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父——查理大帝

2021-02-07 話說世界

古今縱橫萬年 人類歷史全記錄

我應該甘冒世人之指責,應該讓我拙劣的才能甘蹈寫作艱險,而不應該吝惜我的聲名,使這位偉大人物的遺念被後人忘掉。

——艾因哈德


查理是法蘭克王「矮子」丕平的長子,不過他的身高並未繼承其父的基因。2014年歐洲科學家確認了亞琛大教堂發現的遺骨確實屬於查理,他們測算查理身高達1.84 米,體重約78公斤。


查理在46年的統治生涯中,通過南徵北戰建立了囊括整個西歐的帝國,也奠定現代歐洲的雛形,因此被形象地稱為「歐洲之父」。


查理大帝( 約742—841年)的父親「矮子」丕平原本是法蘭克王國的「宮相」,逐漸掌握實權後就廢黜了墨洛溫王朝君主,自立為法蘭克國王。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於查理·馬特的赫赫武功之上的。

查理大帝畫像出自丟勒手筆,這也是查理大帝最著名的畫像之一。


公元756年,任教皇的史蒂芬二世避難法國,尋求丕平強有力的庇護,年僅12歲的查理受父命前往迎接教皇。史蒂芬二世為查理施塗油禮,神聖的儀式似乎預示著查理稱王的遠景。

丕平晚年發動了對高盧南部阿基坦地區的戰爭,年輕的查理隨軍作戰。常年的軍旅生涯培養了他的韜略與魄力、強悍勇武並對權力野心勃勃。

公元768年丕平去世後,按照法蘭克人的習俗,國土將由查理和弟弟卡洛曼分享。同年10月9日卡洛曼在蘇瓦松登基為王,查理則在努瓦永繼承王位。

法蘭克王國出現了兩個君主。這與從前墨洛溫王朝時期的四分五裂、眾王並存的局面相比,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即便如此查理也不願意與弟弟分享權力,他聯合了嶽父倫巴第王和巴伐利亞公爵塔西洛,結成反對卡洛曼的同盟。公元771年,卡洛曼突然死亡,避免了兄弟間的手足相殘,分裂的國土終於在查理手中重歸一統。


成為法蘭克的唯一統治者後,查理的矛頭立即指向了倫巴第國王德西德裡烏斯。

一方面,卡洛曼死後,妻子——倫巴第國王的另一個女——攜其子和卡洛曼的殘部逃往倫巴第,受到德西德裡烏斯的庇護,後者希望以卡洛曼之子這張王牌制衡查理;另一方面,德西德裡烏斯於公元773年入侵教皇國。

而教皇國作為「丕平獻土」的產物,是羅馬教廷與加洛林君主的聯盟象徵,對教皇的威脅無異於挑戰加洛林王朝的正統性。

公元774年,查理大軍直抵倫巴第都城帕維亞,德西德裡烏斯淪為階下囚。於是在法蘭克王冠之後,查理為自己帶上了第二頂王冠——倫巴德人的鐵質王冠。

復活節時查理率軍進入羅馬,重申義大利領土歸教皇所有,此後倫巴德人在義大利半島的統治終結。

自公元772年以來,查理就開始對德意志的薩克森人用兵,希望將加洛林的統治和基督教的福音一同擴散到這片異教土地上。

查理徵服倫巴第後,薩克森人懾於他的威力,宣誓對查理效忠並皈依基督教。可是一旦查理離開羅馬返回高盧,薩克森人就起而反抗。

查理認為這不僅是政治上的背叛,也是宗教上的變節。772—804年,查理先後18次和薩克森作戰,雙方互有勝負,但最終薩克森人不得不臣服於查理。

事實上,查理與薩克森人的歷次戰役中也暴露了他的殘忍嗜血,然而正是由此薩克森才成為法蘭克王國的領土,進入了當時不斷擴展的基督教文明圈。這對於後來中世紀德意志國家的形成具有非凡的意義。

除了在東部和東北部的擴張外,查理還繼承了父親向南擴張的事業。

查理完成了對阿基坦的徵服後,親率大軍越過庇里牛斯山進入伊比利亞半島。兵鋒所指為摩爾人所建立的安達盧斯,也正是在查理徵戰西班牙的歷程中,侄兒羅蘭在朗塞瓦爾峽谷一戰中英勇捐軀,這次戰事後來演化成為中世紀最著名的英雄史詩《羅蘭之歌》。

