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誠集團PPP小鎮千億謎團 再陷兌付危機

2020-12-18 股城網

「我不明白,為什麼這樣的公司還能上市,能開到這麼大,還能開門在這裡繼續騙人?」11月的杭州陰雨連連,但凌高(化名)依然會時常與其他維權者一起趕往金誠大廈,要求拿回自己的本金。

金誠PPP項目

此前金誠集團官網介紹,金誠財富的產品是以「5700億政府籤約PPP小鎮項目」及其他政信類產品(融資主體為國企、國資政府平臺、國企改制建設方等的私募產品)為標的的私募產品。

金誠財富方面對記者表示,其旗下有6家私募機構及1家基金銷售機構,共管理私募產品規模超過700億元,有超過300種產品可供選擇,「我們的產品,每一個都是有政府信用為依託,有穩健回報和靈活周期的高端理財產品。」

然而,凌高說,目前金誠所謂的「高端理財產品」全部陷入了無法兌付的狀況,「今年5月中旬,讓我們籤了展期協議(即產品兌付延期協議),現在展期的6個月時間到了,還是一個產品都沒有兌付。」

根據官方資料,金誠財富是金誠集團旗下的金融服務機構。金誠集團由韋傑創立於2008年,擁有港股上市平臺「金誠控股(01462.HK)」,其官方宣稱擁有特色小鎮項目59個,政府項目籤約量超過5700億,集團總資產規模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如今,這個自稱為「全國特色小鎮範本」的「龐然大物」陷入了深深的謎團和旋渦。

展期始末

2018年5月開始,金誠財富陷入了首次兌付危機,大量投資者發現,金誠財富旗下產品無法實現大額贖回,凌高第一時間與幾位投資者趕到杭州。

初到杭州的情景與凌高想像的不太一樣,「他們在拱墅區挺好的一個地段有一座大廈,看上去很有大公司的樣子,我們說明來意,很快就有一個負責人出來接待我們,公司裡面人來人往,西裝筆挺,看起來很正式,第一反應覺得這個公司不會有太大問題。」

出於這樣的第一印象,凌高表示,其與金誠財富負責人的首次見面未發生口角、衝突,「我問他為什麼沒法贖回了,他笑呵呵地和我說沒有這回事,一定是系統出現了問題,公司的現金流很充裕,我們可以安心回家等消息,幾天之內一定可以贖回,還跟我說把車票留下,他們給報銷,當時我們特別高興地就回家了。」

然而,回家一周後,凌高發現產品依舊無法贖回,他通過微博、論壇、貼吧等網絡平臺得知,更多的金誠產品陷入了無法贖回、兌付的狀況。凌高再次來到金誠大廈,這一次,金誠的員工不再西裝革履、神色淡定,「人數比第一次來少了很多,還有幾個員工趴在那裡哭,辦公室裡到處都是吵架的聲音。」

凌高回憶,一位工作人員將他帶到一間沒有人的小辦公室,大概半小時後,一位神色匆匆的中年男子帶著一份展期合同進入辦公室,「給了我三個方案,一是同意籤署展期兌付協議,延期六個月支付全部本息;二是同意兌付30%本金,而且是通過轉讓債權的方式,不保證實現兌付;三是把本金及利息換成金誠股票,行權價格3.5。」

凌高仔細查看協議發現,金誠提供的第二種方案中,要求投資者同意將債權轉移給金誠,由金誠再將債權轉手給其他人,協議中指明,金誠不保證債權能夠順利轉讓,也就是說,凌高籤署該份協議就意味著其將贖回的權利轉移給金誠,而即使金誠未如協議規定將30%本金兌付給凌高,金誠也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

至於第三種方案,凌高在簡單查看了金誠控股的股票走勢後也選擇了放棄,「股價才兩塊多,而且連著一年多都在跌,誰知道哪年能行權。」考量再三後,凌高與金誠籤訂了展期合同,同意產品延期六個月贖回。

