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楔形文字和梵語的她,榮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

2020-12-04 紅星新聞

11月19日,第11屆「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推介活動在安徽合肥舉辦。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曾燕伶以總評分第一的成績,榮獲「十佳志願者之星」稱號,成為今年西南地區唯一一位摘得此項榮譽的志願者。在獲得該獎項的志願者中,還有來自河南博物院、蘇州博物館和內蒙古博物院的志願者。活動上還公布了「抗擊新冠肺炎」個人特殊貢獻獎和團隊特殊貢獻獎、優秀志願者、優秀志願團隊和「抗擊新冠肺炎」個人優秀貢獻獎與團隊優秀貢獻獎等獎項。「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評選活動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志願者工作委員會承辦,堪稱一年一度的「全國志願者群英會」。2018年,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志願者張豔也曾斬獲此獎。

曾燕伶(右一)榮獲「十佳志願者之星」稱號

從天體物理到兩河流域 認識楔形文字還鑽研梵語

談到對曾燕伶的印象,所有金沙人都會不假思索地說出兩個字——「博學」。今年36歲的曾燕伶本科和碩士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學系,主修天體物理方向。仰望星空、探索宇宙奧秘之餘,一個華麗的轉身,她選擇在世界古老文明中尋求心靈的棲息和依偎。

碩士畢業後,她考上四川大學亞述學(一門通過發掘和釋讀楔形文字文獻,研究古代兩河流域歷史與文化的綜合性人文學科)博士研究生,研究距今6000多年前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古老文明。

除了學術研究之外,曾燕伶還是個難得的語言天才:不僅精通英語、德語和阿拉伯語,還能讀識包括蘇美爾語和阿卡德語在內的楔形文字。這讓曾燕伶得以追尋一批批曾在兩河流域留下輝煌記錄的文明足跡,與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對話」。據悉,全國可以識讀楔形文字的學者,目前不足百人。研究之餘,她還因為個人興趣,鑽研起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梵語。這是曾燕伶掌握的第六門語言。

感興趣就去行動,這幾乎成了學霸曾燕伶的人生信條。從小懷揣「考古學家夢」的她,走遍了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世界著名博物館。2013年底,在泰國國家博物館,一位正在做志願講解的法國老太太點亮了曾燕伶做志願者的心願。她盼望進入博物館,去了解形形色色的觀眾和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

機緣巧合,2014年初金沙遺址博物館第一次面向社會招募志願者。經過嚴格的面試、考古歷史知識培訓、講解培訓、禮儀培訓等,曾燕伶發揮學霸的技能點,如願成為金沙的一名正式志願者。

志願者團隊中的「全能型」選手 她卻說收穫遠大於付出

在博物館外,曾燕伶研究的是兩河流域四千年前的蘇美爾文明;走進博物館,她講解的是東方古國三千年前的古蜀文明。從2014年至今,作為志願者團隊講解組組長,曾燕伶已在金沙開展志願服務6年,服務時長1375個小時,為現場上萬名觀眾和十多萬網絡觀眾講解古蜀文明和金沙臨展。

特別是金沙每年的世界文明主題特展,都能看到曾燕伶發揮專業特長,參與校對、翻譯甚至錄製語音講解的身影,市民得以暢通無阻地領略古羅馬、古埃及、龐貝、瑪雅等世界古文明之光。

曾燕伶(紅衣者)在為觀眾們講解

當曾燕伶談起這6年來的志願服務時,她表示自己收穫的遠比付出更多。「遊客們總是能幫我打開新的思路,而他們帶給我的感動更是無窮無盡。」

有遊客了解到她是歷史學博士,在聽取講解的時候會提出頗有見地的看法,在參觀結束後還會繼續與她深入討論。一次講解甚至持續數小時。「觀眾的有些問題乍一聽很奇怪,但若從他們的角度思考,反而能給我很多啟迪」。曾燕伶說。

觀眾們也會帶給她意外的感動。一次,志願者團隊邀請博物館周邊街道的環衛工人來金沙參觀。講解完畢,一位環衛工人竟然從身上沉甸甸的背包中取出一大袋自家種的花生表示謝意。那一刻的感動,曾燕伶至今仍銘記在心。

還有一次,博物館邀請一所特殊學校的孩子們參觀。有視障的孩子們將身體貼在玻璃地板上,用力感受下方的光線,這樣才能模模糊糊地看到埋在玻璃下的陶片。這個瞬間也讓曾燕伶無比動容。

參與新冠疫苗試驗 博物館裡的「跨界」戰士

隨著服務年限的增加,志願服務意識已經融入曾燕伶的血脈。疫情期間,她收到成都市血液中心發來的簡訊,稱受疫情影響,獻血人數大幅減少,號召有條件的人士前去獻血應急。她與成都市血液中心預約,前去捐獻了兩個治療量的血小板,可為四位患者救急。

