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顆「愛心」的全球接力-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 溫州...

2020-12-16 溫州日報甌網

2020/10/21 07:06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單暉 瀏覽:2626

題記

謹以此文獻給全球共同抗疫中的930萬溫州人和68.8萬溫籍僑胞

溫州日報記者 嚴芒芒 程瀟瀟

這是一張很普通的世界地圖。書店裡很容易買到的1:2820萬比例「雙全開」版本,上面手繪了一些紅色「愛心」,手寫了一些字,還粘貼了一些黃色和粉紅色的便利貼;

這是一張並不普通的世界地圖。45顆「愛心」遍布五大洲的45個國家,這是抗疫期間,海內外溫州人託起愛鄉愛國的「滿屏紅心」,繪就的一幅抗疫全球接力圖。

這幅珍貴的「世界溫州人馳援家鄉全球接力圖」,國慶前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收藏,作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物資料,編號:「國博收藏2020第031號」。

昨天,記者聯繫上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國博藏品徵集與鑑定部有關負責人認為,地圖上標記的紅色「愛心」以及寫滿字跡的黃色標籤紙,生動反映了抗疫人員緊張忙碌高效的工作場面,也真實感人地見證海內外華人同呼吸共命運、血脈相連、凝聚一心、共同抗疫的艱辛歷程,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

45顆「愛心」全球接力,海外溫州人馳援家鄉、家鄉反哺海外溫州人的共同抗疫故事,就從這張世界地圖展開……

(一)

庚子鼠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春節的祥和。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距離武漢900公裡的溫州,竟成了全國除湖北之外疫情最嚴重的城市。

溫州是座人口大進大出的城市,年關時節返溫人員基數特別大。據統計,在武漢的溫州人有18萬左右,他們把湖北或武漢稱為「第二故鄉」。溫州特殊的市情,意味著溫州面臨特殊的防控壓力。

1月17日至2月17日,確診病例從1例激增到504例!溫州告急!

春節長假的第3天,也就是1月26日,溫州市委統戰部(市僑辦)、溫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世界溫州人聯誼總會共同發起,一封共抗疫情的《致世界溫州人捐贈倡議書》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出,倡議海內外溫州人為祖國、為家鄉捐贈急需物資。

也就是從那一刻起,在世界的各個角落,68.8萬海外溫州人,從商界到學界,從機構到個人,展開了一場愛心接力。各僑團內部組織成員接龍,外部形成僑團聯盟,利用海外經營的人脈資源,通過線上網店訂貨、線下實體店掃貨、醫療廠家搬貨等方式,全球籌集抗疫物資。

短短幾天裡,市委統戰部就收到西班牙、法國、義大利、捷克、衣索比亞、俄羅斯、紐西蘭、加納、泰國、巴西等30餘個國家和地區270餘個僑團發來的捐贈反饋。

涓涓僑愛匯成滔滔江海。他們源源不斷送往溫州的,是防疫一線最急需的一批批物資,更是溫暖家鄉930萬溫州人的一份份最深摯的愛。

這時,有人提出急需一張世界地圖。正月初六從自己經營的「白鹿書肆」找來這張地圖的陳若霆回憶當時情況說,市委統戰部說要一張世界地圖,一來記錄海外捐贈,二來研究運輸通道,一目了然。

這張地圖還真派上了大用場。

那時候的市僑辦辦公室,每個晚上都是燈火通明。在這張世界地圖上,工作人員、海外物資捐贈接收小組專班成員陳偲偲對照著手機上顯示「完成」的微信捐贈群,在對應區域標上紅色記號。後來,她靈機一動把記號塗成了愛心形狀。

市委統戰部副部長葉軍,是此次物資捐贈接收小組負責人,組員們要24小時連線全球華僑,一對一跟單對接。倡議書發出的當天,葉軍就吩咐同事,必須交接好家裡的事情,「接下來應該就沒有什麼上下班了」。

