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紋是如何脫離最初神秘的圖騰崇拜,而成為世俗化的吉祥圖案的?

2020-08-22 豫東妹子

在原始時期,由於社會文化和科學技術有限,古代先民在艱苦的環境下生存,迫於自然的壓力,原始時代的人們就把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當做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相信它們不僅不會傷害自己,還能保護自己,並能給予自己超人的力量和技能。

由於鹿擅長奔跑,而且還擁有對抗強敵的強大武器——鹿角,因而成為了先民崇拜的對象,成為了狩獵神的首選,因此先民們將鹿奉為圖騰,相信它有著神聖的威力,能保護人類的繁衍生息。如鮮卑族就是典型的鹿圖騰崇拜民族,在鮮卑族的遺址中就發掘有鹿紋金飾牌、鹿紋銅牌和繪有鹿紋的藝術品,鮮卑族的首飾也多以鹿首、鹿角為造型。又如古代犬戎也是以「狼」、「鹿」為圖騰的遊牧民族。《國語.周語》祭公諫穆王徵犬戎中敘述「王不聽,遂徵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其中四白鹿就是代指犬戎中以白鹿為圖騰的部族。從某種意義上講,鹿圖騰崇拜是鹿文化得以發展壯大的母體和基石。

隨著社會文化和思想意識的轉變,鹿紋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不斷的演變和升華,創造出了許多豐富多彩的形象和吉祥的寓意,鹿紋也由最初的圖騰轉化為了吉祥符號,在吉祥圖案中不僅佔據著重要地位,而且還有著深刻的文化寓意。

那麼鹿紋是如何脫離原始圖騰崇拜,而開始具有吉祥美好意蘊的呢?

一、道教追求「長生不死、羽化升仙」的思想,使人們對鹿的崇拜轉向助人升仙、預示祥瑞

在道教的神話傳說中,幾乎處處都有鹿的身影,鹿不僅是仙人的坐騎,如大家所熟知的壽星公——南極仙翁的坐騎就是白鹿;鹿還是道教成仙得道的三蹺之一,如《太上登真三矯靈應經》:「夫三矯經者,上則龍矯,中則虎矯,下則鹿矯。」

道教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產生於東漢中後期,它是以先秦道家思想為母題,又吸收讖緯神學、墨家學說以及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而成,宗旨就是力圖通過一定的修煉途徑而變化人的氣質,從而延年益壽、羽化登仙。

由於道教描繪出了一個與凡俗世界完全不同的祥和超脫的世界,而道教徒又堅信人可以通過修煉進入循環無終的不死境界,於是人們又開始了對升仙術的追求。因此被視為祥瑞之獸的鹿,就與道教界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人們對於升仙術的構建中,鹿成為了連通人界與仙界的交通工具,出現了乘鹿升仙的方式,鹿紋的寓意也就因此發生了變化。如河南南陽畫像石「乘鹿飛仙圖」:仙人一手按在飛鹿身上,身體幾乎懸空,鹿揚蹄飛奔,整個畫面給人以快速飛升的動感,可見,鹿成為了人們升仙的腳力。

翻閱史料可知,秦漢時期方術道教極為興盛,使中國的吉祥文化觀念著重於避兇趨吉,而鹿紋作為秦漢時期較為常見的紋樣,其所反映的吉祥寓意佔有很大的比重,上至王宮貴胄,下至貧民百姓都極為重視生死,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鹿的崇拜,不論是鹿角的力量崇拜,還是對於鹿闢邪寓意的追求都在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鹿所能夠象徵的新的寓意的追求,即鹿能夠助人升仙、預示吉祥,因而普遍存在於各種墓葬和畫像石畫像磚之中,常常被視為羽人即仙人身旁的坐騎手,或者能溝通生死的神獸。如出土於山東省滕州市黃安嶺的東漢九頭人面獸畫像石:畫像分為兩層,第一層依次為九頭人面獸、龍及兩條翼龍牽拉的仙車,第二層為虎、熊貓、鹿、兔以及羽人騎鹿和鹿車。其中的鹿、虎、魚、兔等動物都被賦予了攜人升仙、助人永生的超越自然屬性的能力。

