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兒童戲劇專家探討如何打造中國經典兒童劇

2020-12-17 人民網

第四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研討會在京召開

人民網北京8月29日電  (記者黃維)8月27日至28日,第四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研討會在北京懷柔召開。文化部相關領導、主辦單位和全國28家兒童劇院(團)的負責人、兒童戲劇專家、演出經營單位負責人、學校校長等會議代表齊聚一堂,分別召開了兒童劇院(團)管理座談會和「兒童劇藝術創作及演出運營」研討會,會上,大家圍繞「中國夢與兒童劇創作」等方面交流經驗、激發智慧、啟迪思想。

會議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黨委書記雷喜寧主持。第四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組委會主席、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中國兒童藝術研究會會長尹曉東致歡迎辭。他說為了開好這次研討會,我們專門徵求了有關專家的意見,確定了以「兒童戲劇與中國夢」為主題,以「兒童戲劇與當代生活」、「兒童戲劇與兒童文學」、「兒童戲劇的市場營銷和社會推廣」為參考議題,共同研討當代兒童戲劇創作、生產、營銷、推廣中取得的經驗和面臨的挑戰,研究推進兒童戲劇繁榮發展的對策建議。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今天的未成年人將是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接班人,「中國夢」要在他們的手中從理想化為現實。中國兒童戲劇事業正是關係未成年人心靈健康成長的崇高事業。我們要拿出精品佳作,影響我們的孩子們,讓孩子們健康地成長。當前兒童劇藝術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兒童劇的觀眾人數和演出場次逐步上升,但在兒童劇創作、演出、推廣方面,我們還有許多的問題值得探討,例如:兒童劇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幫助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如何真正實現寓教於樂?兒童劇創作如何在題材內容和藝術形式上更加貼近時代?如何做好演出推廣?等等,這些問題都應該深入研討,都需要形成比較明確的思路。希望大家能夠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為中國兒童戲劇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出謀劃策。

如何定位一部優秀的兒童劇?在兒童劇藝術創作主題研討時,文化部科技司副巡視員、中國兒童戲劇研究會常務理事陳迎憲說,優秀的兒童劇要有文學性,要注意到培養孩子想像力,觀察力。

隨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孫雲曉從孩子們成長過程、如何教育培養孩子談到兒童戲劇創作要去尊重,去發現,去遵循這種孩子們的成長規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在發言中說,不管是我們兒童文學、兒童戲劇,關鍵是講故事、講好故事,故事要感動,感動是核心。18歲以下孩子作品如何定位,什麼樣階段的孩子看什麼樣的作品等方面與代表進行了交流。

中國兒藝副院長、國家一級編劇馮俐就兒童劇的教育功能到底應該佔多大比例?兒童劇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兒童講我們想傳遞的信息等方面談了自己的認識和體會,與會代表深受啟發。老藝術家代表鍾藝兵、劉平、方掬芬、院團代表李平等代表也分別就兒童劇創作演出等方面發言。有了好的劇目,如何推向市場,在「兒童劇市場發展與營銷」的主題研討上,主辦方特意邀請了北部、南部、中部地區在經營管理方面,特別是在兒童劇市場營銷方面頗有建樹的劇院領導和在北京市中小學生戲劇比賽多次獲獎的學校代表做主題發言。

國家大劇院演出部副部長孟鑫介紹了國家大劇院在品牌運營、宣傳、管理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寧波大劇院曾獲得全國十大演出盛事惟一的最佳演出場館金獎,總經理鄭峰從藝術作品的展現、藝術產品的經營、劇院的運營管理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徐州音樂廳總經理楊百祥就產品把關、搭建品牌和渠道營銷等方面結合自己工作實踐進行了闡述。學校代表、東城區革新裡小學校長就學校需要什麼樣的兒童劇和兒童戲劇對於孩子們的成長教育提出了很好的建議。臺北如果兒童劇團總經理助理王奕勳作為戲劇節邀演的海外兒童劇團代表,就劇團的成立、管理、創作、運營等方面介紹了他們先進的經驗和做法,研討會還特別邀請了聯合主辦單位代表東城區副區長王晨陽就兒童戲劇的創作素材、資源整合以及兒童戲劇國際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等方面與代表進行交流。

