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先生,100歲生日快樂

2021-02-08 澎湃新聞

澎湃特約記者 樂正陽


4月26日是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100歲的生日。這位享譽全球的建築師在長達70的職業生涯中,融合中西方的設計理念,創造了無數經典的作品。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了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學院的羅伯特·海恩吉斯(Robert Heintges),他曾在上世紀70-80年代在貝聿銘建築事務所工作,並參加了包括中國銀行在內的多個項目。採訪中,他分享了在貝聿銘事務所的工作經歷,以及作為建築學後輩眼中的貝聿銘。


澎湃新聞記者 陳詩悅 編輯 陸林漢


1935年,18歲的貝聿銘踏上美國土地求學,先後於賓夕法尼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接受建築教育。1948年,在哈佛大學教了兩年書的貝聿銘被紐約地產大亨威廉·齊肯多夫(William Zeckendorf)相中,就此展開他的建築設計職業旅程。1955年,他用自己的名字成立了建築設計公司。



100歲的貝聿銘 《紐約》雜誌攝影師Bobby Doherty2017年4月7日攝於紐約


羅伯特·海恩吉斯(Robert Heintges)是世界著名幕牆公司海恩吉斯事務所的創始人,與世界著名建築師合作設計過數百個幕牆,他同時也是哥倫大學建築學院的老師,教授「高級幕牆設計課」。羅伯特從1974年到1989年曾經在貝聿銘建築事務所工作過15年,參與設計了包括中國銀行等眾多項目,直到他自己創立了自己的公司。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對其進行了採訪,羅伯特分享了他在貝聿銘事務所的工作經歷,以及貝先生對他後來人生事業的影響,文末,他也給了中國年輕建築師和建築學生們一些建議。


海恩吉斯事務所創始人羅伯特·海恩吉斯(Robert Heintges)


澎湃新聞:您在貝聿銘公司開始工作的時候還很年輕,那是您的第一份工作嗎?


羅伯特:這並不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但當我進入公司時,我確實是最初級的員工,職位可以說是初級設計師或者說是個繪圖員。那個年代,所有的建築圖紙都是用鉛筆或者鋼筆手繪的,並沒有任何的電腦。我在事務所的第一個項目是華盛頓特區國家美術館的東館建築,我的第一個任務是畫屋頂廁所通風豎管的建築細節。當時的我對自己畫的這些看起來並沒有很重要的建築細節可驕傲了!據我所知,這些通風管到現在還能照常運轉!


美國國家博物館東館


澎湃新聞:當時您為什麼選擇在貝聿銘事務所工作?


羅伯特:我選擇在貝聿銘事務所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的教授,克羅格·王(Kellogg Wong),他當時也是事務所的資深主創建築師。當然,貝聿銘那時候已經是美國最著名的建築師。我非常榮幸能夠在貝聿銘的事務所工作,要知道,那時候,許許多多年輕建築師都排隊等著免費給貝聿銘工作。


中銀大廈


澎湃新聞:您在那裡開始工作的時候,是否已經對幕牆設計有了興趣,還是說您在那裡工作時才發展了這個興趣?


羅伯特:當我開始在那裡工作時,我都不太知道什麼是幕牆!工作幾年後,我才有了第一次機會參與設計一個建築幕牆。那時的我一下子云開霧散,立馬就知道了自己真正的興趣在哪兒!巧合的是,貝聿銘事務所是當時候少有的幾家真正懂得如何定製設計建築幕牆的公司。不僅僅是幕牆背後的工程知識,貝聿銘公司也懂得如何設計幕牆,讓它們有微妙美麗的比例,有優美雅致的細節,並且能夠顯示出各種材料的敏感天性。我從我當時的老闆和導師麥克▪福林(Michael Flynn)那裡快速學到了很多很多關於幕牆的知識。而麥克現在已經是Pei, Cobb, Freed建築事務所的合伙人了。


我發現,在貝聿銘建築事務所參與幕牆設計的員工能與貝聿銘和公司的合伙人們有許多的交流與合作。當時,公司裡的大多數建築師都不太好意思去打擾貝先生,而我們這些參與幕牆設計的員工們卻能隨時隨地與貝先生交流,甚至都不需要預約時間。貝先生總是對幕牆設計的各個方面和問題都非常感興趣,他總是很興奮地和我們交流商討。


澎湃新聞:您在貝先生的公司工作的感受如何?他是一個導師型的人嗎,又或者他非常嚴格?


