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六藝可不是隨便制定的 論六藝作用

2020-12-21 絜矩之道

六藝的形成得追溯到夏、商、周時代,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要求學生們必須掌握六種技藝,分別為:禮、樂、射、御、書、數。《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這就是所說的「通五經貫六藝」的「六藝」。五禮:吉、兇、賓、軍、嘉也;六樂:雲門、大鹹、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樂;五射:有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五種技巧;五御:駕駛馬車的技術,有鳴和鸞,逐水車,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等技巧;六書:象形 、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六種書法;九數: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贏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勾股也。

很多專家學者認為六藝的起源和興盛主要源於古代戰事和教化需要,其實不僅僅如此,我們結合華夏文化來逐個分析下六藝的作用。

1、禮儀:華夏為禮儀之邦,禮儀是華夏文明的象徵,是區別於同時期其它文明最顯著的特徵。《春秋左傳正義》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在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

禮儀

禮儀的基礎是「敬」,敬畏生命,尊重他人,這個是做人最起碼的基礎,這個是華夏大道最基礎的體現,做人丟失了尊重的原則,則會自大,會目無尊法,會肆無忌憚,這是當今社會很多人為非作歹的原因之一。六藝中「禮」放首位,說明了禮數和教化對國家和人民的長治久安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很多人崇尚國外的個性文化,文化是應該包容沒錯,但是不包括那些釋放人性汙點,剝奪他人生存權利或者不尊重他人生活的文化,目無一切的文化。禮儀文化不是懦弱文化,不是縱容文化,也不是過度謙讓文化,那是後世宵小之輩的誤解。每個年代都有其特定的人文風情和歷史文化,我們沒必要墨守成規,而應該開放創新,總結出一套屬於當代的禮儀文化,也就是說我們沒必要照搬古人的禮儀之道,不一定符合現代社會發展,比如我覺得祭祀文化就不應該和古代雷同,不需要大張旗鼓,浪費人力物力,只要心裡虔誠待之即可。總而言之,禮數能使心性澄明,虛懷若谷之道,暗含天道,為六藝之首。

音樂

2、六樂:古代樂器最早用於曆法的度量,而古代的五音六律由河洛五行文化發展而來,五音:宮、商、角、徵、羽,與五臟相契合:脾應宮,其聲漫而緩;肺應商,其聲促以清;肝應角,其聲呼以長;心應徵,其聲雄以明;腎應羽,其聲沉以細,此為五臟正音。音樂能陶冶情操,音樂能調理身心,外通經絡,內調臟腑。這就是音樂的重要作用,通經絡,調臟腑。音樂和藝術是人類文化發展積累下來的瑰寶,對社會的穩定、人體的提高、心性的調節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你看很多在音樂藝術上造詣高超的人,其心性也比較淳樸,待人處事也比較合乎禮節,所以建議大家有條件的時候可以多聽聽,多唱唱歌,對人體身心調節起不少幫助。

射技

3、五射:文弱書生可不符合翩翩君子的要求,因為連自己的身體都調節控制不了,只是書蟲而已。古代的君子,能文能武,能徵戰沙場,能吟詩作賦,能騎馬射箭、能算能測,還會唱歌。射技,不僅僅能捍衛部落和國家尊嚴,對自身身體也起到極大的調理作用。射藝之要求聚精會神,要求心物一元,如果你體會和感悟不了這種境界,是射不好箭的,而要感悟這種境界,不僅僅是需要理解天地之道,而且需要反覆實踐練習運用之。所以別小看射藝,真正要練好可要花費不少功夫。擴展來說,其實生活中每一件事,不論大小,都是道理之體現,想要真正做好一件事情不容易,這就是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的道理。現代人很少有條件練習射藝,不過現在的一些射擊類競技遊戲可替代之。

4、五御:古代是駕馭馬車的技術,「御」的範圍就是駕駛,但是無論在現代和古代,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駕駛學」和政治、領導、和管理學領域的「駕馭學」。可見是門綜合學問,還得鬥智鬥勇,比如:田忌賽馬,對身體的平衡,協調能力有益,還得精通謀略之道,亦是古代的外交手段,這種工作,一般人可不好勝任。

5、六書:六藝之中,書倒排到這後面來了,可見後來人所說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多麼的井底之蛙。古代的書是概論,泛指書畫、書法、書籍等,陶冶情操,掌握技術,學習知識。

