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泰鬥饒宗頤曾來過溫州兩次 留下的情誼讓人深深感念

2020-12-05 浙江新聞

  2006年12月,章方松(前排右一)在香港參加饒宗頤先生(前排左一)九十華誕活動上的合影。章方松供圖

  饒宗頤先生贈章方松「文章負奇色,懷抱多正思」書聯。

溫州網訊「我的心不受羈絆,本是滄桑一學人。」

  飽受學界讚譽,寧心屏息著做學問的孤獨,一代國學大師饒宗頤於昨日睡夢中安然離世,享年101歲。

  作為當代中國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學者,其茹古涵今之學,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經史子集、詩詞歌賦、書畫金石,無一不精;貫通中西之學,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臘楔形、楚漢簡帛,無一不曉,人謂「業精六學,才備九能,已臻化境」,與錢鍾書、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錢」「南饒北季」。

  這位難以複製的曠世奇才,以其不平凡的一生,詮釋了復興中華文化的偉大夢想。他的一生,與溫州有過多次動人的交集,「孤山不孤」,我們深深感懷——

  每每想起饒公,

  總有一種不可抵禦的學術品格力量

  「在我想像中,饒公雖過百齡,但身體健康,還會繼續為我們帶來有博識有見地的精神食糧……」昨天上午,溫州學者章方松看到朋友圈裡對大師的送別,感到萬分無奈的惆悵。

  「初識先生,是1991年秋。」

  那年,溫州師範學院在雁蕩山舉行「謝靈運與山水文學國際研討會」,饒公應他的溫州學生——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楊勇邀請而來。其間,章方松「不知天高地厚」地聊起謝靈運山水詩與晉宋時期玄言詩的區別,先生則非常細心地講述著其中的奧秘。會後,饒公還和法國著名漢學家侯思孟先生漂流獅子巖,在竹筏上指點山水,談笑風生……

  當時,得饒公召集,楊勇先生自掏腰包捐款一萬元,啟動了《謝靈運研究叢書》的編撰。饒公後寫下《謝客與驢唇書》一文,指出謝靈運「學識最突出的是他對梵典梵文的認識與學習精神……」

  饒先生研究謝靈運,熱愛謝靈運詩。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李焯芬教授有言:「他的寫景詠懷之作,很多都是追步謝靈運的體制」。

  「其實,饒公和溫州有著殊勝的情緣。」章方松覺得,其最初與溫州文字結緣的神交,應該始於清代大儒孫詒讓。「小時候,先生就讀孫的《周禮正義》《周禮政要》《溫州經籍志》。並說,後來研治甲骨文的動機,是來自孫氏,在補輯校注《潮州藝文志》時,也受到《溫州經籍志》的啟示。孫是他的學問最早也是最久的指路人。」

  由此可見,饒公對溫州文化相當熟悉。而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就初登雁蕩,深嘆「二靈一龍」奇景,以致「向來不解飲,對山屢舉酒」,寫了好幾首詩,其中《小龍湫》「欲洗人間萬斛愁,振衣漱石小龍湫。峻流不為巖阿曲,猶挾風雷佔上遊」,《登顯勝門絕頂》「顯勝峰頭手自捫,含羞瀑上望中原。平生壯觀君知否,曾躋雁山第一門」二絕膾炙人口。

  2006年,適逢饒公九十華誕,章方松受楊勇推薦,有幸參加香港九所大學合辦的「學藝兼修」漢學大師饒宗頤教授九十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會上,饒公精神矍鑠,神採飛揚。章方松特寫祝壽賦文《饒公選堂大師九秩華誕頌》呈奉以示敬意。回來後,還收到饒公親書的墨寶「文章負奇色,懷抱多正思。」

  「雖然饒公只來過溫州兩次,但他留下的情誼是足以感念一輩子的。今天重睹筆墨,感受其『抉宇宙之情致,立萬象於胸間,傳千祀於毫翰,其氣格固已卓爾不群,其人格更足以輝映千古。』」章方松感慨道,每每想起與饒公一起,或讀其學術文章,總有一種不可抵禦的學術品格力量,激勵著他去探索人文精神的智慧之光。

