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呢?重陽登高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2020-12-06 中原文化家

九月九的重陽佳節有登高的習俗,而不論是古代還是今天,重陽登高多以登山為主,但萬一是地勢平坦的地方,北宋時期的首都開封,重陽沒有高山可登怎麼辦呢,就不登了嗎?

一、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重陽登高,人們為驅邪避禍而於九月初九這天爬山登高以闢邪延壽,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有一種說法是登高闢邪,在古代,有著重九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的說法。而古人們為了避免接觸到邪氣,所以才在九九這一天登高以避邪氣。

還有一種說法是登高山祈福,據記載:「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在九九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種表達人們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種行為。

古代人們的很多食物大都來自採集和狩獵,而山林中生長的各種植物和動物得以讓人類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們對於山,特別是高山是有崇拜的。

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閒。這時山野裡的野果、藥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藥材等,這種上山採集農民們把它叫做「小秋收」。

不過,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氣爽的收穫季節,舉家出遊、登高望遠在時令上是非常適宜的。因此,九九重陽節登高不僅有其文化傳統,還具備符合如今的旅遊潮流。

二、宋代重陽節登高的習俗

重陽節登高,是古來就有的習俗,不獨宋朝為然。以大唐長安為例,每年重陽節,必有成千上萬的市民頭插茱萸,爬到樂遊原上登高望遠。

可是宋朝人重陽登高就沒這麼便利了。南宋首都是杭州,杭州市民還有鳳凰山可登;北宋首都是開封位於黃河衝積扇平原,一馬平川,到了重陽節,只好爬到城樓上登高了。

當然,京城的城樓上站不下,即使站得下也不讓隨便登,於是士大夫們過重陽時競相去豪富之家做客,豪富之家多建高樓,喝完大酒去樓上玩耍,登高問題迎刃而解。

如大文學家蘇東坡在開封當京官時,年年重陽就都去駙馬王詵家聚會,因為王詵在城郊建了別墅,不僅廣種菊花,還有高臺重樓,最適合飲酒賞菊,登高望遠。

宋朝博物學家方勺給出過解釋:「九九極陽,陽極轉陰,登高為調陰轉陽也。」意思是說,九是陽數,九月九是陽上加陽,陽到極點又成了陰,為了讓陰陽調和,百病不生,到了這天就要爬到高處。

那麼為什麼爬到高處就能陰陽調和呢?方勺沒有具體說明,後人猜測,估計他認為高處離太陽近一些,能多吸收點兒陽氣吧。

三、重陽節登高的意義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春季的踏青一說,實際上與之相對的還有秋季的辭青一說。由於重陽為秋節,節後草木開始凋零,所以又稱重陽節野遊活動為「辭青」,與三月春遊「踏青」之說法相對應。

晉朝時,有個名叫桓景的學道的人,他的師傅費長房真人對他說:「九月初九,你家有難,你趕快回去,叫家裡的人用絳紅色布做成香袋,裝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處,喝菊花酒,就可消禍。」

桓景依照師傅的指點,是日舉家登上坐落在蔡國故城西面城垣的一處叫做名岡山的至高處避禍。傍晚歸來,發現家中的家禽家畜全都死了。費長房知道後說:「這些雞鴨牛羊狗已經替你們受災了。」

重陽登高可能源於古代對山神的崇拜,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由於人們生活狀態的安定和改善,使大家不僅關注目前的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本質的祈求。