公元795年,查理設立了西班牙邊區,標誌著加洛林王朝在伊比利亞半島的統治。此外,查理通過對巴伐利亞和布列塔尼半島的軍事行動,進一步擴展了法蘭克王國的疆域。

查理的帝國西抵大西洋,南瀕地中海,東臨多瑙河,北達波羅的海,幾乎囊括了今天的法、德、意、西、瑞士、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奠定了西歐政治版圖的雛形。


公元799年,羅馬的城市貴族發動暴亂攻擊教廷,教皇利奧三世逃難至查理的宮廷。查理決定第三次進軍羅馬,親自護送教皇。

一路上查理的大軍勢如破竹,公元800年11月,查理在羅馬受到了空前隆重的禮遇。

聖誕節當天查理在聖彼得大教堂做彌撒時,教皇利奧三世將一頂金皇冠戴在查理頭上,並尊稱他為「奧古斯都」。由於「奧古斯都」意指羅馬人的皇帝,從此「查理大帝」的稱號就誕生了。

查理加冕

這個今天看來確鑿無疑的事實,在當時和後來的中世紀,卻是經常引發爭議的問題。

一方面,羅馬教廷竭力營造一種輿論,認為加冕是出自查理的請求,希望由教宗確認他為古羅馬皇帝的繼承人;另一方面,加洛林王朝則認為,查理的加冕是在他本人事先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教皇主動為其戴上帝冕的。

幾百年來,無論是加洛林王朝還是他們的德意志繼任皇帝們,都在這個問題上和羅馬教廷各執一詞,並進而引發教俗權力的激烈爭奪。

原因就在於,教廷的說法讓人感覺是世俗君主有求於宗教君主——教皇,皇帝的權力來自教皇,由此教權應當高於俗權。

世俗君主的解釋則在於加冕乃是以君主庇護教皇為條件的,沒有君主的保護教皇也就失去了法統,因此世俗權力高於教權。

後來,由於加洛林帝國在查理死後很快分裂,而以查理繼承人自居的德意志神聖羅馬皇帝相對於教廷來說,其延續性相對較弱。所以中世紀大部分時期,教廷的理論佔據了上風。

查理大帝不僅以南徵北戰而奠定西歐政治版圖,他治理帝國的許多創舉也對後世影響頗深。他將廣大的帝國分成若干轄區,分別由伯爵和主教管轄,從而保證了有效的行政體系。

此外,雖然查理出身行伍,但他對文化和學術極為重視,他在位於亞琛的宮廷中設立學校,獎勵文化事業方面有貢獻者。

「繕寫室」。查理曼大帝在位期間,獎勵學校與圖書館的發展。它們之中有許多都成為手抄本裝飾畫的中心,也被稱為「繕寫室」。


阿爾昆是出身不列顛的異域學者,也成為加洛林文藝復興的核心人物。

據說查理不僅精通法語、德語、拉丁語和希臘語,他在枕頭下面還放著手稿和蠟版,以方便隨時學習數學和天文。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個人氣質,才引領了加洛林文藝復興之一時風氣。

