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寒雨蕭蕭想起你

2020-12-20 百家號

王昌齡:寒雨蕭蕭想起你

陳勝

我知道你們那裡也下雨了,我還知道再過兩天就會下雪。寒雨時節,在這樣霧靄深沉的秋風裡,我想起了以前那些美好的日子,也想起了你們。

後世有人說我是盛唐邊塞詩的奠基人,譽我為「七絕聖手」和「詩家夫子王江寧」。明朝李攀龍推我的《出塞》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這一點我不做評價。我筆寫我心,筆不欺人而已。

早年清貧,我也曾扶犁勞作。23歲我開始雲遊天下,先是修行學道,後到邊地伺機效力。火熱的年代,作為有抱負的時代青年,我也踏上了出塞之路。幾年間,我沒能通過思考成為哲學家,也沒能殺敵報國當上將軍,但詩歌卻喚醒了我的人生,並成了我的生活方式,算是意外的收穫。軍功既不可求,數百篇七絕竟讓我名滿天下。世人也大多認為,我邊塞軍旅生活題材的作品成就最高,這一點我也不便多說。

30歲進士及第,開始宦遊生涯。然而,為官三十載,始終是縣尉、縣丞之類的小官,還數次遭貶。其間,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是我最快意也是最珍惜的。我們一起吟詩作對歌詠人生,也一起縱論時局。浮沉也好,虛名也罷,夜深人靜時我常常思考的卻是:人生在世,究竟什麼才是最可寶貴的?所以,今天我想說的不是刀光劍影、鼓角錚鳴,我想寫一些柔軟的文字給你,我的朋友們。

《芙蓉樓送辛漸》大家頗為熟悉,但很多人並不清楚這是一組詩,我當時寫了兩首,大多數人知道的只是第一首。

其一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其二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在我被貶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的時候,曾與前來探望的好友辛漸餞別。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感謝辛漸兄能來看我。迷濛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遙望江北遠山,我只想說「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秋海茫茫,層雲深深。高樓送客,今朝可曾盡興?寒江寂寥,滔滔逝水悠然不盡;明月高懸,孤峰傲立千裡嬋娟。那個迷離的清晨、蒼茫的江雨、孤峙的楚山、丹陽城和芙蓉樓,只屬於孤介傲岸的我們。離別固然傷感,但不一定黯淡,只望大家各自珍重、前程似錦。

其實,不獨我醉心於寒雨。在我的時代,寒雨是一種別樣的景致和寄託。從盛世宏圖到末世風光,不變的唯有這寒雨連江,蕭瑟風長。

杜甫:江上今朝寒雨歇,籬中秀色畫屏紆。

賈島:廢館秋螢出,空城寒雨來。

孟郊:登高有所思,寒雨傷百草。

羅隱:寒雨蕭蕭落井梧,夜深何處怨啼烏。

韓翃 :寒雨送歸千裡外,東風沉醉百花前。

張南史:已被秋風教憶鱠,更聞寒雨勸飛觴。

朱長文:覺後始知身是夢,更聞寒雨滴芭蕉

徐夤:披對勁風溫勝酒,擁聽寒雨暖於綿

陸龜蒙:晚天寒雨上灘時,他已揚舲我尚遲。

李嘉祐:早霜蘆葉變,寒雨石榴新

李頻:落日風沙長暝早,窮冬雨雪轉春遲。

韋莊:滿空寒雨漫霏霏,去路雲深鎖翠微。

……

57歲那年,我又被貶為龍標尉。龍標(今湖南黔陽)為夜郎苦寒之地,李白曾對我寫詩安慰道: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由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李白是真的懂我,人生有知己若此,夫復何求哉?我王昌齡活得就是個朋友,有了你們的記掛和扶助,任何艱難險阻在我心裡都是一馬平川。

從暮秋到初冬,常有這樣的寒雨蕭蕭。辛漸兄、達夫兄(高適)、季凌兄(王之渙)、太白兄(李白)、岑參兄啊,還有我的所有親友,老家太原和我夢中的長安,此時怕已雨雪交加。親友,親人應該像朋友一樣交流溝通、平心以待,夫妻間的相敬如賓、舉案齊眉正是這樣;親人不在跟前時,幾位摯友在旁相互關切撫慰,就是人生幸事一樁。