7月9日,金誠集團官方宣布,旗下部分產品展期6-12個月,總規模不超過140億。金誠集團董事長韋傑8月發表公開信稱,「我們和信任我們的絕大多數投資人達成了展期協議,這一比例超過了80%。」但如今,首批展期產品仍無法兌付。

PPP小鎮千億謎團

在金誠控股的介紹中,「港股唯一特色小鎮概念股、全國特色小鎮範本」的介紹格外顯眼,其官網信息顯示,金誠的特色小鎮在浙江、江蘇等十省份均有布局,共有特色小鎮項目59個。

然而,即使是在金誠的官網上,也無法找到完整的59個小鎮名單,記者通過金誠集團發布的籤約公告不完全統計,其公開籤約的特色小鎮項目不足20個。記者向金誠集團方面提出疑問,但截至發稿,對方並未予以回應。

據多位維權的金誠前員工透露,金誠的大部分特色小鎮項目實際上都只是做了個籤約,並沒有任何後續跟進的投資,真正落到實處的項目僅有「杭州古玩城」、「無錫太悅酒店」、「蘇州金誠之星」以及「盱眙龍蝦小鎮」,且這幾個項目目前均在尋求脫手。

11月26日,金誠組織來自嶽陽的投資者代表進行見面溝通會,金誠方面表示,正在積極處理金誠的重組,包括單個項目重組及金誠集團整體重組,「單個項目重組以人魚小鎮為範本,引入央企國企投入資金進行建設,最終完成基金的退出,集團重組已經進入關鍵時刻。」

一位金誠前員工對記者表示,在其維權過程中,金誠方面的高管曾帶著他們前往無錫、盱眙對幾個項目進行了考察,並承諾將儘快處理這些資產用於兌付,「目前沒有看到哪個項目已經售出的公告或者資料。」

迫於業績壓力在金誠產品中投入了數十萬的另一位金誠前員工對記者表示,籤約PPP特色小鎮被金誠當做提高可信度的噱頭,「對絕大部分投資者來說,與政府合作的項目就是穩妥的代名詞,但是很少有人想到,金誠發的私募產品除了以此做名頭之外,和政府沒有太多關係。」

他表示,金誠的模式是先與地方政府籤訂一個PPP項目的框架,隨後立刻上架該項目的私募產品開始銷售,同時,銷售的產品將項目從時間上拆分錯配,例如,金誠的盱眙龍蝦小鎮項目期限實際為29年,項目規模為60億元,而金誠財富發布的龍蝦小鎮產品期限則為12-24個月不等,產品規模2億元。

「簡單來說,在第一期產品快要到期前,金誠立馬就上架第二期產品,然後用第二期產品融到的錢去還第一期產品需要兌付的錢,也就是業內常說的新債還舊債。」這位前員工稱,隨著本息疊加、兌付壓力提高,金誠不得不提高新私募產品的規模。

2018年1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私募投資基金備案須知》,指出私募基金應當單獨管理,單獨建帳、單獨核算,不得開展或者參與任何形式的「資金池」業務,不得存在短募長投、期限錯配、分離定價、滾動發行、集合運作等違規操作;涉及關聯交易的,應當在風險提示書中向投資者披露關聯關係情況。

這位前員工對記者表示,金誠所發行的私募產品,「在項目的架構中,融資方公司大多都是金誠的子公司、影子公司,融資方、監管方的實際控制人都是金誠,所以他們可以隨時發布產品。」

浙江杭天信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對記者表示,目前並無法律明文規定私募產品不得自融,但在特定情況下有可能涉及到「非法集資罪」及「非法經營罪」等。

金誠的官方資料稱,其在2017年一年內,新增3900億元政府項目籤約量,然而,據政府PPP項目入庫數據統計,全國僅兩家民企中標PPP項目總額超過千億,分別為華夏幸福及東方園林,並無金誠集團。

