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死前一夜寫下一首詩,僅28個字,卻比劉邦的大風歌流傳還廣

2020-12-17 分向印記

說到項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楚漢爭霸之中他就是西楚霸王。項氏,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人,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早年跟叔父起義反秦,後再巨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更是奠定了他的霸主地位。最後項羽死前一夜寫下一首詩,僅28個字,卻比劉邦的大風歌流傳還廣!

當時的皇帝很害怕項羽會把他的給殺了,於是就挑撥當時的另一位霸主漢王劉邦,長達4年的楚漢爭霸就這樣開始了。項羽可說謂是軍事上的天才,在於劉邦的對戰中沒有輸過一場。當然劉邦也不是宵小之輩,他屢敗屢戰,任用賢才、良臣。而項羽不聽軍師的建議,莽撞行事,最終被漢王劉邦所打敗,並且在烏江自刎!

在自刎的前一夜,他悲憤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垓下歌》。雖然這首詩僅僅28字,但卻表達了的一生!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這首詩遠比劉邦的《大風歌》流傳更為廣泛。

項羽最後突出重圍來到了烏江,將士們讓他趕緊渡江。他卻不肯,並且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想當年當著江東父老的面保證,一定會給大家帶來榮華富貴,可如今只剩下我一人回去,如何讓我面對江東的父老鄉親,我愧對他們!」說完就自吻了並且在自刎前與其妻子上演了」霸王別姬「

項王的一生可所謂是非常完美,有江山、美人。但是他偏要一意孤行,不聽勸。一代霸王最後連自己的妻子都沒有保護好,這是何等的悲哀呀!