最後,主辦單位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中國兒童戲劇研究會會長、第四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組委會主席尹曉東從本次會議的成果、兒童劇的現狀、創作、演出和今後的努力方向五個方面進行了總結髮言。他說,兒童戲劇研討會,凝聚了幾代兒童戲劇工作者的聰明才智,達成了共識,發揮了振奮精神、團結隊伍、促進合作的顯著作用。目前兒童劇呈現出非常好的發展態勢,這個局面來之不易。這既有大的政策環境的改變,也離不開學校和家長對孩子藝術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同時兒童劇一直堅持低票價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我們應該倍加珍惜這一良好的發展趨勢,在培育市場的同時,始終要把劇目的藝術質量放在首位,摒棄急功近利的做法,讓兒童戲劇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尹院長還就兒童戲劇創作要「外國經典」、「中國經典」、「現實題材」三並舉以及如何開拓國內外演出市場等方面與代表交換了意見。

大家一致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兒童戲劇事業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創作演出為中心,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湧現了一大批優秀劇目和優秀人才,為豐富少年兒童的文化生活,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創辦的一年一度的中國兒童戲劇節研討會,自2011年開始,至今己連續舉辦四屆,旨在藉助戲劇節的平臺,搭建全國兒童戲劇人增進感情、交流經驗、激發智慧、啟迪思想的舞臺,通過探討兒童戲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和策略,形成「改革創新、加強合作、共謀發展」的繁榮兒童戲劇事業的共識。中國兒童戲劇節研討會成為聯合全國兒童戲劇工作者的紐帶,促進兒童戲劇界內部和外部合作的平臺,是全國兒童戲劇行業高層次學術交流研討活動的知名品牌。

