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登高習俗的起源與發展

2020-12-06 蔡駟問好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又名「登高節」、「菊花節」、「茱萸節」、「老人節」等,為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雜糅著多種民俗風情,主要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為什麼要登高呢!

《淮南子·地形訓》云:「崑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在整個上古時期人們就一直認為崑崙是天地相通的物質通道,今天的話說是穿越的最佳處。先民們認為起幅綿延的崑崙山脈,就是一條「上天的階梯」。通過崑崙、涼風之山、懸圃和天,就可以到達「太帝之居」,於是人們就能夠長生不死,成為呼風喚雨神仙。這是道家的理論。

在我國斷代史《漢書·明儀》中就記載有通天台的傳說:「通天台高三十丈,望雲雨採在其下,去長安三百裡,望見長安城。黃帝以來祭天圓丘處。武帝祭天,上通天台,舞八歲童女三百人。置祀祠,招仙人,祭天已,令人升通天台以候天神。」《山海經》則說:「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瓔,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呵呵,沒有山,沒有高臺,以樹為天梯,也行。

直到先秦時期,人們農曆九月登高的目的有了變化。那時的人們認為天地間的陰陽二氣交合才能化生萬物,有萬物才能產生男女、夫妻、父子、君臣、禮儀,萬物離開天地就無法生存,天地是產生萬物的根源,所以古人非常尊崇天地,敬畏禮拜天地,所以形成了按節氣定期祭祖天地的禮儀制度。相沿成習,逐漸被固定下來,成為一個傳統的節日。

在魏晉時期,登高作為一項每年必備的活動,而且日期已經專定在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名稱也開始在歷史記載中出現。魏文帝曹丕給好友鍾繇《九日與鍾繇書》的信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初九。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不但知道重陽節,認為重陽乃重九,含「久久長壽」之意。

明清時期,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豐滿發展期,此時的重陽節習俗已從宗教迷信色彩中解脫出來,發展為娛樂性、禮儀性的文化活動。這一時期,重陽節各種形式的文化遊藝娛樂活動,雖然承襲著古老傳統的方式方法,但已經融進了許多新的內容。

明代時,重陽節插茱萸、飲重陽酒,吃重陽糕,以花糕供祭家堂、祖先已經成為一種習尚。此外還有登高、賞菊、圍獵、射柳、放風箏娛樂活動。明清時,北京地區重陽節登高十分盛行。每逢佳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拜佛祈求福壽平安,並觀覽京城風光。皇后妃子們則在故宮的御花園內,登臨堆秀山登高眺望。

黎民百姓是怎過佳節的呢!《燕京歲時記》中記錄了清代人們重陽登高的盛況:「京師謂重陽為九月九。每屆九月初九則都人提壺攜楹,出都登高。南則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處,北則薊門煙樹、清淨化域等處,遠則西山八處。賦詩飲酒,烤肉分糕,詢一時之快樂也。」

重陽節登高習俗,隨著社會發展進步,過節的方式方法也在與時俱進,不再為了通天成仙,敬重歷史,珍惜當下,走向美好,永遠在路上,這是我們大家的共同心願。最後,以一首重陽詩寫得最灑脫、爽快的唐詩結束今天的話題,這就是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嘆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淚沾衣。