相關焦點

  • 劉邦一生最經典的詩,只有23個字,卻成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出身農家的劉邦,曾留下了一首三句詩,只有區區23個字卻流傳千古 其中要是說到漢朝的建立,想必很多人都會想到的是漢高祖劉邦。其實劉邦的文化不深,可是他卻有一個首詩,只有區區23個字,卻是流傳至今。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詩嗎?
  • 這個皇帝草莽出身,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僅23個字,如今卻膾炙人口
    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就像偉大的哲學家莎士比亞所說的,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人們對劉邦的評價也是如此,每個人都可能給出不同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嘛。史上有一布衣天子這個皇帝草莽出身,,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僅23個字,如今卻膾炙人口。這個人就是草莽出身的劉邦。
  • 「大風起兮雲飛揚」,世人皆知《大風歌》,卻不知劉邦的另一首詩
    人們讚嘆劉邦所取得的軍事成就,但是對於劉邦的為人後人卻極為不屑,據《史記》記載,劉邦曾經是一個無賴,不僅自己沒有文化,而且還看不起讀書人。但是後人所不知道的是,劉邦也曾作詩數首,但是僅僅流傳下來兩首。因為劉邦本人文化水平不高,所以他寫的詩歌大多率真豪邁,頗有一番風味,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劉邦現存於世的兩首詩歌。
  • "大風起兮雲飛揚",世人皆知《大風歌》,卻不知劉邦的另一首詩
    提起漢高祖劉邦,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當年劉邦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最終因機緣巧合,參與到了群雄逐鹿的戰爭之中,最終在蜀漢之爭中擊敗楚霸王項羽,建立大漢,史稱漢高祖。人們讚嘆劉邦所取得的軍事成就,但是對於劉邦的為人後人卻極為不屑,據《史記》記載,劉邦曾經是一個無賴,不僅自己沒有文化,而且還看不起讀書人。但是後人所不知道的是,劉邦也曾作詩數首,但是僅僅流傳下來兩首。
  • 他背叛了項羽又反了劉邦,氣得劉邦唱了一首「大風歌」!
    漢高祖劉邦有一首很著名的歌叫《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英布又稱黥布,原先是項梁的部下將領,後來繼續跟隨項羽,是項羽帳下五大將領之一,項羽封他為「九江王」,公元205楚漢戰爭開始後,齊王田榮首先背叛了項羽,後來趙國也背叛了自己,西邊劉邦又在那攻城掠地,項羽四處徵戰疲於奔命,每次詔命英布帶兵前來,英布都推託有病不來,也不派兵相助,在彭城之戰後,項羽派使者去見英布希望英布出兵,可此時英布早已接待了漢王劉邦的使者,而且英布知道項羽氣量狹小,很害怕項羽會秋後算帳
  • 劉邦一個農民皇帝,寫出流傳千古的詩句,這首詩就有名的大風歌
    劉邦一個農民皇帝 ,寫出流傳千古的詩句,這首詩就有名的大風歌提到漢朝,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劉邦,他出生貧寒,沒有什麼學識,卻做了漢朝的開國皇帝,是漢文化的開拓者。更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他有很多頭銜,對我國漢代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更是對國家對百姓而言,是個很好的皇帝。就是這麼個不太有文化,甚至可以說是文盲的皇帝,成了漢朝的最偉大的開創者。劉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們家沒有錢供他讀書,而他自己本人也不是特別喜歡讀書。就是這麼一個沒什麼文化知識的皇帝,在他的一生寫了這麼一首詩,成為了後人傳唱的經典。
  • 項羽此生僅哭這一次,隨手寫了一首詩,卻入選教科書,人人都會背
    唐朝詩人章碣曾寫了這樣一首詩:「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詩人用這首詩,諷刺秦始皇為了鞏固自己統治,悍然進行「焚書坑儒」的愚民之行。然而可悲的是,真正推翻秦朝的劉邦和項羽,卻從來不讀書。
  • 乾隆皇帝詩詞四萬,竟比不上這位流氓的23個字
    中國歷史上有數百個皇帝,其中附庸風雅的不知凡幾,但真正擁有真才實學,憑此流傳千古的卻沒有幾個。這其中最為明顯地卻要屬兩位皇帝。第一位便是自詡「詩歌詞賦,琴棋書畫,無所不通」的乾隆皇帝,在位63年一共寫下詩詞43000餘首,全國各地墨寶無數,卻沒有一首能登大雅之堂,被我們所熟知樂道。
  • 看劉邦與項羽的詩,二人格局高下立判
    箇中原因很多,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本文僅從二人的詩作為出發點,來對二人做一些比較。因為二人皆不是以文學見長,並且年代久遠,劉邦和項羽流傳下來的詩作也很少。他們兩人的詩可以說各有千秋,難言誰的更好。至於誰的詩更為流傳,歷史告訴我們,在詩詞海洋裡,他們是一樣的千古留芳。
  • 「流氓」皇帝做出一首詩,流傳至今還朗朗上口,第一句最為出名
    劉邦原本是一介平民,地痞流氓,所以他能夠建立漢朝實屬不易。 當他登基後,他的行為舉止並沒有收斂,依舊像之前那樣我行我素,整日吊兒郎當。於是乎,群眾稱這位君主為「流氓」皇帝。 可就是這位「流氓」皇帝卻作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名詩。下面請跟隨小編的步伐,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這首詩。
