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的語錄真美,愛一個人要到什麼程度?才會發現這樣的美!

2020-12-17 啟路文學

我們都知道有一句話叫情人眼裡出西施,很多人覺得這是貶義詞。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情人眼裡還能出很多很美妙的東西,這些美妙的東西,只是一瞬間,是常人所不能發現的,卻總被有些細心的人發現了,這樣細心的人,無不就讓人感嘆到愛一個人要到什麼程度?才會發現這樣的美!

倘若不愛她,又是如何去發現這樣的美?所以也只有愛她,而且愛到比情人眼裡出西施的境界還高的人,才會發現自己的愛人,哪裡都很美,從頭到腳都很美。但如果問你,她哪裡最美,為什麼美,很多人卻找不到字眼來形容了,並非是詞窮,而是他從來就沒有想過。

如果有一天你女朋友突然問你她哪裡最美,你最好說是眼睛。倘若她再問眼睛哪裡美了,你不妨就把川端康成這段語錄背下來告訴她,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文字如下:

她的眼睛同燈光重疊的那一瞬間,就像在夕陽的餘暉裡飛舞的妖豔而美麗的夜光蟲。——川端康成《雪國》

眼睛與燈光交匯的一瞬間,只是一瞬間,卻被一個很愛她的人瞧見,並且還用這些細膩的字組成了句子,記錄了下來。這一瞬間美,美到像夕陽餘暉裡飛舞的妖豔而美麗的夜光蟲。大家都在夜裡見過夜光蟲,覺得很美,一閃一閃。但大家都沒有見過夕陽餘暉時候飛舞的美麗夜光蟲吧,這無疑又是一個奇妙的動作捕捉,讓人敬佩不已。

如果你真想要表達你很愛一個人的程度,就應該去學會這樣的一瞬間捕捉到她的美

也只有經常把她放在眼裡,時刻關注下,一秒鐘瞧不見就難受,你才會發現她很多的一瞬間美。比如她清晨起來洗完頭髮,在晨光下吹頭髮,頭髮絲與照射房間裡的七彩陽光交匯在一起的美,就如雨後的彩虹,美的惹人陶醉。

一個微妙的動作,或是肢體語言,只要細心去觀察的人,都能觀察出愛意來。比如她撒嬌是什麼樣子?比如她生氣時候是什麼樣?比如她安靜時候是什麼樣子?比如她看書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比如她在化妝檯認真化妝時候是什麼樣子?比如她為你擦汗時候是什麼樣子?比如她要求你跟她合影時候是什麼樣子?

第一次和她見面時候,她是什麼樣子?第一次和她一起約會時候,她是什麼樣子?第一次和她一起喝奶茶,吃麻辣燙,吃法時候,她是什麼樣子?第一次和她牽手時候,她的表情是什麼樣子?

多少和她的第一次,有幾人記得?

第一次和她一起看電影時候,她是什麼樣子?第一次和她一起玩過山車時候,她是什麼樣子?第一次和她一起進鬼屋時候,她是什麼樣子?第一次和她一起旅遊,她是什麼樣子?太多太多了,多少人記得她是什麼樣子呢?相信只要是真愛,就有人記得。因為很多人把這個第一次時候她的樣子,都記錄在本子裡了。

即便是記在本子裡了,可能沒有川端康成的文筆那麼好,所以也就不會拿出來獻醜了。但這個記錄,拿出來給女朋友分享時候,女朋友又是什麼樣子?所以說兩個人在一起,有很多很多第一次一起做的事兒,是相當有意義的,多少人記錄了這美好的一瞬間呢?

相信有些人照過一些照片來記錄這瞬間的美好,這的卻比起文筆來,更加真實。但絕對沒有文筆來表達的美。因為文筆都是經過組織過的,經過推敲的。經過無數次修改的,也只有細心加耐心的人,才願意去做這些看似沒有價值,卻對於他而言是相當有價值的事。因為這些的這些,就養成了他美好的文筆,或是以後創作文學的素材。

所以說川端康成的語錄真美,愛一個人要到什麼程度?才會發現這樣的美!

