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最後一公裡 共享單車的旅遊健身社交屬性

2020-12-21 搜狐網


  在共享經濟大行其道的時代,不少行業都試圖搭上「共享」的快車。有觀點指出,現在的共享單車冒用了「共享」的概念,因為這些自行車是屬於某個公司的財產,實際上是一種分時計費的B2C自行車租賃形式。

  在筆者看來,共享和分享還是有區別的,可以這樣理解:分享主要針對屬於自己的東西,共享則主要針對集體和公有的事物。如分享住宿就是把自己的房子租給他人,而酒店就可以理解為共享的事物。

  比如說共享單車自營的自行車,並不是某個人的財產,它也像酒店一樣,被所有用戶「共享」;ofo單車早期在大學校園做自行車服務平臺,讓用戶能夠使用別人的自行車,這就是「分享」。當然,我們不是為了咬文嚼字,只是對這兩種不同的共享經濟模式進行一個形象的區分。

  盈利模式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

  與分享住宿的輕資產相比,共享單車在資產投入方面要重得多,最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盈利。單純依靠極低的客單價實現盈利,從目前形勢來看很困難。摩拜單車CEO王曉峰認為,現在不去想怎麼盈利,而且就是因為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所以才需要不斷的資本投入。

  據了解,每輛摩拜單車的製造成本約3000元,小鳴單車約1000元,ofo約500元。即便製造成本降低,但加上後期的維護、折損、報廢等,仍然存在著巨大的成本負擔。

  共享單車最核心的功能是短距離的通勤,與城市公共自行車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只是停車地點更加靈活。除了「最後一公裡」的通勤功能之外,共享單車在旅遊、健身、社交領域存在著怎樣的想像空間呢?

  騎行旅遊:共享單車能否跨界旅遊?

  在周末的深圳灣海濱,大量騎行的遊客、各種共享單車隨處可見,已經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類似這樣的輕度周邊遊是有實際需求的。

  與戶外旅遊相似,騎行旅遊也成為了旅遊細分領域的一個發展趨勢。與戶外旅遊較為專業的設備相比,專業的騎行運動、騎行旅遊同樣少不了裝備、用品的售賣、租賃等環節,對於上遊供應商來說,這也是一個需求量較大的市場。

  目前國內的騎行市場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據統計,我國已有600多萬騎行愛好者和3000多家自行車俱樂部,每年有3000多場自行車主題活動或賽事,預計2020年騎行市場規模將達到1600億元。小小的自行車背後,餐飲、住宿、景區等環節都被帶動起來,一整條產業鏈正在發揮著作用。

  從目前共享單車用戶的自發行為來看,城市周邊遊與之關係最為緊密,也證實了共享單車在旅遊領域有著可以發揮的空間。共享單車能否藉助規模化的優勢,滲透到騎行旅遊市場?有觀點指出,可以與景區展開合作,帶動酒店預訂、門票售賣、周邊產品銷售等環節。不過如何平衡雙方利益,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如景區出於管理需要,以及對空間資源的考慮,是否容許共享單車的大量湧入,仍然值得商榷。

  當共享單車變成「動感單車」?

  以筆者的上下班通勤體驗為例,住處離地鐵站只有2公裡路程,以正常速度步行僅需15分鐘。在我看來,快步走路起到的健身效果比騎自行車更好,只有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才會使用共享單車。從我個人的實際需求來看,共享單車的通勤功能是次要的。

  我之所以沒有放棄使用共享單車,是因為考慮到周末可以騎車出去健身、遊玩,由於使用頻次較低,比起自己買自行車,還是較為划算的。這也是一種受到許多年輕人歡迎的輕度健身方式,雖然不比健身房裡「動感單車」的運動強度,倒也顯得愜意。

  從體育運動的角度來看,共享單車不可與專業的體育競技類自行車相提並論,也不會與專業的自行車賽事產生關聯,但更為大眾化的健身功能是可以實現的。這也是共享單車在健身領域與騎行運動的不同方向。

  共享單車能改變交友方式嗎?

  共享經濟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因此必定與社交產生關聯。以Airbnb的分享住宿為例,其特色之一就是陌生人之間的社交,強調房屋主人與遊客之間的情感交流。那麼共享單車是否能夠切入社交領域呢?

  從共享單車用戶角度來看,三五好友結伴騎行的情況並不少見,但陌生人之間似乎難以形成自發的社交行為。在盈利模式不清晰的情況下,如果能夠積累大量的高粘度用戶,再透過原有的平臺,組織線下騎行、交友活動,甚至是婚戀社交類活動,也不是沒有可能。

  在騎行運動方面也有不少的例子,如某款社交騎行App融社交、競技、娛樂屬性為一體,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手段,通過自行車賽事運營、線下社交活動等方式,完成用戶消費的轉化。對於共享單車來說,也是一種啟示。

  總結與展望

  小小的自行車本身並不會帶來巨大的收益,但其背後的產業鏈不容忽視。目前共享單車都在極力搶佔市場,力爭積累足夠的用戶規模。無論是旅遊、健身還是社交,目前雖然言之尚早,但是既然用戶有這些領域的需求,相應領域自然會出現可以開墾的沃土。

