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樸樹《送別》的歌詞分別是什麼?

2020-12-14 川北在線網

李叔同、樸樹《送別》的歌詞分別是什麼?

時間:2015-05-25 21:51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李叔同、樸樹《送別》的歌詞分別是什麼? -

李叔同《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雖然李叔同詞曲兼擅,但傳記作者陳星先生卻考證出此曲並非詞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國通俗歌曲的曲調,歌詞也參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論者以為詞意濃縮了《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兩首歌曲在美國和日本可能早已湮滅於歷史的大海,但這首借雞生蛋的歌曲卻在中國獲得了長久以至永遠的生命。「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如此悽迷陰柔、詞淺意深但哀而不傷的詞句,配以相當中國化的舒緩旋律,就很難不成為中國的名曲——尤其是在新舊交替、道術滅裂的二十世紀。這首歌已經成了新的「陽關三疊」,「四千餘年古國古」的二十世紀中國人,已經用這首歌「送別」了太多的東西。」

樸樹《送別》

作詞:李叔同

作曲:John Pond Ordway

演唱:樸樹

長亭外 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今千裡 酒一杯 聲聲喋喋催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樸樹演繹李叔同《送別》,送走2019時光
    在這個日子裡,特別送上一首李叔同的《送別》。李叔同經典作品《送別》改編自美國麻薩諸塞州醫生兼作曲家John P.Ordway(約翰 P.奧德威)於1851年創作的歌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夢見家和母親)。這首關於內戰時期的感傷歌曲旋律優美,但在美國一直籍籍無名。
  • 李叔同《送別》,樸樹說:如果歌詞是我寫的,當場我死那兒都可以
    《送別》這首歌的歌詞是李叔同1914年(甲寅民國三年)在上海,送別摯友許幻園所作。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稱帝、這些層出不窮的社會變幻,導致許幻園家中的百萬資財和家業蕩然無存,許幻園赴京找袁世凱討回公道,離別時,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寫此歌送別許幻園。
  • 《送別》歌詞完整版由李叔同創作 樸樹唱到泣不成聲
    這兩天,有一段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主角是歌手樸樹。很多人好奇樸樹哭泣的原因是什麼。  李叔同在杭州創作的《春遊》曲譜圖,這是中國第一首合唱曲《春遊》,開創了中國多聲部歌曲寫作先河。  網友們紛紛留言,有人盤點了樸樹過往曾經「送別」的友情、愛情甚至相伴幾十年的金毛犬,他曾經經歷的各種離別。網友們在全球各個角落,陪著樸樹一起流淚。記者 張娜 《送別》在杭州寫下李叔同含淚而作  樸樹喜歡《送別》不是秘密。他曾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說過: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死而無憾。
  • 讓樸樹動情的《送別》,也是李叔同的真情!
    曾經,樸樹在錄音棚開唱《送別》,當音樂緩緩響起,樸樹唱著唱著突然失控大哭,一度哽咽失聲。從小就聽說過《送別》這首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覺得詞曲都非常的優美,朗朗上口,似乎在小的時候當成兒歌來唱的,所以,並沒有太多的感傷,現在,越來越覺得在平靜的曲調中,作者的欲說還休的情感,實在是令人傷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 樸樹創作了這一首歌大概是向李叔同的《送別》致敬
    在每一次演唱會或音樂直播平臺中,樸樹幾乎都會演繹李叔同的經典作品《送別》,而且在每一次演唱的過程中,樸樹幾乎很難完整演唱《送別》。在騰訊視頻直播節目《大事發聲》的錄音棚中,樸樹演唱到歌曲中間部分實在不能自已,潸然淚下,只能讓團隊和聲成員完成演唱。這一段視頻在各大媒體平臺流傳,也讓很多音樂愛好者心疼樸樹的不容易。
  • 傳唱一個世紀,樸樹稱能寫出它願當場死,李叔同《送別》寫給誰
    較早時,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就將《送別》選作插曲或主題歌,電視連續劇《我們無法安放的青春》裡的鋼琴曲也是《送別》,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中縣長夫人和師爺唱的就是《送別》。眾明星更是將《送別》翻唱了上萬遍,樸樹在翻唱《送別》時甚至說:「如果這是我寫出來的歌詞,讓我當場死在這兒都可以……」而《送別》的歌詞創作者正是民國的藝術巨匠李叔同。
  • 樸樹唱《送別》為什麼哭了 《送別》歌詞及故事來源
    最近,樸樹在錄音棚開唱《送別》,當音樂緩緩響起,樸樹唱著唱著突然失控大哭,一度哽咽失聲。  樸樹那麼灑脫,那麼酷,仿佛早已看透一切。他平和,也炙熱。他是不曾改變的少年,永遠不會打敗。樸樹,你怎麼了?  樸樹說: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死而無憾。  《送別》是一首怎樣的歌呢?
  • 李叔同:真正音樂驕子,一首送別流傳百年,一百年後樸樹落淚唱紅