(文/蔡駟讀歷史 圖/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重陽節登高習俗的起源由來 原來背後還有傳說故事
    馬上就死重陽節了,九月九日重陽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中國有著很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節日文化。   說起重陽節習俗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登高了,但是很多網友大概都很好奇,重陽節登高這個習俗到底是怎麼來的?
  • 登高祈福、秋遊賞菊……重陽節的起源、習俗,你知道多少?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主題。
  • 登高祈福、秋遊賞菊...重陽節的起源、習俗,你知道多少?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主題。登高登高活動由來已久,《楚辭》中就已經有了相關記載,漢承楚俗,由此逐漸演變成了重陽節登高的習俗。
  • 重陽節的起源流傳及各種習俗
    重陽節的起源十分久遠,早在戰國時期,屈原《遠遊》詩中就有詠重陽的詩句。晉朝著名道士葛洪輯錄的《西京雜記》一書中記載:西漢初年,皇宮中就有「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的習俗。重陽節在唐朝時被朝廷確立為法定節日,官方正式宣告重陽節為「三令節」之一。
  • 我國傳統的重陽節登高習俗三大由來
    核心提示: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遠眺、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因此,重陽節也叫「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1989年,我國政府將農曆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人節」、「敬老節」,重陽節又成為一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
  • 為什麼重陽節要登高?
    為什麼重陽節要登高?時間:2020-10-25 21: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重陽節要登高? 重陽節的起源有濃厚的道教色彩,在今天它更多的是民俗文化色彩.但也因源於道教,在重陽節的民俗中主題是祈福、闢邪、避疫、求康等內容,此處介紹重陽知識也重在此處.
  • 重陽節你還在登高、插茱萸?這才是重陽節真正的習俗
    重陽節經過了各個朝代的發展,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闢邪消災」的說法被定位了基調,但其實,如果真正地去在曆法制度演變的大背景下追溯重陽節的源頭就可以知道,「養老祈壽」比 「闢邪消災」有著更悠久的淵源,重陽節從根源上來自秋季的養老節與秋嘗之祭,因此將重陽節重新命名定義為老年節,實際上是剝離了節日中儒家災異論與神仙方士思想的因素,將早已被遺忘的 「養老祈壽」之觀念習俗重新拉回當代人們的視線之中
  • 重陽節你還在登高、插茱萸?這才是重陽節真正的習俗!
    重陽節經過了各個朝代的發展,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闢邪消災」的說法被定位了基調,但其實,如果真正地去在曆法制度演變的大背景下追溯重陽節的源頭就可以知道,「養老祈壽」比 「闢邪消災」有著更悠久的淵源,重陽節從根源上來自秋季的養老節與秋嘗之祭,因此將重陽節重新命名定義為老年節,實際上是剝離了節日中儒家災異論與神仙方士思想的因素,將早已被遺忘的 「養老祈壽」之觀念習俗重新拉回當代人們的視線之中
  • 重陽節登高(江都習俗)
    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又稱重九、上九、登高節、陽數節等。古人以九為陽數,兩九相重為「重九」,日月逢九同屬陽,兩陽相重,故名「重陽」。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特別吉利的好日子。重陽節,插茱萸。
  • 2019重陽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重陽節的來歷由來起源及傳統習俗
    2019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重陽節有哪些習俗?2019年的重陽節在十一國慶的最後一天,重陽節可以和父母在一起度過,祝福敬愛的父母及長輩親人。重陽節的由來起源是什麼?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九月初九日,故又稱九九重陽,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重陽節民間習俗之登高
    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描寫了 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明清時,北京地區登高頗盛,《燕京歲時記》云:「京師謂重陽為九月九。每屆九月九日則都 人提壺攜楹,出都登高。南則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處,北則薊門煙樹、清淨化域等處,遠則西山八處。賦詩飲酒,烤肉分糕,詢一時之快樂也。」不論文人百 姓,都喜歡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
  • 原本是為了避禍才有了重陽節登高的習俗
    由於重陽節是在每年的秋季,此時的戶外氣溫適宜,因此在我國民間重陽節這天登高爬山是一項很重要的活動。重陽登高的習俗由來已久,然而這個習俗源於何時?到底有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呢?你知道嗎?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名叫吳均的人,他寫過一本名為《續齊諧記》的書。
  • 知識分享:重陽節登高習俗以及臘八節習俗的由來
    015■重陽節登高習俗的由來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漢族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為什麼把農曆九月初九叫"重陽"呢?《易經》載:"以陽爻為九。"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從此,重陽節登高、飲酒、插茱萸避災的風俗,就世代相傳了下來。  以上傳說雖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此時登高望遠,賞菊插萸,飲酒作詩,實在是一種十分有趣、對身心有益的郊遊活動。可以說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旅遊日。
  • ​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
    本周日(25日)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那麼大家都了解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嗎?下面請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重陽節吧!重陽節那天的活動非常豐富,如爬山、觀賞菊花、喝菊花酒、放風箏、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習俗。傳承到現在,在重陽節這天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重陽節當天享受宴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期,重陽節這天是一個快樂的日子。
  • 重陽節民間習俗盤點 登高佩茱萸是節日的主題
    關於重陽節的民間習俗,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就涉及到登高和插茱萸兩種,其實重陽節沿襲至今除了這兩個習俗之外還有很多在民間流傳。   登高:   這是重陽節最先有的習俗,在西漢的《長安志》中就有關於登高的記載,在東晉的時候還有「龍山落帽」的故事。
  • 第27個筆記-重陽節起源、故事、習俗等
    >時間:農曆九月初九日節日起源:祭祀、自然崇拜起源時間:春秋戰國時期盛行時間:漢代(逐漸流行)、唐代(正式節日)節日意義:敬祖發展至今,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每年九月九也開始進入曬秋旺季,並舉辦隆重的曬秋節。篁嶺曬秋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之後,其更演變成鄉村旅遊提升的「圖騰」和名片,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去婺源賞秋拍攝。
  • 重陽節的演變及習俗
    重陽節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
  • 重陽節登高表達的願望有哪些 除了登高還有什麼習俗呢?
    重陽節登高表達的願望有哪些 除了登高還有什麼習俗呢?時間:2018-10-14 16:3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重陽節登高表達的願望有哪些 除了登高還有什麼習俗呢?
  •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呢?重陽登高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九月九的重陽佳節有登高的習俗,而不論是古代還是今天,重陽登高多以登山為主,但萬一是地勢平坦的地方,北宋時期的首都開封,重陽沒有高山可登怎麼辦呢,就不登了嗎?一、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重陽登高,人們為驅邪避禍而於九月初九這天爬山登高以闢邪延壽,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有一種說法是登高闢邪,在古代,有著重九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的說法。
  • 重陽節的起源故事簡短介紹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並且有著很久遠的歷史文化,隨著不斷的演變,重陽節也變成了敬老節,那麼重陽節的起源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重陽節的起源故事簡短介紹,歡迎大家閱讀!