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活成一束光,追尋生命的意義

2020-12-21 文化V時代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當你活成一束光的話,誰要接近你,誰就是接近了光明,那也是對他者的負責和對他者的造福。——陳果

每當人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難免會產生自我懷疑:思考自己來到世界的意義,思考個人的人生價值,想像著未來的生活。處處都流露出對未來的憂慮、對未知的恐懼、對當下困難的畏懼、對他人生活的羨慕等等情緒,仿佛是對自己進行全盤否定。你缺少的是一種肯定的聲音、一種安慰和鼓勵。

當你懷疑自我的時候,請靜下心來想一想:如果我不曾來過這個世界,身邊人的生活是否會發生著變化;如果這個世界沒有我的話,我的朋友、父母、孩子是否會感到憂傷?如果你與他們共度的美好記憶都將消失的話,在他們生命中關於友誼、親情和愛情的部分是否會產生缺失。

如果我們一時陷入彷徨,不妨想一想:如果我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那麼理想中的我應該是什麼樣子?如果我們站在更高的維度看待當下的生活,你會發現幸福度越高的人,其散發的能量就越強,是因為他身上散發的光芒越來越強。他在照耀自己精神世界的同時,也點亮了他人內心深處的點點燭光

01 擺脫自卑,不妨活得更加自信

我清楚地記得2015年的夏天,我聽到的那一段音頻竟無意中改變了大學的生活軌跡。那是俞敏洪在《我是演說家》中講述自卑的話題,他說:「因為自卑,所以你就會害怕,你害怕失敗,你害怕別人的眼光,你會覺得周圍的人全是抱著諷刺打擊侮辱你的眼神在看你,因此你不敢去做。

我在不知不覺中聽了好多遍,他講得不正是過去的我嘛。因為害怕辜負父母的期望,每次一到考試就開始禱告;看到喜歡的女生也不敢去表白,害怕丟了自己的面子;斤斤計較於學校的排名,安分守己地做個好學生,不希望別人在背後議論自己;害怕上課朗讀英語課文發音不標準,招惹大家的嘲笑。

正是這一段音頻,讓我明白:如果你不斷貶低自我,打壓自我的信心,將會逐步失去勇氣,失去所有原本應該屬於你的機遇。在此之後,我變得勇敢起來,積極競爭屬於自己的機會(如入黨),嘗試自己過去不敢的事情(如採訪感動中國人物),組合160多人的大型校園活動(如舉辦職業生涯分享會)。

02 生命多美好,肯定存在的價值

在《生活多美好》這部電影中,因為喬治的存在,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在弟弟九歲那年,如果不是喬治以右耳失聰為代價,弟弟的生命就永遠定格在九歲了;如果不是喬治放棄上大學的機會,接手企業的話,比利叔叔可能就會進入瘋人院;如果沒有喬治的存在,藥店老闆高爾可能就會因配錯藥而受到牢獄之災……

如果不是天使讓他意識到沒有自己參與過的世界,他永遠不會想到自己的存在竟對小鎮這麼重要。原來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是那麼美好,特別是由心愛的妻子瑪麗和四個孩子組成的家庭。

在《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中,因為蘭徹的存在,足足改變了兩個人的生活足跡。因為他的鼓勵,法罕能夠向父親表達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做自己內心熱愛的事情,最終成為一名著名的野生動物攝影師;拉加也能夠勇敢地放下改善家境的心理負擔,不再處於擔憂和壓力之下,最終趕在畢業前找到工作。

每個人的一生就像一段旅程,遇見的每一個人似乎都在改變著我們的行為和認知。正是因為那些不經意間的善良之舉,因為那些給我們勇氣的人,才讓我們逐步走出了原有的世界,發生了顯著的改變。

