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這種性格的孩子,上學更容易被欺負,家長們要多留意

2020-12-18 媽媽有方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遭遇校園欺凌的孩子,必然是學校和班級裡的弱勢群體,他們就是別人眼中任「軟柿子」。人善被人欺,在學校這個小社會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李玫瑾:這種性格的孩子,上學更容易被欺負,家長別不當回事。

李玫瑾:這種性格的孩子,上學更容易被欺負,家長別不當回事

曾聽說這麼一件事,寶媽與丈夫離婚後,獨自撫養兒子,兒子平常很懂事聽話,讓寶媽安了不少心,能更加投入到工作中。兒子現在上小學,成績一直以來都不錯,可最近卻有退步的趨勢,老師也跟寶媽在電話裡溝通起了兒子的情況,不僅表示兒子學習不積極了,而且性格也內向孤僻,在班級裡不太合群。

寶媽與老師溝通過後,心裡自是擔憂兒子的情況,特地想好好跟他聊一聊。而兒子總是問十句答一句,整個人顯得非常軟弱膽怯。寶媽在兒子這裡問不出什麼,於是從鄰居家小孩那突破,因為他與兒子是同一個班級的。

從鄰居家小孩口中,寶媽知道了兒子在學校經常被欺負的事實。兒子性格比較軟弱,而且又是單親家庭,所以班裡一些盛氣凌人的男同學,就經常言語侮辱和肢體推搡兒子,且警告威脅他不準告訴家長和老師,膽怯的兒子也照做了,一直默默承受著欺凌。

寶媽跟兒子認證是否遭遇了校園欺凌時,他非常恐懼不安,不敢說出具體是誰欺負自己。寶媽十分無奈,與老師進行了一番溝通,老師保證一定會處理那些欺凌者。寶媽面對兒子的軟弱性格,心情十分複雜,她知道造成兒子的性格,與從小父親不在身邊有莫大的關係李玫瑾:這種性格的孩子,上學更容易被欺負,家長們要多留意。

哪些孩子比較容易遭遇校園欺凌?

①性格膽小

性格膽小怕事的孩子,一般比較內向不善交際,身邊沒有什麼朋友,會讓人覺得好欺負,校園霸凌者會肆無忌憚地把他當做出氣筒。

②身體殘缺

身體殘缺不全和身體瘦弱的孩子,給人無力還擊的感覺,所以校園霸凌者在欺負他們時,不僅能找到強者的快感,更不用擔心遭到反抗。

③外貌特別

外貌特別漂亮的孩子,會其他孩子嫉妒憤恨,因此有了想毀掉的衝動;而外貌特別醜陋的孩子,會其他孩子厭惡排斥,因此看不順眼就要隨意打罵。

家長如何處理孩子遭遇校園欺凌事件?

①給予孩子安慰

孩子受到欺凌,自然是心中萬般的委屈和難過,所以家長應該治癒她,給予孩子一個安慰的擁抱和告訴她「你沒有錯」,一直以來都辛苦了。

②幫助孩子反抗

孩子受到欺凌,必然是非常想欺凌者受到懲罰的。所以家長應該幫助他反抗,比如讓學校和警方介入,讓欺凌者向孩子真誠道歉等。

結語

校園欺凌會對孩子一直產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傷害,家長不加以留意的話,孩子將最後涅滅在黑暗中。家長應該注重孩子強大的性格培養,讓校園欺凌遇到他都避著走。