6、九數:最早限於科學的發展,指一些算式,比如古代的《九章算術》,後來發展到現代指數、理、化等,我們現代有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見算式對於科學發展的貢獻之大。華夏的數術發展較其他文明要早很多,只不過被後輩忽視,當成奇淫巧技了。華夏的數術源於河圖洛書,宋朝時期著名大數學家秦九韶說:「周教六藝,數實成之。學士大夫,所從來尚矣。……爰自河圖、洛書闓發秘奧,八卦、九疇錯綜精微,極而至於大衍、皇極之用,而人事之變無不該,鬼神之情莫能隱矣。」到後來數術很大一部分精力被用於研究佔卜測算了,用於研究天體、物理的少之又少。

《史記·太史公自序》:「夫儒者以六藝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故曰『博而寡要,勞而少功。』」周朝將六藝普及用於教學,是非常符合當時的人文環境的,六藝即使放在當代,也有其道理,古人制定規則參考天地人三才之道,相互助益,放在現代叫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現代的教育很多都流於形式,社會、人心浮躁,當參考古代教育之道,結合當下的社會環境並落實到位,教育之重,關乎國家社稷。

相關焦點

  • 古代「君子六藝」指的是哪六藝?琴棋書畫只有一項位列其中
    「琴棋書畫」也被稱為「雅人四好」,這四種技能起源雖早,但並不是古代儒家文人的最初標準。古代儒家文人的最初標準是「君子六藝」。「君子六藝」起源於公元前1046年的周朝,是周朝要求文人必須掌握的六項技能。後來孔子繼承並發揚了「君子六藝」。那麼古代「君子六藝」指的是哪六藝呢?琴棋書畫只有一項位列其中。
  • 六藝、五育及讀經
    由經學而論,五育,正是承六藝而來,以六技為底色,以六經為指導。禮主德育,樂主美育,射主體育,御主勞育,書、數主智育。因此說,五育是六藝的當代發展,以六技為文化底色,以六經為理論指導。 六技之禮,小則個人禮儀之習得,大則國家制度之制定,皆其範疇。禮儀與制度,可導正世人行為,可引領社會風氣,當代德育之設立,旨趣正如此。是故禮主德育。
  • 六藝指的是什麼 六藝是哪六藝
    大家肯定知道「四書、五經、六藝」,「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四書》名單:《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名單:《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 「六藝」考點大梳理
    西周的教育內容可以總稱為六藝教育,它是不僅是西周教育的特徵和標誌,也是中國古代奴隸社會的教育內容。六藝教育包含多方面教育因素,所以不管在教師招聘,還是特崗考試中,六藝教育都是一個常考點,但題型較為固定,各位小夥伴們在理解基礎上識記即可。六藝教育起源於夏朝,商朝又有發展,西周在繼承商代六藝教育的基礎上使他更為發展和充實。
  • 「六藝」的美學解讀
    審美的心理和精神活動,在人從自然狀態到社會狀態過渡的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支撐著整個人類社會化的過程,對人的情感、認知、意志力的發展產生很大影響。 關於什麼是美,漢代許慎《說文解字》:羊大為美。看上去肥碩健壯的羊就是美。這是從感官上來定義美。其實最早「美」字與「舞」與「巫」是同一個字,因此美的本義是戴著羊頭跳舞,與原始巫術禮儀活動有關。
  • 【君子六藝】
    君子六藝在中國,「六藝」之說有二,一指禮、樂、射、御、書、數也。
  • 傳統儒家教育來長沙 大學「六藝」小學「六藝」有傳承
    華聲在線8月24日訊(記者 餘蓉 通訊員 鄧世謇 周志新)23日下午,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 」規劃省級重點課題——《傳統六藝在基礎教育中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研究》開題論證會,在省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行。這標誌著我國首個傳統儒家六藝活態傳承研究項目正式在長沙啟動。 據介紹,古代六藝,可分大學「六藝」及小學「六藝」。
  • 君子六藝都是啥,有多重要?形成於周朝,是古代貴族的必備技能
    在古代,對男子要求頗多,主要核心內容就是君子六藝,要求一個男人都要會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也就是通五經貫六藝,這樣,這個男人才能夠在社會上有足夠的身份和地位,不然你就是一個窩囊廢,沒人瞧得起你。
  • 中國古代的六藝有什麼用
    最早的六藝出現在夏朝,從中國最古代的朝代開始,許多王侯貴族必須要學習六藝,是每個人達到了最基本的要求。雖然在現在沒有了六藝,但是有些非常有錢的人對這些還是非常重視的,很多地方開創了那些學習古代文化的場所,如果不學習這些的話,那麼古代的文化是不完全的。學習六藝可以使我們全面發展,就像我們所提到的素質教育,能夠完成交易的人,可以說是素質非常高的人。
  • 古代學生要學的六藝是哪六藝