二、佛教的傳入和興盛,使鹿紋的寓意走向世俗化

佛教雖在漢代時就已傳入中土,但是並未傳播,一直處於潛伏期,直至晉末時期才開始流行,到南北朝時期才開始盛行。鹿在佛教中也具有特殊的地位,比如雙鹿法論,中間法輪所代表的就是物化的釋迦牟尼佛即釋迦牟尼講法,而一左一右的兩隻鹿所代表的是野鹿苑這一釋迦牟尼佛的首次講法之地。

而且鹿形象在佛教文化中還是信義和良善的化身,如《佛說鹿母經》就講述了一隻剛剛生產的母鹿不小心被獵人所獲,臨死之際懇求獵人放它回去撫育幼崽教會他們生存本領之後再回來受死,獵人怕它不講信譽不肯放歸,但是在母鹿的再三懇求之下獵人最終答應了它的請求。果然在撫育小鹿成長之後母鹿信守諾言回到了獵人的獵網之中,獵人看到它身後依依不捨的小鹿深受感動,扔掉了手中的武器出家去了。又如敦煌石窟257窟中的北魏壁畫《鹿王本生》佛教故事畫,就是取材於《佛說九色鹿經》故事:九色鹿是菩薩的化身,因搭救溺水之人而暴露了自己的行蹤,反而遭到殺身之禍,後來九色鹿以自己的善行,感化了因誤聽讒言的國王,責令「自今以往,如驅逐此鹿者,吾當誅其九族,於是眾鹿數千為群,皆來依附。飲食水草,不侵禾稼,風雨時節,五穀豐登,人無疾病,災害不生,其世太平運命化去。」

因此受佛教的影響,鹿紋開始較少出現於狩獵或者鹿車圖之中,多表現出鹿的輕靈出塵,漸漸地鹿紋寓意去掉了之前的神秘色彩,開始變為生活化、世俗化的吉祥符號。

三、中國人的趨吉心理,讓鹿紋寓意更加豐富多彩

羅蘭.巴爾特認為:人類社會所使用的種種符號都是表現人類心理深處潛意識的「密碼」,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又往往無意識地在密碼中加入其它不同成分的「信息」。

「吉祥」這個主題,是一個綿延千萬年的永恆性主題,求福、求喜、求吉祥,是我們華夏民族一種普遍的心理需求。從遠古走來直至今日,除了其內涵發展演化之外,其心理需求並沒有發生改變,這是在傳統紋樣中吉祥篇幅佔很大比重的重要原因。這種心理沿襲了圖騰和宗教崇拜的求吉心理,與自然物結親來寄託情懷和慰藉。這種求吉心理表現為物質上和精神上的自我完善,包括健康、長壽、富裕、善終等多方面。心理現象人人都有,它是宇宙中最複雜的現象之一,從古至今都為人們所關注。

現代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三個心理需求層次的理論,可以用這個理論來解釋中國自古以來祈福求祥的心理需求。馬斯洛的理論中提出,每個人的心理需求都分為三個層次,它們都依據一定的科學規律呈現出金字塔上升的形式,在金字塔的底端是人們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主要包括健康、人身安全和飲食資源。第二個心理層次是指人們對經濟和財富的需求;第三個層次是自身能感受到他人對人格尊重的需要,實現人生存在社會上的自我價值。在金字塔的最頂端是人們心理需求的最高層次,也是最難達到的要求,即人們要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鹿紋的所指寓意都滿足了這三個層次的心理需求,吉祥意識的產生源於先民對原始生活的不安全感,先民們對神秘的自然外力、人類自身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滿迷惑和畏懼,古代先民對鹿的崇拜,希望它能驅鬼逐妖、消災滅害,以及能讓人獲得更加強大的力量和更安全的生活環境,鹿紋還是長壽不死的象徵,可被看做是最基本層次的心理需求。能戰勝自然外力、保證人類生命的延續也都是人們趨吉心理的需求。