今日互動話題:還有哪些孩子容易捲入校園欺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這種性格的孩子,在學校容易受欺負,家長們要多多關注
    在中國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下,很多孩子遭受了校園暴力,卻不敢去控訴和反擊,只能任由施暴者愈加猖狂。李玫瑾:在學校裡被欺負的,多半是這種性格的孩子,家長們別大意孩子之所以會遭遇校園暴力,最根本原因是施暴者的品行不合格,再就是孩子自身的性格較為軟弱,容易受到別人欺負。
  • 李玫瑾對話俞敏洪:孩子被欺負,家長別只會教「告老師」
    那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部分孩子在家長不注意的地方挨欺負了!這種欺負有的是肢體碰撞、有的是語言欺凌,但是無論哪一種都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其實隨著孩子們逐漸的長大,開始融入集體,很多家長都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被欺負。所以家長們就會囑咐孩子,如果遇到欺負第一時間一定要「告老師」,讓老師來想解決辦法。可這樣的方法只會招致壞孩子們的報復,讓孩子受到更多的欺負。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怎麼辦?李玫瑾教授:「打回去,我支持!」
    一味的退讓只會助長「施暴者」的囂張氣焰,讓他們更加的變本加厲,覺得孩子好欺負。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告訴家長:「孩子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有不被傷害的氣場。」李玫瑾教授也給各位家長提了2個建議:1、教會孩子不欺負他人,越比你弱的越不能欺負,這是教養問題。2、家長應從小讓孩子進行體育鍛鍊,經常運動的孩子有爆發力。越有力量的孩子越不容易被人欺負。
  • 李玫瑾:孩子在校被欺負,別只說「告訴老師」,家長還可以這樣做
    對此,家長們不妨參考一下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的方法。李玫瑾:支持孩子打回去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節目中表示:我肯定會支持啊,支持孩子打回去。或許大家會覺得,為什麼一個育兒專家會教導孩子與其他孩子打架,這不就違背了我們教育孩子彬彬有禮的初衷了嗎?
  • 孩子被欺負怎麼辦?李玫瑾:面對霸凌,提前培養娃的自我保護能力
    孩子被欺負怎麼辦?李玫瑾:面對霸凌,提前培養娃的自我保護能力小區裡有一個孩子叫玲玲。玲玲比較好強,而且性格比較直率。她作為班上的紀律委員,每次同學們有點動靜,都會被她記下,並且交給班主任,班主任收到了名單,自然會懲罰這些不聽話的孩子。
  • 孩子在校被欺負,你還在教「告訴老師」?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的
    熟悉李玫瑾教授的家長都知道,她除了是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還在育兒領域,有獨特的育兒觀。李玫瑾教授就曾經在《開講了》回答過這個問題:孩子被欺負了,被打了該怎麼辦?。李玫瑾認為,家長應該提前教會孩子自我保護,防止被其他人欺負。
  • 李玫瑾:孩子有這種「性格」,長大後很容易吃虧,家長要及時糾正
    根據研究發現,孩子的性格形成,一部分源自於父母的遺傳,另一部分源於後天的環境因素,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你想讓孩子養成什麼性格,你就怎麼去培養孩子,若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家長就要多多注意,李玫瑾教授提醒:孩子有這種「性格」,長大後很容易吃虧,家長要及時糾正!
  • 犯罪心理學專家:不想孩子被欺負,要從小培養他「不好惹」的能力
    但若是選擇息事寧人、萬事忍耐、或者不當回事兒,那孩子將來八成會成為軟柿子被人捏。直到在《開講啦》這檔節目中,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一番話才給了我啟發,若不想孩子被欺負,上幼兒園之前,就要培養他這三種不好惹的能力。在演講中有青年代表提問,孩子被欺負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李玫瑾教授斬釘截鐵地回答當然要打回去,但李玫瑾教授後來也對這種打回去,給出了更科學的策略。
  • 如果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你會怎麼辦?李玫瑾教授建議:打回去!
    小磊父母非常生氣,想要找那幾個孩子來算帳,但是最近那幾個孩子又不常來球場了,因為一直沒找到他們算帳,小磊也不敢回球場繼續打球。小磊爸媽很頭疼,不由得擔心起來,孩子即將上中學,十幾歲孩子更容易產生矛盾,到時候要是小磊又被欺負,怎麼辦呢?
  • 李玫瑾:孩子六歲前,教會他這「四項能力」,長大更容易有出息
    家長們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就開始給他報各種早教班,希望孩子上學後成績能領先,將來有出息。 但培養一個有出息的孩子並非易事。
  • 李玫瑾:0到6歲是孩子性格塑造黃金期,家長要讓孩子學會這4點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孩子的性格決定了孩子以後的辦事方式,自然也就影響著孩子人生的最終成就。而父母想要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性格就一定要做好家庭教育。李玫瑾教授認為:0-6歲的孩子正處於性格塑造的黃金時期,做好這階段的性格教育對孩子未來的影響事半功倍。而在孩子的性格教育過程中有這4條是家長一定要做到的重中之重。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家長大多有這些特徵,千萬別不信
