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首個掐絲琺瑯專題藝術館落戶蘭州文創園

2020-12-12 每日甘肅

我省首個掐絲琺瑯專題藝術館落戶蘭州文創園

每日甘肅網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近日,李海明琺瑯藝術館在蘭州文創產業園「A9」園區正式揭牌,這是我省首個以掐絲琺瑯命名的專題藝術館。

李海明是我省掐絲琺瑯畫代表性傳承人,自8歲起便跟隨伯父學習景泰藍琺瑯技法,1992年開辦掐絲琺瑯傳習館。「A9」是擴容升級版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的小名。此次,李海明琺瑯藝術館「落戶」蘭州文創產業園,為李海明的藝術創作和推廣搭建了良好的平臺,蘭州文創產業園匯聚文創的力量也將得到進一步壯大。

相關焦點

  • 「喜添新丁」,李海明琺瑯藝術館「落戶」A9
    今天上午,A9李海明琺瑯藝術館在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揭牌。新甘肅客戶端蘭州5月12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今天上午,李海明琺瑯藝術館在蘭州文創產業園「A9」園區正式揭牌,這是蘭州市首個以掐絲琺瑯命名的專題藝術館,旨在讓金城市民近距離領略非遺傳統工藝的魅力;當天,李海明掐絲琺瑯作品展也同期開展。
  • 掐絲琺瑯遇到敦煌 藝術與生活呈現極致之美
    本文圖片由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田蹊 攝提到掐絲琺瑯,很多人都熟知它的另一個名字——「景泰藍」,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這種古老的傳統手工藝何以受到現代人如此青睞,今天文創屋欄目就帶您走進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李海明琺瑯藝術館,看昔日帝王物如何變成今朝雅君藏。
  • 掐絲琺瑯:指尖「掐出」的非遺
    新華網蘭州10月23日電(劉欣瑜、鄭琬)58歲的李海明手邊整齊擺放著剪刀、鑷子、粘膠等,他不時更換工具,掐絲上釉,一隻鳳凰在他手中「涅槃重生」。    圖為李海明給琺瑯古箏的箏尾上色。    李海明來自甘肅蘭州,從事掐絲琺瑯畫製作已35年。
  • 園區匠心 | 李海明掐絲琺瑯再現敦煌盛景
    其中一幅《說法圖》,是用3000多米金絲、歷時3年創作而成,畫中有人物95個、瑞獸2隻,色彩鮮豔,栩栩如生。/5月中旬,李海明琺瑯藝術館在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落成。掐絲琺瑯畫脫胎於景泰藍傳統製作技藝,是將琺瑯技法移植到畫板上的特種繪畫,主要材質為仿金絲及琺瑯釉料。
  • 蘭州「00後」女孩承襲古老掐絲工藝 立志成「守藝人」
    8月底,甘肅蘭州「00後」女孩李婕在父親李海明的景泰藍掐絲琺瑯壁畫傳習館內創作。圖為李婕用醫用注射器將金屬絲鑲嵌在畫上。 閆姣 攝中新網蘭州8月29日電 (閆姣)鑷子、剪刀、醫用注射器……蘭州「00後」姑娘李婕經常呆在父親李海明的景泰藍掐絲琺瑯壁畫傳習館內,用這些工具製作「十二生肖」「美女圖」等畫品。18歲的李婕立志將這門古老的手藝傳承下去,像父親一樣做一名「守藝人」。
  • 甘肅掐絲琺瑯畫深圳文博會上受熱捧
    甘肅掐絲琺瑯畫深圳文博會上受熱捧每日甘肅網訊(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施秀萍)在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甘肅主展館裡,一組精美的掐絲琺瑯作品吸引著來往的觀眾。「這就是掐絲琺瑯畫」,創作者、我省掐絲琺瑯畫代表性傳承人李海明一遍遍向觀眾介紹道。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上,甘肅展館裡的掐絲琺瑯畫頗受觀眾歡迎。
  • 惠蘭非遺妙藝坊揭牌儀式——景泰藍掐絲琺瑯非遺工藝入駐嵐沐
    出席今天揭牌儀式的嘉賓有蘭州蘭木家具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甘肅省女企業家聯合會會長張秀芳,蘭州嵐沐文體旅創意產業園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祁勇盛及蘭州市婦聯等相關領導,各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愛好者們。景泰藍掐絲琺瑯技藝非遺傳承人——楊會蘭
  • 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瑯賞瓶 — 掐絲琺瑯市場價值
    掐絲琺瑯掐絲琺瑯,中國傳統工藝品,屬於琺瑯器品種之一,一般特指銅胎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使用其他金屬做胎的,如金胎掐絲琺瑯等。掐絲琺瑯的製作工藝也稱為掐絲琺瑯。掐絲琺瑯,其製作一般在金、銅胎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填上各種顏色的琺瑯,之後經焙燒、研磨、鍍金等多道工序而成。