70年前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也正是我此時的心聲。只有肝膽相照的你們,能明白我的清白;關山萬裡,風雨難阻,只要想起你們,任何時候我的心底都是暖暖的。

作者簡介:

陳勝,中學高級教師,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文化學者,TEDxZhengzhou演講嘉賓、大型紀錄片《河南歷史文化博覽》解說嘉賓。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長於散文、詩歌、歷史傳記創作和隋唐史研究。著有新人文暢銷歷史讀物《大隋雄主楊堅》(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唐風烈烈》(鄭州大學出版社),傳統文化微讀本《揭秘中國古代科技》(世界圖書出版公司),詩集《往年他歲》(鄭州大學出版社)等。

相關焦點

  • 王昌齡最經典的送別詩,都在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壺」
    作為盛唐邊塞詩的代表人物,王昌齡可謂大名鼎鼎。尤其是其「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豪氣萬丈,給我們展現出了豪邁的邊塞風情,也使得我們對於歷史頓生自豪。唐代詩人王昌齡邊塞非久留之地,王昌齡的一生也是充滿坎坷。為功名、為理想抱負,王昌齡也是四處奔波。好在詩人內心豁達,所有煩悶之情都傾注筆端,留下詩篇千古傳誦。而在這其中,一首送別詩可謂盛唐詩篇中的經典之作。且看: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 唐詩七絕高手,「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王昌齡
    王昌齡是唐代著名詩人,他和李白、高適、王之渙等人都是好朋友,他擅長寫七絕,被譽為「七絕聖手」。後代有很多學者認為他寫七絕的成就可以和李白平分秋色。王昌齡特別喜歡寫邊塞詩,他和高適、岑參同為駕馭這種題材的頂尖高手。
  • 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清逸明麗,全詩即景生情,情感舒緩深厚
    王昌齡早年寫了大量的邊塞詩,後來由於生活處境發生變化(多次被貶至南方做官),心境隨之改變,詩作也漸漸沾染了南方特有的清逸明麗的風格,並且由於他同王維、孟浩然曾交往密切,也難免受到山水詩風的影響。這首《芙蓉樓送辛漸》就很好地代表了他當時的創作水平。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齡最經典的一首詩,最後一句是至理名言,值得一讀再讀!
    王昌齡,唐代著名詩人。與高適、岑參合稱「唐代三大邊塞詩人」。王昌齡以七言絕句著稱,在七絕上與李白齊名。詩歌風格緒密而思清,有著「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美譽,後人又稱王昌齡為「七絕聖手」。其詩現存181首,經典詩作有《出塞》、《從軍行七首》、《閨怨》等。
  • 王昌齡與芙蓉樓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盛唐詩人王昌齡被貶湖南後所作的《芙蓉樓送辛漸》,膾炙人口,流傳千古。詩中提到的「芙蓉樓」,就在今距湖南省懷化市48公裡處的黔城。黔城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芙蓉樓就坐落於黔城門外。
  • 王昌齡:江邊送別友人,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流傳1200多年
    王昌齡,字少伯,是我國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與高適、王之渙、岑參合稱為「唐代邊塞四大詩人」,有著「七絕聖手」的美譽。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芙蓉樓送辛漸》,便是王昌齡的代表作之一。它寫於天寶元年(742年)王昌齡被貶為江寧(今南京)縣丞期間,距今已經流傳了1200多年。
  • 康震講《芙蓉樓送辛漸》讓王昌齡拼命敲棺材蓋
    這也難怪康震教授會把《芙蓉樓送辛漸》解讀得令詩人王昌齡著急得猛敲棺材蓋,欲爬出來對康教授說:「不是你說的那麼回事!」。那麼,康教授是怎樣解讀《芙蓉樓送辛漸》的呢?請看視頻截圖:「寒雨連江夜入吳,」康教授說:「是因為古代江浙一帶,是古代的吳越之地,所以叫夜入吳……」而事實上「寒雨連江」的「江」這裡指的是長江。自古以來長江分吳隔楚,江南岸為吳國,江南岸以北為楚國。「吳」:長江中下遊南岸地區古時為吳國。
  • 王昌齡與芙蓉樓: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為何登上芙蓉樓鎮江芙蓉樓在歷史上曾吸引了無數名流登樓作賦,王昌齡的一首七言絕句《芙蓉樓送辛漸》便使得這座樓宇名聞天下,「寒雨連江夜入吳」王昌齡是在怎樣的情境下登上芙蓉樓的?我們先看「寒雨連江夜入吳」這一句,這個「寒雨」就是秋雨,這個秋雨它不同於別的地方的秋雨,它是多雨的江南的秋雨,下得很大,不是那種淅淅瀝瀝的秋雨,所謂「寒雨連江」就是指那種秋雨鋪天蓋地而來和浩瀚的江水連在一起,給人一種無邊無際的感覺。
  • 王昌齡意象很美的一首詩,最後7字是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芙蓉樓送辛漸》,來體會一下詩詞的意象美。《芙蓉樓送辛漸》是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寫於王昌齡被貶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時。對於這首詩,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人人皆知。畢竟這首詩的最後7字「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千古名句,歷來深受世人所稱道。