羅伯特:在公司裡,我與每個公司合伙人都合作過許多不同的項目,他們每一個人都非常出色,也都有非常不同的設計風格。而與貝先生合作,可說是最令人興奮的,因為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貝先生永遠在尋找著建築設計最好的解決方案,而這個最好的答案並不是顯而易見的。


貝先生是個頗為直覺性的人,更像是一個藝術家,所以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貝先生會告訴我們什麼。他總是充滿驚喜,我們的方案時常會被他推翻,我們也經常被要求去嘗試一些新的不同的設計。不知不覺,當最終的方案浮現時,每個人又都會知道這個方案才是正確的答案!而到了這個時刻,貝先生並不需要再說任何的話,他在這個過程中,已經說服了我們所有人,讓我們都達到了共識。


我不覺得貝先生是個傳統意義上很嚴厲的人,但他絕對的投入和他精益求精的精神影響了所有的員工,我們所有人都想像他一樣。換句話來說,這或許是一種嚴格的精神,辦公室的工作環境永遠都是非常緊張的,但是我們並沒有覺得這是傳統意義上的嚴格。


貝聿銘和夫人盧愛玲


澎湃新聞:建築公司多數出了名的需要加班加點,貝聿銘建築事務所是否也是這樣?貝聿銘的太太畢業於韋斯利學院(Wellesley College)和哈佛建築學院,也是位園林建築師,她參與過公司的項目嗎?


羅伯特:誠實來講,我並不知道貝夫人原來有這麼出色的學歷背景,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位非常有魅力並且很溫柔的女士,公司裡所有的人都喜歡她。至於加班,是的,我們經常需要加班。在以前和現在,加班在大多數的建築公司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當時的我們從不介意加班,因為所有人都喜歡待在公司裡。能夠參與設計這麼多出色的建築,加班對我們來說算不上什麼。公司的合伙人們,包括貝先生,也都經常加班,但是從沒有人介意這件事情。我的猜測是,對於公司裡的大多數人來說,生活與工作已經融為了一體,而我們所有人也都是一個大家庭。


中國銀行的設計模型


澎湃新聞:您有參與設計羅浮宮金字塔嗎?


羅伯特:當時我需要在羅浮宮金字塔和中國銀行中選擇一個參與設計,而我選擇了中國銀行,因此我對於羅浮宮項目的背景故事並沒有那麼了解。我所知道的是,貝先生最後建造完成的羅浮宮金字塔讓巴黎非常滿意。而現在,所有的法國人都把羅浮宮金字塔當作自己的國家珍寶。


澎湃新聞:參與設計中國銀行項目時,您已經是位資深的設計師了,主管幕牆設計。中國銀行也是您在貝聿銘事務所的最後一個項目,能分享些參與合作這個項目的經歷嗎?中國銀行在建造技術上有許多創新革命,這些創新,有多少是貝先生的創意,又有多少是你們這些團隊建築師們的功勞?


建造中的中國銀行


羅伯特:香港中國銀行是一個非常偉大的項目,我非常榮幸自己是設計團隊中的一員。貝先生親身參與設計了建築的每一個方面,當然,他並沒有管到每個螺絲釘,但是,他的遠見決策推動了我們所有人去實現這些建築革新。在設計初期我還記得,有一次在香港,我們需要向中國銀行的高級主管們匯報我們的設計,我們介紹了整整23個幕牆方案(是的,23個!),每個方案我們都詳細解釋了我們是如何發展我們的設計,並且如何測試了每個方案的可行性。貝先生當時非常擔心,他希望銀行客戶方能夠理解我們是如何得到設計方案的,並看到我們一整套的設計流程,並且在最後,他希望客戶能夠與設計師們達到一種共識。那次演講我們成功說服了客戶,推動了設計進度。