相關焦點

  • 大多數女人美中不足的是什麼?被川端康成的語錄道出,真知灼見!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回答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川端康成的語錄,他就道出了大多數女人美中不足的是什麼,真知灼見,文字如下:不過,一個女人不會讓別的女人妒忌,男人是不是覺得她有點美中不足呢?——川端康成
  • 川端康成:當美與活著不可兼得(內含語錄,建議收藏)
    往期我們談了海子和太宰治,今天,我們談一談這位日本鼎鼎有名的文學大家-川端康成。1899年的日本大阪,一個孩子降臨到人世。他的父親名叫榮吉,是個醫生,雖說是醫生,但愛好漢詩文、文人畫。母親阿源,是黑田家出身。傳說川端家是從北條泰時(第三代執權)那裡傳承下來的。
  • 人為什麼會覺得空虛?川端康成的一段語錄描寫,直擊人心!
    比如說平常跟許多人都能嘻嘻哈哈,感覺感情很深,很好一樣。當自己出事了,躺在醫院裡,卻發現沒有一個人來看自己。哪怕自己曾經看過很多人,而當自己也躺在了醫院,卻發現沒有一個人來看自己,這個時候就感覺很空虛。就有一種感覺,世界和自己沒有任何一點關係。
  • 川端康成-雪國
    川端康成也說:「風雅,就是發現存在的美,感受已經發現的美,創造有所感受的美。」川端康成在《雪國》中不厭其煩地描寫雪夜、夕陽、甚至於葉子的死,作者都展現出「銀河瀉入心理」那種欣賞似的閒寂的虛無。正如川端康成喜嘆引用的清少納言在《枕草子》裡的一句話:「往昔徒然空消逝」。在他眼裡,終極的空虛才是真正的美的所在,而對於美,我們還需要感受。這種感受性格是川端康成對於閒寂的繼承與發展。
  • 感受川端康成
    正好,日本文壇泰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自傳《天授之子》最近在中國出版,讓我們一起在川端康成的自傳中,體味獨特的日式文學審美。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波  自傳體小說集國內首發  《天授之子》為川端康成的自傳體小說集,收錄《故園》《東海道》《感傷之塔》《天授之子》四部小說。
  • 川端康成與《伊豆的舞女》
    他們愛櫻花絢爛至極的美,但同時也愛它們豁然掉落時的哀傷。生命在川端先生的靈魂裡面,既有櫻花一樣的美麗,又有櫻花凋落一樣的哀愁。《伊豆的舞女》裡面的男青年其實是川端先生20歲時的影子,在這個年輕人的身上,往外散發著的是善良、尊重與美好。川端先生說,「我自幼是個孤兒,受人照顧太多。
  • 川端康成的愛情觀:男人無性的時候才具有美,一是孩童,二是老人
    看過川端康成的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總是能將事情看得透,以優美、簡潔且富有意境的語句將形色人物展現在讀者眼前,在川端康成的愛情觀中有這麼一句話:男人無性的時候才具有美,意識孩童,二是老人。那時候的川端康成身邊就只剩下年邁的祖父了。可祖父是個雙目雙耳都殘疾的人,就連與川端康成進行溝通都難以做到,從小,川端康成就習慣獨自一人待在屋裡靜靜坐在角落讀書,後來,祖父也離世,川端康成就成了一名徹頭徹尾的孤兒。
  • 川端康成:海棠花未眠 要活下去 還要美美的
    川端康成幼年時父母雙亡,其後姐姐和祖父母又陸續病故,因此他被稱為「參加葬禮的名人」。川端康成吸收了物哀文化中的哀,又受到佛教中的「空」、「無」的影響,在其作品之中流露出憂鬱、悲哀的色彩。川端康成一生中多在旅行,心情苦悶憂鬱,逐漸形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並成為其文學作品的底色。這種「哀」,既是對人,也是對物。
  • 《湖》:川端康成半生找尋的女性純美和世界之美
    川端康成一生都在找尋和揭示人生的美和世界的美。他把人身上的美麗挖掘殆盡。01、川端康成人物美的找尋之路:女性的純美相比起《雪國》中,完美無暇的駒子,《湖》這本書的女性形象顯然要接地氣的多,書中的女性雖然美麗,但身上或多或少有人性的自私和虛榮。
  • 川端康成:諾獎獲得者,是「參加葬禮的名人」,獨具憂鬱氣質!
    他的小說是陰柔美的,語言清新秀麗,受日本傳統美學的薰陶,川端康成喜歡用纖柔、流暢、平易和優美的語言來描寫事件、人物、情緒和自然物象,同時他還重視運用傳統藝術的表現手法,抒發人物內心深處那種纖柔的感情,從而形成了抒情化的散文化的風格。可以說,川端康成的每一部小說都是一首給人以美的享受的散文詩,他也是亞洲第二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 川端康成的愛情觀:男人無性的時候才具有美,一是孩童,二是老人
