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快板、吹糖人 東華門街道體驗民俗迎新年

2020-12-13 新京報

現場擺放著吹好的糖人。

新京報訊 12月31日,東華門街道聯合北京演藝集團在箭杆胡同20號舉辦「清韻東華 文化惠民」群眾文化展演季開幕式暨2020年東華門街道迎新年民俗文化活動。

此次活動由群眾文化展演開幕式、文藝鑑賞和民俗體驗三部分組成。活動現場,社區居民體驗了製作冰糖葫蘆、吹糖人、剪紙、畫臉譜等民俗活動。

快板表演《數唱老北京》。

小朋友體驗吹糖人。

現場為居民製作冰糖葫蘆。

豐富的民俗體驗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加。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影報導

編輯 吳飛虎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捏麵人 澆糖人 剪窗花 回歸傳統民俗迎新年
    捏麵人 澆糖人 剪窗花 回歸傳統民俗迎新年 2018年02月05日 17:25  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 吹糖人繪燈籠 大連甘井子開啟春節「嗨」模式
    吹糖人繪燈籠 大連甘井子開啟春節「嗨」模式 作者:劉湘竹 2019-01-25 09:35   來源:大連日報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近日,甘井子區椒金山街道一場熱鬧非凡的民俗文化節點燃了居民們過節的喜慶勁兒。來自金二小學五年級的張瑋豪與盛名琛一早就等候在非遺攤位前,兩個人每人手裡拿著一個剛做好的糖人,一副想吃又捨不得的樣子,剛剛兩人還在剪紙攤位前體驗了剪紙。他們告訴記者:「從來沒有一次看到過這麼多傳統好玩的東西,怪不得大人總說他們小時候的年有意思。
  • 民俗文化之一一吹糖人
    民俗文化之——吹糖人藝人指導吹糖人製作糖人是一種漢族傳統手工技藝,製作者多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這個糖人以熬化的蔗糖或麥芽糖做成的各種造型,有人物、動物、花草、禽鳥類等。
  • 慶新春「民俗集」 吹糖人捏泥人藝人恐手藝失傳(圖)
    吹糖藝人徐加美賣糖人已經有40年了,現在他十分擔心這份祖傳的手藝會在自己手中失傳。 許多老藝人已經是第8年參加這個民俗文化活動了,在為銷量看漲感到高興的同時,他們也十分擔心這些祖傳手藝難以傳承下去,更為民俗文化的日漸消亡感到憂慮。吹糖藝人徐加美賣糖人已經有40年了。他來自淮安滁州,多年來已經習慣背著他的工具箱,在校門口或是公園前叫賣他親手製作的吹糖人。但是隨著賣糖藝人的日漸減少,徐加美開始擔心祖傳的手藝會在他這一代失傳。
  • 民俗記憶吹進糖裡 情定杭州河坊街的北方吹糖人魯立清
    情定美麗杭城  吹糖人,曾經是北方人過年過節時的一道獨特風景。一塊方糖,加熱成糊後,反覆拿捏、徐徐運氣,一群活靈活現的小動物,就出現在眼前。在杭州的河坊街,如果你碰巧撞見一位老藝人,穿著灰大褂,挑著木箱子,帶著剔透玲瓏的糖人走街串巷。那人,一定是「糖人魯」。  魯立清初識吹糖,還得從河北老家鄰居的彩電說起。
  • 傳承非遺文化,體驗民俗樂趣!30名兒童在德州博物館吹起了糖人
    8月7日,非遺課堂第一課——吹糖人開講了,德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吹糖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厚貴銀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課。據介紹,吹糖人是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之一,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末吹糖藝術從西北傳入德州市陵城區宋家鎮。吹糖人主要材料是麥芽糖,用溫火熬製而成,一個鋁鍋火爐子和木箱子,加上藝人的關鍵技術,一個個唯妙唯肖的糖人就生產出來了。
  • 【視頻】非遺文化亮相安徽圖書城引圍觀 小朋友親身體驗吹糖人
    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為了正常觀看視頻,請您 點擊這裡升級瀏覽器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的瑰寶,3月4日,麵塑、剪紙、棕編、核雕、火筆畫(烙畫)、木板水印、內畫(鼻煙壺)、吹糖人
  • 吹糖人:精湛的手藝,不朽的文化
    吹糖人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它不僅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其中也蘊藏在幾代人的記憶中。早年間,各地街頭巷尾少不了做這種生計的人,他們每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吹著糖人,甚至是集市廟會都不會錯過。民間有三種製作糖人的工藝: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而老北京多數以吹糖人和畫糖人為主,其中吹糖人的工藝最複雜。
  • 吹糖人:精湛的手藝,不朽的文化
    早年間,各地街頭巷尾少不了做這種生計的人,他們每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吹著糖人,甚至是集市廟會都不會錯過。民間有三種製作糖人的工藝: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而老北京多數以吹糖人和畫糖人為主,其中吹糖人的工藝最複雜。
  • 甜蜜的民間藝術-吹糖人
