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喜喜 |閱讀用錯方法,經典名著就有副作用

2020-12-11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童喜喜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獨立捧起書本、自己閱讀。

其實,做到這一點並沒那麼難。

搭閱讀梯子,就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就是幫孩子把文字轉換為畫面。

因此,為了讓孩子儘早自主閱讀,我們有必要為孩子搭起閱讀之梯。否則,越是經典的世界名著,就越是人類的精神高峰,就越是有一個巨大的副作用:讓孩子望而生畏、不敢攀登。只有我們為孩子搭起天梯、階梯,孩子才能循序漸進,逐步登上峰頂,領略精神美景。

對孩子而言,這個梯子起碼有以下三種搭法。

第一,從形式上搭梯子

從圖畫這種最直觀的形式,讓孩子喜歡上閱讀。比如先從現在流行的繪本入手,讓孩子通過看圖,對書籍產生興趣。然後從圖很多文字很少的繪本,到插圖比較多的書籍,最後到插圖少的書籍。

這一點要切記:不能一直停留在繪本的閱讀上。我是聽一位老師說,他們全區師生都以研讀繪本為榮,這位老師批評這種現象,結果反倒遭遇批評——這怪事聽得我冷汗直冒。我敢肯定地說:這是絕對錯誤的!繪本只是一級階梯,即使對於那些對繪畫有特別興趣的孩子來說,也同樣只是階梯中的一級,因為任何藝術的表達,歸根結底是表達作者的思想,而每一位創作者都需要更多營養才能有所創新。在繪本上停步不前,完全是對孩子閱讀生命的浪費。

第二,從內容上搭梯子

從描寫孩子所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的圖書入手,再讓孩子開拓視野、擴大閱讀範圍,讀讀其他的好書。如從閱讀描寫當下孩子生活的小說開始,逐步提升至對經典名著的閱讀,逐步進行科普、歷史等方面的閱讀。

這一點也有個要注意的問題:並不是外國作品,就一定不易被中國孩子接受;並不是對外國作品的閱讀,一定要晚於中國本土作品的閱讀。

曾有位父親問我:「為什麼孩子喜歡讀外國文學,卻不願讀《水滸》《紅樓夢》等中國經典?」我的回答是:外國文學(包括兒童文學)基本來說,應該是更注重個性與人性的文學,這一點與孩子當下的生活與思想軌跡可能會更合拍。況且,而文學名著是人類精神高峰,《水滸》《紅樓夢》等名著,更是中國成人的精神高峰,也就是說,中國成人讀懂它們,都像爬山一樣需要氣力(能力),何況未成年的孩子?何況除了精神的隔膜,還有古文與白話文之間轉換的不暢,因此,兩者其實根本就不應該放在同一平面比較。

在表達的語言上,有著古文和白話文的區別,和我們日常生活隔了一層,孩子會格外需要時間來適應;它們描寫的生活也是孩子所不熟悉的,轉換畫面就相對困難;除了《西遊記》之外的三大名著,都是描述成人心理狀態……所有這些,都是孩子閱讀的障礙。因此,給孩子買回四大名著見孩子不讀,就斥責孩子「不愛讀書」的父母,正是以愛的名義實施害的實質。

第三,用聲音搭梯子

文字的實質是什麼?是聲音。

mama——這一聲呼喚,代表了孩子最愛的那位女性。

媽媽——這兩個字是對照著那聲呼喚,才與那個人聯繫在一起,從此才有意義。

很多父母苦惱:孩子只愛聽人講故事,不愛自己讀書。

這是一種小小的閱讀障礙:識字太少、認字艱難,就會很大程度上磨滅閱讀的樂趣。

而聽故事就不一樣了:完全繞過障礙,直達故事本身。

我們說給孩子閱讀搭梯子,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從讀書中得到樂趣。

毫無疑問,聲音是把不可缺少的梯子。可我們常常忽視這把最簡單有效的梯子,因為我們大人識字多,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困難。

對此,我要給大人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看樂譜和聽歌,是一樣的嗎?