【完成】衣索比亞僑胞捐贈

【完成】加納溫州商會捐贈

【待完成】法國法華工商聯合會捐贈

……

「完成」「待完成」,針對海外華僑的捐贈進度,陳偲偲把手機裡臨時拉起的三四百個微信群進行了分類。每一筆捐贈,都有一對一的聯繫群。群裡有捐贈方、物資接收小組成員、跟單志願者,少則5人,多則10餘人。工作人員及時回應各種捐贈問題,全程代辦各種捐贈手續,實時共享海外物資運回溫州的物流信息。

遍布全國的溫州商會,則成了「搬運工」,不管落地上海還是落地北京,都有他們在接應。僑團和商會內外合力,讓捐贈物資以最快速度應援。

採訪中,很多志願者在回憶時不約而同說了一句話:只要物資能進來,哪怕再累我們也願意。所有的辛勞,在物資落到溫州土地上的那一刻煙消雲散。

「對世界溫州人來說,這張地圖,是他們馳援家鄉的愛心接力圖。對我們來說,這是作戰圖,背後凝聚著無數戰友的共同努力。」葉軍說。

在這張作戰圖的側旁,整齊地貼著8張黃色便利貼。物資組織、海外物流、捐贈手續、單證處理、國內清關、國內物流、物資交接、海外捐贈工作小分隊——每張便利貼的標題,都用紅筆標註,聯繫人和電話用黑筆標記。小小便利貼,記錄著海外物資運至溫州的工作流程,可以讓物資捐贈接收小組專班成員第一時間找到接頭人。

從招募志願者,到建立機制,再到破解運輸難題,白天想轍,晚上聯絡,盟友越來越多,志願者隊伍越來越壯大。

很快,條條路子都通了家鄉——那個叫溫州的心之所念、夢之所想的地方。

一場世界溫州人馳援家鄉的全球接力,就這樣在這張世界地圖上徐徐展開。一顆愛心代表著一個國家或城市,1顆愛心,2顆愛心,3顆愛心……45顆愛心在地圖上熠熠生輝!

(二)

注目這張世界地圖,一顆顆愛心的背後,是一個個奔忙而堅定的身影,是一張張疲憊卻堅毅的面孔,是強大信念意志匯聚成的一往無前的洪流。可親可愛的海外溫州人,用鋼鐵一般的擔當,鑄成了馳援家鄉的中流砥柱。

愛心坐標——比利時、越南

開先河的航線和包機

馳援,馳援,愛心馳援在接力!

在這張地圖的東半球上,四張粉紅色的便利貼甚是醒目。自西向東,沿著便利貼所在的四個坐標走向,一排用紅水筆描出的圓圈,勾出了海內外溫州人開闢的首條「抗疫包機航線」。

這條飛越歐亞大陸、全長9000多公裡的航線,是國內首條為抗擊新冠肺炎運輸物資而臨時開闢的歐亞洲際航線。從比利時布魯塞爾起飛,經俄羅斯葉卡捷琳堡,再到中國西安,最終抵達溫州。曲折線路,凝聚著內外溫州人共抗疫情的同心接力。

2月初,隨著國內疫情加重,國際多條聯通中國的航線停航,大量捐贈物資滯留境外。「沒有航線,我們不妨開闢一條出來!」包機的呼聲最先在溫州民間響起。

很快,這個呼聲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回應。溫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向國家發改委運行局發函並獲得回復。最終決定,利用四川航空現有的布魯塞爾往返西安客運航線,臨時改造成貨運包機航線。

2月5日,溫州市僑辦、市僑聯發布通知,擬包機從比利時直飛溫州運輸滯留物資,海內外溫州人迅速聞「機」而動。

地圖上,紅線連接的國內一端,溫州市華僑總商會、北京溫州商會、溫州市女企業家協會等十多家各地溫州商會及本地行業協會的負責人,主動提出捐款,承擔包機及相關費用。紅線的另一端,海外溫籍華僑迅速集結,爭當採購員、包裝工、快遞員、報關員。

溫籍華僑、義大利歐儷德集團董事長蘇文義,騰出公司倉庫作為捐贈物資臨時集存地。公司副總裁周小平坐上叉車駕駛座,搬運、整理防疫物資;義大利普拉託華人華僑聯誼會會長徐秋林將自己的華文學校騰挪出來,召集學校老師打包、登記防疫物品;溫籍華僑胡世隆從捷克出發,驅車14小時將1噸重的防護服運送至集存地……

疫情當前,跨國包機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這批捐贈物資,從歐儷德集團的倉庫裝車,運往比利時布魯塞爾機場,整整有1200公裡!