  饒公開闢的學問之道,

  將繼續引領我們砥礪前行

  「已故的楊勇先生是和饒公交往最為密切的溫州人之一。」

  在雁蕩山,章方松曾見楊先生剝開一瓣瓣紅柚,遞給饒公,並介紹著紅柚的藥味功能,且處處行弟子禮。那恭敬師長的神態,至今讓他歷歷在目。

  「我曾在楊老溫州的寓所裡,看過饒公所贈的魏碑隸書古意的對聯:『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章方松介紹說,這副對聯是饒公從他自己所寫的詩裡,摘出的兩句。其間蘊意著學人的「中流」是堅守學術的「獨立之品格,自由之思想」。只有這樣,學人才能經得起社會的各種狂風巨瀾的衝擊。

  章方松還回憶說,在楊老出生地——永嘉縣上塘鎮東山下村,村裡的楊氏祠堂就有饒公題字匾額「玉暢蘭飛」。每次去楊老家,楊老總會和他談起饒公的淵博學問與平易近人的性格。當年,楊老在錢穆先生創辦的新亞書院,半工半讀,得到錢穆、饒公等諸師的關心培養,後出版《楊勇學術論文集》與《世說新語校箋》《洛陽伽藍記校箋》。前者封面就是饒公題籤,目錄前頁有楊勇和饒宗頤合影,背景是雁蕩山大龍湫;後兩種著作饒公分別作序。《世說新語校箋》序中有言:「門人楊君東波,服膺二劉,寢饋六代,旁鳩眾本,探頤甄微,綱羅古今,數易寒暑,義蘊久宣,勒成三卷。固已辨窮河豕,察及泉魚。」

  2014年11月,饒公的「永嘉藝情」溫州書畫展首次在溫州書畫院展出,其中有不少作品描繪溫州山水或為溫州人事題寫,其與溫州文化人士的交往可窺一二。比如,溫籍考古學家夏鼐就曾在日記裡多次提到饒公,稱多次與之參加國際性會議,其故居匾額便由饒公題寫;溫籍篆刻家方介堪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長,他可能沒想到,這位比他小16歲的「新友」後來當選了西泠印社社長。他還曾為饒公治「選堂」「固庵」「選堂寫意」「饒宗頤印」「選堂長年」諸印。饒公來函稱:「頤何幸前後得十方之多,敢不珍同拱璧。」1982年,饒公作《略擬吳山濤》扇頁贈介堪,上題:「介翁為餘制巨璽多方,銘感心腑,漫拈樹石,草草聊博千裡一笑。」

  再有,溫州書畫院舉辦「竺摩書畫作品展」,紀念這位師從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習畫的溫籍高僧、馬來西亞佛教總會會長竺摩法師,同為高劍父和竺摩生前好友的饒公,欣然命筆為展覽題籤,他還和「讀我書者不多」的溫籍詞曲專家鄭孟津有過學術交往,詩詞唱和。饒公九十華誕,鄭孟津有《菩薩蠻》一詞祝壽:「雲從麟萃鴻都府,窳金刻石虞周古。海國仰多聞,清揚漢學勤。飄然巾折角,淡似東籬菊。翹首望南天,祝君福壽全。」

  2016年夏,饒公還為我市語言學家沈克成先生的新著《入聲字詮》題寫了書名,他寫得很認真,那遒勁有力的線條,讓人見識了一位百歲老人的渾厚功力。去年,饒公邀請溫籍語言學家鄭張尚芳出席在港舉辦的有關古音和古文字相結合的學術研討會,而遺憾的是他本人因身體不適未能參加。