    看過川端康成的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總是能將事情看得透,以優美、簡潔且富有意境的語句將形色人物展現在讀者眼前,在川端康成的愛情觀中有這麼一句話:男人無性的時候才具有美,意識孩童,二是老人。川端康成在剛滿兩歲時,母親就因病去世了,後來在十歲時,自己的姐姐也離他而去。那時候的川端康成身邊就只剩下年邁的祖父了。可祖父是個雙目雙耳都殘疾的人,就連與川端康成進行溝通都難以做到,從小,川端康成就習慣獨自一人待在屋裡靜靜坐在角落讀書,後來,祖父也離世,川端康成就成了一名徹頭徹尾的孤兒。
  • 長江新世紀書評:《哀愁:川端康成散文集》
    聽他這麼說,才發現確實如此。出行計劃的無限延期,給了人們懶惰的勇氣,一天天的花開花落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真正的終點。也正是因為如此,北京的兩場大雪給了人們不知多少快樂,也給了我再一次走近川端康成的機會。初讀日本文學,是那本《雪國》,溫泉旅店、萍水相逢,閒寂而虛無,透露出一種無盡的哀愁。再次與川端康成相遇,哀愁二字更是直白的躍於紙上,成為了書名。
  • 川端康成:諾貝爾獎得主,但卻有錢就花到一貧如洗
    一次有個要外出的記者,就因為沒有及時拿到出差費耽誤了採訪。老大梶山季之非常生氣,以為是有小偷,結果一問才知道白天川端康成來過,說是要買古玩,「借」走了社裡的現錢。真的是一個敢借,一個敢給,而這筆錢等到池島信平當社長時,就不了了之了。欠了這麼多債,可川端康成一點也不慌,對前來要債的人也很有辦法。一句「沒有的東西就是沒有,遲早還你就是」先打發,然後就用那雙特有的卡姿蘭大眼睛,盯著你,長達數小時,一句話也不說。對方無計可施,只好改天再來。
  • 川端康成:被初戀摧毀的日本少女
    我承認川端康成的文風一直令我迷戀,雖然他的文字中始終潛藏著如櫻花般淡淡的哀愁,但在這迷惘與哀愁之中卻有著刻骨銘心的愛。這愛清流婉轉、搖曳生姿,一個個讓讀者心生愛憐的下層舞女形象便在川端的筆下向我們緩緩走來。《伊豆的舞女》中的燻子便是其中的一個。
  • 川端康成發人深省的語錄,起句便是,我想成為一個人!尾句更刺耳
    我想成為一個人,很多人首次聽到,可能會反問,難道川端康成他不算是一個人嗎?其實問這話的人,是很沒有禮貌的,也是沒有經過思考的。但凡思考的人,都知道,雖然大家都是人,但是如何做好一個人,成為一個人,真的有些難。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很多人都是用儘自己一生在努力成為一個人,做好一個人。
  • 川端康成:男人無性的時候才具有美,一是孩童時期,二是垂死之時
    」只有三種人具有真正的美:一是少女,二是孩童,三是垂死之時的男人。「日本最偉大的兩個作家,一個是三島由紀夫,一個是川端康成。川端康成一生創作了一百多篇小說,他用他的作品影響了整個日本文化的審美。1968年,川端康成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給他帶來了無上的榮譽,但是在獲獎四年後,這位日本文壇泰鬥級的人物,突然以吞煤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未留下隻字遺書。川端康成生前說過:「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什麼叫做「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 川端康成《湖》:被醜判處死刑,是對美偏執追求的必然結果
    1、對美的追求,源自醜的「創傷」塞萬提斯曾經說過:美有兩種,靈魂的美和肉體的美.聰明、純潔、正直、慷慨、溫文有禮都是靈魂的美,相貌醜的人也可以具備的。如果不以貌取人,往往對相貌醜的也會傾心愛慕。在《湖》中銀平被川端康成塑造成一個具有猿猴一樣腳的一個人。
  • 川端康成《花未眠》中的一些經典獨白
    讀川端康成的文章,總有一種美的享受,尤其是他筆下的《花未眠》這篇散文。它寫的是:作家在凌晨醒來,發現海棠花還開著,進而引發了一些對於自然之美的思考。《花未眠》集描寫、抒情和說理於一身,充分展現了日本文學「物哀」與「風雅」的傳統。
  • 諾獎得主川端康成的佛系抗爭
    《雪國》的故事並不複雜,講述了來自東京從事舞蹈藝術研究的島村三次去雪國看望駒子,以及和駒子之間的愛,在看望駒子的同時,他又愛上了另外一個女孩子葉子,而葉子又愛著行男。刻畫了駒子和葉子兩位美麗女子的形象,故事以島村的感覺開始,列出了他的所見所聞。在《雪國》這部作品中,川端康成通過島村反覆提及到的一個詞就是「徒勞」。
  • 川端康成的古都之美
    中國江西網訊 川端康成,作為一名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得到的評價褒貶不一。但無疑,他有著卓越的文學造詣,觀察能力,還有著一種,輕鬆駕馭語言與感情,並可以將其奇妙結合的能力。  川端康成在寫《古都》時說:「想寫一篇小說,藉以探訪日本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