相關焦點

  • 繁榮背後質量參差不齊 國產兒童劇如何打造經典?
    原標題:國產兒童劇如何打造經典?  暑期向來是兒童劇的黃金檔,從6月底至8月底,幾乎每個周六、周日,家長都可以帶孩子們走進劇場。  中國兒藝副院長、國家一級編劇馮俐表示,國內兒童劇互動大多處於演出效果的考慮,比較機械、刻意,而國外兒童劇大多是從戲劇本身出發,生發出互動的可能性,比較自然、流暢和交融。首次嘗試的兒童劇的話劇大師賴聲川也說過,「我不會去模仿別人做兒童劇,就像現在兒童劇要跟兒童互動的問題,我不排斥,但會看題材本身合不合適。」
  • 兒童劇專家:兒童戲劇教育是全人教育
    「兒童戲劇教育實際上是全人教育,輕表演重教育。通過戲劇教育教學能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和表現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楚三樂在第六期兒童戲劇教育教師培訓班開班儀式上說。2日,由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戲劇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兒童劇委員會共同舉辦的第六期兒童戲劇教育教師培訓班在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開班,來自全國各地50餘位學員參加培訓。「戲劇教育以其獨特的教學方法,成為藝術教育中最易被兒童接受、最受歡迎的門類,對兒童的藝術審美、語言表達、肢體動作、邏輯思維等能力的全面提升有明顯作用。」
  • 兒童劇改編:給經典以戲劇生命
    【文藝觀潮】  作者:馮俐(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編劇)  「兒童文學的戲劇性與兒童戲劇的文學性」是一個值得我們不斷廣泛、深入思考和探討的非常具有辯證關係的話題。  我想從三個方面提出我的觀點。
  • 「國際兒童戲劇周」本周迎來臺灣兒童劇《雲豹森林》
    人民網北京8月12日電  從首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兒童舞臺劇《隱形貓熊在哪裡?!》、第二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兒童劇《狗狗Lucky歷險記》、第三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經典童話改編《你不知道的白雪公主》,到第四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兒童歌舞推理劇《豬探長秘密檔案之統統不許動》,臺北如果兒童劇團已連續四屆受邀演出,受到大小觀眾們的熱烈歡迎,培養了無數的觀眾粉絲。
  • 市場火爆,精品太少,國產兒童劇遭遇創意瓶頸?
    從2017年以來,中國兒童劇市場持續火熱,優秀劇目接連上演,各類兒童戲劇節在北京、上海、廣州以及西安成功舉辦;專家們表示,中國兒童劇需要《白雪公主》《三隻小豬》《小紅帽》,但關照中國文化的劇目更為重要,中國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素材可供選擇,但如何講好一個故事,講好一個傳統故事,還需堅守原創,更需要在創意上多下功夫,比如題材的選擇、高新技術的運用、故事的結構和表現形式等
  • 2008中國兒童戲劇演出周打造「十月兒童節」
    中國兒研會會長周予援先生表示:「『2008中國兒童戲劇演出周』是廣大戲劇工作者相互交流學習和推廣中國兒童戲劇走向世界的最好平臺,中國兒研會將致力於對這一活動的持續推廣,打造中國兒童戲劇演出周的品牌。」除了中國兒藝所屬的中國兒童劇場和假日經典小劇場,東方先鋒小劇場、紅塔禮堂、北京劇院、安徒生劇場、國安劇場也都為此次演出周提供場地支持。10天內將有8個場地先後上演兒童劇作品,走進校園也成為本屆兒童戲劇演出周的特色之一。中國兒研會將在演出周期間舉辦兩次兒童戲劇研討會,並為此次演出周設立「優秀演出獎」。
  • 兒童劇:回歸經典 觀照現實
    ■本報記者 張貴勇   古樸與絢麗、傳統與現代、中國故事與國際經典同時呈現……日前,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和《小飛俠彼得·潘》兩部兒童劇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首次試演。不一樣的內容、題材和表現方式,一樣的審美與藝術氣息,直指飛翔與尋根的文化主題。
  • 兒童戲劇改編:在文學性中創造戲劇性
    改編經典童話、傳統故事或當代優秀文學作品,是兒童戲劇的常見做法。但應該如何選擇作品、如何改編?應該如何看待「兒童文學的戲劇性與兒童戲劇的文學性」?這是一個非常具有辯證關係的話題,值得不斷思考和探討。
  • 戲劇教育專家:兒童戲劇是素質教育的有效輔助
    >    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董事長董寧進行線上授課 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兒童劇委員會 攝   中新網北京7月19日電(李雙南)「兒童戲劇是素質教育的有效輔助,給予孩子更高級的審美。」
  • 《中國藝術報》:兒童戲劇創作短板何在?
    「我們的兒童戲劇藝術家們不是不努力,而是勁用得不是地方。 」 8月27日至28日在京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平在肯定了近十年中國兒童戲劇突飛猛進的發展後,直指當下問題所在。那麼,中國兒童戲劇創作究竟何處乏力?
  • 兒童劇是兒童文化生活,不是兒戲
