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歌詞版)

2021-02-13 鋼琴簡譜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John Pond Ordway(1824-1880)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送別》不涉教化,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託也寂靜冷落的氣氛。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這些相近甚至重複的樂句在歌曲中並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首尾呼應,詩人的感悟:看破紅塵。 


相關焦點

  • 送別【歌曲歌詞】
  • 李叔同、樸樹《送別》的歌詞分別是什麼?
    李叔同、樸樹《送別》的歌詞分別是什麼?時間:2015-05-25 21:51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李叔同、樸樹《送別》的歌詞分別是什麼?- 李叔同《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 《送別》英文朗誦催人淚下
    小編特推出《送別》英文演唱版與朗誦版,表達對逝者的深切哀悼……     China holds a national mourning Saturday for martyrs who died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outbreak and
  • 清明追思 || 《送別》英文朗誦催人淚下!
    小編特推出《送別》英文演唱版與朗誦版,表達對逝者的深切哀悼…… China holds a national mourning Saturday for martyrs who died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outbreak and compatriots died of the
  • 樸樹唱《送別》為什麼哭了 《送別》歌詞及故事來源
    最近,樸樹在錄音棚開唱《送別》,當音樂緩緩響起,樸樹唱著唱著突然失控大哭,一度哽咽失聲。  樸樹那麼灑脫,那麼酷,仿佛早已看透一切。他平和,也炙熱。他是不曾改變的少年,永遠不會打敗。樸樹,你怎麼了?  樸樹說: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死而無憾。  《送別》是一首怎樣的歌呢?
  • 長亭古道、柳樹西風~一曲《送別》百年流傳,日文版:旅愁,在日本傳唱不衰~
    而他為送別好友寫下的,就是經久不衰的《送別》歌詞。雖然後來的填詞版本也有不少,但無一能與李叔同先生的作品媲美。《送別》的曲調來自於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詞作家犬童球溪用該旋律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1915年,李叔同借鑑犬童球溪的曲調,自己填詞,成就了經典之作《送別》。
  • 「嘉園」版《南山南》歌詞初定~!
    「嘉園」版《南山南》歌詞徵集活動完美落幕啦!
  • 《城南送別》
    (Chorus)對比可知,李叔同的歌詞與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歌詞沒有直接關係。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表達的是遊子對家鄉和母親的懷戀,《送別》表達的是親人或者友人的離愁別恨。不過也不難品出,兩者在情緒上、心靈上是相通的。那麼,李叔同是什麼時候接觸到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的?
  • 《送別》歌詞完整版由李叔同創作 樸樹唱到泣不成聲
    網友們紛紛留言,有人盤點了樸樹過往曾經「送別」的友情、愛情甚至相伴幾十年的金毛犬,他曾經經歷的各種離別。網友們在全球各個角落,陪著樸樹一起流淚。記者 張娜 《送別》在杭州寫下李叔同含淚而作  樸樹喜歡《送別》不是秘密。他曾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說過: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死而無憾。
  • 李叔同的《送別》詩,原來是為了他而寫,一生的摯友
    創作了詩詞《早秋》、《悲秋》、《送別》。而後入杭州虎跑剃度為僧,參悟佛學和人生。從一位進士到遁入空門,李叔同的一生也可謂傳奇了。《送別》詩的創作背景李叔同取得多方面的成就,但是音樂的成就傳至今日。優美的曲調,優美的詞句,即使在交通、通訊發達的今天,再去讀它,仍能被其濃濃的離別情感所感動。
  • 悲欣交集 送別人生——歌曲《送別》的前世今生
    後來,我專門找來林海音先生的小說《城南舊事》再讀一遍,心裡頭反覆出現的,依然是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詞。1、《送別》作詞:李叔同作曲:John Pond Ordway演唱:亞洲天使童聲合唱團送別亞洲天使童聲合唱團 - 天使在唱歌一、夢見家和母親是的,我說的是歌曲《送別》。
  • 悲欣交集 送別人生——歌曲《送別》的前世今生
    後來,我專門找來林海音先生的小說《城南舊事》再讀一遍,心裡頭反覆出現的,依然是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詞。這真是一首堪稱偉大的歌曲,很短小,卻深深刻印在幾代人的心頭;她從美國漂洋過海到日本,再經過李叔同先生從日本帶回中國,於1913年填寫中文版的歌詞,到今天已經107年的時光流逝,這旋律,這歌詞,卻歷久彌新,傳唱不衰。我對李叔同先生感到無比親切:是因為他考取南洋公學學生時候使用的筆名,居然是李廣平。
  • 送別——李叔同
    《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於1914年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 《送別》——中國驪歌的極品之作
    《送別》——中國驪歌的極品之作今天的鋼琴入門談,為大家帶來的是一首邊彈邊唱版的《送別》。《送別》是清末民初學堂樂歌的代表作,在當時就被廣為傳唱,深受大眾的喜愛。《送別》曲調優美動人,清新流暢,詞曲的結合貼切順達,詞淺意深卻哀而不傷,是古今驪歌當中的極品之作。
  • 李叔同《送別》,樸樹說:如果歌詞是我寫的,當場我死那兒都可以
    《送別》這首歌的歌詞是李叔同1914年(甲寅民國三年)在上海,送別摯友許幻園所作。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稱帝、這些層出不窮的社會變幻,導致許幻園家中的百萬資財和家業蕩然無存,許幻園赴京找袁世凱討回公道,離別時,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寫此歌送別許幻園。
  • 唐詩三百首中最行雲流水的送別詩,李白的創意都直接被摘成歌詞了
    尤其是今天所談到的這首送別古詩,堪稱唐詩300首當中最行雲流水的古詩。李白在這首古詩當中所寫的詩句,有不少已經被直接化成了歌詞。來看看你能不能唱出來: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 弘一法師李叔同與《送別》歌
    喜歡音樂的朋友,都知道李叔同創作的一首《送別》歌,歌詞是:「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這首歌可以說是李叔同的代表作,其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 賞析弘一法師(李叔同)的《送別》
    描寫古人送別客人時的情景,於是古人臨去常歌《驪駒》一曲,後人遂將告別之歌稱之為「驪歌」。我們現在的「驪歌」多指一首在我國流行於上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的學堂歌曲,由李叔同作詞,英國人奧德維作曲的《送別》。《送別》是李叔同濃縮了《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而寫就的詞!這首歌詞共三段,一、三兩段文字相同。
  • 九日送別翻譯 王之渙九日送別翻譯
    古時候關於送別的古詩也有許多,《九日送別》便是其中一首。那麼大家知道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九日送別》  唐·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王之渙早年的時候,善於寫詩和文章,大多引為歌詞,王之渙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代表作有《涼州詞》、《涼州詞》、《九日送別》等。  王之渙作品  1、《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 《送別》|走進「近代音樂」的心聲
    「你說回程的車票,是承載親情的追憶,那個地方有著你日夜牽掛的雙親"——《題記》你們好,今天用了一些特別的方式,來給你們呈現這首兒時的記憶,《送別》那么正如歌詞所寫的:「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