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出生的村上春樹,在經營小酒吧的1979年趴在廚房餐桌上寫了第一部小說《且聽風吟》,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至今已走過四十餘年文學創作旅程。他的作品被譯介至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筆下的文字已陪伴一兩代人走過各自的青春河床,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審美傾向、生活格調。
距離感或疏離感,連同虛無感、孤獨感、幽默感,構成了村上作品的基本情調。他處理的都是那些根本性的問題——生與死的意義、真實的本質、對時間的感覺與記憶及物質世界的關係、尋找身份和認同、愛之意義,但採取的是一種易於消化的形式,不沉悶、不冗贅。
電影《挪威的森林》劇照
他面向現今的我們講話,用我們這個時代的語言,對於活在這個世上所具有的全部好處和樂趣既敏於感受又秉持一種虛無主義的態度。
自2006年獲得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的弗朗茨·卡夫卡獎之後,村上春樹的名字每年都會出現在多家博彩公司賠率榜的前端,但遺憾次次落空。有人戲稱他為「萬年陪跑」,也有人反駁「村上不曾參賽,何來陪跑」。
關於與諾獎的糾葛,村上曾回應:「其實挺困擾的,因為並非官方提名,只是民間賭博機構拿來定賠率罷了。這又不是賽馬!」
而林少華認為,比諾獎更重要的是,村上把無數微茫的情緒化作紙質審美。作為村上春樹的知名譯者,林少華表示,唯有翻譯村上才能清晰地聽到中文日文相互咬合併開始像齒輪一樣轉動的愜意聲響,才能切實覺出兩種語言在自己筆下轉換生成的實實在在的質感和愉悅感。
在《林少華看村上》一書裡,林少華將村上的作品按照長篇、短篇和隨筆,每類按時間順序一書一評。縱向讀之,不妨視為作家傳略和創作譜系;橫向讀之,又是相對獨立的文本解讀或作品各論。
《林少華看村上——從<挪威的森林>到<刺殺騎士團長>》,林少華著,青島出版社,2020年5月版。
新京報·文化客廳聯合青島出版社,邀請到文學翻譯家林少華,與你一同品讀村上春樹文字的質感,以及他與諾獎多年來的「結緣」歷程 ——
生與死的意義、真實的本質
對時間的感覺與記憶
▼
我怎麼又「陪跑」了?
村上春樹與諾貝爾文學獎的那些事兒
| 活動時間 |
2020年10月26日周一19:00
線上微信群直播分享
| 主講 |
林少華
著名文學翻譯家,學者,作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著有《落花之美》《為了靈魂的自由》《鄉愁與良知》《高牆與雞蛋》《雨夜燈》《異鄉人》《林少華看村上:村上文學35年》。譯有《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奇鳥行狀錄》《刺殺騎士團長》等村上春樹系列作品,以及《心》《羅生門》《雪國》《金閣寺》《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日本名家作品八十餘部。2018年以其傑出的翻譯業績和對中日文化交流的貢獻榮獲日本「外務大臣獎」。
| 你將聽到 |
Part 1
認識村上
☆ 村上春樹是誰?他的作品在日本當代文學史上有怎樣的地位?
☆ 村上的文體或語言風格有什麼特點?
☆ 「去日本化」是村上作品像萬金油一樣暢銷世界各國的原因嗎?
Part 2 村上與諾獎
☆ 村上何時與諾貝爾文學獎「結緣」?
☆ 「陪跑」諾獎至今的原因有哪些?
☆ 村上本人對於是否獲獎持何種態度?
Part 3 翻譯村上
☆ 作為翻譯村上春樹的知名譯者,林少華認為自己與村上在哪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繫?
| 活動主辦 |
新京報·文化客廳 × 青島出版社
| 特別支持 |
書萌
| 書店聯盟 |
在溪書屋、雲胡書坊、三聯韜奮書店(成都)、經開書房、社科書店、知行空間書店、新山書屋、二樓南書房、璞玉書店、彼岸書店、人間食糧書店、時習書房、卡佛書店、北京外研書店、民大出版社團結書社、福州鹿森書店、瞻書房、天津桑丘書店、清涼藝文咖啡書店、上海三聯書店 · 微言小集
本場活動地點
新京報·文化客廳線上活動群
入群方式
掃描群二維碼可直接入群
單群上限500人
名額有限
先到先得
群滿200人後
可添加文化客廳線上小助手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