當我第一次告訴貝先生我想要開自己公司這個想法的時候,中國銀行還沒有完全建造完成,但是貝先生非常鼓勵我,並且告訴我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他還說,自己馬上也要離開公司了,我當時並沒有想到他馬上就要退休了。貝先生是個非常大度的人,在我離開他的事務所後,他聘請了我的公司來繼續參與完成中國銀行的建造。我永遠都感恩貝先生當時的這個舉動。在此之後,他也一直支持我的公司,並且給我推薦了許多其他的項目。很多年後我才知道,貝聿銘事務所其他員工離開公司自立門戶時,貝先生也都給了他們許多的鼓勵與幫助。


羅浮宮金字塔


澎湃新聞:貝先生的很多建築都由三角形構成。三角形比正方形少一條邊,因此三角形更極簡更嚴肅。然而,三角形在建築中並沒有那麼有效率,並且通常會讓建築更昂貴。貝先生為什麼尤其喜歡三角形呢?


羅伯特: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我並沒有覺得三角形能夠帶給人非常不同的空間感受。在中國銀行,三角形是平面二維的,幕牆上的三角形只是為了讓人看見大樓的結構,讓人覺得這個樓非常紮實穩固。


澎湃新聞:您覺得貝先生通過三角幾何築成了嚴峻和奢華的建築嗎?


羅伯特:比起用嚴峻和奢華來形容,我會形容貝先生的建築為精煉與完整。建築的平面圖來自建築場地的限制和空間的感受。建築的外立面如我上面提到,通常顯示了建築的有效結構。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從來沒有特意討論過三角形,無論是作為一個形狀或是一個設計手法。


澎湃新聞:在貝聿銘建築事務所工作後,您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您的公司有繼承什麼貝聿銘公司的傳統嗎?


羅伯特:在貝聿銘建築事務所工作了這麼多年,我被公司的設計思想和關注建築細節的態度所深深影響。誠懇來說,我和我的公司也保持了這些特質。非常有趣的一點是貝聿銘事務所這些年培養了許許多多的建築師,這些建築師在美國和全世界各地的著名事務所中都身兼要職。不得不說,貝先生對建築這個行當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


貝聿銘和羅浮宮


澎湃新聞:在您的職業生涯中,與這麼多建築師和事務所合作過,貝先生和其他建築師有什麼不同嗎,尤其是相比當今的年輕建築師?


羅伯特: 確實,這些年我的公司非常有幸和全世界許多偉大的建築師合作過,也和許多現在蓬勃發展的年輕公司合作過。每個建築師都有他們的特色,每一次合作我都能學到許多。對於貝先生和他的公司來說,有一點尤其不同,每個人都不僅僅關注於一幢樓,大家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一個更大的目標。


貝聿銘事務所對所有員工都非常大方,貝先生對所有人都給予教導,機會,尊重和鼓勵。這一點並沒有那麼容易解釋,我也說不多清楚,但我知道,在當時,其他公司並不能做到這些。直至今天,我也常常震驚貝聿銘事務所的前任職員們在那幾十年居然都能對公司如此忠誠。我們所有人都被某種力量牽連著,我們都意識到我們都參與了一段很特殊的歷史。說來也不好意思,直到現在,公司的前職員們如果遇到對方,還是在不停得討論著貝聿銘建築事務所。


澎湃新聞:貝聿銘先生對於中國大眾尤其是中國建築學生來說是個傳奇,許許多多的中國學生是因貝先生影響而對建築產生了興趣,您願意分享下受到了貝先生的哪些影響嗎?


羅伯特:這是一個能需要很多答案的問題。我在貝聿銘建築事務碰到了許多善於助人的導師,得到了他們的教導,我也因此才能實現我的事業,我喜歡教書就是因為我想要傳承知識與寶貴的精神。在我的公司中,我也是這樣幫助培育年輕建築師的,這恐怕也是貝先生對我最大的影響了。貝先生給過我許多私人建議與忠告,但是太多了我記不住所有了。有一件事情我清楚得記得,貝先生總是說我們該仔細得聽客戶的需求,試著去理解客戶並且從客戶身上學到東西,這也是實現偉大建築最重要的方法。