當然不一樣。

因此,我們作為大人更要記住:識字不多的孩子就像我們這些沒接受多少音樂教育的成人,孩子自己看書就像我們看樂譜,孩子聽人講故事就像我們聽歌。

這,也許同時能說明:為什麼有的孩子很大了,卻時常希望聽大人講故事。

講故事吧——不,或者我應該在這裡稱為「說故事」。因為,用聲音搭梯子,就是把故事說出來,具體來說,還有「講故事」和「讀故事」的不同。

講故事是和孩子面對面。講故事是把書籍放到一邊,繪聲繪色地說,更接近於為孩子表演。這種「說故事」法,對大人的要求比較高,需要做好比較多的準備工作。

讀故事是和孩子肩並肩。讀故事其實就是和孩子共同閱讀一本書。可以讀得活靈活現,也可以讀得自然而然。這種「說故事」法,只需要大人識字就行,有準備可以讀得更好,沒準備也隨時可以開始讀。

所以,任何大人都不用擔心自己不會「說故事」。表演能力差或者是性格內向的大人,可以「讀故事」。哪怕是不識字的大人,也能「講故事」,講自己聽過的故事,這就是口頭文學。

所以,任何大人更不用擔心「說故事」時不知如何分析、評論。首先,只要一個故事能夠打動你,無論你是「講」還是「讀」,只要你用心說出口,你的情緒就會隱含其中。這種微妙的變化,孩子也許說不出,但一定能夠感受到。而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混沌中的浸染、濡染,恰恰就是真正的教育。

讓我們記住愛因斯坦的這句話吧:「要想讓孩子變得聰明,就給他講童話故事。要想讓孩子更聰明,就給他講更多的童話故事。」

本文節選自《喜閱讀出好孩子》(童喜喜著)