既然沒有人愛我,那我就去愛別人吧。——韓紅

03 關愛他人,讓自己發光發熱

記得胡歌曾參與《我在你身邊》節目的錄製,當他面對上千粉絲的報名,他最終選擇的是:和一位遠在湘西山區的女老師共同度過24小時之旅。令我最感動的三個鏡頭分別是:胡歌去往湘西山區的過程、援助小女孩上學費用和為山區孩子做一次午飯。

在胡歌前往小學的過程中,換乘不同的交通工具,不管是汽車還是三輪車,他絲毫沒有抱怨自己的選擇。而他在去的路上,還細心地為當地上學的孩子們準備各種禮物,如新書包、新畫筆、洗髮膏等等。

在胡歌做家訪的過程中,看到山區的一戶家庭因沒有更多資金支持小女孩上學的情景後,他親切地將小女孩抱在懷中,並表示:「今天叔叔答應你,你讀書,讀到初中,叔叔就資助你到初中,你讀到高中我就資助到你高中,如果你能夠考上大學,叔叔一直資助你。」

胡歌在了解這裡的留守孩子因為家境貧困都未能夠吃過一次午飯時,完全沒有明星的架子。他主動表示願意為孩子們做一次午飯之後再離開。胡歌自己親自去抓雞,挑選各種搭配果蔬,親自下廚,切菜炒菜,最終在離開的前一刻做好了一頓美味豐盛的可口飯菜

總結

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無論自己周圍的環境如何,努力將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自己精神世界的同時,也為別人的世界點亮微微燭光!如果自身尚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點亮世界時,哪怕自身發出一點點微小光芒,也是具有重要的存在價值。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魯迅

