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歌曲歌詞】

2021-02-13 品經典

送別

詞:李叔同 曲:約翰·P·奧德威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歌曲背景:《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如今《旅愁》在日本傳唱不衰,而《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驪歌中的不二經典。

李叔同在寫《送別》這首歌詞時,還有一段動人故事。弘一法師在俗時,「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許幻園的;有年冬天,大雪紛飛,當時舊上海是一片悽涼;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進去。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連葉子小姐多次的叫聲,仿佛也沒聽見。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把門一關,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的傳世佳作。

賞析:《送別》不涉教化,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被譽為20世紀最優美的歌詞。

作者簡介:李叔同(1880-1942),祖籍浙江省平湖縣,出生於天津一官宦富商之家,圓寂於泉洲。學名文濤,字叔同。法號弘一,世稱弘一大師。1905年秋赴日本留學,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李叔同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優秀代表,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國際上聲譽甚高的知名人士。他是中國話劇開拓者之一,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所創作的《送別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趙樸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相關焦點

  • 送別(歌詞版)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John Pond Ordway(1824-1880)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
  • 悲欣交集 送別人生——歌曲《送別》的前世今生
    悲欣交集 送別人生——歌曲《送別》的前世今生文:李廣平我第一次聽這首歌,自然是在1983年上映的電影《城南舊事》裡面。後來,我專門找來林海音先生的小說《城南舊事》再讀一遍,心裡頭反覆出現的,依然是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詞。1、《送別》作詞:李叔同作曲:John Pond Ordway演唱:亞洲天使童聲合唱團送別亞洲天使童聲合唱團 - 天使在唱歌一、夢見家和母親是的,我說的是歌曲《送別》。
  • 悲欣交集 送別人生——歌曲《送別》的前世今生
    後來,我專門找來林海音先生的小說《城南舊事》再讀一遍,心裡頭反覆出現的,依然是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詞。這真是一首堪稱偉大的歌曲,很短小,卻深深刻印在幾代人的心頭;她從美國漂洋過海到日本,再經過李叔同先生從日本帶回中國,於1913年填寫中文版的歌詞,到今天已經107年的時光流逝,這旋律,這歌詞,卻歷久彌新,傳唱不衰。我對李叔同先生感到無比親切:是因為他考取南洋公學學生時候使用的筆名,居然是李廣平。
  • 李叔同、樸樹《送別》的歌詞分別是什麼?
    李叔同、樸樹《送別》的歌詞分別是什麼?時間:2015-05-25 21:51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李叔同、樸樹《送別》的歌詞分別是什麼?- 李叔同《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 現代歌曲的歌詞賞析
    1 引 言歌詞是歌曲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歌曲中起著主導作用,一首好的歌曲之所以倍受歡迎、經典長存,歌詞起著太重要的作用了,而且尤其在中國這樣的,擁有上千年漢語言文化的國家。一首好詞之所以能讓人印象深刻,無一例外都是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風格。
  • 《送別》歌詞完整版由李叔同創作 樸樹唱到泣不成聲
    音樂緩緩響起,穿格子襯衫的樸樹身形瘦削,閉眼動情地唱了一段歌曲《送別》,中間突然哽咽,轉過身抹把眼淚勉強唱了幾句後,抱住話筒泣不成聲,示意他的和聲團隊繼續唱下去,他自己在幾度調整後,才得以將歌唱完。  整個場景真實、自然。樸樹這位被稱為「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歌手,再一次擊中了網友的心。
  • 畢業季歌曲那麼多,李叔同的《送別》傳唱百年依然深深打動我們
    這首廣為傳唱的《送別》是近代李叔同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最優美的歌詞。歌詞用白描手法,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蘊悠長。蘊含著悲喜聚散的人生哲理,充滿了對生命的思索,有古典詩詞的文雅,搭配上綿延優美的韻律,緩緩流入人心,使之成為了一首永恆的送別旋律。
  • 送別——李叔同
    送別  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 《送別》英文朗誦催人淚下