曾燕伶在終評會現場陳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曾燕伶報名成為新冠疫苗臨床研究志願者的申請獲得了批准。她立即前往華西醫院注射了正在研發中的新冠疫苗,並配合科研人員進行後續的觀察工作。當拿到落款時間為「2020年5月18日」的新冠疫苗臨床研究志願者證書時,曾燕伶說,這是一名博物館志願者所能收到的最好的節日禮物。

現在,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團隊已發展至包括翻譯組、服務組、講解組、視覺組和外宣組五個組別的完備規模,各種人才藏龍臥虎。每年志願者培訓大會上,曾燕伶都會把自己的志願者經歷分享給一批批新人們。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曾琦 編輯 喬雪陽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榮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稱號
    19日,第十一屆「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推介活動在安徽合肥舉辦。活動中,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曾燕伶以總評分第一的成績,榮獲「十佳志願者之星」稱號,成為2020年西南地區唯一一位摘得此項榮譽的志願者。  據悉,「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評選活動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志願者工作委員會承辦,目前已舉辦了11屆。
  • 會6門外語,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榮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
    今日(11月19日),第十一屆「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推介活動在安徽合肥舉辦。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曾燕伶以總評分第一的成績,榮獲「十佳志願者之星」稱號,成為今年西南地區唯一一位摘得此項榮譽的志願者。
  • 掌握六門外語,參與新冠疫苗試驗,這位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的...
    11月19日,在安徽合肥舉行的第十一屆「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推介活動上,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曾燕伶以總評分第一的成績,獲得了「十佳志願者之星」。她是今年西南地區唯一一位摘得此項榮譽的志願者。作為四川大學亞述學博士研究生,曾燕伶掌握六門語言,包括蘇美爾語和阿卡德語在內的楔形文字,以及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梵語。
  • 北京汽車博物館榮獲「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評選...
    近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志願者工作委員會承辦的第十一屆「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推介頒獎儀式在安徽博物院隆重舉辦。來自全國超過100個博物館單位、近200位博物館專家學者、從業人員、志願者等參加了本次推介活動。
  • 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評選結果出爐 安徽博物院志願團隊上榜
    「十佳志願者之星(團隊)」獲獎團隊11月19日, 「牽手歷史——第十一屆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推介活動在安徽博物院舉行。經過初評和現場終評,「十佳志願者之星(個人)」、「十佳志願者之星(團隊)」、「抗擊新冠肺炎」特殊貢獻個人、「抗擊新冠肺炎」特殊貢獻團隊結果出爐,安徽博物院一志願服務團隊榜上有名。此次推介活動共有94個團隊和個人申報,經初評和現場終評,共選出「十佳志願者之星(個人)」4名、「十佳志願者之星(團隊)」6個、「抗擊新冠肺炎」特殊貢獻個人3名、「抗擊新冠肺炎」特殊貢獻團隊7個。
  • 掌握6種外語、考取史學博士,金沙學霸志願者摘得全國十佳
    11月19日,第十一屆「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推介活動在安徽合肥舉行。好消息傳來,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曾燕伶以總評分第一的成績,榮獲「十佳志願者之星」稱號,成為今年西南地區唯一一位摘得此項榮譽的志願者。據悉,「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評選活動,堪稱一年一度的「全國志願者群英會」。
  • 湖北省博在「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 中獲殊榮
    2020年11月18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志願者工作委員會承辦的第十一屆「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推介活動在安徽博物院揭曉,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同志榮獲2020年度「抗擊新冠肺炎」個人特殊貢獻獎榮譽稱號。
  • 會6種外語的史學博士 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志願者原來這麼牛!
    曾燕伶(右一)榮獲「十佳志願者之星」稱號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19日訊(記者 戴璐嶺)今日(11月19日),第十一屆「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推介活動在安徽合肥舉辦。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曾燕伶以總評分第一的成績,榮獲「十佳志願者之星」稱號,成為今年西南地區唯一一位摘得此項榮譽的志願者。據悉,「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評選活動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志願者工作委員會承辦,距今已舉辦了11屆,堪稱一年一度的「全國志願者群英會」。2018年,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張豔,也曾斬獲此獎。