    摘要兒童劇是兒童的文化生活,兒童劇的製作應該滿足和符合兒童的需求,而非滿足大人。在教育戲劇剛剛開始能為中國師生做點什麼的當下,我們更應尊重教育家及藝術家的知識和智慧產權,在互相尊重的環境中把戲劇在教育中的應有功能發揮到最大。兒童戲劇活動——騎士基地校:戲劇融入音樂的戲劇課言歸正傳,在Pere之後讓老師們大開眼界的是教育戲劇實踐基地學校戲劇社團孩子們的展演。
  • 湖南兒藝攜《巨人計劃之勇氣》亮相中國西南最大兒童戲劇嘉年華
    紅網時刻10月3日訊(記者 夏君香 通訊員 楊洋)10月2日,2020首屆中國·西部(國際)兒童文化娛樂博覽會暨中國西部兒童文化旅遊發展大會(以下簡稱「童博會」)在中國成都西部國際博覽城5號館正式開幕。湖南省兒童藝術劇院新創兒童劇《巨人計劃之勇氣》與來自國內頂尖兒童劇院團的精品劇目同場亮相,並於10月2日、3日獻演2場。
  • 兒童劇專家:兒童劇有教育功能,但不等於枯燥說教
    中新網北京6月9日電(李雙南)「兒童劇有教育功能,但不等於枯燥的說教。」著名劇作家、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原院長歐陽逸冰在第七期兒童戲劇教育教師培訓班上表示。4日至9日,由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戲劇教育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的第七期兒童戲劇教育教師培訓班在線上舉行,來自國內外的300多位兒童戲劇教師參與了此次「雲培訓」。
  • 海口牽手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打造永不落幕的「兒童劇嘉年華」
    海口牽手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打造永不落幕的「兒童劇嘉年華」 2020-10-09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舍經典名作《寶船》啟幕第四屆中國兒童戲劇節
    戲劇節包括兒童戲劇交流演出、兒童戲劇工作坊、兒童戲劇夏令營等15項戲劇活動,國內外佳作會聚一臺,不僅有國內優秀兒童劇,還有來自美國、西班牙、韓國等國際及臺灣地區優秀劇目,表現手法體現了傳統與創新的結合,為孩子們的暑期生活提供色彩斑斕的藝術盛宴。同時,本屆戲劇節堅持高品質、低票價、公益性原則,打造有世界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兒童戲劇品牌。
  • 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兒童劇委員會攜同咘嚕戲劇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兒童戲劇——不是兒戲,是安放兒童心靈的地方。今天上午(6月12日),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兒童戲劇委員會攜同咘嚕戲劇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菊隱劇場舉辦戰略合作新聞發布會。此次出席籤約儀式的領導和嘉賓有:劉長權 東方文化藝術院院長,原文化部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王國義 中戲委顧問,中央直屬機關工委服務局原局長;趙永莊 中國木偶藝術劇院院長、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兒童劇委員會主任;
  • 第四屆國際戲劇教育大會5月亮相北京 助力中國教育創新
    近年來,國內的一些教學理念先進的中小學、幼兒園已經開始探索將戲劇教育的方法應用於日常的教學中,這種創新教育的形式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幫助老師更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因此,在本屆會議上,各方專家將探索戲劇化教學模式在不同年齡段、不同領域教學中的靈活運用,如何應用戲劇教育開展幼兒園五大領域的創新教學,如何運用戲劇教學法加強教師的互動教學能力等。
  • 中醫藥和戲劇評論界大咖齊聚南陽 新編兒童豫劇《少年張仲景》劇本...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3月2日,中醫藥和戲劇界專家大咖齊聚南陽醫聖祠,新編兒童豫劇《少年張仲景》劇本研討會暨啟動儀式在此舉行,與會的中醫藥和戲劇評論界代表認為這部原創兒童豫劇將有力助推中醫和戲曲兩大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的傳承弘揚。
  • 全國兒童劇優秀劇目展演落幕
    本報杭州6月10日電 (記者任飛帆)9日,第八屆全國兒童劇優秀劇目展演在杭州落下帷幕。本屆展演共有23臺劇目正式參演,參演劇目涵蓋了兒童劇、京劇、木偶劇、動漫劇、歌舞劇、雜技音樂兒童劇等多種形式的兒童戲劇形式,題材涉及反映當下兒童生活的青春校園題材,歌頌少年英烈的革命歷史題材,生動活潑、展示豐富想像力的經典童話劇、體現中國傳統文化講述中國民間故事的戲曲兒童劇等等,並根據兒童年齡段進行分類。
  • 印度兒童劇首登中國兒童戲劇節 異域趣味木偶吸睛
    印度兒童劇首登中國兒童戲劇節 異域趣味木偶吸睛 2018-08-04    印度木偶劇《生生不息》劇照 鍾欣 攝   中新網北京8月4日電 (記者 應妮)第八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展演過半,來自世界各地院團的優秀劇目依次登場,難得一見的木偶劇、童話劇、智鬥卡通舞臺劇、肢體動漫劇、兒童歌舞劇等精彩演出,給盛夏的北京帶來觀戲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