  如今,先生雖逝,但他開闢的學問之道,留下的豐富國學遺產,將繼續引領我們砥礪前行。

相關焦點

  • 追念國學泰鬥饒宗頤: 從潮州走向世界
    文/圖 金羊網記者 趙映光 通訊員 林英涵 韓師宣一代國學大師饒宗頤於6日凌晨在香港與世長辭,享年101歲。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潮州人,饒公從兒時求學到首執教鞭再到飲譽全球,都在潮州留下了許多成長的足跡。
  • 國學泰鬥饒宗頤先生逝世 享年101歲
    國學泰鬥饒宗頤先生2018年2月6日,國學泰鬥饒宗頤先生於凌晨子時時分在睡夢中安詳逝世,享年101歲。2011年12月13日,饒宗頤先生被推選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2013年3月23日,第五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饒宗頤先生被授予「世界中國學貢獻獎」。2014年9月,饒宗頤先生榮獲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
  • 國學大師《饒宗頤紀念文集》正式出版
    由西泠印社社長、當代國學大師、百歲老人饒宗頤先生題寫。(饒宗頤先生、字選堂。)深圳大學饒宗頤文化研究院編輯,以劉洪一為主編的《饒宗頤紀念文集》,由深圳出版集團---海天出版社正式出版。聶振文先生撰寫的《獎掖後學 提攜晚進——追憶饒宗頤先生》一文,被收錄該文集。
  • 人物/818名人之一代通儒國學泰鬥饒宗頤紫微鬥數命理
    很多人應該沒有去了解他,但梁羽生,估計很多人會知道,他就是梁羽生的老師, 但如果還是不很 了解,那接下來,你肯定大吃驚。   饒宗頤曾獲多項獎譽、榮譽博士及名譽教授銜,包括法蘭西學院儒林漢學特賞、法蘭西學院外籍院士、巴黎亞洲學會榮譽會員、法國索邦高等研究院首位華人榮譽人文科學博士、中國國家文物局及甘肅省人民政府授予敦煌文物保護、研究特別貢獻獎、香港政府大紫荊勳章,以及香港藝術發展局終身成就獎等
  • 國學泰鬥饒宗頤的養生之道:我對自己的身體很珍重
    百歲國學泰鬥饒宗頤與著名學者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季」,2014年9月獲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問及長壽秘訣,饒老如是說:「我對自己的身體很珍重!」。治學:「守株待兔」張弛有度饒宗頤的研究領域幾乎涵蓋國學各方面,如歷史學、考古學、文學、經學等,且他通曉英、法、德等多國語言文字,還精通梵文、巴比倫古楔形文字等「天書」,連錢鍾書都贊他為「曠世奇才」。
  • 國學大師饒宗頤的北流緣
    同年,鑑於他的名氣和貢獻,經國際天文聯盟批准,紫金山天文臺把國際編號為10017的小行星命名為「饒宗頤星」。2014年,由嶽麓書院和鳳凰衛視及鳳凰網聯合主辦的「致敬國學」大典,把最高規格的「全球華人國學終身成就獎」頒給了97歲的饒宗頤先生,頒獎詞讚譽他是「當代最偉大的漢學家,一代通儒」。饒宗頤先生像。
  • 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千古,曾為中國沉香文化博物館題名
    國學大師饒宗頤於2018年2月6日凌晨去世,享年101歲。饒宗頤家屬方已經確認了這個消息。去年8月,饒宗頤剛剛過完百歲生日。饒宗頤出生於1917年8月9日,字伯濂、伯子,號選堂,又號固庵,廣東潮州人。▲饒宗頤作品「濃豔香風裡,美人清鏡中」藝術方面,於繪畫、書法造詣尤深。擅山水畫,寫生及於域外山川,不拘一法。人物畫取法白畫之白描畫法,於李龍眠、仇十洲、陳老蓮諸家之外,開一新路,曾得到張大千的讚賞。
  • 「辛苦待舂鋤」,百年不休——追憶國學泰鬥饒宗頤
    新華社香港2月7日電(記者丁梓懿)「辛苦待舂鋤」是國學大師饒宗頤生前的謙虛自比,也是他的行為準則。6日凌晨,饒宗頤在香港逝世,享年101歲。香港各界人士紛紛追憶並讚譽他:終其一生,從求學問道到處世為人,都沒有背棄文人應有的風骨與修養。
  • 香港佛教界舉行紀念國學泰鬥饒宗頤教授生西祈願法會
    眾心繫念回向饒公(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潘果亮)鳳凰網佛教通訊員羅孫可香港訊:2018年2月11日下午2時30分,香港佛教界舉辦「一代國學泰鬥饒公宗頤教授生西祈願回向法會法會於香港觀宗寺總持殿舉行,應饒公眷屬和饒宗頤學術館之友會的至誠恭請,法會由香海正覺蓮社社長、香港觀宗寺方丈宏明大和尚主法。數百名法師、居士善信和各界友好共同諷誦《三時繫念佛事》,因人數眾多,法會同時在大雄寶殿和玉佛殿設立實況轉播,讓大眾共同參與,祈請彌陀慈悲接引饒公往生淨域,贍養蓮邦,託質蓮胎,華開見佛,蓮生上品。
  • 香港辦展致敬國學大師饒宗頤
    本報香港11月26日電(記者陳然)由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香港大學聯合主辦的「饒宗頤的故事」展覽26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隆重開幕。展覽回顧饒宗頤「學藝相輝」的一生,展示他為香港、國家乃至世界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歷史傳承和生生不息。