本期編輯 酈曉君


相關焦點

  • 貝聿銘先生,100歲生日快樂!
    今天是華裔建築設計師貝聿銘(BeiYuMing)100歲生日!你可能沒見過貝聿銘的照片,但你應該都見過他設計的作品.........至少是照片!法國羅浮宮前的金字塔美國國家藝術中心(東樓)(北京中銀大廈中庭)(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貝聿銘在建築界,不著述,只「實幹」!他參與設計、改造的著名建築有100多處,獲得作為一個建築師所能獲得的所有最高榮譽。
  • 貝聿銘藏品中的生日禮物 | 申聞
    縱觀這些藏品,可以發現,裡面不少是貝聿銘的生日禮物,小部分與陳從周(1918-2000)有關,可為《陳從周傳》「相知貝聿銘」一節作註腳。樂峰的《陳從周傳》談及陳從周與貝聿銘的交往,卻未提及貝聿銘七十歲壽辰之際,陳從周請顧廷龍(1904-1998)書寫自作壽詩一事。
  • 蘇州人貝聿銘先生去世,一路走好!
    據央視新聞報導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來源:央視新聞微博截圖貝聿銘和故鄉蘇州有著難以割捨的情誼當在國外被問及是哪裡人時,貝聿銘總是這樣自信地回答。貝聿銘先生1917年出生於中國廣州,十歲之後,他走進自己的故鄉蘇州。他的祖輩是吳中的名門望族,在清朝時,貝慕庭為吳中巨富,與戈、毛、畢姓人家合稱為當時的「蘇州四富」。
  • 世界著名建築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先生走好!
    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16日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代表作品有甘迺迪圖書館、香港中銀大廈、北京香山飯店、蘇州博物館、羅浮宮金字塔等。再來欣賞一下貝聿銘大師的建築作品吧!
  • @第九人民醫院,100歲生日快樂!
    100年前,民國初期的1920年一所名為伯特利的教會醫院在黃浦江畔孕育而生這,就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歷經百年醫院由此更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並沿用至今2015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整建制併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100
  • 貝聿銘的102歲人生,歸來仍是少年!
    1989年,攝於蓬皮杜博物館外Outside the Pompidou Museum, 1989 ,Photo By Marc Riboud那時的貝聿銘已經60多歲,獲得過各種建築大獎,還登上過《時代》雜誌封面。當法國文化部長希望他能參與競標,貝聿銘耍了個「心機」:要麼給我做,要麼我放棄,年齡大了,不想競爭。
  • 貝聿銘100歲了,他設計的玻璃金字塔能讓他再活1000年!
    「我很震驚地看到羅浮宮破舊不堪,所有東西都被灰塵覆蓋」再過幾天,就是著名建築設計師貝聿銘先生百歲生日了(4月26日)。100歲,一個世紀的美啊!所以,今天講金字塔挺搭的。貝聿銘說過(大意),做建築不能趕時尚趕時髦趕流行。換句話說,偉大的建築不僅僅要穿透空間,更重要的是穿透時間,不會隨著時間的伸長,而被認為不合時宜。
  • 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去世 香山飯店:晨會時集體默哀
    新京報訊(記者 潘聞博)著名華裔建築設計師貝聿銘於美國時間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由他主持設計的香山飯店的多位工作人員稱,今天(5月17日)他們得知貝聿銘去世後,感到震驚悲傷,並為貝聿銘默哀。香山飯店四季大廳,為與貝聿銘原設計保持相符,曾一度種植的芭蕉樹已被竹子取代。
  • 100歲的貝聿銘:用一個世紀築造一個建築夢
    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遊走在東西方文化之間,貝聿銘是建築界一個特殊的存在。他始終堅持著現代主義風格,並將自己的眼界融入到風格中,成為超越時代的永恆。▼昨天是建築師貝聿銘100歲的生日這位設計大師生涯可謂進擊的一生
  • 102歲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作品享譽全球
    據外媒報導,著名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於美國當地時間2019 年 5 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就在4月26日,貝老剛剛迎來了第102個生日。全世界都希望明年還能繼續給貝老送祝福。可僅僅相隔20天,這個沉痛的消息傳來,讓世界不敢相信、措不及防。
  • 上帝需要造房子,帶走了102歲建築大師貝聿銘
    著名的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於當地時間2019年5月15日晚,離世。享年102歲。貝聿銘的名字,所有的人都不會感到陌生。藉此,我們一起來回顧貝聿銘先生的建築生涯。貝聿銘一家在蘇州獅子林左一為貝聿銘,中間為祖父貝聿銘,來自一個傳奇的家庭。
