古代壁畫如何動態展現,千年文物能否真正活起來?記者6月6日提前進入展廳發現,藉助多媒體技術呈現,來自榆林窟25窟的「唐朝9人女團」將穿越而來,為觀眾帶來活靈活現的敦煌樂舞表演。
  • 詳解打開敦煌壁畫的正確方式
    近日,詳細解讀莫高窟最神秘的二五四窟新書《圖說敦煌二五四窟》由三聯書店出版。該書結合大量高清壁畫圖片、線描圖以及示意圖,以新的視角、新的媒介,對一座曾令張大千、常書鴻、董希文等藝術家為之動容、潛心臨摹的北魏特窟進行了現代闡釋。
  • 數位技術讓敦煌壁畫再放光彩
    ,許多人眼前就會浮現這樣的壁畫。敦煌文化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藝術寶庫,是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國古代各民族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莫高窟歷代營建的735個洞窟,分布在15米至30米高的斷崖上,上下分布4層不等,保存著各個朝代壁畫和彩塑的洞窟492個,其中彩塑2400多身,壁畫4.5萬多平方米,唐宋時代木構窟簷5座,還有民國初重修的九層樓。
  • 九色鹿與嘰哩咕背後的敦煌壁畫與非洲文化
    [摘要]製作於1981年、直接繼承敦煌壁畫藝術風格的中國動畫《九色鹿》和1998年植根於西非神話故事、吸取古埃及壁畫藝術的法國動畫《嘰哩咕與女巫》。製作於1981年、直接繼承敦煌壁畫藝術風格的中國動畫《九色鹿》和1998年植根於西非神話故事、吸取古埃及壁畫藝術的法國動畫《嘰哩咕與女巫》,無論結構、造型,還是賦彩設色上,都呈現出極高的藝術觀賞性,同時對所依據的文化背景也做出了忠實表達。動畫片以圖畫來表現故事,用造型藝術手段繪製無生命的假定形象,通過對物質世界的變形,呈現出一個極其廣闊的想像空間。
  • 敦煌—壁畫故事
    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但它在講些什麼故事呢?敦煌壁畫裡的故事大概可以分為四類:本生故事、因緣故事、佛傳故事;史跡故事。一、本生故事. 鹿王本生.這個80後都應該很熟了,81年出的經典國產動畫《九色鹿》,就是根據此故事改編。. 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 .故事是這樣的:一天,薩埵那太子和哥哥們在森林中遊玩打獵,到了一個懸崖的邊緣,發現有一隻母老虎,還有七隻小老虎。母老虎非常非常虛弱,七隻小老虎趴在媽媽的身邊也奄奄一息。
  • 【中央媒體看甘肅】讓古老不再遙遠 敦煌壁畫樂器「復活記」
    【中央媒體看甘肅】  讓古老不再遙遠  敦煌壁畫樂器「復活記」  光明日報記者宋喜群通訊員趙媛媛  原載《光明日報》1身著彩裳、手持古樂器的演奏者們仿佛穿越時空,將敦煌壁畫中描繪的音樂盛宴帶到了絲綢之路的另一端。這些樂器正是莫高窟壁畫中所描繪的樂器。  據統計,在敦煌莫高窟有壁畫的492個洞窟中,240個洞窟的壁畫繪有樂舞場面,出現樂器4000餘件(次),樂伎3000餘身,不同類型的樂隊500餘組。
  • 莫高窟經典壁畫「九色鹿」穿越千年演繹敦煌文化
    敦煌研究院供圖 攝中新網蘭州9月20日電 (記者 馮志軍)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之「絕色敦煌之夜」活動,以九色鹿為靈感的海報於19日發布,承載童年滿滿回憶的九色鹿再次走進大眾視野。幾天後,穿越千年歷史的莫高窟經典壁畫九色鹿,將融合傳統元素與現代表現手法,通過歌曲、服飾等載體演繹敦煌文化。
  • 敦煌壁畫裡走出來的《九色鹿》,帶你欣賞神秘玄幻的敦煌國風巨作
    《九色鹿》是根據敦煌壁畫《鹿王本生》故事改編,由中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1年出品的動畫美術作品。圖片源自網絡是一部經典的國產水墨動畫片,又有極具特色的敦煌壁畫的畫風,顯得格外的神秘玄幻。不由自主的帶大家走入這個神話的世界裡,隱隱約約縈繞了一抹神奇的色彩。
  • 六年級下冊第23 課《敦煌壁畫》學習方案向大家展示敦煌壁畫之美
    3、幫助學生認識「凹、璀、璨、孜、摹」;讀讀記記「翩翩起舞、歷歷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奪目」等詞語。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語句及文段,認識敦煌壁畫的特點和價值,體會我國古代藝術家的卓越才能和頑強意志。教學準備:搜查有關敦煌及敦煌石窟、莫高窟壁畫的資料。
  • 敦煌壁畫的主要類別|敦煌壁畫|壁畫|釋迦牟尼|佛教|石窟
    敦煌壁畫泛指存在於敦煌石窟中的壁畫。敦煌壁畫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是我國也是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非常豐富。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技藝精湛。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它和別的宗教藝術一樣,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係、神與人的關係以寄託人們善良的願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
  • 影視×藝術|九色鹿與嘰哩咕背後的敦煌壁畫與非洲文化
    製作於1981年、直接繼承敦煌壁畫藝術風格的中國動畫《九色鹿》和1998年植根於西非神話故事、吸取古埃及壁畫藝術的法國動畫《嘰哩咕與女巫》,無論結構、造型,還是賦彩設色上,都呈現出極高的藝術觀賞性,同時對所依據的文化背景也做出了忠實表達。
  • 敦煌壁畫與戲劇文學
    敦煌所見壁畫資料真切宏富,與表演相關的各類圖像為數不少。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有學者對此加以關注,他們從壁畫圖像視角入手,或討論唐五代時期的音樂和舞蹈,或探考佛傳、本生和因緣故事的表演性,或對壁畫中的音樂形態與樂舞圖像進行整體分類和個案研究。這些研究啟發了後來對敦煌寫本中的戲劇文學要素的討論。
  • 唐韻胡風——從敦煌壁畫看長安風氣
    敦煌壁畫是形象的歷史,我們回不到過去,但圖像會為我們記錄下歷史。曾幾何時,長安城裡「臣妾人人學圜轉」,從敦煌到長安,胡旋舞走近唐人生活,長安城上元夜盛大燈會也進入壁畫,圖畫記錄了一個時代最強烈的聲音和畫面,觀敦煌壁畫賞唐韻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