    六藝指的是禮、樂、射、御、書,數這六種技能。是周朝至春秋戰國這一時期讀書人必須學習的六種技藝。禮,就是禮節,禮儀。我們中國從古就是禮儀之邦,早在幾千年前的古人就將禮作為必學的技藝之一,可見中國人對於禮是多麼重視,中國的禮儀之邦之名並不是徒有虛名。樂,音樂。那時人們學的樂主要是六樂。六樂指《雲門大卷》、《鹹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樂舞,主要在祭祀活動中使用。射,射箭技術。
  • 盤點古代「潮課」:尊「禮樂射御書數」六藝
    講形式也求內涵——潮課不是簡單的「無釐頭」「嗨,今天你爬樹了嗎?」如今,這句話恐怕會成為部分廈大學生的問候語。近日,廈大開設「爬樹課」,且報名火爆的新聞再度引發口水仗。質疑也好,追捧也罷,在這之外擋不住的是五花八門的各種「潮課」給人們帶來的新鮮感。
  • 古代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古代對於君子學識和技能的要求,具體來說就是要精通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也就是「君子六藝「。「君子六藝「最早出自《周禮》:「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 君子有六藝
    自古有「通五經貫六藝」的說法。君子以六藝圍繞。那麼六藝是指的什麼呢?道一來告訴你。 六藝指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出自《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這就是所說的六藝 【禮】 :《禮節》:《五禮》:《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 【樂】:是六樂。
  • 六藝知識詳解篇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有關「六藝」的考核內容一直以來都是重點,尤其對於六藝的地位、內容更是活躍在客觀題中,那麼禮、樂、射、御、書、數、具體來講對應著什麼例子,又是怎麼發展的呢?今天就跟隨中公老師一起學習整理一下關於「六藝」的那些知識。通過掌握區別,進而輕鬆應對考試。首先,所謂「六藝」有兩種概念,一種是指《易》、《詩》、《書》、《禮》、《樂》、《春秋》等六種課本。
  • 古代君子為何要習「六藝」?君子不是那麼好當的
    我們都知道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大致可以理解為禮儀、音樂、射箭、駕車、書法、算術。這六藝是古人成為君子需要修習的內容,也就是基礎知識與實踐技藝相結合。《禮記》有「小六藝」「大六藝」之分,這六藝被稱為「小六藝」。孔子教學生除了研習小六藝外,還研習另外六藝,也叫「大六藝」。
  • 中國書法的六藝運用
    就像夏天屋裡坦腹、冬天教室裡呵熱氣一樣,儒雅不是死板,寫字也是筆劃要守、個性要放。字無定法是個大概,否則全世界的字,就會都寫得一模一樣了。六藝中「樂」字,那是指藝術上的一種節奏。音樂來自有規律的抑揚頓挫,美術來自有規律的此起彼伏。寫字也是一樣,作為書法的你,不可能一萬字都去寫得方方正正。我們臨過諸遂良的楷書之後,就會知道正楷不是都去寫得方方正正的。
  • 擦亮六藝太極拳品牌,濟寧第二期六藝太極扇公益培訓班開班
    本次六藝太極扇培訓公益活動10月31日結束,為期三天,聘請濟寧學院體育系武術教研室副教授朱強,濟寧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隊長、市楊氏太極拳協會會長、市六藝太極拳協會名譽會長房俊昌兩位老師進行授課。在教學過程中,兩位老師介紹了六藝太極扇的基本要領,從手法、身法到步法,深入淺出地講解六藝太極扇的一招一式。
  • 當古代技藝遇上現代科技 「體育六藝文化節」在上海開幕
    新華網上海12月24日電(記者吳霞)當充滿現代感的VR遇上中國古代傳統「六藝」,會擦出怎樣的火花?22日,作為體育六藝系列活動全國首站的「體育六藝文化節」在上海江灣體育場拉開帷幕。奧運射擊冠軍陶璐娜、當代中國武狀元陳超等出席開幕式。
  • 傳承千年的「君子六藝」能否重現光彩,六藝和現在教育有什麼關係
    導語:傳承千年的「君子六藝」能否重現光彩,六藝和現在教育有什麼關係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有著悠久的文化,從古至今薪火相傳。不過這一路走來我們也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歷史車輪不斷向前,王朝不斷地交替,導致了我們失去了很多優秀的文化,讓人痛惜。
  • 媒體盤點古代"潮課"尊"禮樂射御書數"六藝
    其實,說「新鮮」也有點牽強,因為早在古代,國人就已尊「六藝」,八股文人也講究個琴棋書畫,從未徹頭徹尾一身書呆子氣。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填鴨式的應試教育卻讓課堂變得過於沉悶。我們欣喜地看到,如今,爬樹、高爾夫、品酒等「潮課」的興起,開始再度激活這汪死水。不管效果幾何,至少,它們回歸「寓教於樂」,顛覆傳統刻板的教育模式,再度指向「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