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寒雨蕭蕭想起你
陳勝
我知道你們那裡也下雨了,我還知道再過兩天就會下雪。寒雨時節,在這樣霧靄深沉的秋風裡,我想起了以前那些美好的日子,也想起了你們。
後世有人說我是盛唐邊塞詩的奠基人,譽我為「七絕聖手」和「詩家夫子王江寧」。明朝李攀龍推我的《出塞》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這一點我不做評價。我筆寫我心,筆不欺人而已。
早年清貧,我也曾扶犁勞作。23歲我開始雲遊天下,先是修行學道,後到邊地伺機效力。火熱的年代,作為有抱負的時代青年,我也踏上了出塞之路。幾年間,我沒能通過思考成為哲學家,也沒能殺敵報國當上將軍,但詩歌卻喚醒了我的人生,並成了我的生活方式,算是意外的收穫。軍功既不可求,數百篇七絕竟讓我名滿天下。世人也大多認為,我邊塞軍旅生活題材的作品成就最高,這一點我也不便多說。
30歲進士及第,開始宦遊生涯。然而,為官三十載,始終是縣尉、縣丞之類的小官,還數次遭貶。其間,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是我最快意也是最珍惜的。我們一起吟詩作對歌詠人生,也一起縱論時局。浮沉也好,虛名也罷,夜深人靜時我常常思考的卻是:人生在世,究竟什麼才是最可寶貴的?所以,今天我想說的不是刀光劍影、鼓角錚鳴,我想寫一些柔軟的文字給你,我的朋友們。
《芙蓉樓送辛漸》大家頗為熟悉,但很多人並不清楚這是一組詩,我當時寫了兩首,大多數人知道的只是第一首。
其一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其二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在我被貶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的時候,曾與前來探望的好友辛漸餞別。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感謝辛漸兄能來看我。迷濛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遙望江北遠山,我只想說「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秋海茫茫,層雲深深。高樓送客,今朝可曾盡興?寒江寂寥,滔滔逝水悠然不盡;明月高懸,孤峰傲立千裡嬋娟。那個迷離的清晨、蒼茫的江雨、孤峙的楚山、丹陽城和芙蓉樓,只屬於孤介傲岸的我們。離別固然傷感,但不一定黯淡,只望大家各自珍重、前程似錦。
其實,不獨我醉心於寒雨。在我的時代,寒雨是一種別樣的景致和寄託。從盛世宏圖到末世風光,不變的唯有這寒雨連江,蕭瑟風長。
杜甫:江上今朝寒雨歇,籬中秀色畫屏紆。
賈島:廢館秋螢出,空城寒雨來。
孟郊:登高有所思,寒雨傷百草。
羅隱:寒雨蕭蕭落井梧,夜深何處怨啼烏。
韓翃 :寒雨送歸千裡外,東風沉醉百花前。
張南史:已被秋風教憶鱠,更聞寒雨勸飛觴。
朱長文:覺後始知身是夢,更聞寒雨滴芭蕉
徐夤:披對勁風溫勝酒,擁聽寒雨暖於綿
陸龜蒙:晚天寒雨上灘時,他已揚舲我尚遲。
李嘉祐:早霜蘆葉變,寒雨石榴新
李頻:落日風沙長暝早,窮冬雨雪轉春遲。
韋莊:滿空寒雨漫霏霏,去路雲深鎖翠微。
……
57歲那年,我又被貶為龍標尉。龍標(今湖南黔陽)為夜郎苦寒之地,李白曾對我寫詩安慰道: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由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李白是真的懂我,人生有知己若此,夫復何求哉?我王昌齡活得就是個朋友,有了你們的記掛和扶助,任何艱難險阻在我心裡都是一馬平川。
從暮秋到初冬,常有這樣的寒雨蕭蕭。辛漸兄、達夫兄(高適)、季凌兄(王之渙)、太白兄(李白)、岑參兄啊,還有我的所有親友,老家太原和我夢中的長安,此時怕已雨雪交加。親友,親人應該像朋友一樣交流溝通、平心以待,夫妻間的相敬如賓、舉案齊眉正是這樣;親人不在跟前時,幾位摯友在旁相互關切撫慰,就是人生幸事一樁。
70年前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也正是我此時的心聲。只有肝膽相照的你們,能明白我的清白;關山萬裡,風雨難阻,只要想起你們,任何時候我的心底都是暖暖的。
作者簡介:
陳勝,中學高級教師,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文化學者,TEDxZhengzhou演講嘉賓、大型紀錄片《河南歷史文化博覽》解說嘉賓。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長於散文、詩歌、歷史傳記創作和隋唐史研究。著有新人文暢銷歷史讀物《大隋雄主楊堅》(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唐風烈烈》(鄭州大學出版社),傳統文化微讀本《揭秘中國古代科技》(世界圖書出版公司),詩集《往年他歲》(鄭州大學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