  • 王昌齡在江邊送別朋友,寫下一首經典的送別詩,通篇描繪的很悽美
    其實王昌齡詩風多變,而且他寫過很多不同類型的題材,各種各樣的題材到了他的手中,都被他描寫的很是傳神,特別是他的送別詩,那同樣的也是別具一格,最為著名的還是他的這首《芙蓉樓送辛漸》,這也是詩人在江邊送別朋友時,寫下的一首經典送別詩,通篇描繪的很是悽美,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最值得我們一讀。
  • 1300年前,王昌齡在鎮江芙蓉樓上,寫了這首絕妙好詩!
    進不了室內可以跟著小編鏡頭來了解 1300年前,王昌齡在鎮江芙蓉樓上, 是如何與摯友道別的。,向友人作了坦蕩真切的表白: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齡最顯悽涼的一首詩,最後一句,卻說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王昌齡,字少伯,盛唐著名邊的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大約二十歲,王昌齡離開家鄉,開始一段學道的經歷,開元年間,正是盛唐氣象的鼎盛時期,王昌齡在詩中對盛世景象竭盡全力、忠貞不已地加以歌頌讚揚。對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齡一生最堅實的信心與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後長期身處讒枉和淪棄之境,也難以改變。火熱的年代,像王昌齡這樣有抱負的時代青年,只是把學道當成了一種好奇而已。
  • 共賞唐詩之美,王昌齡之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 (698—757年),字少伯,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的一首《出塞》流傳千古。詩中提到的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計劃從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而王昌齡應該就是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這首詩就是兩人在江邊離別時王昌齡所寫,即是一首送別詩。這首詩反映了詩人遭受打擊的怨憤和孤寂心情。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表達了作者對朋友的深厚友情和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以及自己光明磊落、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情懷。
  •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應該怎麼理解?
    唐代詩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應該怎麼理解?王昌齡號稱「七絕聖手」,又稱「詩中天子」。他對七絕的成型和發展的作用和李白比起來,都只高不低。七絕能夠成為唐朝直到今天中國詩壇中最流行的體裁,這兩位居功至偉。
  •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 邊塞詩人王昌齡的悲慘結局
    這是王昌齡的《出塞》其一,這詩首被歌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它氣魄宏大,情感深沉,含量豐富,寓意警策,是時,王昌齡雖未正式參軍,但也在塞北留下了他的足跡。 有一次,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人到酒樓小飲,看到幾位梨園女子在給達官貴人唱曲,於是,三人比賽看誰的詩入曲誰的詩就最好。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在牆上劃一道,我的一首絕句。隨後一歌女唱道「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
  • 王昌齡五十二首送別詩中,這一首最受世人推崇!
    王昌齡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雖然他最著名的是那些邊塞詩,但是他的送別詩在唐代詩歌中依然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王昌齡一生詩作共計兩百餘首,單是送別詩就達到五十二首。其審美情趣和表達藝術,在唐代送別詩中都極具特色。
  • 黔城芙蓉樓讀王昌齡(圖文原創)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是唐代"詩家天子"王昌齡就在湖南湘西的一座古老既幽靜的小鎮----懷化黔城芙蓉樓寫下的。 唐代大詩人"詩家天子"王昌齡在天寶年間被貶龍標
  • 送別好友,王昌齡揮筆寫詩,溫暖之情,撫慰千年離人的心
    王昌齡的送別詩,佔到他所寫詩的總數四分之一多,以盛唐而言,他絕對可以奪冠。大凡內心柔軟而又一往情深的人,才可以寫出這多情真意切,感動千年的文字。我們最熟悉的便是王昌齡寫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