    智商和情商對於每個人都至關重要,家長們不難發現,一個"雙商"高的人在社會中可以做到"如魚得水",尤其是"情商高"的人,這類人能說會道,走到哪都受歡迎。而關於孩子的情商,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家李玫瑾曾在一次節目訪談中發表過這樣的言論:父母對於孩子的撫養不應當僅限於物質,更要注重精神撫養。
  •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聰明的家長這樣處理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聰明的家長這樣處理 一般在孩子3歲的時候,很多家長就會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裡面學習。畢竟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一方面可以減輕自己的重擔,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接觸小團體,對他們的成長教育有很深層次的意義。
  • 李玫瑾:要想孩子成大器,少走彎路,家長要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曾經在《圓桌派》這檔節目中,犯罪心理學教授、育兒專家李玫瑾就說過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她說:有的家長該管孩子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使勁管!孩子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容易養成了驕縱的性格,只要有事情不順心就會亂發脾氣,不懂得尊重別人,就算自己的父母也不例外,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很難有成就的,所以,當家長們發現孩子有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扼殺掉。
  • 李玫瑾教授:決定孩子命運的是性格而不是智商,別只看重學習成績
    家長要把握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提到「孩子在3到6歲的時候,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此時不使勁管,12歲以後想管就難了」。為什麼有的孩子青春期非常叛逆難管,與父母話不投機,幾近決裂,而有的孩子在青春期,仿佛不叛逆,很平穩的就度過了。
  • 孩子被打了怎麼辦?李玫瑾:不僅要打回去,高情商父母還要這樣做
    讓孩子有反抗的能力1.我不欺負你,但是決不允許你欺負我其實霍思燕的這種做法,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也曾在《開講了》這期節目裡面提到過。當時有家長提到,如果孩子被欺負了,我們到底該怎麼做,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
  • 李玫瑾:在孩子頂嘴時,對他們說這三句話,會更容易被接受
    搜狐曾經做過一次育兒調查,結果顯示,超過75%的家長最討厭的事都是孩子頂嘴。面對孩子「忤逆」自己的頂嘴行為,家長們往往會忍不住火氣,劈頭蓋臉一陣痛罵搶回「主動權」,一場家庭大戰由此拉開帷幕。小吳被兒子懟得說不出話,惱羞成怒地用手指戳兒子腦門:「你這孩子總這麼多藉口,就不知道心疼媽媽做事辛苦?」曉曉也開啟了頂嘴模式,「你們自己都沒做,憑什麼要我做……」耐心耗盡,小吳忍不住動了手。
  • 李玫瑾教授:家長要教會孩子溝通,而不是用「哭鬧」來解決問題!
    李玫瑾:要教會孩子用溝通解決問題李玫瑾是犯罪心理學專家,並且研究青少年心理問題多年。在育兒領域,她提出的很多觀點得到了廣大家長的認可。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提到:"家長要告訴孩子:'以後在我們家,有什麼事情要說,而不要哭鬧……要是有事我們一家人都哭,這樣好不好?
  • 李玫瑾: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前管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很多家長錯把愛和自由,才把孩子培養成為了人見人煩的熊孩子。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培養出一個品質好的孩子應當作教育的頭等大事。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好品質、好性格,有教養的孩子呢?在聽過李玫瑾教授的一次演講後,我找到了答案。李玫瑾是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專攻兒童犯罪心理學,從業這麼多年一直對兒童心理的發展深有研究。
  • 李玫瑾:孩子幼時有3「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家長注意了
    小孩子的小時候還沒有想成穩定的性格特徵,這時候往往就需要家長以自身為教材,幫助孩子養成好的性格,幫助孩子日後能更好地發展!情緒暴躁,難以控制經常會在身邊看到一些脾氣很暴躁的孩子,身邊的家長稍微不順著小朋友,孩子就會大發雷霆,開始哭、鬧,直至家長們開始哄,開始順著他的意,這才罷休。孩子有這樣的體現,離不開父母平日的教導和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