  • 劉邦項羽各寫了一首詩,為何無論勝負,都在詩裡大倒苦水
    劉邦和項羽這兩個人很奇怪,他們兩個都是沒什麼文化的人。劉邦家裡非常窮,根本就沒有機會讀書。項羽雖然出生於貴族世家,但是他從小就不願意讀書。兩個不讀書的人,徵戰了一生。在生命接近終點的時候,卻都分別寫了一首詩。劉邦寫的是《大風歌》,項羽寫的是《垓下歌》。
  • 史上最流氓皇帝: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僅23個字,卻成千古絕唱
    漢高祖劉邦出生農村,從來也沒有讀過什麼聖賢書。很多人評價劉邦都說他是不入流的地痞,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統一了全國,締造了一代盛世。也許很多人評價劉邦都不是很客觀,畢竟資料有限,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評價劉邦的。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劉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盲。
  • 漢高祖劉邦一生的寫照——「大風歌」
    假如說《垓下歌》是項羽作為失敗者的悲歌,那麼《大風歌》就是漢高祖劉邦作為勝利者的別樣哀歌,雖然僅有三句,卻道盡了漢高祖劉邦一生。漢高祖劉邦從一個小小的亭長,最後戰勝項羽,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天下初定時,劉邦相繼經歷了燕王臧荼、韓王信、陳豨的叛亂,如今英布造反被平定,但北面的匈奴虎視眈眈,國內反叛實力伺機而動,整個國家搖搖欲墜。
  • 江山美人,劉邦《大風歌》& 項羽《垓下歌》
    項羽,名籍,字羽,自幼勇猛好武,跟隨叔父項梁發動吳中起義,反抗秦朝,後巨鹿之戰,擊秦軍主力,大獲全勝,攻破關中,舉辦鴻門宴,殺死秦王嬴子嬰,自稱西楚霸王。項羽劉邦和項羽,是兩個性格相異之人,但,他們各自有一首成名詩歌,既同時代,亦同體裁,劉邦,一曲《大風歌》,項羽,一曲《垓下歌》。二人性情,於詩歌中頓現。
  • 劉邦的大風起兮雲飛揚,是對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最好的諷刺
    關於劉邦,人們對於他的了解,一是斬蛇起義,二就是他那首膾炙人口的《大風歌》,全文如下: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彼時的劉邦,剛剛徵戰英布歸來,途徑家鄉的時候,借著酒興寫下了這樣一首可以說名垂千古的大風歌。從這短短的幾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完成了秦始皇當年所完成的偉業,但是他沒有志得意滿,反而是在酒後依然不忘「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除了項羽的《垓下歌》劉邦的《大風歌》,漢詩還有這些特色
    封城的第63天,一周伊始,分享一下漢詩。《垓下歌》是秦末楚漢時期項羽在末路時寫的,「時不利兮騅不逝」,他感嘆時運不濟,各種不能預知的力量在作用。毛澤東曾有「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句。作為貴族的項羽,無法在宴會上殺死自己的客人。在搶奪女人為戰爭的最大勝利時,「虞兮虞兮奈若何」,她不希望虞姬被搶去。
  • 項羽臨死前慨嘆「天亡我」,後人不解,劉邦卻在一首詩裡道出真相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被圍垓下城四面楚歌,被迫率800壯士突圍,至東城時只剩下28騎,他自知不得脫身,不禁感嘆:「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後人通過這句話紛紛指責項羽至死都沒有認清自己失敗的原因,就連司馬遷都說: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徵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然而,後人其實都誤解了項羽,他所說的「天亡我」是另有所指,而他的老對手劉邦已在一首詩裡道出了真相。
  • 流氓皇帝寫下23字古詩,一生只寫了這麼一首,卻能流傳千古
    流氓皇帝寫下23字古詩,一生只寫了這麼一首,卻能流傳千古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許多多的大詩人,他們留下來的詩詞歌賦至今為人們所吟唱。從我們熟悉的詩仙李白,從我們第一次誦讀那首《靜夜思》,仿佛我們自己就置身其中一樣。
  • 「痞子皇帝」劉邦留下2首詩,一首霸氣一首軟弱,但全被收入課本
    再比如說楚霸王項羽,一生悲壯,經過的四年的楚漢戰爭,項羽兵敗垓下。英雄末路,想到自己曾經英雄蓋世,最後卻落得這樣一個下場,是命運不眷顧他罷了。項羽又是多情的,在英雄末路之時,他擔心的是他所愛的女子將要走向何方?於是作下了這首《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 項羽「霸王別姬」所吟唱的訣別詩,在日本還流傳著另一個版本
    秦末楚漢爭霸,西楚霸王項羽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戰爭中,最後兵敗,被困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這四句詩,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之後的《漢書》等典籍中所載,也是這四句,並流傳至今。他們認為,這些古鈔本可能還保留著今本《史記》定型前的原文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