2018年5月,浙江證監局宣布,由於存在借用關聯方經營場地銷售私募基金產品、公開誇大宣傳等情形,金誠旗下基金銷售公司「金觀誠」被浙江證監局責令改正並暫停辦理基金銷售認購和申購業務6個月,2018年11月23日,浙江證監局宣布該項處罰措施不予解除。

目前,金誠財富的官網上已經沒有59個PPP小鎮項目及5700億政府項目籤約量的宣傳數據。記者多次致電併到金誠大廈現場與金誠方面負責人進行溝通,但金誠方面至今未予以正面回應,只表示「傳言不實,公司運營狀況正常,我們正在積極完成贖回」。

相關焦點

  • 清流|金誠集團兌付危機持續 5700億特色小鎮多已終止、停擺
    陷入兌付危機的金誠集團,在泡沫尚未被戳破之前編織了一個號稱「擁有特色小鎮項目59個,政府項目籤約量超過5700億元」的美麗童話。在官方宣介中,金誠集團自稱是一家「綜合性的現代城市發展集團」,在8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座城市設有分支機構,擁有港股上市公司金誠控股(01462.HK)及新三板掛牌公司太悅健康(832227)、麗晶光電(831777)等5家公眾公司。
  • 兌付危機曝出近一年 金誠集團重組懸疑
    金誠集團旗下金誠財富私募基金投資人王浩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他們一直放風說重組,但引入重組方是否優質,一直讓我們非常懷疑」。曾經狂奔十年的金誠集團,旗下私募產品遭遇兌付危機,為期接近一年。根據金誠集團官網介紹,其是一家綜合性的現代城市發展集團,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杭州,以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旗下主要有金誠新城鎮、金誠財富、金誠產業、金誠金融、有象文化、酒店、房地產、公眾公司等板塊。
  • 號稱「國內最大民營PPP」的金誠集團倒下,涉嫌非法集資,80後創始人...
    記者丨馬曉甜 張曉雲曾號稱擁有「5700億政府訂單,59個特色小鎮,累計管理資產規模超700億」的金誠集團,在旗下多個私募產品出現兌付危機近一年後,這家自稱國內最大民營PPP的企業倒下。監管罰單收不停據官網介紹,金誠集團是一家綜合性的現代城市發展集團,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中國杭州。金誠集團以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旗下主要有金誠新城鎮、金誠財富、金誠產業、金誠之星、有象文化、酒店、房地產、金誠金融、公眾公司等板塊。金誠集團創始人韋傑為「80後」。
  • 金誠集團實控人被採取強制措施 157億元基金咋兌付?
    自去年以來,金誠集團管理風險頻出,先是旗下五家私募公司拒配合監管檢查,隨後基金銷售業務遭遇暫停整改,資金流動性幾近枯竭,集團猶如斷了線的風箏,風雨搖曳之下竟強迫自家員工借錢購買基金,這對於化解集團的兌付危機等風險可謂杯水車薪。
  • 金誠財富崩盤 韋傑落馬結束金融業又一個「神話」
    2015年起,發改委等部位大力推廣PPP項目,金誠集團抓住這個機會,大力發展PPP項目,轉型為一家綜合性的現代城市發展集團。轉型之後的金誠集團,以金誠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採用「PPP+產業化+金融化」的模式進行小鎮的投資、建設、運營。截至2017年9月,金誠集團公開的政府項目籤約量超過5700億元,號稱為全國最大的民營PPP項目企業。
  • 金誠集團涉嫌非吸被立案,韋傑等高管被抓
    獨角金融又致電金誠集團的品牌部,但對方表示不方便接電話。  2018年7月開始,金誠集團旗下的私募基金產品陷入兌付危機。2019年1月31日,金誠集團召開了投資人代表溝通會,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韋傑在會上表示,金誠集團的總負債是103億元,存續的基金規模是157億元,他承諾「都會負責到底」。
  • 金誠集團兌付危局追蹤:20億流向不明 收購標的「被抵押」