當生命不再受到自然環境的威脅,能正常生活時,就對物質財富有了更高的要求,鹿紋逐漸失去神秘色彩,進而與其他紋樣組成豐富多彩的傳統吉祥紋樣,如鹿紋與鶴、梧桐成「鶴鹿同春」,寓意健康長壽、永享天年。又如鹿紋和蝙蝠、壽星組成「福祿壽」,寓意一路福星高照、萬事如意。可見這些與鹿相關的吉祥紋樣寄託了人們希望通過得到官祿,獲得更多的財富,提高生活水平來光耀門楣。

當物質財富得到滿足,人們能吃飽穿暖後,就開始追求更高的精神財富,如鹿紋是德音的象徵,充分體現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德音反映的是古代君主求賢若渴,希望得到賢才的幫助,實現共建天下、鞏固江山的雄心壯志,從而實現自我價值。

可以說鹿紋的寓意貫穿了人們心理需求的三個層面,人們希望健康長壽、擁有更好地物質生活和對精神生活的追求,都是希望生活的更加幸福美好,是趨吉心理的需求所導致的。

總之,鹿紋的各種吉祥所指反映了中國人對萬事萬物都希冀祝福的心理追求,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心理需求和情感追求,才使得鹿紋被廣泛應用、寓意更加豐富多彩。

百鹿圖

結語

鹿紋作為一種傳統吉祥裝飾紋樣,它的外形千姿百態,它的所指寓意豐富多彩,它是力量、祥瑞、長壽、官祿、吉祥多重意義的象徵,它所指寓意的形成和發展歷程與宗教信仰、社會文化、思想心理有著密切的關係,即宗教信仰使鹿紋發展壯大起來,社會文化使鹿紋發展延續下來,趨吉心理使鹿紋的寓意更加豐富多樣,可以這麼說鹿紋藝術符號其實就是宗教信仰、社會文化和趨吉心理這三種重要因素的產物。

總之,鹿紋由最初的神秘圖騰崇拜演變成充滿世俗化的吉祥圖案,這一演變過程不僅折射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變化過程,更反映出了人們對對功名利祿和美好幸福生活的熱切期盼。

