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精彩絕倫的壁畫轉化為活潑平易的動畫,是前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講解員許鑫盼了6年的夢想。2014年聽說國外有人把名畫做成動畫,他試圖聯繫過對方,看看能否也在敦煌壁畫上實現這一構想,但未能如願。
「自己實在沒有能力,只有那個心思。」許鑫笑言,6年前未實現的心願,現在終於有團隊做出來了。
以莫高窟經典壁畫為原型的「敦煌動畫劇」,最近在微信和QQ小程序「雲遊敦煌」上同步首映,共五集:《神鹿與告密者》《太子出海尋珠記》《誰才是樂隊C位》《仁醫救魚》《五百強盜的罪與罰》,每一集時長不超過5分鐘。
用戶不僅可以觀看和分享該系列動畫劇,還可以親身參與動畫劇的配音和互動。連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也擔任起了敦煌壁畫的「說書人」,為動畫劇配音。
宅家抗疫期間,許鑫在微博上持續分享自己配音的動畫劇視頻。他分享的第一個動畫劇《神鹿與告密者》,4個角色——國王、王后、九色鹿和背叛者,皆由許鑫一人「全聲線」配音完成。
許鑫在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擔任中英文雙語講解員長達6年,他總是會手持一大串鑰匙、手電筒和麥克風,小心翼翼地打開一間間洞窟,照亮壁畫的精華部分,講述那些綿延千年的秘密。
過去,許鑫是以同一種聲調,為遊客講解靜止壁畫的故事。而在這次配音動畫劇裡,他直接轉變、自如切換為各種「畫中人」,把故事原原本本演了出來。
整整6年間,許鑫的本職工作是講解洞窟壁畫和塑像,業餘時間全都花在一筆一筆臨摹敦煌壁畫上。他對敦煌壁畫的感情深厚到什麼程度呢?他自家布置得就如石窟一般,靠牆擺放著各式彩塑佛像,直立的畫板上貼著已完成與尚在臨摹的佛教壁畫。
對莫高窟如此熟悉的他,驚喜於這次壁畫的成功「動畫化」。「不是說重新畫一個動畫片出來,而是直接把壁畫原作給做出來。動畫對原壁畫的細節還原程度挺好的,基本上和原作的風格是一樣的」。
95後外企職員張潔,最喜歡的一集「敦煌動畫劇」是《太子出海尋珠記》。「我覺得畫面做得很舒服,既保留了洞窟壁畫的原本質感,又不失動畫的靈活和趣味。」張潔看到,很多網友包括明星都參與到「敦煌動畫劇」配音活動裡。「我自己嘗試給角色配音時,發現難度真的好大,配音還是很講究專業技術的,所以我安心做一個聽眾吧」。
「敦煌動畫劇」項目組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非常注重壁畫細節的還原。「當時的畫匠對細節也是很考究的,但因為歷史久遠會有一些破損缺失,這個部分就需要我們在參考原畫的基礎上對破損缺失處進行還原,在動態畫面中去模擬和呈現靜態壁畫所描繪的狀態,在體現畫面層次的基礎上,賦予人物靈動感,這是非常難的」。
令項目組感覺頗為「頭疼」的一個難點是,敦煌壁畫裡一些人物是有「飄帶」的。在洞窟裡靜態唯美的「飄帶」,轉為動畫時令他們煞費苦心。「當某個人物動起來時,飄帶該怎麼跟著人物一起動?每一條飄帶,壁畫老師都跟我們改了幾十遍」。
五集動畫劇中,《神鹿與告密者》源於「九色鹿」,《太子出海尋珠記》來自莫高窟第296窟的「善事太子」,《誰才是樂隊C位》取材於莫高窟第112窟的經典「反彈琵琶」,《仁醫救魚》講述了流水長者救魚的故事,《五百強盜的罪與罰》則是第285窟的「得眼林」五百強盜成佛的典故。
敦煌莫高窟現存洞窟多達735個,項目組表示,在如此浩瀚的素材庫裡選取適合轉化的「壁畫IP」時,首先考慮的是哪些容易吸引觀眾。「『九色鹿』是中國大眾已經非常熟悉的故事,一定要拿出來。但可能大家都還不知道,跟『九色鹿』同類型的經典連環畫是『五百強盜成佛』,它來自莫高窟北魏第285窟,也是現今有考證的最早的連環畫式的因緣故事畫」。
除了努力尋覓有意思的故事,「敦煌動畫劇」項目組同時希望找出大眾喜歡的「美好的東西」,比如《伎樂圖》中的「反彈琵琶飛天」。
世人皆愛其美感的「反彈琵琶」,最終轉化為動畫劇《誰才是樂隊C位》,過程相當不易。
許鑫在給這一集動畫劇配音時就發現,這是最難配的。「不像其他幾個原本就有故事情節,而且還涉及到一些專業文學術語,臺詞繞口」。
原IP缺乏故事情節,這一點也曾困擾了「敦煌動畫劇」項目組——畢竟,「反彈琵琶」只是一幅精美的畫而已,故事全靠腦補。
「我們要尊重歷史傳承,不能瞎編,不能製造一些很奇怪的劇情,當時有點想放棄,可是它真的太美了。」當團隊糾結要不要捨棄時,敦煌研究院的老師提出很想讓大家看看「反彈琵琶」的景象,「如果沒有,蠻可惜的」。
最後,團隊琢磨出一個解決方案:做一個樂隊合奏的故事腳本,各種樂器如箜篌、笛子、琵琶等,在樂隊裡各有「擔當」,彈奏不同的聲音,最後劇本的呈現效果令團隊滿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文旅近於停擺,莫高窟景區從1月24日起暫停開放。敦煌研究院聯合騰訊推出「雲遊敦煌」小程序,上線兩個月,遊覽量累計突破1200萬人次,相當於甘肅2019年國慶假期全省接待量的一半以上。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說,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既給文博界帶來挑戰,也推動他們進一步廣泛運用人工智慧、虛擬漫遊等新技術,藉助5G和雲計算帶來的高速率的傳輸,進一步構建線上線下相融通的傳播體系,多渠道傳播敦煌文化蘊含的人文精神和時代價值。
「敦煌文化綿延千年,如何更好地走近大眾,打造敦煌文化時代的新坐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命題。我們不斷豐富『雲遊敦煌』官方平臺的內容,升級該小程序的用戶體驗,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專業且生動地解讀那些跨越千年的壁畫故事,讓更多人了解並喜愛上敦煌文化。」趙聲良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