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一段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主角是歌手樸樹。很多人好奇樸樹哭泣的原因是什麼。
李叔同在杭州創作的《春遊》曲譜圖,這是中國第一首合唱曲《春遊》,開創了中國多聲部歌曲寫作先河。杭州高級中學供圖
在杭州任教時的李叔同杭州高級中學供圖
唱到動情處樸樹泣不成聲 圖片為網絡視頻截圖
視頻背景是在一個錄音棚裡,樂隊與和聲團隊都已就位,像是錄音或排練場景。音樂緩緩響起,穿格子襯衫的樸樹身形瘦削,閉眼動情地唱了一段歌曲《送別》,中間突然哽咽,轉過身抹把眼淚勉強唱了幾句後,抱住話筒泣不成聲,示意他的和聲團隊繼續唱下去,他自己在幾度調整後,才得以將歌唱完。
整個場景真實、自然。樸樹這位被稱為「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歌手,再一次擊中了網友的心。
網友們紛紛留言,有人盤點了樸樹過往曾經「送別」的友情、愛情甚至相伴幾十年的金毛犬,他曾經經歷的各種離別。網友們在全球各個角落,陪著樸樹一起流淚。記者 張娜
《送別》在杭州寫下李叔同含淚而作
樸樹喜歡《送別》不是秘密。他曾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說過: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死而無憾。
《送別》這首歌,是很多人兒時就會吟唱的小曲。旋律婉轉清新,歌詞簡潔典雅,卻又蘊含了無盡的離愁別緒。
很多朋友也知道,這首歌是李叔同在浙江省立一師(今杭州高級中學)任教期間創作的。
李叔同出生於1880年,天津人,是著名的音樂家、美術教育家。1912年,李叔同來到杭州,在省立第一師範任教。晚年剃度為僧,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為什麼來杭州?對杭州高校史有著多年研究的語文老師高利說,這裡有番故事值得一說。
當時,李叔同日本留學歸來,音樂、繪畫,樣樣精通,在上海頗有名氣。時任省立第一師範校長的經亨頤,慕名去上海,想請他當老師。但李叔同開出的執教條件很高:只要學校配齊200架鋼琴或手風琴,他就來。
這樣的條件放到現在,也很少有學校能具備。在當時的環境下,更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過,一心想敦聘名師辦好
教育的經校長不認輸,他動用了各路關係,最終收集了全省100多架鋼琴或手風琴。雖沒達到要求,但李叔同看到經校長的認真,決定來任教。學校裡專門給了李叔同一幢獨立的小樓做音樂教室。
高老師說,據說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就是李叔同在杭州任教的這幾年。
當時,李叔同的「天涯五好友」中,有位相識十幾年的許幻園。兩人宣揚民權思想,宣傳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為社會風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但時局動蕩,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稱帝後,許幻園家中的百萬資財和家業蕩然無存。
一年冬天大雪紛飛,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邁進。
李叔同看著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地裡矗立良久,任別人怎麼叫他都聽不見。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把門一關,含淚寫下這首《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曲調來自西方,卻唱盡中國情韻
還有一種說法,李叔同當時填的詞,除了現在流傳的版本,還有另一半。
「草碧色,水綠波,南浦傷如何?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視頻中,樸樹正是從「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後哽咽的,並以「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作結,可見他演唱的應是《送別》的「全本」。
《送別》出世後廣為傳唱。1970年左右,還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為膾炙人口。
「長亭、芳草、古道、晚風、夕陽,這些都是從古到今的離別經典意象。」高利老師說,李叔同同時教音樂和美術,學貫古今中西,精通文學與藝術,所以歌詞寫得有意境,畫面感十足。他在校期間還寫了很多歌,開創了中國近現代教育史的很多第一。比如中國最早的合唱曲《春遊》,就是李叔同當時創作的。
不過,這首充滿中國古韻的《送別》,曲調卻來源於西方。1851年,美國人約翰·龐德·奧德威寫出這首《夢見家和母親》,表達渴望回家與母親相聚的感情。到了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這首思鄉歌曲大受歡迎,之後又被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改編成歌曲《旅愁》,李叔同的《送別》就是沿用了這首歌的曲調。因此關於《送別》的創作時間,也有一種說法是在1905年,正是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期間。
被好歌好電影催淚後怎樣更從容地面對離別?
送別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在陸續上演。送別摯愛,送別不舍,或者也像樸樹一樣,送別之前的自己。因為經典歌曲《送別》引發的人生感悟,這兩天正在網上蔓延。有人表示非常能理解《送別》為何如此能觸動人心,他們紛紛追憶自己離去的親人好友及各種變故和經歷,樸樹像是開啟了人們深藏在內心不敢輕易觸碰的記憶。
網友「大seven」: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孩子,保留一份本真給自己。哭著,笑著,苦著,甜著,便是人生。
網友「樂活女王」:看了N遍(視頻),聽著他的聲音在顫抖,忍不住淚流。活得像個少年是多麼不容易,也是多麼幸運。好好活著,最是難得。
網友「Ser蜜瓜與花」:我好想去留住一些東西,好比小時候的那一座橋,好比外婆頭上的那一縷白髮,好比外公的叮嚀,好比過去的玩笑,好比你的手掌……
網友「。」: 我們這一生,都是在不斷地重複送別的過程。我們不斷地成長,不斷遇到新的人,新朋友慢慢變成老朋友,老朋友慢慢變成陌生人。一直都在一路遇見,一路失散,一路送別。
很多網友還因為樸樹的這首《送別》,聯想到了最近仍在影院熱映的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這部電影在朋友圈不斷被刷屏,在網絡拿到9.4的超高評分,說的也是有關離別的故事——小男孩米格,在追尋音樂夢想受阻的過程中,不經意踏上了另一片神奇的天地,在那裡和逝去的母親、祖輩們重逢,並得到他們的熱情相助。整部電影奇幻又溫情,表明人生中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被遺忘。
據調查,看過該片的家長,被感動哭的概率很高。網友們的評價也非常催淚,一位網友覺得影片情節無一不讓自己想起親人:「坐在影院裡哭到淚崩……《Remember Me》(《記得我》,電影主題曲)音樂響起的時候,我懷念起了遠去的外公,也想起了患帕金森的外婆,她就和電影裡的coco曾奶奶一樣和藹,溫和地坐在椅子上……」
另一位網友則總結,「如果你失去過親人,那麼看整部電影的過程,都會是泡在淚水裡的。」
聚散有時,悲喜有時。優秀的音樂和影片總會提醒我們,只有好好珍惜當下,才能更從容地面對離別,讓自己的記憶更溫暖綿長。
原標題:這首歌李叔同寫就、樸樹唱到泣不成聲 竟與杭州有關
責任編輯: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