  • 汽博館榮獲「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評選活動兩...
    2020年11月18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志願者工作委員會承辦的第十一屆「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推介頒獎儀式在安徽博物院隆重舉辦。來自全國超過100個博物館單位、近200位博物館專家學者、從業人員、志願者等參加了本次推介活動。
  • 「粵動你我——廣東省博物館志願者公益行」榮獲第十一屆「中國...
    11月19日,"粵動你我--廣東省博物館志願者公益行"從全國32個團隊中脫穎而出,榮獲第十一屆"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團隊項目第一名!本次活動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志願者工作委員會承辦,參與評選的團隊與個人均來自全國各地實力雄厚的博物館,其中申報"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團隊的隊伍共32個。經層層選拔,廣東省博物館志願者團隊項目入圍終選並摘得桂冠。
  • 成都:天文物理學碩士、亞述學博士 因愛好考古成為博物館志願者
    今年11月,在第十一屆「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推介活動上,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曾燕伶以總評分第一的成績,獲得「十佳志願者之星」。她是今年西南地區唯一一位摘得此項榮譽的志願者。  作為四川大學亞述學(研究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語言、文字、社會和歷史的學科)博士研究生,曾燕伶掌握六門語言。
  • 安慶師大一學子獲評省博物館「十佳志願者」
    【摘要】 日前,在2020年安徽省博物館「十佳志願者」推介活動中,安慶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師範英語專業2017(1)班的劉沁獲評安徽省博物館「十佳志願者」。
  • ...十佳閱讀服務志願者」「十佳閱讀社團」「十佳讀書之星...
    關於評選大慶市全民閱讀活動組織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和「十佳閱讀基地」「十佳閱讀推廣人」「十佳閱讀服務志願者」「十佳閱讀社團」「十佳讀書之星」「十佳書香家庭」的通知 各縣(區)黨委宣傳部、文廣體(文體新)局,高新區黨工委,市直機關各部門,市屬各企、事業單位,全民閱讀活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 巴人使用楔形文字
    那麼眾多的楔形文字在先秦時代的中國是否也流行過呢?對此中國歷史學家是持否定態度的,基於傳統文明起源觀,他們甚至連些微的懷疑也不曾提出過!但筆者以為,先秦時代活動於川渝地區的巴人是使用楔形文字的,或者說巴人最先使用的是楔形文字。以出土文物為證:
  • 神秘的楔形文字及起源
    楔形文字是蘇美爾文明的獨創,最能反映出蘇美爾文明的特徵。楔形文字對西亞許多民族語言文字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西亞的巴比倫、亞述、西臺、敘利亞等國都曾對楔形文字略加改造,來作為自己的書寫工具。甚至腓尼基人創製出的字母也含有楔形文字的因素。
  • 德國博物館如何跨國追回文物:「流亡」半世紀的楔形文字金板
    楔形文字是由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發明,後來被巴比倫、亞述、西臺和波斯等民族借用的文字系統。刻寫楔形文字的材料主要是用黏土製成的泥板,而在黃金材料上刻寫楔形文字卻十分珍奇稀有,目前世界範圍內發現的不到10塊。其中有這樣一塊3000多年前的楔形文字金板,經歷了近100年的「奇幻漂流」、長達7年的跨國官司。
  • 亞述學家,對波斯文件和楔形文字的破譯做出了巨大貢獻!
    正是通過波斯人用楔形文字寫下的文件,我們才破解了西亞的楔形銘文。倘若波斯人沒有留給我們這些文件,現代學者將永遠無法讀懂那些粘土板。他們對巴比倫和亞述的歷史的研究將永遠充滿無休無止的爭論。在阿拉米語取代了巴比倫尼亞和亞述語言之後,人們不再用古代楔形文字書寫粘土板或其他記錄了。
  • 達州市博物館:《文物說之巴式柳葉劍》榮獲2019年度四川省優秀文博短視頻
    年度四川省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成都博物館「靈蛇傳奇」宣傳片等十個文博短視頻榮獲「2019年度四川省十佳文博短視頻」;四川博物院「學科學鑑歷史 博物館科學課程——紙上乾坤」等十個文博教育案例榮獲「2019年度四川省十佳文博教育案例」;成都博物館講解員杜宇等榮獲「2020年四川省十佳博物館講解員」;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志願者鍾健等榮獲「2020年四川省十佳博物館志願者」。
  • 楔形文字是如何「死而復生」的
    古代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底格裡斯河)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希臘線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中國甲骨文字一樣,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自源文字。大約公元前3200年(烏魯克文化IV期),生活在兩河流域地區(今伊拉克南部)的蘇美爾人發明了楔形文字,並且最早用來記錄自己的語言——蘇美爾語,蘇美爾文明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文明。
  • 楔形文字是怎樣破解的?
    羅林森決定從其他的地方找到那些銘文的內容,最終他從古希臘人的記述中,見到了對這個古波斯雕畫和碑文的描述,由此,他知道了希臘文的內容。這以後,他將希臘文的內容和拓片上的波斯楔形文字的原文相互對照,花了16年時間,才破解了波斯楔形文字,1849年他發表了自己的破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