    吹糖人是舊社會一個很有觀賞性絕活,中國民間最受兒童歡迎的手工藝之一,承載了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智慧。舊時吹糖人千百年來,小販們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頭是一個帶架的長方櫃,柜子下面有一個半圓形開口木圓籠,裡面有一個小炭爐,爐上的一個大勺裡放滿了糖稀(是麥芽糖溶化所得)。
  • 糖人,糖人,吹糖人
    他們就是製作糖人的人,糖人的原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製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加入顏料或色素使之呈紅色或綠色。製作過程時火候的控制是關鍵,過熱則太稀容易變形,冷了又會太硬無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簡單,多是勺形和鏟形的。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或麥芽糖做成的各種造型,有人物、動物、花草等。
  • 民間藝術――吹糖人
    常聽媽媽說起她們小時候有吹糖人的,沒見過,雖然好奇,也想像不出糖人是怎麼吹出來,今天終於在這條小吃街上看到了一位吹糖人的老人,老人烤著麥芽糖,擦試著滿頭大汗,在手中塑出一個個藝術品。媽媽為了滿足我們姐倆的好奇心,讓我們體檢了一下吹糖人的感覺。
  • 兒時甜蜜的回憶,精美的吹糖人藝術!
    ,就是當有吹糖人的師傅來到村子裡的時候,活潑的孩子們就像炸了鍋一般「轟」的一聲蜂擁而上,興奮地看著師傅們吹出精美的小糖人,在鄉村的樸素日子裡,孩子們便有了屬於自己的快樂和歡愉。糖人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北京話為「吹糖人兒」,是中國民間手工藝品之一。手藝人們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頭是一個帶架的長方櫃,柜子下面有一個半圓形開口木圓籠,裡面有一個小炭爐,爐上的一個大勺裡放滿了糖稀。
  • 北京世紀壇非遺文化市集,春節逛廟會的好去處,吹糖人的最受歡迎
    北京世紀壇非遺文化市集,春節逛廟會的好去處,吹糖人的最受歡迎老舍先生的散文《北京的春節》中,曾寫道:廟會開始風光起來,小孩們特別熱心去逛,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現在,北京春節的年味多多少少都體現在廟會之上,廟會的歷史可謂相當悠久,除了是傳統的民俗活動之外,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 吹糖人:從吃貨到演藝
    吹糖人:從吃貨到演藝  本報記者 頡亞珍  身為河北省吹糖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河北省藁城農民馬青旺確實能「吹」,不止糖人吹得好,表演、吆喝、解說的功夫也不一般。  銅瓢、木箱、竹籤子,這幾樣傢伙什兒一擺,任何地方都是他的舞臺。這會兒,耿村街道旁,他正蒙著眼演獨角戲。紅彤彤的對襟大褂,戲臺人物般的招式,吸引了一大圈圍觀者。
  • 民生微實事|「星星之火」傳統手工技藝興趣社之吹糖人體驗活動
    2020年7月29日,由和一社區黨委主辦,深圳市藝立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星星之火」傳統手工技藝興趣社之吹糖人體驗活動取得圓滿成功。精彩課堂吹糖人自古以來,便備受孩子們的青睞。正式上課之前,就有幾位小學員早早地來到現場,籤到、測溫後,就連忙趕至講臺前,看時老師吹製糖人。只見老師用靈巧的雙手,把熱糖稀在手上和成團,扯扯拽拽,不一會兒就吹出了老鼠、蛇、牛等姿態各異的動物,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迫不及待地想要體驗一番。
  • 吹糖人
    □山東卜慶萍    在鄉下,有很多難忘的民間手藝,吹糖人便是充滿快樂和美好的一段抹不掉的記憶。    吹糖人的師傅來到村子,在孩子們扎堆的地方安頓下來,孩子們就像炸了鍋,馬上圍攏過來。這下,鄉村的孩子們便有了自己的快樂和歡愉。
  • 換個方式吹糖人,生意一下火了,小朋友們排著隊都要吹糖人
    西安小寨東路,71歲的張師傅擺了個吹糖人的攤子,以前吹糖人都是自己吹好了再賣,現在張師傅自己不吹了,而是讓孩子們吹,他用雙手幫著塑形。換個方式吹糖人,張師傅的生意火了起來,孩子們排著隊都要吹糖人。孩子們自己吹,吹一個不一定能成功,一次不成功,張師傅就會再在鍋裡揪一小團糖稀讓孩子們繼續吹,直到吹成自己想要的小動物。孩子們都很認真,按照張爺爺的要求吹氣。「吹氣,用點勁,輕一點吹,好,停,吹得真好。」張師傅一邊指導孩子們吹氣,一邊用手拉扯塑形。拿著自己吹出來的糖人,孩子們都很有成就感,很開心。
  • 品年味、賞雅韻、揚傳統——東營區實驗幼兒園民俗系列活動
    為了更好地弘揚民俗傳統文化,結合非遺文化項目,12月30日下午,東營區實驗幼兒園舉行了主題為"品年味、賞雅韻、揚傳統"的民俗系列活動。在全面貫徹素質教育及大力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下,我園經過不斷地摸索、探究自主開發了幼兒本土園本課程。按照地方特色,在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前提下,開展了木版年畫、書法、吹糖人三大活動。
  • 建國門街道居民過小年逛廟會
    非遺傳承人現場表演絕活 春聯、福字免費送居民  建國門街道居民過小年逛廟會本報訊(記者 蔣若靜)喜慶的音樂一響起,濃濃的年味兒瞬間撲面而來,吹糖人、吃糖葫蘆、描兔兒爺、拓年畫……昨天正值小年,東城區建國門街道舉辦第二屆小年民俗廟會,居民們爭先體驗著豐富的民俗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