    在此期間,金誠集團旗下基金期限錯配的風險開始顯現。原本進入開放期的基金停止贖回,開始出現展期兌付的情況;同時因信用問題,公司無法在正常的金融體系獲得授信貸款,至此金誠集團真正陷入「流動性困局」。金誠集團曝出兌付危機近一年後,重組、展期……動作不斷。當前的情況是,公司流動性仍未恢復,投資人依舊拿不到錢。
  • 金誠集團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董事長被抓 總負債高達103億
    獨角金融又致電金誠集團的品牌部,但對方表示不方便接電話。 2018年7月開始,金誠集團旗下的私募基金產品陷入兌付危機。2019年1月31日,金誠集團召開了投資人代表溝通會,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韋傑在會上表示,金誠集團的總負債是103億元,存續的基金規模是157億元,他承諾「都會負責到底」。
  • 金誠集團被立案調查 曾號稱政府項目籤約量超過5700億
    網易財經4月28日訊 自去年7月以來陷入兌付危機的杭州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金誠集團)被立案調查。4月28日下午,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官微發布公告稱,2019年4月27日,根據浙江省證監局移送線索及群眾報案,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依法立案偵查金誠集團涉嫌非法集資案。4月28日,該局依法對金誠集團實際控制人韋某(男,38歲)及相關涉案人員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公告稱,目前案件正在依法偵辦中,投資人可通過網上報案、郵寄或上門報案的方式登記報案。
  • 浙江千億巨無霸金誠集團暴雷!
    橫空出世的金誠集團韋傑之前是一名律師,2008年,韋傑在杭州正式創立金誠集團,進入投資領域。最初主要做政府債起家,這兩年才開始轉向特色小鎮項目。從時間上推測,第一桶金應該來自2011年杭州市西湖區的一個基礎建設項目。
  • 5700億金誠集團被立案,幾十萬投資人或血本無歸
    集團以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旗下主要有金誠新城鎮、金誠財富、金誠產業、金誠之星、有象文化、酒店、房地產、金誠金融、公眾公司等板塊。其創始人韋傑1981年生於金華東陽。浙江大學法學碩士。畢業後,韋傑依照所學專業考取司法資格證書、律師執照,成為一名律師。2008年,韋傑創立金誠集團,以政府基礎設施投融資業務為切入點,於2016年將「新型城鎮化」確立為公司發展主線。
  • 80後創始人被抓,金誠集團涉非法集資
    旗下上市公司半個月暴漲150%相關資料顯示,金誠集團規模號稱700億,以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旗下主要包括:金誠新城鎮、金誠財富、金誠產業、金誠之星、有象文化、酒店、房地產、金誠金融、公眾公司等板塊。不到8個交易日,股價幾乎翻三番,截至4月26日收盤,金誠控股收報0.47港元,總市值19億港元。兌付危機爆發資料顯示,金誠集團的私募基金管理和銷售主要由旗下金誠財富運營。金誠財富旗旗下擁有基金銷售公司浙江金觀誠,還有6家私募機構,先後合計發行超300隻私募產品。
  • 財富風險指北專題:「民營PPP龍頭」金誠集團風險全解析
    根據公開信息,金誠集團定位於現代城市發展集團,以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通過深化布局特色小鎮及PPP項目,綜合發展財富、酒店、文化、農業、教育、醫療、商貿等產業板塊,打造新型城鎮化下的全生態鏈小鎮經濟。  金誠集團旗下有8個板塊,分別是金誠新城鎮、金誠財富、金誠產業、金誠之星、有象文化、酒店、房地產和金誠金融。
  • 金誠集團700億私募崩盤:一個80後「律師CEO」的財富迷局