在近兩千年的流傳中,經過不斷的傳承、選擇、優化和賦予,重陽登高形成了我國乃至華夏文明輻射到的地區,獨具特色的表達思鄉思親和祈壽的民俗活動。

在傳統重陽登高習俗的意義中,追求長生與延壽,逐漸代替了消極的避邪消災與追逐功利的寓意。久而久之,登高便演變成了一個美好、風雅的習俗。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重陽節登高表達的願望有哪些 除了登高還有什麼習俗呢?
    重陽節登高表達的願望有哪些 除了登高還有什麼習俗呢?時間:2018-10-14 16:3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重陽節登高表達的願望有哪些 除了登高還有什麼習俗呢?
  •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呢?古代重陽節「登高」背後的寓意
    但是對於登高有何寓意呢?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從「登高」意義上說,登高除賞秋,亦有惜時別離之意。九九乃秋之尾,此時登高,將謝幕前的風景盡收眼底,將天地之恩默誦於心,頗有依依不捨和立此存念的意思。重陽登高有什麼寓意呢?
  • 重陽節都有哪些習俗?登高、賞菊、吃重陽糕等傳統習俗至今流傳
    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時至今日,一些地區仍保存著這種風俗。一、重陽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重陽登高,人們為驅邪避禍而於九月初九這天爬山登高以闢邪延壽,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 為什麼重陽節要登高?
    為什麼重陽節要登高?時間:2020-10-25 21: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重陽節要登高? 重陽節的起源有濃厚的道教色彩,在今天它更多的是民俗文化色彩.但也因源於道教,在重陽節的民俗中主題是祈福、闢邪、避疫、求康等內容,此處介紹重陽知識也重在此處.
  • 我國傳統的重陽節登高習俗三大由來
    核心提示: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遠眺、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因此,重陽節也叫「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1989年,我國政府將農曆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人節」、「敬老節」,重陽節又成為一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
  •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重陽節登高的由來和意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想必大家都知道,這首詩描寫的就是看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的情景,詩中有一句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句詩中提到了重陽節的兩個習俗,一個是登高,一個是插茱萸。那麼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本篇文章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重陽節登高的由來和意義介紹,一起來了解一下。
  • 重陽節登高習俗的起源與發展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又名「登高節」、「菊花節」、「茱萸節」、「老人節」等,為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雜糅著多種民俗風情,主要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為什麼要登高呢!
  •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重陽節的故事傳說
    重陽節自古便有登高的習俗,從李白的「樂遊原上清秋節」,李商隱的「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王維的「遙望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詩句中已可窺見重陽登高的風貌。那重陽節為什麼會有登高的傳統呢?相關的故事傳說還真不少,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了解重陽節背後的故事,今晚登高更加有意義
    本期導讀:10月7日是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恰逢是重陽節。很多人的記憶中,重陽是一個登高望遠的日子。而關於登高,在很多地方流行兩種說法。一種是要在重陽前一天,也就是九月初八晚上開始上山,重陽當天早上九點下山。另一種說法是要等到九月初九重陽當天才開始登高。
  • 原本是為了避禍才有了重陽節登高的習俗
    提起重陽節相信大家不陌生,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也稱之為老人節。那麼這個節日為什麼叫做重陽節呢?這是因為在我國的古代以奇數為陽,九月初九是兩個奇(陽)數九的重疊,因此稱為重陽,也稱重九。由於重陽節是在每年的秋季,此時的戶外氣溫適宜,因此在我國民間重陽節這天登高爬山是一項很重要的活動。重陽登高的習俗由來已久,然而這個習俗源於何時?到底有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呢?你知道嗎?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名叫吳均的人,他寫過一本名為《續齊諧記》的書。
  • 明日重陽丨除了登高,你還知道重陽節哪些習俗?
    ,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吃重陽糕。歷來重陽節都有觀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在古時重陽節又叫菊花節,人們認為菊花是長壽的象徵,重陽節期間很多地方都會舉行菊花大會、菊花展,全城的人都會出動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成為一種風尚。
  • 重陽節登高(江都習俗)
    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又稱重九、上九、登高節、陽數節等。古人以九為陽數,兩九相重為「重九」,日月逢九同屬陽,兩陽相重,故名「重陽」。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特別吉利的好日子。重陽節,插茱萸。
  • 重陽節 | 九九登高 詩詠重陽
    重陽節 | 九九登高 詩詠重陽 2020-10-25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陽糕怎麼做?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傳統節日裡有四大祭祖節日,而重陽節就是其中之一。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存在,直到唐朝時期才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於是,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被定為重陽節。隨後,現代人為了提倡敬老、尊老、愛老等社會風氣,又重陽節定為"老人節"。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 重陽節習俗有哪些 重陽節的來歷和風俗
    「每逢佳節倍思親」曾經郎朗上口的古詩,有誰還記的這其實是一個節日嗎。它就是我們中華名族傳統的節日之一「重陽節」。重陽節是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為了慶祝重陽節的到來,還會有很多的習俗。那重陽節習俗有哪些呢?重陽節又是怎麼來的?
  • 重陽節為什麼要吃糕?古代重陽吃糕都有哪些文化傳統
    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因為專在重陽吃,就被命名為「重陽糕」。一、重陽節為何要吃糕後人在重陽節這一天,還有吃「重陽糕」的習慣。那是由於沒有山的地方無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
  • 重陽節民間習俗盤點 登高佩茱萸是節日的主題
    關於重陽節的民間習俗,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就涉及到登高和插茱萸兩種,其實重陽節沿襲至今除了這兩個習俗之外還有很多在民間流傳。   登高:   這是重陽節最先有的習俗,在西漢的《長安志》中就有關於登高的記載,在東晉的時候還有「龍山落帽」的故事。
  • 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都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擁有很悠久的歷史,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就是重陽節。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還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就讓我們來看看重陽節都有哪些習俗吧。登高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就有提到過登高: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對山嶽有一定的崇拜心理,古時就有登山祈福的說法,那時候大家比較信天上的神仙,認為登上山會離神仙近一點。雖然現在大家已經不再拜天祈福了,但是在許多地方仍有登高的習俗。
  •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有什麼習俗
    對於重陽節很多人不陌生,但是對於重陽節那天有哪些習俗,可能就不太知道了,重陽節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重陽節的習俗有賞菊,登高遠眺,佩茱萸、簪菊花,放紙鷂,飲菊酒,吃重陽糕。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是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 登高祈福、秋遊賞菊……重陽節的起源、習俗,你知道多少?
    《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之極,"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