該書入選中國教育報「教師喜愛的100本書」

深圳圖書館讀者借閱率最高總榜十佳

湘鄂贛專家聯合推薦30種優秀圖書等

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與百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行走在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路上
    提倡閱讀「經典名著」,就是引導孩子走近大師,和思想和文學的巨人進行精神對話與交流,這就使孩子從生命發展的起點上,佔據了一個精神的高地,即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而遠望,視野和境界都大不一樣,這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所產生的深遠影響,是怎麼估計都不會過分的。作為中學生,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和老師有責任和義務為學生推薦經典名著並引導他們加強閱讀。
  • 經典閱讀,不是戴著「名著標籤」的枷鎖
    原標題:經典閱讀,不是戴著「名著標籤」的枷鎖 倡導海量閱讀是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閱讀教學的基本理念。初中三年,學校推薦閱讀的古今中外名著達50部,《走進經典名著》(人大出版社)一書,涉及學生讀過的各類著作100部。
  • 閱讀經典名著的好處
    通過閱讀經典名著,走進大師們筆下的世界,和書中人物交流,從他們那裡獲取知識,汲取營養。閱讀經典名著的好處有許多:一、開闊視野知識的海洋十分浩瀚,我們通過閱讀,走進大師們描述的大千世界。在讀經典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更大的世界,視野越來越寬廣,了解歷史,通達知識,同時我們的世界也變得更加寬廣。二、提高表達對經典的每一遍閱讀,每一遍都是感知的過程。通過長時間的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誦讀水平不斷提高,個人的理解體會也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 世界名著裡的經典名言200句!很有用,值得孩子三番五次閱讀!
    寫作是從模仿開始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一開始就能寫出非常優秀的文章,在初中的時候,同學們就應該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很多的文學作家寫出來的書籍都很符合現代的中學生,學生可以做做這些文學作家的作品摘抄或閱讀,對寫作特別有用。
  • 閱讀方法用得好,閱讀理解不用愁!
    近年來語文科目的分值調整較大,題型變化也備受關注,而名著閱讀在考試中佔比也逐漸提升。如何有效閱讀名著,以下三點可供參考。名著不但要讀,還要有針對性地讀。老師在文末準備了初中語文必讀名著《西遊記》、《水滸傳》閱讀指導和要點解讀,幫助學生整體把握理解名著知識要點!1. 快速閱讀名著粗略瀏覽目錄,對名著內容形成一個基本框架;選擇合適的閱讀方式,用好這5個快速閱讀方法,讓你的閱讀更有效率;遇到寫得特別好或者難理解的地方採取精讀,加深理解記憶。
  • 掌握下列方法,輕鬆拿下中考名著閱讀
    32個省市涉及)、《西遊記》(去年中考有15個省市涉及);其次是外國經典小說,如《格列佛遊記》(去年中考有15個省市涉及)、《名人傳》(去年中考有13個省市涉及)等。所以,在複習相關名著時,我們應有所側重。再次,「名著閱讀題」的題點內容「有靜有動」。近幾年,從「名著閱讀題」題點的涉及內容看,呈現出有「靜」(指靜態識記)有「動」(指動態運用)的特徵。
  • 如何讓孩子更好地去閱讀名著?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
    有沒有一個好的方法?首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如果要讓小孩,可以更好地去閱讀,還是前面所說的,不要再以那種碎片化的方式,要正確地引導孩子,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樣的作品,才有營養,什麼樣的作品,不值得浪費時間去閱讀。
  • 用錯方法會讓孩子遠離圖書,要學會正確的繪本閱讀方式
    「總擔心小強的閱讀量不夠豐富,所以給他買了很多經典名著的繪本,可小強越來越沒興趣,甚至有些書連翻都不翻。我只好拿著繪本給他讀,可他的注意力全在玩具上。」潘女士說,她跑遍了各大書店,僅繪本圖書就買了500多本,沒想到還是事與願違。現在想想,把早期識字、提高閱讀能力完全寄托在讀繪本上,這個初衷是不是偏了。
  • 初中語文,歸納名著閱讀常見題型,傳授好用解題方法
    名著是要讀的,因為考試會考,讀名著容易,答好名著閱讀題不簡單。因為名著閱讀題的考點覆蓋廣,考察內容多,命題形式又靈活。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林林總總的名著閱讀題,其實可以歸納成幾種題型,只要大家能掌握了,答題的難度也就會降低。
  • 電子閱讀經典名著需要付費嗎
    公眾在調侃「吳承恩復活」「曹雪芹轉世」「《紅樓夢》變《聊齋》」的同時,主要關注兩個問題:《西遊記》《紅樓夢》等早已進入公有領域的經典名著能否通過標註「版權所有」據為己有繼而收費盈利?作為讀者能否免費或者微支付閱讀到權威版本的經典名著或法律、法規等公共信息?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智慧財產權法、網際網路法專家、北京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張平。