    當年的李叔同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他少年的時候出生在一個富貴的家庭之中,但是因為自己的母親是小房,在父親去世之後日子過得並不好,在封建禮制的家庭之中,他們的地位比較低。可是再怎麼說李叔同也是一個非常具有智慧的人,他最著名的一首詩就是《送別》,也是一首歌,人長得也非常的好,家境也不錯,為什麼最後會這麼看不開出家了?
  • 李叔同——一生都在送別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李叔同揮淚送別摯友,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隨後就誕生了傳唱百年,經久不衰的經典歌曲《送別》。《送別》曲調原是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這首歌在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音樂的特有格調創作。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取調《夢見家和母親》作了《旅愁》。
  • 「送別」憑什麼讓樸樹演唱時3次哽咽,又在《城南舊事》出現5次
    文 |若水前幾天搜小視頻,無意間看到歌手樸樹在2017年的一段視頻,44歲的他唱了一首「送別」。在唱到歌曲的某些詞時,他忍不住情緒失控,3度哽咽,掩面轉身而泣,這個反應讓喜歡他的粉絲很心疼,而讓他開始哽咽的是「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這句。
  • 「來時莫徘徊」 樸樹為何唱弘一大師的《送別》時泣不成聲
    有一個畫面在我記憶裡定格了多年,錄製現象一貫沉默寡言的樸樹唱,一開始他還笑問大家:「《送別》會唱嗎」?所有人都笑了。隨後樸樹像自言自語般感嘆了一句:有時覺得生活就像是煉獄一般。現場安靜下來,人們似乎都被這句話給戳了一下,接下來樸樹開口起了那首送別。
  • 讓樸樹自愧不如的歌詞,唱哭了許多人|早安
    這是一個歷經105年的故事。如果要追溯它的源頭,那就更早了。 而當時,《送別》的詞作者李叔同正在日本留學。聽到這首歌的旋律,他感觸頗深。1915年,便寫下了流傳至今的《送別》。
  • 送別——李叔同
    《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於1914年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 樸樹罕見更新微博 曾唱《送別》現場失控大哭
    樸樹說: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死而無憾《送別》是一首怎樣的歌呢?弘一法師在俗時,有年冬天,大雪紛飛,好友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很久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 從《送別》看樸樹、李叔同,生活中的巨嬰&聚光燈下的偉岸!
    樸樹離婚了,我一點都不驚訝,儘管他們夫妻二人在走過14個年頭以後。也許同為女性的你會說,男人都靠不住。一個靠字或許就暴露了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期盼,就是男人要用來靠的,依賴的,要不然還有什麼用呢?不能說是聽著樸樹的歌長大的,確實他的歌陪伴我走過無數個夜晚,不論得意失意。
  • 李叔同填詞的《送別》已傳唱百年,竇唯唐朝樂隊改編,樸樹唱哭了
    片中他扮演了弘一大師,而這位在俗時叫李叔同的先生就是《送別》的詞作者。這首百年前弘一大師為《送別》填詞的歌曲,如今也傳唱了百年。這首從小學就會唱的歌曲,多年來魅力依然。不但在《我是歌手》中韓磊翻唱過,樸樹更是唱哭了自己,這或許就是真正的「經典永流傳」。弘一大師李叔同,一定是近代名人中繞不開的人。他不但是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也是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
  • 《送別》我們的弘一法師——李叔同
    送別——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記得在上小學時候的就學會了《送別》這首歌,當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
  • 樸樹最愛翻唱的一首歌,他說「如果這是我寫出來的歌詞,讓我當場死...
    最後的最後,他安靜地唱起了那首《送別》。樸師傅對於這首歌一直情有獨鍾,他說:「如果這是我寫出來的歌詞,讓我當場死在這兒都可以…」2013年樸樹獻聲電影《廚子·戲子·痞子》片尾曲,他親自編曲製作了一版《送別》。
  • 弘一法師李叔同與《送別》歌
    其實,《送別》的曲子既不是李叔同原創的,也不是源於日本曲子,而是美國通俗歌曲創作人J·P·奧德威創作的,歌曲原名叫《夢見家和母親》。由於這支曲子非常優美,於是日本著名歌詞創作者犬童球溪便採用它的旋律填寫了《旅愁》。犬童球溪逝世後,這首詞於1907年刊出,而此時,正是李叔同留學日本且對音樂深入研究的時期,所以,他對《旅愁》有著深刻的理解。
  • 弘一法師李叔同為何出家?
    歌手樸樹前兩天,樸樹在演唱會上唱《送別》,邊唱邊哭,歌詞和旋律太棒了。《送別》的詞作者是近代有名的弘一法師,真名李叔同。李叔同是近代一個很特殊的人,他出生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受到良好教育,年輕時有家室,也曾到日本留學,在文化圈是個有名的人,但在39歲那年突然出家,拋棄紅塵糾纏,之後成為一代大德高僧:弘一法師。至於其原因是什麼?很多年後人們才能大概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