相關焦點

  • 生命本無意義,還是要活成自己
    如果人生沒有酸甜苦辣和愛恨情仇,生命也就沒了意義。其實,生命本來也沒有什麼意義,人類總是在不自量力地為自己的行為尋找目的。終其一生,人們都在有限的生命裡浪費著生命。生命沒有原本的意義,但人可以為自己的生命確定意義,我們要做的就是聽聽自己的聲音,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 追尋生命的意義
    弗蘭克在之後的自傳,《追尋生命的意義》中,這樣總結意義療法的精髓: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不應當由我們向命運發問,而是命運對我們提出挑戰。我只能猜測,讓霍金心甘情願被困在輪椅上,每天靠注射藥物,控制自己面部的幾塊肌肉來操作語音合成系統,讓他願意這樣活著的意義,大概就是宇宙對他無窮的誘惑吧。弗蘭克多次引用的尼採的話,恰好契合了霍金: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便可承受一切。   來自劍橋大學   霍金說:「我的目標很簡單。
  • 雨果獎作家郝景芳的心裡話:用心創造,活成一束光
    此次系列視頻是對#心裡的話,用影像說#作品徵集活動的一次拓展,鼓勵大家用影像說出自己的心裡話。稍早的時間,華為終端官方微博就已經陸續發布了兩支人物視頻,分別表達了海上搜救飛行員宋寅和排球運動員惠若琪的心裡話,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眾多的用戶被「活成一束光」的典型女性代表所感染,激勵著他們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活成自己期待的模樣。
  • 《追尋生命的意義》書籍推薦
    ——尼採《追尋生命的意義》一書由維克多·E·弗蘭克爾所著《追尋生命的意義》是一個人面對巨大的苦難時,用來拯救自己的內在世界,同時也是一個關於每個人存在的價值和能者多勞們生存的社會所應擔負職責的思考。當一廂廂被裝入火車的乘客紛紛驚叫道:「那兒有個牌子,奧新維辛!」煞時,每個人的血液都降到冰點。在這裡,煤氣間便是地獄的代名詞,煤氣間似乎是這裡所有人的最終歸屬,而具體能活到多久就看個人運氣,在精神病學裡,有一種狀態叫做「緩刑錯覺」。死刑犯在處決以前,幻想自己會在最後一分鐘獲得緩刑。每個人都幻想著一絲希望。
  • 探秘:北大推薦的50本書之《追尋生命的意義》
    每一本書就像一塊待開發的隱秘之地,他需要你去親自去探索,去領略它自身的風採,增加你自己的文化儲備。人生就是在不斷的追尋,可是又有誰知道我們到底在追尋什麼?追尋我們想追尋的,去探索一切未知的事情,本書就是一本讓你在困境中去堅持下來,去獲得巨大努力的一本讀物。作者維克多E.弗蘭克爾(Frank.V.E.,1905-1997),醫學博士,維也納醫科大學神經與精神病學教授,擁有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達拉斯大學和匹茲堡大學教授職位。共出版了39部作品,並被翻譯成34種語言。
  • 活成一束光,點亮了自己,也照亮並溫暖著別人
    有一年,她從姑姑到北京旅遊的照片中發現了故宮的牆和門上的畫就是她和父親經常畫的畫,於是心底萌發了一個念頭,畢業後一定要去北京,去北京看雕梁畫棟,去北京的房子上畫畫,去北京開闊眼界見世面,去北京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22歲那年,她隻身來到京城,開始了自己的藝術創作生涯。
  • 《鼠疫》加繆式英雄主義:不必等候炬火,自己活成一束光
    鼠疫初期,朗貝爾否認自己應該留在奧蘭,他不理解為什麼自己要被留下,只想儘快逃離奧蘭,去見自己的愛人。這個時候,他先後找了裡厄醫生開證明、找柯塔爾找守衛城門士兵通融等等,做各種交涉,想要離開。最後,當他真的可以有機會離開的時候,他卻選擇了接受,摒棄了「小我」的幸福,選擇了留下,選擇了與大家有難同當、共同面對。
  • 活出生命的意義,全新視野審視《人類對意義的追尋》
    西瓜視頻版:看到這個問題,首先出現在腦海中的是那句膾炙人口的經典名言:「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這個答案,我們可以給滿分!十分的勵志!然而名言之所以稱之為名言,除了它確實言之有理外,還有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是由名家所說的。愛因斯坦說出來了他的人生覺悟,但我們每個人自己又是如何看待呢?
  • 身所· 第四期導師班圓滿結束,最美的女人是活成一束光,照亮生命
    一簇嬌豔盛開的玫瑰,一棵參天的大樹,一樹繁盛的果實,最初都只來源於一顆埋在土地裡的種子。選擇成為一名傳播優雅文化導師,選擇成為一顆生命力飽滿的種子,選擇成為內求外綻的生命,帶著慈悲,愛與夢想,讓靈魂之光照耀你的道途,追尋夢想與幸福,關於愛和光,關於道義與使命。
  • 讀《活出生命的意義》有感
    活出生命的意義今年以來,我看了一些書,有《易中天中華史》系列,錢佳楠的《有些未來我不想去》,《活出生命的意義》……甚至閱讀了關於經濟學方面的《貧窮的本質》,這只是粗淺的涉獵。其中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所著的《活出生命的意義》,讓我感觸頗深。我第一次知道這個人和這本書是在一檔綜藝節目《奇葩說》第六季裡,節目中作為導師李誕推薦了這本書。讀後我才知道這的確是一本佳作,值得每個人去閱讀,去思考生命的意義。書的前半部分,作者通過論述自己在集中營裡的恐怖遭遇,在地獄般苦難與困境中,在幾乎毫無生還希望的絕境裡,依然堅信生命的意義,並保有活著的希望。
  • 復旦女神陳果: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在復旦大學裡有一位思修課女老師說: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這位女老師知性優雅,自信出色,不僅在校園裡有大批粉絲,在校園之外同樣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她也因而被稱作復旦女神,這個人就是智商與情商並在的陳果。