    小編特推出《送別》英文演唱版與朗誦版,表達對逝者的深切哀悼……     China holds a national mourning Saturday for martyrs who died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outbreak and
  • 亞洲天使童聲合唱團《送別》
    《送別》這首歌曲字創作以來歷經幾十年,被廣泛傳唱經久不衰《送別》的歌詞類似中國詩詞中的長短句,有古典詩詞的文雅,但意思卻能平白易懂。是無數人心中不滅的記憶與童年。這首作品是由被譽為「中國近現代音樂的先驅」的音樂家李叔同作於1915年的學堂樂歌作品。該曲流暢順掃,詞結合貼切自然,天衣無縫,觸景生情,讓人們不禁勾起對舊事的懷念,產生悽涼、悲傷之感。
  • 賞析弘一法師(李叔同)的《送別》
    《送別》是弘一法師出家前所作送別歌,也是送給摯友許幻園的歌曲;曲調極為優美、非常好聽!林海音在小說《城南舊事》中多次提到的歌曲,就是《送別》,電影《城南舊事》以及《早春二月》的主題歌和主旋律也採用了這首歌。古詩有《驪駒》篇:「驪駒在門,僕夫具存;驪駒在路,僕夫整駕。」
  • 李叔同《送別》,樸樹說:如果歌詞是我寫的,當場我死那兒都可以
    《送別》這首歌的歌詞是李叔同1914年(甲寅民國三年)在上海,送別摯友許幻園所作。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稱帝、這些層出不窮的社會變幻,導致許幻園家中的百萬資財和家業蕩然無存,許幻園赴京找袁世凱討回公道,離別時,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寫此歌送別許幻園。
  • 李叔同的《送別》:美國生,日本長,卻在中國成為永遠的經典
    ,李叔同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送別》,自《送別》被創造以後,一百多年來為國人廣為傳唱,影響深遠,而且也隨著國人漂洋過海,傳到了國外。傅宗洪說,李叔同的《送別》「在形式體制上卻是典型的現代歌詞結構」;而且「它嚴格遵循現代歌曲通行的三段式的音樂『技術』模式,因此其結構所體現的是一種現代詩歌的形式美感。按傅宗洪的說法,這首歌應該是我國最早的通俗歌曲,可是中國音樂史卻說黎錦暉的《毛毛雨》才是我國最早的通俗歌曲,原因是李叔同的《送別》不是原創,而是根據已有的曲子填詞的。
  • 弘一法師李叔同與《送別》歌
    李叔同一生創作了許多非常優秀的音樂作品,比如他早在1905年就出版了《國學唱歌集》,但綜合來看,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教時是其一生音樂創作的黃金期,這一時期的歌曲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堪稱其音樂作品的精品。在創作手法上,他喜歡借景抒情;在配曲方面,他喜歡選擇西方流行曲調。喜歡音樂的朋友,都知道李叔同創作的一首《送別》歌,歌詞是:「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 《送別》——中國驪歌的極品之作
    ,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尤其在歌詞創作方面,《送別》的歌詞有古典詩詞的風雅氣韻,類似中國古詩詞中的長短句,通過運用中國古典詩詞的審美意象,將人間的離別之情寓於其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文辭雋永,感情真摯,意境深遠而富於韻味。
  • 清明追思 || 《送別》英文朗誦催人淚下!
    小編特推出《送別》英文演唱版與朗誦版,表達對逝者的深切哀悼…… China holds a national mourning Saturday for martyrs who died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outbreak and compatriots died of the
  • 《城南送別》
    》來源考        李叔同從未否認,作為一首歌,《送別》借用了一首外國歌曲的曲調。(Chorus)對比可知,李叔同的歌詞與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歌詞沒有直接關係。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表達的是遊子對家鄉和母親的懷戀,《送別》表達的是親人或者友人的離愁別恨。不過也不難品出,兩者在情緒上、心靈上是相通的。那麼,李叔同是什麼時候接觸到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的?
  • 【吉他譜】《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於1915年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 宿管歌曲送畢業生《牽掛》歌詞 南京林業大學宿管駱秉輝資料
    「你說你還有太多太多牽掛,你說你捨不得恩師母校……」4月11日,臨近畢業季,南京林業大學十幢宿舍樓下,一塊寫滿歌詞和音符的黑板吸引了不少學子圍觀。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今年64歲,在這裡做宿舍管理員已經7年了,《牽掛》是大叔為同學們作的第一首歌,為了送別即將畢業的同學。駱秉輝透露,他還自創了一首歌叫《願望》,迎接大一新生。
  • 樸樹唱《送別》為什麼哭了 《送別》歌詞及故事來源
    最近,樸樹在錄音棚開唱《送別》,當音樂緩緩響起,樸樹唱著唱著突然失控大哭,一度哽咽失聲。  樸樹那麼灑脫,那麼酷,仿佛早已看透一切。他平和,也炙熱。他是不曾改變的少年,永遠不會打敗。樸樹,你怎麼了?  樸樹說: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死而無憾。  《送別》是一首怎樣的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