  一旦有了穩固而龐大的用戶群體,讓用戶對產品形成了依賴,那個時候再談盈利模式就更為靠譜,也許會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sports.sohu.com true 億歐網 http://sports.sohu.com/20161230/n477348538.shtml report 2590  在共享經濟大行其道的時代,不少行業都試圖搭上「共享」的快車。有觀點指出,現在的共享單車冒用了「共享」的概念,因為這些自行車是屬於某個公司的財產,實際

");}

相關焦點

  • 深度報導|在「最後一公裡」處拷問素質-來自懷化共享單車市場的調查
    公共自行車不折不扣是「不叫共享單車的共享單車」,其於2016年12月在懷化經開區正式啟動以來,深受廣大騎行者歡迎,很多市民樂於選擇這種綠色便捷的方式,來解決自己「最後一公裡」的出行問題,公共自行車也給相關人士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便利和樂趣。數據表明,截止到2018年7月20日,懷化經開區公共自行車騎行總量已達12萬多次,日均租車次數為200多次。
  • 南京:提升共享單車管理效能 暢通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裡」
    共享單車在有效解決公共出行「最後一公裡」難題、推動城市綠色交通發展的同時,也對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在共享單車的規劃與管理上,走出了共享單車「特色管理」之路。據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停車設施管理處處長葉彬介紹,在保持秦淮區單車總量不突破4.5萬輛的前提下,減少考核最後一名的共享單車企業的市場配額,獎勵給考核第一名的企業。上半年,市、區兩級雙重打分後,排名末位的企業讓出了8000~10000輛投放額給排名第一的企業。
  • 海口共享單車運營「小哥」:一天搬60輛單車
    「為了提高單車使用率,我們會通過後臺大數據對共享單車進行合理調度、整理回收,再投放到學校、商圈等使用率較高的地點。」趙耀強表示,「很多人都好奇這份工作在幹什麼,而我們戲稱這是一份能健身的工作。」  對於趙耀強而言,一天搬運60輛共享單車是常有的事。而記者從網上公開資料了解到,在海口現有的摩拜單車中,第一代車型重量約為23公斤,而最新款車型重量約為16公斤。
  • 共享單車「擇良木而棲」
    實際上,作為「網際網路+」模式,共享單車行業已並非單靠願景就能打遍天下。第三方數據顯示,從去年11月份到今年2月份,共享單車行業在月活、新增、留存率等方面均出現了明顯下滑。共享單車在供應鏈上的開銷只增不減,行業全靠「燒錢」維持,居高不下的運維成本始終困擾行業發展。同時,競爭對手的表現也讓摩拜倍感壓力。
  • 共享單車的英文知識點- MBA中國網
    【MBA中國網訊】今年最為轟動的就是話題要屬共享單車了,那麼關於共享單車的一些英文表達,你知道怎麼說嗎?做為今年比較熱的話題之一,關於共享單車的一些表達你要了解的。
  • 2017高考作文預測:共享單車
    命題預測6:共享單車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共享單車是指企業與政府合作,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地提供自行車單車共享服務,是共享經濟的一種新形態,而共享經濟是一種信用經濟。
  • 張睿曬健身小視頻解鎖健身達人隱藏屬性
    近日,張睿曬出自己健身小視頻,呼籲網友們一起加入綠色健康生活,引發熱議。張睿在視頻中不僅解鎖了自己健身達人的隱藏屬性,更是以好身材大撩粉絲,引得粉絲直呼「睿鍋好有料」。視頻中,張睿花式健身溜到飛起,啞鈴、引體向上、飛鳥夾胸、拳擊、TRX訓練等統統不在話下,標準的動作堪稱標準健身示範。在一系列健身運動後,張睿大汗淋漓的坐在健身房中,幾個胸部和手臂的特寫,也將張睿的好身材展露無遺,尤其是若隱若現的胸毛更是引爆迷妹粉色小愛心。視頻最後,張睿搞笑上演「樹袋熊抱」,掛在沙袋上來回擺動的樣子,也是讓人忍俊不禁。
  • 致那些與共享單車一起逝去的青春
    ofo早已放棄抵抗,任由用戶數著幾輩子也到不了的退款期限在社交平臺上宣洩情緒,無能為力。摩拜的落地姿勢相對「體面」,創始人團隊早早將其「賤賣」套現,徒留資本榨取剩餘流量價值。根據易觀千帆公布的數據,摩拜以APP形式最後留存的11月,月活僅剩266.2萬,為2017-2018年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被資本拋棄,早已成定局。
  • 全球最著名戶外運動品牌自行車FRW輻輪王:共享單車漲價原因?
    一段時間以來,各家共享單車的起步價悄然提高到1.5元,騎行一次需要兩三元的費用成了正常現象,這一漲價的行為也讓諸多騎行用戶心裡感覺不太舒服。不少用戶發出了 「騎共享單車比坐公交車貴」、「共享單車企業開始割韭菜了」等等諸多感慨。
  • 昆明:共享單車的"女管家"