從這個意義上說,查理大帝不僅是政治地緣上的「歐洲之父」,雖然他在文化學術方面的許多做法,由於帝國分裂而未能持久,但也足夠使他被稱為文化上的「歐洲之父」了。

-END-

孩子是最美麗的天使


查理大帝

相關焦點

  • 亞琛,查理大帝的皇冠
    這位成為撲克中紅桃K原形的皇帝,是歐洲中世紀早期法蘭克王國的國王,查理大帝在位時幾乎統一了整個西歐,也是他將亞琛封為當時法蘭克王國的首都。 比較出名的是亞琛大教堂、亞琛工業大學,亞琛工業大學可以說是歐洲最著名的理工大學了。 這座位於德國、比利時、荷蘭三國的邊境小鎮,非常適合度過悠閒周末。在安靜怡人的早上,徒步去逛逛整個小鎮,歷史悠久的建築完全不遜色於一些火爆的旅遊城市,比之還多了一分寧靜,非常適合短途旅遊和生活。
  •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存放過基督聖物的垂飾,查理大帝的兩件遺物
    今天要介紹的是查理大帝留下的兩件遺物,或者更確切地說,是與查理大帝扯得上關係的兩件寶物——藍寶石垂飾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冠。「歐洲之父」查理大帝首先要介紹的這件寶物,是製作於9世紀,一件背面鑲有巨大的弧面藍寶石,飾有細金絲、珍珠、石榴石、祖母綠的金質垂飾。起初,這件垂飾兩面都鑲有弧面藍寶石,現在正面的藍寶石已換上了藍玻璃。
  • 查理大帝親自建造的教堂,死後葬在這裡,歷代神羅皇帝在此加冕
    查理從768年執政,到814年去世,這期間的46年,打仗五十多場,除了英格蘭沒去(可能是沒有海軍不方便),他和歐洲幾乎所有民族都幹過仗。其中非常有名的是對薩克森人的徵服。查理是個虔誠的基督徒,當時的歐洲除了法蘭克人在5世紀就皈依了基督教,歐洲其他的日耳曼民族要麼是原始崇拜,要麼是基督教的異端阿里烏斯派,法蘭克人只能靠先傳教後武力推行三位一體的羅馬天主教。
  • 歐洲英雄史: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宗教的信徒查理大帝
    這場戰爭從公元772年持續至公元804年,足足打了30年之久,不但持續時間長,其殘酷程度也是那個時代獨有的。面對剽悍的薩克森戰士的一次次反抗,查理則是一次次地進行血腥鎮壓,僅在一次戰鬥中就殺死了4500個薩克森人。他甚至曾命令部下將所有的薩克森兒童用刀劍量過,凡是超過刀劍長度的,都把頭顱砍掉。
  • 歐洲的守護者——手握半個歐洲的查理五世
    查理五世在位期間,是抵禦強盛的奧斯曼帝國入侵歐洲的關鍵時刻。時勢造英雄,基督教世界急需領袖。最終,查理五世不負眾望,成為了歐洲的守護者。查理五世要說16世紀歐洲最強大的君主,那就非查理五世莫屬。查理五世的統治是歐洲基督教君主制發展的頂峰。查理五世擁有的領土比查理曼大帝統治的領土大得多。歷史學家認為這是哈布斯堡家族對「A. E. O.
  • 法國的丕平家族:鐵錘查理與矮子丕平是歐洲版曹氏父子
    在中世紀的歐洲也有曹氏父子這樣的人物,那就是赫赫有名的鐵錘查理與他的兒子矮子丕平。 鐵錘查理原名查理·馬特,是歐洲中世紀最具影響力之一的政治軍事家,他奠定了卡洛琳王朝政權基礎,但沒有稱帝,而是其子丕平登基為皇。
  • 古代西歐不能統一,居然都是「歐洲之父」查理曼大帝的錯
    西歐,這個曾經的蠻荒之地。在搭乘工業革命的便車之後,一躍成為世界近代歷史上的焦點。西歐在古代,查理曼帝國曾經統治著西歐大半疆域。但是為什麼最後西歐還是分裂了呢? 首先,曾經的羅馬帝國分為東、西羅馬帝國之後。
  • 最早的文藝復興:查理大帝推行以教士為骨幹的教育運動
    查理大帝對帝國的文化、教育事業極為重視。查理大帝通過規範信仰,加強傳教士的素質來強化天主教在法蘭克帝國的傳播,這是他推動帝國文化、教育事業的主要動機之一。在他的領導下,一場以教士為骨幹的教育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 德國亞琛——以大教堂為標誌的歐洲之城!
    亞琛 (Aachen) 是一座能夠讓人體驗、思考和感知歐洲魅力的城市。 它可以說是濃縮的歐洲:位於三國交界處,從查理大帝時代起便代表了歐洲大陸的精神根源、價值和理念,從 1950 年起,這座城市便開始在市政廳頒發「查理獎」(Karlspreis),以表彰為歐洲統一作出貢獻的人們。
  • 【改變歐洲】查理曼大帝的盛世
    法蘭克重騎兵--歐洲中世紀騎士的前身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羅馬作風濃鬱的高盧地區很快便成為了查理曼版圖中的重要一份子,不列坦尼亞半島的不列顛-羅馬貴族成為了查理曼帝國的附屬國。接著,西班牙北部最繁華的加泰隆尼亞地區被帝國收入囊中,叛亂嚴重的阿基坦地區也變得老實起來。