  • C羅34歲生日快樂
    齊魯網2月5日訊2月5日大年初一,也是葡萄牙巨星、五屆金球獎得主C羅的34歲生日,讓我們祝「總裁」生日快樂!那個賽季,C羅首次成為歐洲金球獎得主、世界足球先生,他實現了英超球員在世界足球先生上零的突破。2009年,C羅以破世界紀錄的9600萬歐元身價加盟西甲豪門皇家馬德裡,此後9年3291天,C羅代表皇馬438場比賽打進450粒進球,他幫助皇馬4次捧起歐冠獎盃,個人以17球創造歐冠單賽季進球紀錄。
  • 100歲的南開數學,生日快樂!
    南開數學的奠基人姜立夫先生,抱著這一信念,將畢生精力獻給了中國數學教育和數學發展,被譽為「現代數學在我國最早和最富有成效的播種人」。帶著這樣的夢想,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歸國創辦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為我國數學事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國際小行星組織將1998CS2號小行星命名為「陳省身星」,以表彰他對全人類的貢獻。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30歲生日 當年貝聿銘設計方案被激烈反對
    金字塔的選址處法國羅浮宮入口處的「玻璃金字塔」29日迎來30歲「生日」。玻璃金字塔顯現現代主義風格,如今公認是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代表作之一,與作為世界著名博物館的羅浮宮一道成為法國首都巴黎地標景點。然而,玻璃金字塔1989年落成以前,設計理念遭受巨大非議。30多年前,法國政府啟動多項改造巴黎城市面貌的大型工程,包括為羅浮宮博物館建造一座連接三翼展館的「中心入口」。
  • 大師貝聿銘今天101歲 他建了玻璃金字塔
    他是「富15代」,他建了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他今天101歲了  人活一世,最怕見到的事莫過於:比你優秀的人,卻比你還努力。  而今天小新要介紹的這位大師,正是這樣一個人。  他就是貝聿銘——「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今天(4月26日),是他101歲的生日。  生於中國可能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提起貝聿銘,就不得不提他的少年時代。  1917年,貝聿銘出生於廣東。
  • 建築大師貝聿銘101歲 他把作品「種」在全世界
    原題:他是「富15代」,他建了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他今天101歲了  人活一世,最怕見到的事莫過於:比你優秀的人,卻比你還努力。  而今天小新要介紹的這位大師,正是這樣一個人。建築大師貝聿銘。
  • 貝聿銘先生「眼中的星」—蘇州博物館
    人們都知道蘇州博物館,卻對其設計師貝聿銘老先生、設計過程、設計困難、愛國情懷等只是略知一二。沒關係,這篇文章將給你揭露蘇州博物館下的神秘面紗。貝聿銘先生祖籍位於江蘇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於20世紀30年代赴美留學,曾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抽象現代建築學。
  • 先生歸來:貝聿銘作品全集欣賞
    原標題:先生歸來:貝聿銘作品全集欣賞貝聿銘這個名字似乎是一個超越了時代的存在在現代建築的歷史上貝聿銘被稱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遊走在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他無疑是建築界一個特殊的存在貝聿銘始終堅持著現代主義風格在將建築人格化的同時為其注入東方的詩意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1.經典作品2.作品摘選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異鄉人把建築種在四大洲
    原標題:貝聿銘去世:「異鄉人」把建築種在四大洲蘇州美術館供圖2019年5月16日,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他的作品享譽世界。他曾經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也曾出現在美國總統甘迺迪、法國總統密特朗、首次訪美的鄧小平身旁。
  • 逝者丨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蘇州博物館是我親愛的「小女兒」
    據央視新聞報導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當在國外被問及是哪裡人時,貝聿銘總是這樣自信地回答。貝聿銘先生1917年出生於中國廣州,十歲之後,他走進自己的故鄉蘇州。他的祖輩是吳中的名門望族,在清朝時,貝慕庭為吳中巨富,與戈、毛、畢姓人家合稱為當時的「蘇州四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