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童喜喜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獨立捧起書本、自己閱讀。
其實,做到這一點並沒那麼難。
搭閱讀梯子,就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就是幫孩子把文字轉換為畫面。
因此,為了讓孩子儘早自主閱讀,我們有必要為孩子搭起閱讀之梯。否則,越是經典的世界名著,就越是人類的精神高峰,就越是有一個巨大的副作用:讓孩子望而生畏、不敢攀登。只有我們為孩子搭起天梯、階梯,孩子才能循序漸進,逐步登上峰頂,領略精神美景。
對孩子而言,這個梯子起碼有以下三種搭法。
第一,從形式上搭梯子
從圖畫這種最直觀的形式,讓孩子喜歡上閱讀。比如先從現在流行的繪本入手,讓孩子通過看圖,對書籍產生興趣。然後從圖很多文字很少的繪本,到插圖比較多的書籍,最後到插圖少的書籍。
這一點要切記:不能一直停留在繪本的閱讀上。我是聽一位老師說,他們全區師生都以研讀繪本為榮,這位老師批評這種現象,結果反倒遭遇批評——這怪事聽得我冷汗直冒。我敢肯定地說:這是絕對錯誤的!繪本只是一級階梯,即使對於那些對繪畫有特別興趣的孩子來說,也同樣只是階梯中的一級,因為任何藝術的表達,歸根結底是表達作者的思想,而每一位創作者都需要更多營養才能有所創新。在繪本上停步不前,完全是對孩子閱讀生命的浪費。
第二,從內容上搭梯子
從描寫孩子所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的圖書入手,再讓孩子開拓視野、擴大閱讀範圍,讀讀其他的好書。如從閱讀描寫當下孩子生活的小說開始,逐步提升至對經典名著的閱讀,逐步進行科普、歷史等方面的閱讀。
這一點也有個要注意的問題:並不是外國作品,就一定不易被中國孩子接受;並不是對外國作品的閱讀,一定要晚於中國本土作品的閱讀。
曾有位父親問我:「為什麼孩子喜歡讀外國文學,卻不願讀《水滸》《紅樓夢》等中國經典?」我的回答是:外國文學(包括兒童文學)基本來說,應該是更注重個性與人性的文學,這一點與孩子當下的生活與思想軌跡可能會更合拍。況且,而文學名著是人類精神高峰,《水滸》《紅樓夢》等名著,更是中國成人的精神高峰,也就是說,中國成人讀懂它們,都像爬山一樣需要氣力(能力),何況未成年的孩子?何況除了精神的隔膜,還有古文與白話文之間轉換的不暢,因此,兩者其實根本就不應該放在同一平面比較。
在表達的語言上,有著古文和白話文的區別,和我們日常生活隔了一層,孩子會格外需要時間來適應;它們描寫的生活也是孩子所不熟悉的,轉換畫面就相對困難;除了《西遊記》之外的三大名著,都是描述成人心理狀態……所有這些,都是孩子閱讀的障礙。因此,給孩子買回四大名著見孩子不讀,就斥責孩子「不愛讀書」的父母,正是以愛的名義實施害的實質。
第三,用聲音搭梯子
文字的實質是什麼?是聲音。
mama——這一聲呼喚,代表了孩子最愛的那位女性。
媽媽——這兩個字是對照著那聲呼喚,才與那個人聯繫在一起,從此才有意義。
很多父母苦惱:孩子只愛聽人講故事,不愛自己讀書。
這是一種小小的閱讀障礙:識字太少、認字艱難,就會很大程度上磨滅閱讀的樂趣。
而聽故事就不一樣了:完全繞過障礙,直達故事本身。
我們說給孩子閱讀搭梯子,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從讀書中得到樂趣。
毫無疑問,聲音是把不可缺少的梯子。可我們常常忽視這把最簡單有效的梯子,因為我們大人識字多,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困難。
對此,我要給大人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看樂譜和聽歌,是一樣的嗎?
當然不一樣。
因此,我們作為大人更要記住:識字不多的孩子就像我們這些沒接受多少音樂教育的成人,孩子自己看書就像我們看樂譜,孩子聽人講故事就像我們聽歌。
這,也許同時能說明:為什麼有的孩子很大了,卻時常希望聽大人講故事。
講故事吧——不,或者我應該在這裡稱為「說故事」。因為,用聲音搭梯子,就是把故事說出來,具體來說,還有「講故事」和「讀故事」的不同。
講故事是和孩子面對面。講故事是把書籍放到一邊,繪聲繪色地說,更接近於為孩子表演。這種「說故事」法,對大人的要求比較高,需要做好比較多的準備工作。
讀故事是和孩子肩並肩。讀故事其實就是和孩子共同閱讀一本書。可以讀得活靈活現,也可以讀得自然而然。這種「說故事」法,只需要大人識字就行,有準備可以讀得更好,沒準備也隨時可以開始讀。
所以,任何大人都不用擔心自己不會「說故事」。表演能力差或者是性格內向的大人,可以「讀故事」。哪怕是不識字的大人,也能「講故事」,講自己聽過的故事,這就是口頭文學。
所以,任何大人更不用擔心「說故事」時不知如何分析、評論。首先,只要一個故事能夠打動你,無論你是「講」還是「讀」,只要你用心說出口,你的情緒就會隱含其中。這種微妙的變化,孩子也許說不出,但一定能夠感受到。而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混沌中的浸染、濡染,恰恰就是真正的教育。
讓我們記住愛因斯坦的這句話吧:「要想讓孩子變得聰明,就給他講童話故事。要想讓孩子更聰明,就給他講更多的童話故事。」
本文節選自《喜閱讀出好孩子》(童喜喜著)
該書入選中國教育報「教師喜愛的100本書」
深圳圖書館讀者借閱率最高總榜十佳
湘鄂贛專家聯合推薦30種優秀圖書等
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與百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