  • 復旦陳果: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真正成熟的靈魂,就像一束光,不僅滋養自己生命的舒展,而且誰若接近TA,就是接近光。我的一個遠房表弟,才二十幾歲就整天嘴裡念叨:「沒意思、真無聊。」他大學考了三次,一次比一次分還低,可能受到了打擊,從此一蹶不振。
  • 《月亮與六便士》:生命的價值,在於追尋自己的內心,為自己而活
    沒有人能夠理解他,人們怕去了解他,因為不敢相信竟然真的會有這麼真實的,只為追尋自己靈魂的生命。 我們只能用一種敬畏的心去崇拜思特裡克蘭德,只有他敢於直面自己的靈魂,他也不給任何人機會的敲擊著萬事萬物的魂魄,這就是他的真實。
  • 生命的意義是追尋幸福
    於是我經常感嘆:生活沒有意義。當時處於非常迷茫的時期,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每天都不知道做些什麼才好。我發現我不喜歡學專業課,覺得內容枯燥,老師講課業極其無聊,我發現自己每天沉浸在電腦遊戲和武俠小說的世界時,內心會有一種巨大的恐慌感,讓自己感覺非常的痛苦。我為什麼而活,我要去向哪裡,我做一些怎樣的事情才能讓自己感受生命的意義,才能讓自己重新煥發,重拾生活的動力與勇氣。
  • 《美丘》生命的意義在於:好好活在當下
    這部小說故事很簡單,主要以主人公橋本太一的視角描述了自己的女友美丘在面臨病痛折磨的時候,用自己的勇氣和對生命的執著,在生命的最後時間裡,拼盡全力的活著的故事。太一很心疼她,也漸漸明白為什麼美丘那麼特立獨行,她只不過是想用自己特殊的行為記錄下自己的存在,就像美丘自己說的那樣,想要太一證明她活過一樣。當知道自己的生命不會太長,甚至會時刻死去的時候,美丘並沒有彷徨甚至是絕望,也沒有自暴自棄,她在努力的活著,她想讓每一個人記住她曾經來過人世一場。
  • 如何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
    弗蘭克爾將他在集中營的經歷和他創立的「意義療法」凝結成了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活出生命的意義》自1946年初版至今,已經被翻譯成了24種語言,銷售達1200萬冊,被評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初次讀到這本書是十多年前,書名譯為《追尋生命的意義》,當時主要為作者在集中營的苦難經歷所震憾。
  • 「志願活動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
    「也就是在照顧更加需要照顧的孩子時,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覺得我還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促使我重新鼓起勇氣走進學校,也就是從那個時候,我萌生了去做志願者的想法。」此外還經常利用寒暑假勤工儉學,為自己賺取學費和生活費。在做公益的過程中,她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商洛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孩子們做手語操的那段經歷。「雖然那些孩子身體上有殘疾,智力上也不如同齡人,但是他們都在努力地跟著志願者們一起學習,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使自己的動作更加協調。從他們的微笑中,以及雖不協調但拼命去改變的動作中,我感受到了一種莫名的溫暖,感受到做公益的意義。」
  • 馮提莫:擁有單身力的姑娘,都活成了一束光
    擁有單身力的女人,在經濟上能獨立,在思想上有主見,在感情上不過分依賴,最後都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擁有單身力的女人,在經濟上能獨立,在思想上有主見,在感情上不過分依賴,最後都如馮提莫一樣都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 讀書:活出生命的意義
    弗蘭克爾超越了這段煉獄般的痛苦,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並在幾個月後拿到駕照。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他寫的這本書《活出生命的意義》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十本書之一,到今天,已被翻譯成24種語言,影響了無數的人。
  • 《活出生命的意義》:找到自己獨特的使命,消滅生活的空虛感
    關於生命的意義,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叔本華認為生命本來是沒有意義的,尼採則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成為你自己。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也許很多人也曾追問過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但對於經歷過集中營生活的弗蘭克爾而言,這個問題已經不再是理論上的追尋,而是無數個痛苦的夜裡,支撐他咬牙活下去的精神動力。因此,在迎來重生後,他才會創立意義療法,並結合自己的經歷,寫下了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