  • 國學大師「饒宗頤的故事」 展現中華文化的生生不息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劉志敏):為紀念國學大師 饒宗頤 教授一生的成就,「饒宗頤的故事」展覽正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在本次展覽期間,記者專訪了饒宗頤的女兒、饒學聯匯創會會長饒清芬,聽她暢談和父親之間的親情故事、她最喜愛的展品背後的精神折射、她眼中傳統文化在香港的發揚傳承等等。
  • 香港多家書店舉辦專題書展 紀念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
    人民網香港2月14日電(記者陳然)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本月6日凌晨在港逝世。聯合出版集團12日公布,其屬下各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及商務印書館等主要書店正式舉辦「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紀念書展」,為市民提供認識饒公恢弘成就的機會。
  • 悼念 | 國學大師饒宗頤逝世,他是「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
    2018年2月6日凌晨,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享年101歲,而去年8月,先生剛剛過完百歲生日。饒宗頤出身書香名門,自學而成一代宗師。   1935年,18歲的饒宗頤經溫丹銘舉薦,進入廣東通志館中,專職藝文纂修。這段編纂地方志的經歷,為他百科全書式的學問體系打下深深的基礎。饒宗頤是第一位講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學者,也是第一個系統研究殷代貞卜人物。
  • 饒宗頤——最早提出「海上絲綢之路」的學者,自學成才的國學泰鬥
    饒宗頤(1917——2018),祖籍廣東潮州,是享譽海內外的國學泰鬥和書畫大師,是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的學者,曾經在美國耶魯大學、新加坡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大學任職教授。饒宗頤在文學、歷史、哲學、藝術、考古、宗教、書畫等方面都有研究,著作成果頗豐,是名符其實的通才,有「南饒北季」(國學南派饒宗頤,北派季羨林)之稱,錢鍾書說饒宗頤是「曠世奇才」。
  • 國學大師饒宗頤 一代通儒的三面人生
    國學大師饒宗頤 一代通儒的三面人生  享年101歲,90多歲時仍在發表學術文章,著作等身;生前與季羨林齊名,學界稱「南饒北季」資料圖:國學泰鬥饒宗頤在廣州參觀「紫石風華(硯)、修心養德(琴)、怡心雅茗(壺)」展覽。
  • 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今日凌晨去世,緣深情切德澤南粵
    饒宗頤和季羨林齊名,學界稱「南饒北季」。他曾說「做學問就是求真、求是和求正,做人也是這樣。」先生走好!不遺餘力地倡導「潮州學」研究「天喪斯文、國失重寶!選堂教授,一路走好!」聽聞國學大師饒宗頤2月6日凌晨去世的消息後,作為當代有名的語言學家、文化學者,韓山師範學院原校長林倫倫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發布了上述悼詞。
  • 國學泰鬥饒宗頤: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一代國學大師,人稱「業精六學,才備九能」,和季羨林齊名,學界稱「南饒北季」。他博古通今,融貫中西,涉獵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古代歷史、古文字、甲骨文、敦煌學,還有藝術史、音樂、書畫、美術、文學、哲學等,然而這位飽學之士,卻從來沒有進過學堂,也沒有學歷。
  • 饒宗頤:自學成才的國學大師
    人謂『業精六學,才備九能,已臻化境』;錢鍾書說他是曠世奇才,季羨林說他是『心目中的大師』,法國漢學家說他是全歐洲漢學界的老師,當代最偉大的漢學家,一代通儒。」   饒宗頤:一代大師 講學五洲 弟子遍全球  饒宗頤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是集學術、藝術於一身的大學者、國學大師。
  • 國學大師饒宗頤逝世 西泠印社社員追憶社長「擔當」
    國學大師饒宗頤逝世 西泠印社社員追憶社長「擔當」 2018-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潘力維   中新網杭州2月6日電(張煜歡)西泠印社社長、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於
  • 國學大師饒宗頤書畫作品首展 眾多粉絲慕名而去
    國學大師饒宗頤書畫作品首展 眾多粉絲慕名而去   另外,受饒宗頤先生委託,特意從香港趕來的饒宗頤先生之女饒清芬、饒宗頤先生女婿鄧偉雄、饒宗頤學術館學術部主任鄭煒明、《紫荊》雜誌社社長劉偉忠等也都出席了此次活動。  開幕式上,西泠印社社長劉江致辭。他說,饒宗頤先生接任西泠印社社長以來,帶領眾社員繼承先輩優良傳統,為弘揚傳統文化作出貢獻。今年6月,饒公到訪西泠印社更是給眾社員帶來極大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