溫籍華僑、比利時國際中餐業聯合會主席楊丐鏡、溫籍華僑陳琴等人全程護送,他們向溫州市物資捐贈接收小組發去承諾:「我們會像護送小孩一樣毫髮無損地把這批物資送上飛機。」

2月14日15時20分,這架載著捐贈物資的空客全貨機,順利降落溫州,運來了歐洲溫籍華僑從全球各地購買的200多萬件口罩、防護服、體溫槍等醫用防疫物資,貨物總體積近400立方米,由義大利、羅馬尼亞、捷克、西班牙等國家90多個溫籍僑團、企業及個人捐贈。

抗疫期間,溫州人繪就的空中航線,不止由政府牽線的這一條。

2天後,也就是2月16日晚,從越南胡志明市起飛的圓通貨運航空YG9089,載著越南、柬埔寨當地溫籍華僑緊急採購的648箱、共計6噸的口罩等防疫物資,經柬埔寨金邊市抵達溫州。

這趟包機運費的籌集,僅用了短短3天,全部由溫州愛心人士通過社會募捐形式自發籌集,開創了全國首架防疫物資民間募捐貨運包機的紀錄。

愛心坐標——義大利

一份最長的託運單

馳援,馳援,愛心馳援在接力!

北京時間1月31日凌晨,正月初七,看著傅勇克乘坐的航班起飛,趙建斌幾個人終於鬆了一口氣。

這是義大利官方宣布到中國的航班停飛後,米蘭到溫州的最後一趟航班。

永嘉人傅勇克帶著一份長長的託運單和103個行李箱回溫,裡面有10萬多隻口罩。第二天中午,這些口罩到達溫州,被緊急送往抗疫一線。

1月底,身處義大利米蘭的文成籍僑領拉群討論,準備往家鄉運送口罩、防護服、防目鏡等物資。雷焦艾米利亞華僑華人聯誼會會長陳增傑和維羅納華僑華人總商會會長胡從煉張羅尋貨,並連夜運回米蘭,集中物資。

同時參與捐贈的,還有米蘭華僑華人工商會、米蘭文成同鄉會、米蘭浙江華僑華人聯誼會、米蘭華僑華人婦女會、義大利北部華僑華人經貿總會、義大利北部華僑華人餐飲協會、義大利曼託瓦華僑華人工商聯合會以及華人街網站網友和華僑趙東順……

物資,如何以最快的速度運回家鄉?眼看著形勢一天天吃緊,溫陽東、周立新等人找上中國國航米蘭營業部總經理吳桐,在中國駐米蘭總領事館和中國國航米蘭營業部的幫助下,大家有了方案:以託運方式「人肉」帶回。

可是,誰來託運?緊急求助的帖子在義大利「華人街」網站發布後不到半小時,趙建斌手機響了。一個陌生人來電:「你好,我可以回去一趟。」電話那頭接著介紹,「我叫傅勇克,本打算2月回國進貨,那就提前走吧!」

第二天一大早,米蘭馬爾彭薩機場,忙乎了2個多小時,103個行李箱、10萬多隻口罩終於託運完成,傅勇克也成了米蘭機場最靚的一名「逆行者」。

「你見過這麼長的託運單嗎?應該是史上最長了吧!」遠在義大利米蘭的文成華僑趙建斌向記者展示了一張圖片——103張行李託運單貼成了一張密密麻麻的「被單」。

愛心坐標——印尼

15歲少年背回1.5萬隻口罩

馳援,馳援,愛心馳援在接力!