  • 紅桃K是竟然統一了歐洲的「歐洲之父」?
    公元800年的聖誕節之夜,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裡,這位神態威嚴的國王正站在聖壇前進行舉行一個莊嚴的儀式,一旁的教皇把一項金冠戴在了他的頭上,隨後祈禱。就在這時,教皇聲音洪亮地高喊道:「上帝為查理皇帝加冕,敬祝他!」話畢,教堂裡所有的人一起歡呼起來,萬壽無疆和永遠勝利!
  • 歐洲最古老的大橋,捷克布拉格查理大橋
    捷克首都布拉格市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多橋之城,碧波粼粼的伏爾塔瓦河穿城而過,共有18 座大橋橫架在河水之上,將兩岸的哥德式、巴洛克式和文藝復興式的建築連成一體。其中,查理大橋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梁,距今已有650 年歷史。
  • 【歷史鏡像】公元820年代:查理曼帝國與現代西歐國家
    上期回顧  唐憲宗李純即位後,仰慕先朝貞觀之治、開元之治,奮發有為、改革弊政,帶來中興局面。查理曼大帝加冕  查理曼大帝  要說查理曼帝國,我們先說查理曼大帝。在西羅馬帝國覆滅之後,隨著蠻族不斷入侵,西歐地區陷入長期的混亂。
  • 紅桃K的「皇冠榮耀」——查理大帝為何被稱為「歐洲之父」?
    這樣突如其來的事情確實令查理大帝措手不及,先前我們提到過,查理大帝已經和利奧三世結為了同盟,利奧三世被襲擊,查理大帝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法蘭克王國和宗教之間的關係是否破裂了。
  • 少年君主一戰成名,查理十二世以少勝多,納爾瓦戰役瑞典完勝俄國
    查理十二世在納爾瓦戰役中以8000瑞軍擊破40000俄軍,從此聲名大振。 而彼得一世大帝則成了整個西歐的笑柄。 一、雄心勃勃的彼得一世大帝 17世紀後期的俄羅斯,已經是擁有遼闊的疆域超大帝國。但它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都較為落後。
  • 中世紀的歐洲人是如何起名字?關係到家族榮譽和先祖記憶
    即便如此,尼古拉也不是當時最受歡迎的名字,據統計12至14世紀歐洲最受歡迎的名字是約翰,根據法國歷史人類學者讓·盧克·夏賽爾的分析,這一方面和聖經中有兩個以約翰為名的重要人物——施洗者約翰和《約翰福音》作者使徒約翰有關,另一方面,當時天主教會的首腦羅馬教宗也特別愛用約翰,從5世紀到11世紀,以約翰為名的羅馬教宗有十九個之多,這引發了西歐貴族和民眾的仿效,1215年被迫籤署《大憲章》的「無地王」約翰的名字即由此而來
  • 紅桃K的故事: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大帝時期的版圖為後來形成的現代歐洲國家格局定下了基調,所以有人稱查理曼大帝為「歐洲之父」。查理曼不愧其偉大政治家的名號,他一路將裡奧三世送回羅馬,舉辦聽證,使其坐回教皇的位置。而後一年公元800年聖誕,裡奧三世在聖彼得大教堂為查理曼大帝加冕,尊其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 近代歐洲爭霸戰第一戰——法國挑戰神聖羅馬帝國
    至公元1483年,查理七世之子路易十一基本完成了今日法蘭西全境的統一,路易十一由此被法國人譽為「國土的聚合者」。英法百年戰爭,間接促成了英法兩個民族國家的形成。而隨著法國領土的統一,以巴黎方言為基礎的法語的逐漸形成,獨特的法蘭西文化又使法國率先成為歐洲政治統一的民族國家。
  • 是誰敲開了歐洲中世紀的大門?騎士的效忠與遍地的城堡
    一代掌政權、一代立軍功、一代稱國王,打下如此牢固的基礎之後,如果下一代是個軟弱無能之輩,他可以坐享其成;如果又是一個歷史強人,那麼整個歐洲都會為之震動。很巧,又是一代明君,而且是大帝級別的。丕平之子——查理繼承王位,他先是東進徵服了盤踞義大利北部的倫巴德。
  • 查理曼大帝與職業抄書人:手抄本對加洛林文藝復興的記錄與傳承
    在公元15世紀之前歐洲印刷術尚未發明之前,歐洲中世紀歷史與文化的傳承通常需要依靠人力進行手動抄寫,這種方法不僅費時費力,並且產量有限,因此我們都知道歐洲中世紀前期的大部分軍隊甚至國王都是職業文盲。因此,在加羅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上臺之後,他不僅開疆擴土,建立起了國土遼闊的查理曼帝國,並且還將眼光放在了文學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