  • 閱讀經典名著,是提高職業院校中,學生素養的有效途徑!
    經典名著的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如何閱讀、提高學生文化課學習成效的有益探索,而且能極大地助力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成熟,同時對於學生工作能力的養成也極有裨益職業院校的學生常常被視為"差生",不僅因為他們在中小學普通教育中的文化課成績相對較差,也因為他們在學習生活中表現出來的習慣、態度、能力、心理素質等往往相對較差。
  • 高中生閱讀功利色彩嚴重 經典名著遭冷落
    荊楚網(楚天金報)(記者趙莉) 93%的高中生有課外閱讀的興趣,但主動閱讀世界經典名著的卻不到8%,更多的學生傾向於當代、當前出版的作品,同齡人的作品、網絡文學是他們的最愛。在回答「為什麼要進行課外閱讀」的問題時,有70%的學生稱是為了應付高考、幫助減壓等,而開拓視野、發展自我、提高自身知識蘊涵的只有21%的學生。黃老師稱,從長遠來說,「近閱讀」方式會令高中生過分關注眼前利益,不利於學生將來的「可持續發展」。
  • 聚焦(中考)閱讀名著的方法
    熱點名著著有《西遊記》《水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朝花夕拾》《駱駝祥子》《格列佛遊記》《簡.愛》《名人傳》等。主要考查:識記作家作品知識,掌握主要人物、情節、典故等。分析概括名著中的相關內容或人物,發表看法談感悟。考試形式由單純的淺層次的填空題,選擇題,逐漸向主觀表述題過度,而且日趨細化,考生只有平時廣泛閱讀名著,深入了解作品內涵,注重對作品的情感體驗,並積累相關知識,考場上才能應對自如。
  • 青少年該怎樣正確地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
    大浪淘沙,沙裡淘金,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都是歷經歲月磨礪,時間檢驗沉澱下來的經典。它們匯聚著一個時代的心聲,凝結著人類對生命,社會和歷史的思考,是人類文化長河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文學名著是作家們嘔心瀝血的結晶,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財富,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糧食。漫步在名著的世界,穿越不同的時空和國界,和文學巨匠,思想巨擘進行心靈的碰撞;循著時間巨人的腳步,去探尋歷史,探尋社會,探尋人生,讓自己的思想隨著文字的力量躍動,讓自己的靈魂接受全新的洗禮。
  • 「快餐文學」時代,閱讀名著的當代價值
    然而在真正愛讀書的人眼中,名著是永不過時的珠寶。無論何時,都有其獨特價值。  閱讀經典性價比高  「我還是喜歡讀一些年輕作家寫的小說。經典名著是在上學的時候老師要求讀的,自己很少主動去看。」正在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挑選購書的小劉這樣告訴筆者。
  • 易中天:閱讀經典最好的方法是用遊戲的心態去閱讀
    易中天:閱讀經典最好的方法是用遊戲的心態去閱讀 董洪亮/人民日報 2017-12-14 07:27
  • 「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
    編者按:人人都應當閱讀經典。但是在不同的年齡段,經典的含義肯定不一樣。秦春華老師從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視角出發,提出這個問題:我們公認四大名著是經典,但是這個經典真的就適合孩子嗎?
  • 個性化移動閱讀讓名著魅力定格
    如同不讀書就不解其味一樣,不懂得閱讀名著,又怎能體會經典帶來的恆久魅力?經歷了歲月洗禮和時間打磨的名著,能在寧靜淡泊之中折射一個人的美好追求。相比較今天碎片式的文化包裝和快餐化閱讀模式的衝擊,一種持續完整的閱讀名著的過程已成為很多人的奢望,難怪浙江大學校長在新生開學典禮上告誡的那樣:要多閱讀千百年沉澱下來的經典名篇,少看粗製濫造的花邊傳聞,不要把生命浪費在眼前的急功近利上。    現在,手機網絡用戶迅猛增長,手機閱讀使用者超過閱讀總人數七成已是不爭的事實。
  • 怎樣閱讀外國經典文學名著
    前蘇聯作家鮑裡斯.帕捷爾納克和作品翻譯過來的外國經典文學名著,與中國本土的文本邏輯有差別,其實也不大。一個是外國的長篇意識流作品的多頭緒無規律的難以把握令人望而卻步,再一個是外囯的人名特別是前蘇聯作家作品中的多字無從知曉意義的稱呼,都是與中國傳統閱讀習慣不同的地方。經過了空間和時間淘洗的經典作品尤其是長篇小說類畢竟還是以反映現實生活的題材為主,作為讀者只要有基本的生活閱歷就不難從作品的閱讀中產生共鳴,而人類的思維情感古今中外都是相通的。
  • 這些名著的開頭你知道嗎——「譯林名著精選」閱讀分享會
    這些名著的開頭你知道嗎——「譯林名著精選」閱讀分享會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編輯:張宇2017-07-16 12:53分享 摘要:7月16日上午,「譯林名著精選」閱讀分享會在第七屆江蘇書展現場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