1月18日,15歲的趙珺延從上海坐飛機飛往雅加達,打算跟著舅舅遊和洲開始他的寒假之旅。然而,到達當地沒幾天,就傳來了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家鄉蒼南也受到影響。

作為一名旅居海外的華僑,遊和洲第一時間搶購口罩,放下原本的外貿生意,以最快的速度緊急搜集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蘇拉威西島、加裡曼丹島等島內的醫用口罩。早在除夕,他就收購到了2萬多隻口罩,準備捐給家鄉的蒼南縣人民醫院。

收購的口罩整裝待發時,卻碰到了難題:因為運費極其昂貴,最好是有人坐飛機帶回國內。

正一籌莫展之際,小小年紀的趙珺延卻主動說了一句:「舅舅,讓我坐飛機運回國內吧,我已經是中學生了。」

2月2日,印尼政府發布通知稱,2月5日12點開始關閉印尼往返中國的所有航班。時間緊急,媽媽遊小敏趕緊幫兒子搶訂回國機票,終於搶到一張2月3日23點的票。事後才知道,這是當時印尼飛往中國的最後一趟航班。

為了將儘可能多的口罩運送回國,他們撕去口罩包裝,1.5萬隻口罩被硬生生擠入5個24寸的行李箱。5個行李箱,是趙珺延所能承受的最大運輸量了。

2月4日早上7點,趙珺延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他找來兩輛推車,將5個箱子搬上去,可是總有一個箱子不聽話,不停地往下掉,只能推一輛走一段,再回去推另一輛……500多米的路程,足足走了半個小時。很快,這批物資終於如願奔向了家鄉蒼南。

愛心坐標——泰國

遊客組團「人肉」帶回護目鏡

馳援,馳援,愛心馳援在接力!

1月31日,正月初七,晚7時40分,夜幕下的溫州異常寧靜。

一架從泰國曼谷飛來的航班緩緩降落在龍灣國際機場,隨著一個旅行團下來的,還有一批由泰國溫籍華僑從當地採購的護目鏡。

誰曾想到,幾個小時前,這1000副護目鏡,還在經歷一場緊張的從泰國到溫州的跨國接力。

幾天前,在泰國的溫州華僑看到溫州發布的倡議書後,紛紛走上街頭尋找醫用物資。搜集到的物資,原本打算走航空託運,但當時航空公司物流已經爆倉。泰國浙江商會會長、泰國溫州商會名譽會長祁曉雲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這時,一位志願者來電說,可以將物資帶回溫州。原來,熱心公益的溫州青年倪考夢等人,從疫情開始就發起了「高溫青年馳援溫州」行動。這個行動參與的志願者多達上萬名,他們從100多個國家「人肉」帶貨,直接與間接落地抗疫物資價值超過5000萬元。

「高溫青年社區」微信群裡是溫州各個青年社團的主要負責人和核心成員,有100多人。他們紛紛響應,帶領自己的社團一起參與行動。很快,一個百人的大群之下,又生長出一個個小群。

從事物流工作的胡琪曼也在這個微信群裡。通過多方打聽,得知當天下午有個海外旅行團要從泰國飛回溫州。來不及多想,胡琪曼立刻聯繫到相關旅遊公司請求協助。最終,這些愛心物資由幾十名遊客人手一件,「人肉」帶回了溫州。

「高溫」,就是「高能」「有溫度」。倪考夢是溫州市委政研室的一名工作人員,日常工作是對接各個領域大咖,徵求專家意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國,倪考夢的朋友圈也跟著躁動了起來,不少海外溫商主動詢問家鄉是否需要幫助。1月26日,與溫州市委統戰部發起倡議書同一天,倪考夢連夜趕寫出「馳援溫州行動」網文,號召朋友圈裡的青年行動起來,為疫情防控作貢獻。

馳援,馳援,愛心馳援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2月2日至11日,央廣浙江站記者蹲守溫州抗疫一線,採訪了眾多溫籍僑領,親身見證和感受到了溫州人的「抱團文化」在此次抗疫中的體現。他們在報導中說,以前溫州人闖出去,在外抱團經商,推動溫州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如今疫情當前,溫州人更抱成一團,血脈相連,共克時艱,紛紛加入馳援家鄉的行列,充分彰顯了溫州人的大愛。

(下轉第10版)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