  • 什麼是掐絲琺瑯?
    掐絲琺瑯步驟圖 掐絲琺瑯以明代宣德、景泰為代表,因此,也被民間稱為「景泰藍」,但規範叫法為「銅胎掐絲琺瑯」。掐絲琺瑯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元代時從阿拉伯半島陸路傳入,當時稱之為「大食窯」器,我國的古代工匠很快就掌握了「大食窯」的製作技藝,並與我國本土的傳統工藝相結合,製作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嶄新的金屬掐絲琺瑯景泰藍。明代景泰藍受到皇帝青睞,它用薄而窄的銅絲掐作成多種圖案,粘在銅胎上,填上各色琺瑯料,經過烘燒、磨光等工序成器。因當時釉料多呈藍色,故俗稱「景泰藍」。
  • 什麼是掐絲琺瑯
    「琺瑯彩繪的工藝正瀕臨消失,現在世界上頂級的琺瑯彩繪大師用手指頭都能數出來,而完成一塊琺瑯表至少需要400小時,所以每年產量極少。」——鐘錶鑑賞和拍賣專家、安帝古倫創始人Osvaldo Patrizzi。掐絲琺瑯以明代宣德、景泰為代表,因此,也被民間稱為「景泰藍」,但規範叫法為「銅胎掐絲琺瑯」。掐絲琺瑯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
  • 什麼是好的掐絲琺瑯?
    搜狐網友提問:新年想挑一款掐絲琺瑯表送給長輩,請教一下專家,什麼是好的掐絲琺瑯?  《時尚時間》雜誌主編潘箭:好的掐絲琺瑯必須滿足5個條件:1.出自名家之手。2.主題生動自然、有美感。3.掐絲工藝細膩柔軟。4.色彩過渡富有層次。
  • 掐絲琺瑯傳統瓷器
    掐絲琺瑯,漢族傳統工藝品,屬與琺瑯器品種之一,一般特指銅胎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使用其他金屬做胎的,如金胎掐絲琺瑯等。掐絲琺瑯的製作工藝也稱為掐絲琺瑯。掐絲琺瑯的製作大致可以分為7個步驟:制胎,即以紅銅板制出器形;掐絲,即將壓扁的銅絲依設計飾紋粘牢於胎體;燒焊,將其再次焊接牢實;點藍,依飾紋中顏色依次上釉彩,先點地,次點花,再點藍,後加亮白;燒藍,點一次藍即燒一次,重複多者可達3次;磨光,以細砂石、黃石及木炭分別逐次打磨光滑藍料與銅絲的粗糙處;鍍金,即拋光除鏽的最後一道工序。
  • 中國琺瑯藝術,元代掐絲琺瑯研究,我國最早的掐絲琺瑯實物為元代
    【我國最早的掐絲琺瑯實物為元代製品】由於掐絲琺瑯在元代的引進、明初生產和使用情況文獻>和具款實物缺失的緣故,曾經使得對於元代和明代早期掐絲琺瑯製品的認識局限很大。通過故宮幾代人的艱辛努力,以相關的歷史文獻為佐證,對清宮舊藏掐絲琺瑯器進行排比、分析和研究,成果表明我國最早的掐絲琺瑯實物為元代製品。
  • 皇室權貴——清代掐絲琺瑯
    清代初期,清政府成立了最大的「皇家工廠」——造辦處,下設幾十個作坊,琺瑯作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作坊之一。此外,揚州、廣州、九江、北京等地也製作具有地方風格的掐絲琺瑯。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球形香燻,清康熙內務府造辦處琺瑯作製造,直徑16.2cm。清宮舊藏雍正皇帝不喜歡掐絲琺瑯,故其製品和傳世品都較少,傳世作品比較可靠的只有臺北故宮收藏的金胎掐絲琺瑯豆。
  • 掐絲琺瑯:復興的宮廷時尚
    「銅胎掐絲琺瑯」,顧名思義,是指在銅胎上,用細薄的扁銅絲掐成花樣,再在銅絲立面圍成的小隔間填充琺瑯釉彩,經反覆燒制、鍍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彩爍目的琺瑯器皿。   掐絲琺瑯自元代從西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有著伊斯蘭教藝術繁複綿密、極重線條和設色的特點,而中國傳統美學是一種忽略色彩與形似的美學。掐絲琺瑯的繁麗生動、輝煌燦爛,對國人尤其士大夫階層,造成了審美上的衝擊與反動。
  • 裝飾畫界的貴族——掐絲琺瑯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掐絲琺瑯(fà láng)應用於日常的家居裝飾已成為現代人們追求的一種時尚。掐絲琺瑯工藝畫憑藉其豐富的工藝材質,加之與生俱來的溫潤豔麗之美、寶石般的光澤,極大地彰顯了高貴典雅的貴族氣質。
  • 皇家之器:銅胎掐絲琺瑯標準器
    清康熙景泰藍纏枝蓮紋衝耳爐掐絲技術起源於國外波斯國家(今伊朗),成熟於五、六世紀,以後由波斯傳到阿拉伯、東羅馬帝國等地,在元代從西方傳入我國,從故宮元代展品看,元代掐絲琺瑯工藝在我國就已經很成熟,故宮前些年也曾經有較長期展覽元代銅胎掐絲琺瑯。到了明代,掐絲琺瑯工藝更趨成熟,金絲和鎏金金光燦燦,填料色澤純真。
  • 蘭州女教師10年創作千餘幅敦煌題材掐絲琺瑯畫
    以敦煌壁畫為範本,臨摹製作掐絲琺瑯畫,這是蘭州文理學院退休女教師白茜鍾情的一項愛好。10年來,她將敦煌藝術畫「請」到骨瓷盤上和畫板上,創作出1000餘幅作品。隨著技藝愈發的精湛,她的作品逐漸受到國內各大展覽的青睞,並多次獲得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