相關焦點

  • 人類最古老的宗教形式之一——圖騰崇拜
    圖騰一詞,原是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思是「他的親族」。人們認為自己的氏族同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之間有血緣聯繫,這就是氏族的圖騰。他們崇拜本民族的圖騰,並以它作為本氏族的名稱與標誌。這便是人類最古老的宗教形式之一——圖騰崇拜。在新疆青河縣境內查幹郭楞鄉發現了一處青銅時代的墓地,矗立著一根通高3米、寬0.23米的石柱,上面刻著已經有些圖案化的鹿紋,這種鹿紋的最大特徵是身子是鹿,卻生著扁長的鷺鷥的喙。
  • 試析從吉祥圖案看中國傳統文化
    一、吉祥觀念的出現 吉祥觀念應該起源於原始社會時期,吉祥圖案的產生與人們對 自然 崇拜的原始信仰有著密切關係。原始人類對生活和生存充滿了熱情,作為吉事的祭祀和卜笠活動就是這種吉祥觀念的具體行為。卜笠活動主要是佔問兇吉的活動,卜用甲骨上常記有吉、大吉之類的卜辭或靈驗記錄。
  • 透過獨特的剪紙藝術,淺析壯族的圖騰崇拜和圖騰文化
    原始人群還相信自己是某一種動物或幻化物的後裔,並且認為它們就是自己這個氏族的守護神,因而有了圖騰崇拜,從而形成了圖騰文化。壯族居於長江中下遊的楚地,是古代百越中路越民族的後裔,優越的氣候和地理環境使楚人能夠用最簡單的農耕漁獵方式獲得自己所需的衣食,所以他們認為這一切都是神的賜予。
  • 古老神秘——圖騰
    在原始人的眼裡,圖騰實際是一個被人格化的崇拜對象。圖騰作為崇拜對象,主要的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於它所體現的血緣關係。圖騰,是記載神的靈魂的載體是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種自然或有血緣關係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等,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象徵原始民族對大自然的崇拜是圖騰產生的基礎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不同地區和國家的人有不同的圖騰崇拜
  • 崇拜圖騰 守護山川 神秘民族世代傳承
    說到黎族,它是一個非常神秘的民族,她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發展而來。早在三千年前,黎族的先祖們就在海南島繁衍生息,並成為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黎族可分為哈、祁、潤、賽和美孚五個支系。每個支系的文化語言服飾等都有所區別,而唯一相同之處就是--都非常信奉大自然和祖先。
  • 湘西苗畫中迷人的圖騰崇拜與生命之美、自然靈性
    苗畫中迷人的圖騰崇拜人們可能被苗畫的絢爛色彩及裝飾作用吸引。其實苗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種,其中蘊含了苗族的圖騰崇拜、民間信仰、藝術文化、風俗習慣、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因此,苗畫確實是一項重要的文化遺產。深入解讀苗畫,人們能夠感受到苗族文化的眾多迷人之處。鳥圖騰文化
  • 揭秘印第安人神秘的圖騰文化
    「圖騰(Totem)」一詞,本來就源自北美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思是「他的親族」,圖騰崇拜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大約出現在舊石器時代晚期。 圖騰崇拜的核心是認為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緣關係,是本氏族的始祖和親人,從而將其尊奉為本氏族的標誌、象徵和保護神。印第安人是對除愛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原住民的總稱,其族群構成相當複雜,圖騰也是多種多樣的。
  • 關於圖騰與圖騰崇拜
    1.中國古姓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最早源於圖騰崇拜。那麼何為圖騰,圖騰崇拜是怎麼回事?姓氏與圖騰又有什麼關係?圖騰一詞系美洲印第安語,其最早的寫法是ototemam,意思是「他的親族」。詞根oto表示出自同一母親並禁止通婚的兄弟姐妹間的血緣關係。
  • 圖騰崇拜中最神秘的信仰——蛇
    生肖的起源相當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圖騰崇拜的上古時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文化現象之一,源於先民對無法抗拒而又難以認識的大自然各種神秘力量所產生的畏懼感。西漢 四神間隔規矩鏡為求得自身的生命安全、生存繁衍和獲得幫助,於是,原始人就把某些猛獸、家畜和蛇,作為部落氏族的徽標,並視其為祖先和保護神,這就是圖騰崇拜產生的其中緣由
