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齡

2020-11-24 騰訊網

塞下曲·其一(蟬鳴空桑林)——唐·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詩詞文本從《全唐詩》

譯文

知了在枯禿的桑林鳴叫,

八月的蕭關道氣爽秋高。

出塞後再入塞氣候變冷,

關內關外儘是黃黃蘆草。

自古來河北山西的豪傑,

都與塵土黃沙伴隨到老。

莫學那自恃勇武遊俠兒,

自鳴不凡地把駿馬誇耀。

注釋

空桑林:桑林因秋來落葉而變得空曠、稀疏。

蕭關:寧夏古關塞名。

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陝西一部分。

共:作「向」。

遊俠兒:都市遊俠少年。

矜:自誇。紫騮:紫紅色的駿馬。

賞析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這四句寫邊塞秋景,無限肅殺悲涼,寒蟬、桑林、蕭關、邊塞、秋草都是中圍古代詩歌意象裡悲情的代名詞,詩歌開篇刻意描寫肅殺的秋景是為後來的反戰主題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鋪墊。寫戍邊徵人,寄寓深切同情。「從來幽并客,皆共沙塵老」,與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可謂英雄所見,異曲同工,感人至深。

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邊塞之地,也是許多讀書人「功名只向馬上取」、「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詩人從這些滿懷宏圖大志的年輕人身上看到的卻是「皆共沙塵老」的無奈結局。末兩句,以對比作結,通過對自恃勇武,炫耀紫騮善於馳騁,耀武揚威地遊蕩,甚至惹是生非而擾民的所謂遊俠的諷刺,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於戰爭的厭惡,對於和平生活的嚮往。前面講的幽并客的時候,作者還沒有什麼貶意,字裡行間裡還隱約可見對於獻身沙場壯士的惋惜之情。用「遊俠兒」來形容那些只知道誇耀自己養有良馬的市井無賴,作者的反戰情緒有了更深層次的表達。

此詩寫邊塞秋景,有慷慨悲涼的建安遺韻;寫戍邊徵人,又有漢樂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諷喻市井遊俠,又讓人看到了唐代錦衣少年的浮誇風氣。

相關焦點

  • 王昌齡 塞下曲(其一)
    王昌齡 塞下曲(其一)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從來幽并客,皆向沙場老。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鑑賞:詩人通過這樣一首邊塞樂府詩,表達了強烈的反戰思想。
  • 王昌齡:塞下曲·其一
    >王昌齡:塞下曲·其一2012-06-18 15:41:28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 「古詩詞賞析」《塞上曲·其一》《塞下曲》《關山月》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賞析」《塞上曲·其一》《塞下曲》《關山月》第一篇:《塞上曲·其一》作者:「唐」王昌齡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第二篇:《塞下曲》作者:「唐」王昌齡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 五言樂府:王昌齡《塞下曲·之一》
    >五言樂府:王昌齡《塞下曲·之一》2012-01-16 14:04:2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塞下曲·其一》 作者: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 王昌齡與李白、王維是好友,但與孟浩然的死有關,《塞下曲》賞析
    王昌齡年輕時曾在嵩山學道唐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王昌齡出生在山西太原。唐玄宗開元八年庚申(720年),二十三歲,是年前後,曾居嵩山學道。756年冬到757年年十月之間,王昌齡路經亳州,為亳州刺史閭丘曉所殺害,後張鎬杖殺曉。塞下曲·其一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齡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 郝乙書法——王昌齡《塞下曲》
    郝乙書法——王昌齡《塞下曲》 2020-11-22 10:55
  • 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齡
    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創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
  • 靜心讀詩《塞下曲》王昌齡
    塞下曲王昌齡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王昌齡把描寫的時間選在深秋的黃昏,更有利於表現所寫的內容。寫苦寒,選擇了水和風這兩種表現環境特徵的景物,筆墨簡潔,又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
  • 王昌齡之《塞下曲》
    塞下曲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王昌齡作此詩,來表達自己非戰態度。
  • 唐詩鑑賞 :王昌齡 · 出塞(其一)
    出塞(其一)王昌齡·七言樂府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愛上古詩:王昌齡·出塞王立群:中華經典資源庫`王昌齡·出塞嘯天說詩:王昌齡 · 出塞(其一)經典詠流傳:緣分一道橋(王力宏演唱)✦但使:只要。✦龍城:為匈奴祭天之處,故址在今蒙古共和國境內,漢將衛青曾經徵伐匈奴至此。✦飛將:漢武帝時名將李廣,英勇善戰,被匈奴稱為「飛將軍」。這裡用「龍城飛將」泛指古代戍邊的名將。
  • 王昌齡最經典的十首唐詩,深沉含蓄,耐人尋味
    出自唐·王昌齡《塞下曲四首》之二。足,充滿。黃沙滾滾,彌天漫地,白骨累累,棄於亂草之中,自古及今,未有消停。此言乃是慨嘆邊塞戰爭自古不斷,感傷將士死傷無休無止的悲涼。2、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出自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之七。玉門,玉門關。
  • 王昌齡的《塞下曲》,本應平淡的說理詩,結尾10字卻字字如刀
    還是王昌齡的「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臨其詩境】今天來看王昌齡的塞下曲,他的塞下曲有一點特殊,就是摻雜了議論。唐代:王昌齡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不直接寫詩人自己的觀點,面對眾人的誇耀,王昌齡並不出言反駁,而是將目光聚焦到了戰爭的遺蹟上。黃塵連天,埋沒今古;白骨縱橫,雜於蓬蒿。
  • 賞析: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六首》其一
    和張僕射塞下曲六首其一 塞下曲:古時的一種軍歌。 鷲翎:箭尾羽毛。金僕姑:神箭名。 燕尾:旗的兩角叉開,若燕尾狀。蝥(máo,一說音wù)弧:旗名。 獨立:猶言屹立。揚新令:揚旗下達新指令。 盧綸,唐大曆十才子之一。
  • 唐代王昌齡《送魏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後期(748—756)王昌齡貶龍標尉時 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
  • 王昌齡的《塞下曲》,本應平淡的說理詩,結尾10字卻字字如刀
    還是王昌齡的「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大家可能也都發現了,塞下曲的體制往往短小精悍,五言四句即成一篇。這可能與塞這類體裁所要表現的氛圍和情感有關係。邊塞景色悽厲苦寒,戰事則更是殘酷而迅疾。這也就註定了寫邊塞的詩歌不會有舒緩的節奏和低沉的情調。
  • 沉默老師伴你讀《唐詩選》之——《塞下曲》王昌齡
    塞下曲(唐)王昌齡飲馬度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作者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
  • 解讀王昌齡《塞下曲》:不愧是邊塞詩第一人,寫得真好,值得一讀
    王昌齡出身於貧寒家庭,年輕時曾到嵩山修道。到玄宗年間,唐玄宗修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後,從軍成為一份職業,王昌齡轉而投軍,奔赴邊關。#塞下曲王昌齡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從軍到邊塞的。王昌齡從軍的經歷使他對邊塞和戰爭有著切身體會,奠定了他邊塞詩的生活基礎,從而成為邊塞詩的創始和先驅。當了三年兵,王昌齡退伍,參加科考進士及第步入仕途,可謂文武雙全。
  • 《塞上曲·其一》王昌齡
    塞上曲·其一 【唐】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作者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名詩48句
    —— 王昌齡《塞上曲 其一》 12.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 王昌齡《閨怨》 13.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 唐代王昌齡《送郭司倉》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該詩是王昌齡在夜裡為送別朋友郭司倉而寫的詩。 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