    「女管家"可以同時運送3至4輛共享單車.當日.昆明街頭幾個由女性組成的共享單車運維小隊正在依次檢查整理路邊的共享單車.雖然是女性.她們依然每天風吹日曬步行十多公裡整理.巡檢車輛.據了解.她們大多是由「80後"和「90後"的年輕人組成.在加入這個團隊前各自從事著不同的工作.共享單車出現後.為她們提供了全新的就業機會. 任東(雲南分社)/中新社/視覺中國2018年3月7日.昆明.
  • 共享單車被上鎖,女子要求道歉被拒,怒扛3公裡:我不能妥協
    共享單車被上鎖,女子要求道歉被拒,怒扛3公裡:我不能妥協共享單車已經越來越普及,是短距離中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了,很多人現在上班下班逛街都喜歡騎共享單車。由於騎車的人多,高峰期在一些地方真不好找,所以一些自私的人害怕用車的時候找不到,就把共享單車上了鎖,變成自己的私人物品,這樣的事就被南京的朱女士遇到了,對方的態度特別囂張,而朱女士的行為也讓人佩服!朱女士1月11日那天晚上和丈夫在離家三公裡處的商場逛街,逛到了晚上9點多,就準備騎共享單車回家。
  • 共享單車「降溫」,公共自行車「復活」了嗎?
    新華社記者馬曉媛、劉揚濤  廢棄單車堆成「墳場」,退還租金大排長隊,騎車費用集體漲價……眼下,隨著資本撤離,曾經火爆一時的共享單車逐漸「降溫」,而一度被冷落的公共自行車重回人們視野。公共自行車為何出現租騎量「回暖」?共享單車與公共自行車究竟孰優孰劣?解決「最後一公裡」痛點,未來靠誰?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 天橋忽然「掉」下來一輛共享單車
    近日,一男子高處拋擲共享單車,不僅單車毀壞嚴重,還造成公共場所秩序混亂,引發社會熱議。記者從廣州市公安局越秀區分局站南派出所獲悉,該男子涉嫌尋釁滋事罪已被刑事拘留。2020年12月20日,廣東省汽車站的天橋下突然「掉」下一輛共享單車。
  • 共享單車能激活修車這個老行當嗎
    小巷子裡的修車老師傅專注的背影為市民帶來便捷,自行車技師為賽車愛好者提供專業的保護,共享單車運維人員為市民解決最後一公裡的煩惱……修單車這門老行當,隨著時代的變化,也散發出新的生命力。  編者按  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昔日遍地開花,湧現眾多能人巧匠的職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在過去的數十年裡,許多烙印在我們兒時回憶裡的老行當已不復存在。
  • 共享單車在河南競爭激烈,青橘單車成受害者
    現在又有人評出了當代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網購、共享單車。共享單車自從面市以來,因為更加方便和低碳環保,深受大家和政府的歡迎。儘管近一年多共享單車出現了一些負面消息,但是它依然是最便捷最環保的一種交通方式,這個不可否認。
  • 共享單車:尚能飯否?
    風捲殘雲之後,在美團單車、哈羅單車、青桔單車的新局面下,悲劇式的瘋狂是否再重演?  以戰養戰  不以為盈利為目的的企業都是耍流氓。  當初胡瑋煒看似風輕雲淡的一句「共享單車做不成,就權當公益了」,是極其的不負責任。盈利才是一個商業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
  • 共享單車出行:一場存量市場的「爭量」戰役
    可到了共享單車市場,這一奉為圭臬的方法論明顯「水土不服」——摩拜、ofo的百億燒錢大戰,最後只是一地雞毛,反倒是低調的哈囉出行「剩者為王」。即使有前車之鑑,資金與流量依舊不死心。如今,資金戰、流量戰似乎再次回到大眾視野。
  • 「共享」雨紛飛 誰能不沾衣
    從單車到飛機還有什麼不能共享打開APP預定並繳費,就能通過手機遙控解鎖開門,無需聯繫網點管理員。結束用車後,只需將鑰匙放回車內手扶箱,即可通過手機鎖車還車。截至今年8月,「易微享」共享汽車已在武漢市鋪設網點約200個,運營車輛超300臺,儲備停車位1500餘個。「每個訂單平均行駛40公裡左右。」
  • 360免費共享單車如何收費 360共享單車在哪些城市上線【介紹】
    360免費共享單車在哪些城市上線?360官方簡體發文解決推出360共享單車,那麼這個單車是怎麼收費的呢?在哪些城市上線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據微博@36O共享單車發信息,「愚人節我們偏要幹真事兒!360免費共享單車,4.18日見」,想必以後大家會享受到36O免費單車。
  • 摩拜單車發布「十一」共享單車大數據預測報告
    為此,摩拜單車日前發布「十一小長假共享單車大數據預測報告」,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平臺「魔方」,以全球180多座城市的歷史騎行數據為參考,做出策略計算,預判小長假期間全國各地的騎行特徵與趨勢,提醒騎行用戶合理選擇出行的時間、線路、方式,避開出行高峰、易堵路段,安全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