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縱橫一萬年 人類歷史全記錄
我應該甘冒世人之指責,應該讓我拙劣的才能甘蹈寫作艱險,而不應該吝惜我的聲名,使這位偉大人物的遺念被後人忘掉。
——艾因哈德
查理是法蘭克王「矮子」丕平的長子,不過他的身高並未繼承其父的基因。2014年歐洲科學家確認了亞琛大教堂發現的遺骨確實屬於查理,他們測算查理身高達1.84 米,體重約78公斤。
查理在46年的統治生涯中,通過南徵北戰建立了囊括整個西歐的帝國,也奠定現代歐洲的雛形,因此被形象地稱為「歐洲之父」。
查理大帝( 約742—841年)的父親「矮子」丕平原本是法蘭克王國的「宮相」,逐漸掌握實權後就廢黜了墨洛溫王朝君主,自立為法蘭克國王。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於查理·馬特的赫赫武功之上的。
查理大帝畫像出自丟勒手筆,這也是查理大帝最著名的畫像之一。
公元756年,任教皇的史蒂芬二世避難法國,尋求丕平強有力的庇護,年僅12歲的查理受父命前往迎接教皇。史蒂芬二世為查理施塗油禮,神聖的儀式似乎預示著查理稱王的遠景。
丕平晚年發動了對高盧南部阿基坦地區的戰爭,年輕的查理隨軍作戰。常年的軍旅生涯培養了他的韜略與魄力、強悍勇武並對權力野心勃勃。
公元768年丕平去世後,按照法蘭克人的習俗,國土將由查理和弟弟卡洛曼分享。同年10月9日卡洛曼在蘇瓦松登基為王,查理則在努瓦永繼承王位。
法蘭克王國出現了兩個君主。這與從前墨洛溫王朝時期的四分五裂、眾王並存的局面相比,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即便如此查理也不願意與弟弟分享權力,他聯合了嶽父倫巴第王和巴伐利亞公爵塔西洛,結成反對卡洛曼的同盟。公元771年,卡洛曼突然死亡,避免了兄弟間的手足相殘,分裂的國土終於在查理手中重歸一統。
成為法蘭克的唯一統治者後,查理的矛頭立即指向了倫巴第國王德西德裡烏斯。
一方面,卡洛曼死後,妻子——倫巴第國王的另一個女——攜其子和卡洛曼的殘部逃往倫巴第,受到德西德裡烏斯的庇護,後者希望以卡洛曼之子這張王牌制衡查理;另一方面,德西德裡烏斯於公元773年入侵教皇國。
而教皇國作為「丕平獻土」的產物,是羅馬教廷與加洛林君主的聯盟象徵,對教皇的威脅無異於挑戰加洛林王朝的正統性。
公元774年,查理大軍直抵倫巴第都城帕維亞,德西德裡烏斯淪為階下囚。於是在法蘭克王冠之後,查理為自己帶上了第二頂王冠——倫巴德人的鐵質王冠。
復活節時查理率軍進入羅馬,重申義大利領土歸教皇所有,此後倫巴德人在義大利半島的統治終結。
自公元772年以來,查理就開始對德意志的薩克森人用兵,希望將加洛林的統治和基督教的福音一同擴散到這片異教土地上。
查理徵服倫巴第後,薩克森人懾於他的威力,宣誓對查理效忠並皈依基督教。可是一旦查理離開羅馬返回高盧,薩克森人就起而反抗。
查理認為這不僅是政治上的背叛,也是宗教上的變節。772—804年,查理先後18次和薩克森作戰,雙方互有勝負,但最終薩克森人不得不臣服於查理。
事實上,查理與薩克森人的歷次戰役中也暴露了他的殘忍嗜血,然而正是由此薩克森才成為法蘭克王國的領土,進入了當時不斷擴展的基督教文明圈。這對於後來中世紀德意志國家的形成具有非凡的意義。
除了在東部和東北部的擴張外,查理還繼承了父親向南擴張的事業。
查理完成了對阿基坦的徵服後,親率大軍越過庇里牛斯山進入伊比利亞半島。兵鋒所指為摩爾人所建立的安達盧斯,也正是在查理徵戰西班牙的歷程中,侄兒羅蘭在朗塞瓦爾峽谷一戰中英勇捐軀,這次戰事後來演化成為中世紀最著名的英雄史詩《羅蘭之歌》。
公元795年,查理設立了西班牙邊區,標誌著加洛林王朝在伊比利亞半島的統治。此外,查理通過對巴伐利亞和布列塔尼半島的軍事行動,進一步擴展了法蘭克王國的疆域。
查理的帝國西抵大西洋,南瀕地中海,東臨多瑙河,北達波羅的海,幾乎囊括了今天的法、德、意、西、瑞士、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奠定了西歐政治版圖的雛形。
公元799年,羅馬的城市貴族發動暴亂攻擊教廷,教皇利奧三世逃難至查理的宮廷。查理決定第三次進軍羅馬,親自護送教皇。
一路上查理的大軍勢如破竹,公元800年11月,查理在羅馬受到了空前隆重的禮遇。
聖誕節當天查理在聖彼得大教堂做彌撒時,教皇利奧三世將一頂金皇冠戴在查理頭上,並尊稱他為「奧古斯都」。由於「奧古斯都」意指羅馬人的皇帝,從此「查理大帝」的稱號就誕生了。
查理加冕
這個今天看來確鑿無疑的事實,在當時和後來的中世紀,卻是經常引發爭議的問題。
一方面,羅馬教廷竭力營造一種輿論,認為加冕是出自查理的請求,希望由教宗確認他為古羅馬皇帝的繼承人;另一方面,加洛林王朝則認為,查理的加冕是在他本人事先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教皇主動為其戴上帝冕的。
幾百年來,無論是加洛林王朝還是他們的德意志繼任皇帝們,都在這個問題上和羅馬教廷各執一詞,並進而引發教俗權力的激烈爭奪。
原因就在於,教廷的說法讓人感覺是世俗君主有求於宗教君主——教皇,皇帝的權力來自教皇,由此教權應當高於俗權。
世俗君主的解釋則在於加冕乃是以君主庇護教皇為條件的,沒有君主的保護教皇也就失去了法統,因此世俗權力高於教權。
後來,由於加洛林帝國在查理死後很快分裂,而以查理繼承人自居的德意志神聖羅馬皇帝相對於教廷來說,其延續性相對較弱。所以中世紀大部分時期,教廷的理論佔據了上風。
查理大帝不僅以南徵北戰而奠定西歐政治版圖,他治理帝國的許多創舉也對後世影響頗深。他將廣大的帝國分成若干轄區,分別由伯爵和主教管轄,從而保證了有效的行政體系。
此外,雖然查理出身行伍,但他對文化和學術極為重視,他在位於亞琛的宮廷中設立學校,獎勵文化事業方面有貢獻者。
「繕寫室」。查理曼大帝在位期間,獎勵學校與圖書館的發展。它們之中有許多都成為手抄本裝飾畫的中心,也被稱為「繕寫室」。
阿爾昆是出身不列顛的異域學者,也成為加洛林文藝復興的核心人物。
據說查理不僅精通法語、德語、拉丁語和希臘語,他在枕頭下面還放著手稿和蠟版,以方便隨時學習數學和天文。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個人氣質,才引領了加洛林文藝復興之一時風氣。
從這個意義上說,查理大帝不僅是政治地緣上的「歐洲之父」,雖然他在文化學術方面的許多做法,由於帝國分裂而未能持久,但也足夠使他被稱為文化上的「歐洲之父」了。
-END-
孩子是最美麗的天使
查理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