  • 從神化到世俗化,3種獨特文化內涵,魚紋圖案是如何發展演變的?
    這就引申出了一種雙魚形象,而仰韶文化的陶器裡就有大量的雙魚圖案,或是連體雙魚,或是交尾雙魚,反映出原始先民生殖崇拜的象徵。圖|仰韶文化時期的雙魚圖案受生產技術的限制,史前時期發現的魚紋圖案基本都存在於陶器器物表面。早期先民的陶器大多是非常普遍的圓形底盆,而發展到末期,罐、壺等器具開始成為魚紋圖案新的載體。
  • 從神化到世俗化,3種獨特文化內涵,魚紋圖案是如何發展演變的?
    1、史前的生殖崇拜:代表了人類始祖在惡劣生存環境下對繁衍的祈求史前時期,由於先民的生存環境比較惡劣,導致死亡率變高。作為群居生活的人類看到這種現象,自然渴望自己的種族可繁衍昌盛,因此他們對於生殖繁衍的願望十分強烈。作為食物來源之一的魚類,先民自然觀察到它們的繁殖能力,進而心生敬意,成為崇拜的對象。
  • 歷代吉祥紋飾變化多 魚紋取諧音最吉祥(圖)
    最初的魚紋是先民崇拜的圖騰和生殖力的象徵,後來又隱喻男女之愛,並成為兵符和信物的紋樣。民間則巧妙地運用諧音手法,賦予了魚紋「富貴有餘」、「金玉滿堂」等多種吉祥寓意。 吉祥紋飾千萬種 魚紋內涵最豐富 地球上大部分的面積都覆蓋著水,生存在水中的魚,種類之多數不勝數,自古以來一直是人類主要的食物來源之一。
  • 【神秘學】對於蛇的各種圖騰崇拜
    一、蛇圖騰的崇拜(一)古埃及的蛇崇拜埃及以埃及眼鏡蛇為崇拜對象,許多古埃及神明的形象都有眼鏡蛇的特徵,又或曾蓄養眼鏡蛇;埃及神話中的瓦吉特,正是以蛇為形象的神明。古羅馬擊敗古埃及後,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七世曾引寵物眼鏡蛇以咬腕自盡,也是西方文化所津津樂道的故事(圖一)。
  • 淺談:從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看民眾生活理想
    吉祥圖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部落圖騰以及當時一些器皿上的裝飾性圖案。在那時的巖畫或石刻創作中,它以圖騰的形式出現。而後經歷了商周的青銅器,秦漢的畫像石、畫像磚、隋唐的石雕、宋元的花鳥畫、明清的織繡、瓷器等方方面面,這一藝術形式越來越趨於成熟。
  • 從生殖崇拜到圖騰崇拜——原始審美意識探析
    從史前考古學角度對舊石器時代的維納斯雕像和洞穴壁畫分析研究美的起源可知,審美活動的原初模式主要是從生殖崇拜到圖騰崇拜的符號化過程。  舊石器時代出土的「維倫多夫的維納斯」並不是孤例,原始雕像中突出表現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的裸體女性雕像佔主要地位,誇張的性別特徵體現出原始人對於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識。
  • 從圖騰崇拜到祖先崇拜——「人類的覺醒」,孝行的具體體現
    何謂圖騰崇拜?圖騰系印第安語,意為「他的親族」。圖騰崇拜是原始社會一種最早的宗教信仰。原始人相信每個氏族都與某種動物、植物或天生物有著親屬或其他特殊關係,此物(多為動物)即成為該氏族的圖騰保護者和象徵(如熊、狼、鹿、鷹等)。
  • 神秘太陽圖案或為原始人圖騰
    本報訊石獅市永寧鎮梅林村西尾古碼頭邊上,一塊巖石上有一神秘圖案,很像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當地村民無人知曉它的來歷。鑑於梅林海域漁民經常打撈到古人類化石,泉州考古界人士劉志成認為,它極有可能是新石器時代原始人所鑿的太陽圖騰。
  • 牆面圖案常見類型,吉祥動物圖案
    動物紋樣出現的歷史較早,在已發現的新石器時期的陶瓷上,就有大量的動物紋樣,其他包括魚紋、鹿紋、狗紋等,多較為抽象。除抽象的動物紋樣之外,傳統中式紋樣中還常出現傳說中的動物紋樣,如龍鳳紋、麒麟紋、孔雀紋、仙鶴紋等。這些紋樣由於寓意吉祥,深受人們的喜愛。
  • 圖騰崇拜,古人崇拜的是什麼?
    圖騰崇拜有部落圖騰崇拜、家庭圖騰崇拜、個人圖騰崇拜、性別圖騰崇拜,此外還有胞族圖騰崇拜、婚姻級圖騰崇拜圖騰崇拜問題,尤其是它的起源問題,曾引起外國學者的高度重視,斯賓塞、泰勒、蘭格、傑文斯、弗雷澤、杜爾乾等學者都試圖解決這一問題。圖騰既是人類最早的宗教制度,又是最早的社會制度,圖騰崇拜最顯著的標誌是圖騰柱。丁山先生說:「在氏族社會,以圖騰為宗神,每個家族的閭裡之口部立有圖騰柱(Totem pole)以保護他們的氏族。所謂圖騰柱,大抵雕刻為鳥獸怪物形。」
  • 伴隨中華第一龍出土的,還有一隻老虎,虎圖騰崇拜一樣不容忽略
    在先民的圖騰中,虎與龍一樣成為一些部落最重要的崇拜對象。在這些部落裡,現實世界的猛虎與想像境界的青龍一起繁衍不歇,演繹了一場吉祥昌盛的千年故事。周 獸面紋瓷四虎鍾商周時國家出現了,作為神靈崇拜的虎自然又成為國王、貴族威嚴的象徵符號,虎面紋漸漸演化成為饕餮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