    作者 | 張吉龍 編輯 | 安心陷入多日兌付危機之後,金誠集團終於迎來崩塌時刻。4月28日,一則杭州拱墅警方發布的通告在社交網絡刷屏。金誠集團並不是突然倒下的,在此之前的近一年裡,該公司已經深陷兌付危機。2018年5月,金誠財富陷入了首次兌付危機,投資者發現,金誠財富旗下產品無法實現大額贖回。2018年7月9日,金誠集團官方宣布,旗下部分產品展期6-12個月。在宣布產品展期之後,金誠集團就陷入了用戶討債的危機,不過該公司對外堅稱能夠兌付。
  • 金誠集團爆雷 理財迷局套牢百億資金
    區別是,金誠集團除了發行私募產品外,還擁有基金第三方銷售牌照。「阜興系爆雷時,相關產品的託管銀行被投資者要求賠錢。而金誠集團擁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幾乎形成了一個閉環。」某資管行業資深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未兌付金額高達上百億,讓這一案件看起來觸目驚心。但時代周報記者多方問詢後發現,無論是在PPP行業,抑或是在金融圈,或者網貸行業,這家公司都籍籍無名。
  • 金誠集團已有52人「被抓」
    金誠集團一夜崩塌金誠集團雖然一度發展得風生水起,但號稱擁有「5700億政府訂單,59個特色小鎮,累計管理資產規模超700億」的金誠集團卻在今年4月遭遇滅頂危機。創始人韋傑為「80後」據公開信息顯示,金誠集團是一家綜合性的現代城市發展集團。以金誠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旗下主要有金誠新城鎮、金誠財富、金誠產業、金誠之星、有象文化、酒店、房地產、金誠金融、公眾公司等板塊。
  • 80後「道士」韋傑和他的金誠170億危機時刻
    資金鍊斷裂之謎「自2018年6月金誠集團經營資金斷鏈以來,幾千投資人投入的資金沒有得到本息兌換。」T先生在維權倡議書中如是寫道。在採訪中,不止一位投資人提及此次兌付危機和金誠集團的資金鍊問題緊密相連。業內認為,在資產端,金誠集團一直向外推介的「特色小鎮」項目是其核心業務之一,金誠集團對外宣稱旗下的「特色小鎮」採取PPP模式,截至2017年9月,集團已經擁有分布在浙江、江蘇、江西、河南、安徽等10個省共59個特色小鎮。在資金端,金誠財富則是「抽血機」,旗下擁有7家私募機構,包括1家基金銷售公司(金觀誠)和6家經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 又一個百億規模私募暴雷 杭州金誠集團涉嫌非吸被立案 公司創始人...
    總負債或超過百億  2018年7月開始,金誠集團旗下的私募基金產品陷入兌付危機。2018年11月1日,有投資者購買的金誠財富發行或管理的私募產品出現無法贖回的情況,金誠財富或陷入兌付危機。  2016年開始,金誠集團以金誠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以江、浙為核心,打造融合「PPP+產業化+金融化」的小鎮投資、建設、運營的全生命鏈小鎮。  在金誠集團發行的私募產品中,有很多產品都投向其運作的「特色小鎮項目」。金誠集團與地方政府籤訂合同後,成立項目公司,再以政府「PPP工程」名義向社會募集資金。
  • 700億金誠集團崩塌:80後老闆被抓 確認涉非法集資
    截至現在,金誠集團以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旗下已囊括金誠新城鎮、金誠財富、金誠產業、金誠之星、有象文化、酒店、房地產、金誠金融、公眾公司等9個板塊。危機肇始於2018年4月底拒絕接受證監局檢查金誠集團通過旗下多個備案私募基金和一家基金銷售公司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投向所謂的影視項目,以及特色小鎮和保障房等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實際上大量資金用於短期固定收益產品的循環付息和借新還舊
  • 韋傑涉案被抓 金誠財富終於到了揭蠱時刻
    2018年5月,監管文件顯示,金誠集團旗下的金觀誠存在銷售私募基金產品存在公開誇大宣傳等情形,監管對其採取了暫停辦理基金銷售業務6個月的監督管理措施。被暫停基金銷售業務的兩個月後,金誠旗下私募公司開始陷入兌付危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